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普慧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8 首
別琴窗 明 · 祁順
七言絕句
弘治庚戌夏六月十有一日,石灘琴窗陳先生訪予巽川。又明日,同酌舟中,送至川外而別。順因憶前人詩有“如今送別臨溪水,他日相思來水頭”之句,遂為先生誦之。明年夏四月,先生以詩寄予,其末云:“不久當拿小舟至巽川之口,以踐相思來水頭之句?!敝亮露眨壬?,明日邀余復酌舟中,徘徊川上。余曰:“先生可謂不食言矣,請以前所誦二句為韻,韻各賦詩,可乎?”先生曰:“諾?!庇谑琼樇错崬榻^句二十八首,前十四首題曰“巽川別思”,記別時之意;后十四首題曰“尊酒重論”,則志復來之喜云。今存一首。
薄宦歸來雪滿頭,欲將簪組換漁舟。
懷人不奈蕭條意,昨夜梧桐又報秋。
老去交情篤,春來野興偏。
忽聞沖雨過,遠候出溪邊。
田犬隨人后,山云落馬前。
何能避沾濕,徐步聽鳴泉。
相隔秪旬月,今逢素發(fā)繁。
春林黃鳥集,晚岫白云屯。
韶景惜遄逝,昵交嗟僅存。
留君宵共寐,往事夢中論。
喜云師來訪 明 · 李好閔
七言律詩
午睡初酣荷叩關,起來呼茗對開顏。
干戈我不游方外,瓶錫師勞出世間。
白首草綸良獨苦,炎塵行腳較應閑。
江南又報棠花落,何處春風有好山。
懷才抱屈幾多年,此日初搴鳳沼蓮。
遙想爺娘聞喜處,滿堂和氣斗春妍。
挹翠軒諱訚。乃吾五代祖諱諶之從父兄弟也。年十八擢第。以玉堂修撰。遭燕山甲子之禍。其友容齋李相國收拾遺篇??家孕?。百馀年間。屢經(jīng)兵火。集既滅矣。前輩鉅公亟稱其詩若文。當為國朝第一。而以遺集之將絕。未嘗不痛惜之也。吾七代祖交河府君及韓夫人行狀載于其集。于子孫之情。尤欲重刊以闡揚先懿者。庸有極乎。往在六七年前。求其集于其曾孫龍仁縣令惇宗丈家而留之者。蓋有待乎得力而刊之也。及守數(shù)邑。邑皆力小。無以辦茲事。歲月推遷。災歉連仍。亦不可圖矣。去年秋間。偶與鄭校理君平戚丈言及之。則鄭丈于挹翠軒先生。固朝暮遇者??挥谒咕靡?。遂議于太學士數(shù)公。合辭抵書于湖南沈方伯澤而托焉。沈公樂聞而亟舉。不數(shù)月而訖功。即印妝以寄。嗟乎。近世文集之刊何恨。而子孫之陵替者。鮮能傳世。以佔畢,乖崖之冠古之文。亦云殆矣。今玆集之重刊。豈非所謂有遭于后。而吾先世德行之懿。亦將有聞于來世。而陰有相之者歟。吁其亦幸矣哉。遂賦此以志感喜云。癸巳二月下浣書。
挹翠遺篇久零落,斯文何幸見重修。
一朝遭遇東溟老,千里題封沈隱侯。
載名其上鯫生忝,屈指于今豹死留。
況是高靈標世業(yè),讀來春日意悠悠。
赫蹄酬答意綢繆,盍往觀諸道院幽。
柏谷楓溪知有伴,白云黃葉喜同游。
轉頭人事成千古,屈指光陰已五秋。
無路山間陪杖屨,霜天披牘淚空流。
昭廟六韻(乾隆庚子) 清 · 弘歷
五言排律
昭廟緣何建,神僧來自遐。
因教仿西衛(wèi),并以示中華。
是日當慶落,便途禮脫阇(見楞嚴經(jīng)注唐語謂法憧也)。
黃衣宣法雨,碧嶂散天花(是日本晴甫至經(jīng)壇乃微雨皆以為散天花之喜云。
六度期群度,三車演妙車。
雪山和震旦,一例普庥嘉。
⑴ 既建須彌福壽之廟于熱河復建昭廟于香山之靜宜園以班禪遠來祝釐之誠可嘉且以示我中華之興黃教也是日自謁陵回蹕至香山落成班禪適居此慶贊又昭廟肖衛(wèi)地古式為之衛(wèi)者番語謂中俗謂之前藏班禪所居后藏乃實名藏藏者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