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10—1085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應(yīng)求,號桃源。受學(xué)從父王致。教授鄉(xiāng)里三十余年。神宗熙寧九年以特恩補將仕郎,為州長史。無田以食,無桑麻以衣,怡然自得。卒,敕建桃源書院。子孫世其學(xué)。有《五經(jīng)發(fā)源》。全宋詩
全宋文·卷九三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明州奉化人,字子文。世以財力雄于鄉(xiāng)。仁宗慶歷間,為縣、郡學(xué)教授。皇祐五年登進士,調(diào)廬江縣主簿。授大理評事致仕。后又主郡學(xué),前后凡三十余年,門人甚眾。學(xué)者稱西湖先生。有遺集。全宋詩
樓郁,字子文,由奉化徙居鄞縣(今浙江寧波)。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調(diào)舒州廬江主簿。贈正議大夫(《深寧文鈔摭馀錄》卷一《城南樓先生傳》)。有集三十卷(《寶慶四明志》卷八),已佚。事見《攻愧集》卷八五《高祖先生事略》。全宋文·卷一○七六
樓郁,字子文,其先婺人,后居奉化,徙居鄞(今浙江寧波)。以財雄于鄉(xiāng)里,以古學(xué)為鄉(xiāng)里所重。慶歷中州縣立學(xué),掌教縣庠者數(shù)年,郡學(xué)尋又延請至十馀年。登皇祐五年進士第,調(diào)舒州廬江主簿,祿不及親,不欲出官。以繼母無以養(yǎng),弟妹未成立,遂致仕,授大理評事歸。又主郡庠十馀年。為州縣士子師,前后凡三十馀年,成就一時人物甚眾。為四明五先生之一,學(xué)者稱西湖先生。有遺集三十卷。見樓鑰《高祖先生事略》(《攻愧集》卷八五),王應(yīng)麟《城南樓先生傳》(《深寧文鈔》卷一),《四明志》等。
人物簡介
陳汝羲(《延祐四明志》作義),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清乾隆《晉江縣志》卷八)。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召試學(xué)士院,授集賢校理(《宋會要輯稿》選舉二八之四)。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為京東轉(zhuǎn)運使、權(quán)知青州(同上書選舉三二之一五)。四年,知南康軍(《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一)。八年,提點醴泉觀(同上書卷二六四)。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生卒】:1041—1103 【介紹】: 宋明州慈溪人,字信道,號嫩堂。英宗治平二年進士。授臨海尉。時王安石當國,薦為審官院主簿,逮治鄭俠,遷秦鳳路提刑、提舉兩浙常平。神宗元豐初,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里行,同李定劾蘇軾作詩譏訕時事。歷知諫院、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御史中丞,舉劾多私,株連排抵,朝野側(cè)目。后以罪廢斥?;兆诔鐚幊酰鹬峡弟?。終以開邊功由龍圖閣進待制。有文集。全宋詩
舒亶(一○四一~一一○三),字信道,號懶堂、亦樂居士(《輿地紀勝》卷一一),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東南)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寶慶四明志》卷八)。授臨海尉,因手刃犯人自劾棄官。神宗熙寧中,王安石當國,召為審官西院主簿。七年(一○七四),使熙河括田(《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一),還,以功改提舉兩浙常平。八年,入為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里行,加集賢校理。元豐二年(一○七九),論奏蘇軾謝表譏切時事,并上其詩三卷,釀成“烏臺詩案”。三年,擢同修起居注,改知諫院(同上書卷三○二)。是年,權(quán)侍御史知雜事、知制誥、兼判國子監(jiān)、判司農(nóng)寺(同上書卷三一○、三一一、三一三)。五年,試給事中,權(quán)直學(xué)士院,為御史中丞(同上書卷三二五、三二六)。六年,以奏事詐偽追兩秩勒停(同上書卷三三五)。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復(fù)通直郎,管勾洞霄宮?;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起知南康軍(《寶應(yīng)四明志》卷八)。改知荊南,個功遷龍圖閣待制。二年卒,年六十三(《東都事略》卷九八)。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已佚。近人張壽鏞輯有《舒懶堂詩文存》三卷,收入四明約園刊《四明叢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鎭嵲?,散見《乾道四明圖經(jīng)》等典籍。今以《乾道四明圖經(jīng)》所收編入為一卷,他書所錄合編為第二卷。并酌參?!?a target='_blank'>舒懶堂詩文存》(簡稱詩文存)等書。全宋文·卷二一八○
舒亶(一○四一——一一○三),字信道,號懶堂,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人。治平二年進士,試禮部第一。調(diào)臨??h尉。元豐五年,知制誥。累官御史中丞。舉劾多私,氣焰熏灼。后坐罪廢斥十馀年,始復(fù)通直郎。崇寧元年,起知南康軍,改知荊南府。以開邊功,由直龍圖閣進待制。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卷三二九有傳,又見《乾道四明志》卷五,《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五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敦夫。仁宗皇祐五年進士。累遷提舉湖北常平、通判河南府,仕至荊湖南路轉(zhuǎn)運判官。時役法方行,師厚言四方風俗不同,復(fù)有勞逸輕重,不宜概賦。章惇以溪洞蠻擾辰、沅二州,議輸常平粟以備邊,師厚謂當使邊卒廣屯田為便,朝議稱是。全宋詩
全宋文·卷一五一四周師厚,字敦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為衢州西安令。后由制置條例司即提舉湖北常平、遷轉(zhuǎn)運判官,改湖南,又通判保州(《道鄉(xiāng)集》卷三七《高平縣太君范氏墓志銘》)。官至朝散郎。哲宗元祐初卒(《范忠宣集》卷二《祭周朝散文》)。事見《延祐四明志》卷四。
周師厚,字敦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皇祐五年進士,為西安令。歷提舉湖北常平、通判河南府及保州,仕至朝散郎、荊湖南路轉(zhuǎn)運判官。時役法方行,師厚言四方風俗不同,不宜概賦,朝議是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七,延祐《四明志》卷四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廉彥。周師厚子。神宗元豐二年進士。調(diào)桐城縣尉,辭不赴,益究治六經(jīng)諸子百家之說,悉著論其本旨。游潁昌府,訪其舅范純?nèi)?,過洛,見文彥博、司馬光,皆見器重。后知南雄州,以言邊事忤時相,入黨籍,退休于家,學(xué)者稱為鄞江先生。有文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二五二七
周鍔(一○五七——一一三一),字廉彥,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元豐二年進士。調(diào)桐城尉,辭不赴,益究治經(jīng)史百家之書。游潁昌,訪其舅范純?nèi)?,過洛,見文彥博、司馬光,咸見器重。歷官濠州戶曹、提點江淮荊浙等路冶錢公事,后知南雄,以言事入黨籍,退休于家。紹興元年,朝廷牽復(fù)黨人,特轉(zhuǎn)中大夫,將用之而卒。有奏議、雜文、表啟二十卷,《明天集》一卷,《六甲奇書》一卷,《承宣集》一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二八之一一、職官六八之三、職官七七之六五,《寶慶四明志》卷八,《甬上耆舊詩》卷二,《宋史翼》卷五。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明州慈溪人,字舜徒,以字行。神宗熙寧九年進士。哲宗元祐中補武陵令,訊民疾苦而振雪之,捐資修孔子廟,督課諸士,奏課為天下第一。以薦除提舉成都府路常平等事。后由江東副曹除知夔州,興學(xué)勸農(nóng),有古循吏風。有《桃花源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二三五三
姚孳,字舜徒,以字行,又號過云居士,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東南)人。熙寧九年進士。歷尉掾,知桃源縣,奏課為天下第一。元符召對稱旨,除提舉成都府路常平等事。崇寧中知泗州,政和中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后除直龍圖閣、知夔州,卒于官。見寶慶《四明志》卷八,《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