人物:朱元微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天臺也。桐柏也。代謂之天臺。真謂之桐柏。此兩者同體(一作出)而異名。同契乎元。道無不在。夫如是。亦奚必是桐柏耶。非桐柏耶。因斯而談。則無是是。無非非矣。而稽古者言之。桐柏山高萬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號金庭宮。即中右弼王喬子晉之所處也。是之謂不死之福鄉(xiāng)。養(yǎng)真之靈境。故立觀有初。強名桐柏焉耳。古觀荒廢。則已久矣。故老相傳云。昔葛仙公始居此地。而后有道之士往往因之。壇址五六。厥跡猶在。洎乎我唐。有司馬鍊師居焉。景云中。天子布命于下。新作桐柏觀。蓋以光昭我元元之丕烈。保綏我國家之永祉者也。夫其高居八重之一。俯臨千仞之馀。背陰向陽。審曲面勢。東西數(shù)百步。南北亦如之。連山峨峨。四野皆碧。茂樹郁郁。四時并青。大巖之前。橫嶺之上。雙峰如闕。中天豁開。長澗南瀉。諸泉合漱。一道瀑布。百丈懸流。望之雪飛。聽之風(fēng)起。石梁翠屏可倚也。琪樹珠條可攀也。仙花靈草。春秋互發(fā)。幽鳥清猿。晨暮合響。信足賞也。始豐南走。云嶂間起。剡川北通。煙岑相接。東則亞入滄海。不遠蓬萊。西則浩然長山。無復(fù)人境??倲垔W秘。郁為秀絕。苞元氣以混成。鎮(zhèn)厚地而安靜。非夫神與仙宅。仙得神營。其孰能致斯哉。故初構(gòu)天尊之堂。晝?nèi)沼性莆迳?。浮靄其上。三井投龍之所。時有異云氣。入堂復(fù)出者三。書之者記祥也。然后為虛室以鑿戶。起層臺而壘土。經(jīng)之殖殖。成之翼翼。綴日月以為光?;\云霞以為色。花散金地。香通元極。真?zhèn)H好道。是游斯息。微我鍊師。孰能興之。鍊師名承禎。一名子微。號曰天臺白云。河內(nèi)溫人。晉宣帝弟太常馗之后。祖晟。仕隋為親侍大都督。父仁最取。唐興為朝散大夫襄州長史。名賢之家。奕代清德。慶靈之地。生此仙才。以為服冕乘軒者。寵惠吾身也。擊鐘陳鼎者。味爽人口也。遂乃捐公侯之業(yè)。學(xué)神仙之事。科箓教戒。博綜無所遺。窈冥夷希。微妙詎可識。無思無為。不飲不食。仰之彌峻。巍乎其若山。挹之彌深。湛乎其若海。夫其通才練識。贍學(xué)多聞。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練師蘊廣成之德。睿宗繼黃軒之明。齋心虛求。將倚國政。侃侃然不可得而動也。我皇孝思維則。以道理國。協(xié)帝堯之用心。寵許由之高志。故得放曠而處。逍遙而游。聞鍊師之名者。足以激厲風(fēng)俗。睹鍊師之容者。足以脫落氛埃。以慈為寶。以善救物。神以知來。智以藏往。允所謂名登仙格。跡在人寰。奧不可測矣。夫道生乎無名。行乎有精。(一作情)分而作三才。播而作萬物。故為天下母。修之者昌。背之者亡。故為天下貴。況絕學(xué)無憂。長生久視也哉。道之行也。必有階也。行道之階。非山莫可。故有為焉。有象焉。瞻于斯。仰于斯。若舍是居。教將奚依。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元門既崇。不名厥功。朝請大夫使持節(jié)臺州諸軍事守臺州刺史上柱國賈公名長源。有道化人。有德養(yǎng)物。嘗謂別駕蔣欽宗等曰。且道以含德。德以致美。美而不頌。后代何觀。乃相與立石紀(jì)頌。以奮至道之光。其辭曰。
邈彼天臺,嵯峨崔嵬。
下臨滄海,遙望蓬萊。
漫若天合,呀如地開。
煙云路通,真仙時來。
顧我鍊師,于彼瓊臺。
鍊師鍊師,道入元微。
噏日安坐,淩霄欲飛。
興廢靈觀,鍊師攸贊。
道無不為,美哉輪奐。
窈窈茫茫,通天降祥。
保我皇唐,如山是常。
玉液還丹人人有,有人會得身長久。
逢人莫說百般能,不遇明師難下手。
道人拜了千千個,只說行功并咽唾。
按摩導(dǎo)引及休糧,朝朝每日空打坐。
不知火候真消息,夜夜起來空費力。
搖筋擺骨至三更,使得渾身汗如水。
三十年來海上游,直至如今無地頭。
訪師求道尋妙訣,也只一個真氣修。
又憂生,又憂死,我共他人都如此。
六十四年都大休,五遇海蟾為弟子。
向我耳邊說一句,似飲醍醐與甘露。
元微妙訣無多言,只在眼前人不顧。
內(nèi)有金丹十六兩,送在西南坤地上。
誰知此物是還丹,只在泥丸宮里養(yǎng)。
還丹還丹從此識,本在人身休外覓。
衣服任著不嫌粗,飲食盛餐無所益。
記說下手于中丑,大笑從君不合口。
元來只是這些兒,往往教人天下走。
莫非身外悟,息念合精神。
元神若不散,至寶自長生。
二親須配玉爐煙,造化無差合自然。
修土二同皈一室,須憑云雨共三田。
血是南邊沙中水,水洋精散水底鉛。
此個大羅天上法,教他相知是神仙。
大道元元遇者希,達人未肯說天機。
恐君不信元妙法,試看園中杜接梨。
杜木為胎接就梨,一般根性換靈基。
眼前放著三條路,人人都有上天梯。
壓沙求沖是等閒,鉆冰取火也不難。
火里生蓮金小事,正法慈尊得遇難。
九轉(zhuǎn)還丹第一功,得脫殼,出凡籠。
是人都道你收得,光生身體面如童。
九轉(zhuǎn)收得自家知,里明分暗合天機。
上下如同金世界,混合陰陽徑不迷。
不戴簪冠不剃頭,俗中隱道放白牛。
庵口自有長生路,可上逍遙白玉樓。
道釋本是俗根由,強戴簪冠強剃頭。
人人出來妝外像,個個不向里搜求。
鉛汞鼎中居,燒成無價珠。
都來兩個事,了盡萬般書。
有紅有白有緣對,眾人不肯明分付。
人人不認(rèn)本根源,個個迷蹤失來路。
來時不肯去時迷,枉到人間走一回。
放著人間去采寶,合本合利都拋了。
識得一,萬事畢。
使得二,去處是。
認(rèn)得三,不索參。
認(rèn)得人,跳出塵。
收得赤金方,采得菩提子。
運得乾坤風(fēng),長壽無生死。
九轉(zhuǎn)還丹不計年,仙師出示世人傳。
對天曾發(fā)弘誓愿,跳出凡籠便是仙。
按:整理自《古今圖書集成》靜功部
溺賦 唐末至五代 · 楊夔
元微先生。澹慮澄情。
樓倚岳陽。湖觀洞庭。
渺漫兮若與乎天平。遠指君山。
一螺黛清。遙覘湘浦。
一片云明。輕楫巨舸。
載縱載橫?;虺枰詰?yīng)棹。
或漁唱以齊征。雖云吳楚之闊。
于焉瞬息之程。俄而濃云興。
猛吹作。訇訇兮雷霆。
零零兮雨雹。波勢兮奔騰。
波聲兮渀瀖?;蛉舴e雪。
或若裂壑。樓岌嶪兮地如落。
欹檣側(cè)帆。倏出歘入。
煙馳霧驟。神號鬼泣。
忽翼舉。忽蟲蟄。
波而解浪而傾者。亦一瞬而俱及。
雨既霽。風(fēng)亦止。
呀呷馀波。振蕩未已。
俄有呈其板而流者。碎其篷而飄者。
彼緘縢之篋。扃鐍之匱。
委翳波間。罔知所秘。
或一竹以脫命?;蚺e族而咸墜。
沿汀繞濱。零落在地。
元微子指而泣曰。其嗜利則孟子所以惡交爭也。
其欲速則仲尼所以悲不達也。孰有輕命若糞。
重賄如山。用一縷無繼之力。
涉萬仞不測之川。踐險冒危。
既蔑履冰之誡。殞身覆族。
空銜沒齒之冤。宏農(nóng)子聞其言。
同其嘆。此則以江以湖。
沒不可援。今復(fù)有非波非濤。
溺不可算。窺之則茫然無岸。
由古及今。陷者如貫。
元微子矍然其詞。泫然其悲。
何陸之為溺。而不維不持。
紛吾緒而亂余曲。爾其辨而析之。
乃曰。趜蘗是惑。
沉湎無時?;煜群?。
顛倒矩規(guī)。惟誕是習(xí)。
莫禮是持。散發(fā)裸體。
以遨以嬉。汨親疏。
兀尊卑。情所至則至。
意所為則為??蓱c者忽其慶。
可悲者忘其悲。龍章莫保。
鳳德何衰。光逸則獨竇求入。
伯有則壑谷忘歸。子反不謀于軍前。
敗非天作。正平不拘于席上。
禍乃自貽。但驕其氣。
益亂其機。隋兵濟江。
玉樹方舞。越人入戶。
金斝猶飛。所以為酒之溺也。
至若貝含其齒。云聳其鬟。
苞藏其戾。矜持其妍。
斥巧若拙。移曲成端。
為媚斯極。荷寵益堅。
陳靈以衵服戲朝。俾君臣受禍。
驪姬以歸胙獻毒。使父子成冤。
齊莊以盜室取斃。郤犨以奪儷不全。
此所以為色之溺也。至若伊義莫顧。
惟賄是務(wù)。以譎以回。
不軌不度。溝壑難滿。
錐刀必聚。莫興知足之慚。
蔑有惡盈之懼。其帑溢。
其帛蠹。其貫朽。
其粟腐。營營尚恐其力窮。
汲汲不思其日暮。復(fù)有白版為侯。
黃金作輔。南宮變屠賈之行。
西園成阛阓之路。求金求劍。
曾無就木之心。鬻爵鬻官。
但欲齊天之富。壬夫死而方覺。
雍子戮而未悟。此所以為貪之溺也。
至若專國之柄。操天之軸。
任其性情。隨其嗜欲。
其喜也沉者浮。其怒也贏者縮。
易否為臧?;睘榍?。
雖山重而可回。雖海深而可覆。
其門若市。其帑如谷。
背者斥。向者錄。
言張其機。笑孕其毒。
譽之則銖而為鈞。訾之則歌而為哭。
屏內(nèi)外之氣。側(cè)天下之目。
稽其莽卓??计洚a(chǎn)祿。
謂兵鈐之在已。將神器之有屬。
國璽行竊弄之手。宮闈開盜視之目。
自謂其投蓋之力可圖。殊不知燎原之火難撲。
既眾叛而親離。竟噬臍而齧腹。
此所以為權(quán)之溺也。是四者。
匪橫其流。匪駕其舟。
有溺者。孰究其由。
其毒也必漬于骨髓。其痛也亦甚于戈矛。
雖扛鼎之力。觸山之酋。
亦不能杼之以出。而況于纖離之儔哉。
元微子乃曰。始吾觀涉水而溺。
則恍然而內(nèi)惕。今復(fù)聞不波而沉。
則瞿然如大敵。且酒不可甘。
甘之則沉。吾命酒曰甘波。
色不可愛。憂之則溺。
吾命色曰愛河。衣所以被體。
食所以充腸。茍朝脯而不匱。
寒暑而有裝。豈假積粟于廩。
儲貨于囊。且藥所以攻百疾。
百疾蠲而藥不止者。鮮不及其殃。
吾命財曰藥江。士患不達之名。
不立之身。茍達茍立。
在守其真。何必競升沉之路。
爭輕重之鈞。狼子野心。
昵之害人。吾命權(quán)曰狼津。
噫。生于世。
不溺于四水者。吾謂夫顏閔之倫。
讀蜀志 南唐 · 李中
五言律詩
鼎分天地日,先主力元微。
魚水從相得,山河遂有歸。
任賢無間忌,報國盡神機。
草昧爭雄者,君臣似此稀。
凡畫山水。
意在筆先。
丈山尺樹。
寸馬豆人。
遠人無目。
遠樹無枝。
遠山無皴。
隱隱似眉。
遠水無波。
高與云齊。
此其訣也。
山腰云塞。
石壁泉塞。
樓臺樹塞。
道路人塞。
石分三面。
路有兩蹊。
樹觀頂●8A58。
水看岸基。
此其法也。
凡畫山水。
尖峭者峰。
平夷者嶺。
峭壁者崖。
有穴者岫。
懸石者巖。
形圓者巒。
路通者川。
兩山夾路者壑。
兩山夾水者澗。
注水者溪。
通泉者谷。
路下小土山者坡。
極目而平者坂。
若能辨別此類。
則粗知山水之髣髴也。
觀者先看氣象。
后辨清濁。
分賓主之朝揖。
列偫峰之威儀。
多則亂。
少則慢。
不多不少。
要分遠近。
遠山不得連近山。
遠水不得連近水。
山腰回抱。
寺觀可安。
斷岸頹堤。
小橋可置。
有路處人行。
無路處林木。
岸斷處古渡。
山斷處荒村。
水闊處征帆。
林密處店舍。
懸崖古木。
露根而藤纏。
臨流怪石。
嵌空而水痕。
凡作林木。
遠者疏平。
近者森密。
有葉者枝柔。
無葉者枝硬。
松皮如鱗。
柏皮纏身。
生于土者修長而挺直。
長于石者拳曲而伶仃。
古木節(jié)多而半死。
寒林扶疏而蕭森。
春景則霧鎖煙籠。
樹林隱隱。
遠水拖藍。
山色堆青。
夏景則林木蔽天。
綠蕪平坂。
倚云瀑布。
行人羽扇。
近水幽亭。
秋景則水天一色。
????疏林。
雁橫煙塞。
蘆裊沙汀。
冬景則樹枝雪壓。
老樵負薪。
漁舟倚岸。
水淺沙平。
凍云黯淡。
酒簾孤村。
風(fēng)雨則不分天地。
難辨東西。
行人傘笠。
漁父蓑衣。
有風(fēng)無雨。
枝葉斜披。
有雨無風(fēng)。
枝葉下垂。
雨霽則云收天碧。
薄靄依稀。
山光淺翠。
網(wǎng)曬斜暉。
曉景則千山欲曙。
霧靄霏霏。
朦朧殘月。
曉色熹微。
暮景則山銜殘日。
犬吠疏籬。
僧投遠寺。
帆卸江湄。
路人歸急。
半掩柴扉。
或煙斜霧橫。
或遠岫云歸。
或秋江遠渡。
或荒冢斷碑。
如此之類。
須要筆法布置。
更看臨期。
山形不得犯重。
樹頭不得整齊。
山借樹為衣。
樹借山為骨。
樹不可繁。
要見山之秀麗。
山不可亂。
要顯樹之精神。
若留意于此者。
須會心于元微
倚格天峻閣。
舞庭槐陰轉(zhuǎn),盆榴紅爍。
香風(fēng)泛簾幕。
擁霞裾瓊佩,真珠瓔珞。
華陽慶渥。
誕蘭房、流芳秀萼。
有赤繩系足,從來相問,自然媒妁。

游戲人間榮貴,道要元微,水源清濁。
長生大樂。
彩鸞韻,鳳簫鶴。
木公金母,子孫三世,婦姑為壽滿酌。
看千齡,舉家飛升,玉京更樂。
愛我空城美疢休,未蒙針砭若為瘳。
齒疏發(fā)脫真無用,語澀行遲見寡尤。
稍善知醫(yī)似高子,敢云稱病學(xué)留侯。
徑煩曹植波瀾句,一為元微破隱憂。
九轉(zhuǎn)工夫真妙絕,丹爐進火徐徐熱。
離龍坎虎自歸降,姹女嬰兒共歡悅。
天機密運造元微,精采神光迥然別。
枝頭結(jié)果有時紅,驂鸞跨鶴神仙列。
曉色初分畫者稀,吳生醉墨入元微。
千村萬落月猶在,習(xí)習(xí)雙鳩出樹飛。
我詩未工不如畫,王君工畫過我詩。
幽谷水遠草木際,詩意未到畫盡之。
十年懷才近禁御,天光映筆生神氣。
五日一日得偃沐,門中清客揮不去。
如我老迂?zé)o所長,愛君之畫不能寐。
眼中有我常十分,為我用筆如用軍。
黑逼太陰晴作曛,白橫草樹青聯(lián)云。
尚恨窄幅如短裙,未足展運游無垠。
昔時韓干名善畫,伯時老格真其亞。
當(dāng)年交游最有人,少陵山谷相聲價。
千秋萬歲作者稀,我詩頓覺無光輝。
何當(dāng)生綃一片里,致我詩句登元微。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