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世璞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1—1679 【介紹】: 明末清初僧。云南楚雄府人,本姓許,名沖霄。十四歲父母相繼去世,由伯父養(yǎng)育。二十七歲伯父死,出家為道士。后讀《華嚴經》,始信佛。三十一歲依亮如法師披剃。崇禎六年,投寂光律師受戒,依住學律,改號見月。弘光元年,寂光臨歿,命繼主寶華山隆昌寺。明清之際,戒法淪喪,讀體以身示范,弘宣律宗。有《一夢漫言》、《大乘玄義》等。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讀體,字見月,姓許氏,楚雄人也。
舊籍江南句容,遠祖某,明洪武時從軍開滇黔,以功世襲指揮,遂家焉。
父酳昌,母吳氏,懿言淑行,雅慕因果,?梵僧入室,寤而生。
體質稟欽奇,幼而神敏,好游覽,善繪事,所至山水佳處多留墨妙,尤工大士像,人爭寶之。
父母早世,伯父無子,嘉其聰秀,欲使襲職為指揮,體不屑也,而慕赤松子游。
嘗至金沙江甸尾山,寓浪穹,遷赤宕嵓,矢志修真,為黃冠三載。
一日偶行松下,遇茅庵老僧與語甚契,授以《華嚴經》,讀至《世主妙嚴品》翻然有省。
遂詣寶洪山亮如?? 度。
聞江南有三昧律師宏戒,慨然慕之,一瓢一笠重繭而行。
時當明季,流賊槃牙,烽火相望,饑荒遍野,土寇肆劫。
所過崇罔危磴,盤江險洑,蠻雨瘴煙,猿嗥虎嘯之區(qū),荒祠古墓,深菁蔓草,晝則風餐,宵則露宿。
體一意孤行,不為物擾。
先入南岳演《楞嚴四依解》,繼登破額馮茂上高,禮諸祖道場。
進九華,朝五臺,再度大江,始遇三昧于海潮庵。
往復二萬馀里,行腳六年,不知疲也。
既圓戒,充上座,講《梵綱經》,析義敷文,四座稱善。
體猶欿然不自足,乃于藏中檢四分并律藏讀之,殫思研討,間遇壅滯,禱佛求解,默坐移時,煥然冰釋,由是毗尼大暢。
嘗從三昧傳戒金陵報恩寺,座下千人,體臨壇教授,忽憶初為黃冠時,?至一大寺,金碧交輝,苾芻云集,門閾甚高,躍身而入,自顧已成僧相,一瞿曇丹衣高座,招之使上,授經命講,眾皆跪聽,汗流而覺,及是所見,髣然前?。
距金陵七十里,有寶華山,為志公道場,年遠頹廢,郡人迎三昧主之。
體筦院務,庀材鳩工,樓殿寮閣,雕飾莊巖,大江南北罕與倫比。
乙酉,三昧示寂,即受衣缽,總持三學,以十事誓眾,人頗難之,久而悅服。
蓋憫時習便安,止作真教,久成絕響。
故結界立規(guī),率先躬行,是制必遵,非法必革。
尋復安居之法,門人日進。
清室初興,山寇時發(fā),入寺橫強。
體誘致渠魁十人,設食供畢,忽厲聲以大義責之,且曉示利害。
大眾圍繞,賊相顧欷戲,逡巡遁去。
有譖于大將軍者,謂華山通賊,緹騎麇集,執(zhí)至軍前,劍戟如林,眾僧惴惴,莫敢仰視。
體獨整威儀,緩步升階,合掌而立,具陳華山為江南孔道,不能禁賊往來,并前日留食解散之故。
三問三答,詞氣從容,顏色不變。
巴廒二將軍與陳中丞異之,悉解眾僧之縛。
又欲殺監(jiān)院孫內監(jiān)、房頭、克修三人,體爭之曰:“罪在寺主,愿伏斧锧,勿累他人。
”將軍益奇之,并釋不殺,還其田里,給帖護持,寺乃復安。
壬子,江南薦饑,導輸賑粥,五十馀日,全活無算。
每振錫出山,四方風動,遐邇緇素,奔禮恐后,戒徒千四百人,堂食三萬指。
法席之盛,世所希有。
戊午歲除,示微疾。
己未春正月既望,力疾起,視誡弟子曰:“勿進湯藥,更七日行矣。
”至期端趺而化,壽七十有九,臘四十八,茶毗得五色舍利。
所著《大乘玄義》、《止持會集》、《作持續(xù)釋》、《黑白布薩》、《傳戒正范》及《僧行軌則》諸書。
其《毗尼止持》十六卷,《毗尼作持》十五卷,清乾隆時,釋福聚奏請入藏。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六
釋緒守,初名法守,字道揆,號卑收。
姓凌氏,烏程人。
年十九,出家投邑中寶云寺,受具于馀杭靈隱諦暉,參淮安誕登侶石清,復還寶云,忘身為道。
雍正甲寅,清方開法靈谷,憶緒前侍,機契招之,至則喟然嘆曰:“今之一見,非十年前境界也。
”其氣度行藏,殊足令人敬羨,因授之衣拂。
乾隆元年,清復奉敕主慈濟,緒遂繼席靈谷,三十馀年,不入城市,唯事薰修。
辛未春,恭迓鑾輅,召對行座,賜御書福字,華藏圖;垂詢三絕碑,綸韻溫溫,緒以實對,并呈榻本,重泐諸石。
丁丑春,翠華復幸,寺宇重光,御書“凈土指南”四字刻之碑額。
緒復紀以詩云:“來日苦無多,去日良可惜。
浮生六十年,忽忽此一日。
饑餐倦即眠,何者為佛力。
悟徹去來今,即是波羅密。
兩度覲天顏,幾世能修得。
一領破袈裟,香氣御爐襲。
峨峨三賢碑,劫灰?guī)捉洑v。
一朝煥彩光,恩許重摹勒。
勝跡豈常湮,禪房留寶墨。
凈土指南字,煌煌圣人筆。
鳳舞而龍飛,銀鉤兼鐵畫。
長此大光明,不寂亦不滅。
”三十一年丙戌秋,傳席于世璞,退休靜室。
明年八月十一日示微疾,留偈而化,壽六十有七。
有語錄,詩稿。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吳昌碩(1844-1927)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等。
浙江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
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稱"清末海派四杰"。
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詩書畫篆皆精。
葬浙江余杭縣塘棲附近超山報慈寺西側山麓宋梅亭畔,墓門石柱上刻有沈淇泉(衛(wèi))所撰聯語:"其人為金石家,沉酣到三代鼎彝,兩京碑碣。
此地傍玉潛故宅,環(huán)抱有幾重山色,十里梅花。
"有《缶廬集》(詩集)、《吳昌碩畫集》、《吳昌碩作品集》、《苦鐵碎金》、《缶廬近墨》、《吳蒼石印譜》、《缶廬印存》。
人物簡介
吳昌碩(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名俊、俊卿,字昌碩、倉石,號缶廬、苦鐵,晚年以字行,浙江安吉人。長期寓居上海。工詩和書法,尤精篆刻,創(chuàng)為一派。三十歲后始作畫,為海派著名畫家,后在杭州創(chuàng)立西泠印社,任社長。有《缶廬集》、《缶廬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