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慧海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寄李尚古 明末清初 · 趙緯韓
七言律詩
令原新慟已難裁,繼有沙翁就夜臺。
視垠幾悲秋柏實,聞歌安仰泰山頹。
空留弟子玄經(jīng)在,無復關門紫氣回。
病滯南涯不能去,憑君一瀉滿腔哀。
白頭青眼待君開,荒徑崎嶇踏雪來。
一笑風流猶跌宕,八年人事尚邅回。
看花約伴嗟誰在,插竹招魂怨未回。
浮世悲歡判如此,且須相對倒深杯(白沙相公謫死北荒。南郭家有山茶。沙翁曾有雪中看花之約。翁逝后花亦枯死云。)。
沙翁長苦憶,無限別離情。
今日青云隔,何年紫綬榮。
煙埋平楚色,風送大江聲。
縱有樽中酒,憂時只細傾。
可惜沙翁今不存,追思同醉此君軒。
當時勝事成陳跡,我獨傷心更斷魂。
次金長卿寄睦達夫韻 明末清初 · 金得臣
七言絕句
豈云詩律似江為(江為唐詩人名),強與沙翁共和之。
頻拭昏眵看壁上,銀鉤玉索最光輝。
南窮桑域北燕都,鐵嶺邊關獨未踰。
圣世愚臣投絕塞,饕風虐雪陟危途。
邠郊入地深如海,蜀棧連天別作區(qū)。
卻憶沙翁歌一曲,宿云能帶淚歸無。
閔向叔(正洙) 其一 (己未) 清 · 蔡之洪
七言絕句
沙翁盛德聞之師,一羽猶堪五彩知。
直諒多聞兼孝友,試看吾黨似公誰。
沙翁惟乃祖,尤老即其師。
家禮儀文節(jié),春秋義理辭。
端應馀烈在,博且舊聞資。
美玉藏仍待,明珠采或遺。
儒冠何晼晚,蔭路久低垂。
社稷民人責,經(jīng)綸事業(yè)施。
南州騰麥頌,東臬播棠詩。
近密今猶遜,公孤昔自期。
保貞馀舊德,閱變驗先知。
名義閒談際,憂虞病臥時。
稔兇憎巨猾,舞詐悶纖兒。
人則無厭者,公惟不屑之。
顧余先輩仰,為是善流推。
古典言徵實,斯文事質(zhì)疑。
虛紆知遇眷,差慰阨窮悲。
狂說曾誅罪,嘉褒亦置私。
海中書趁舶,江上枉移曦。
方祝靈芝壽,翻驚老柏萎。
士林從古厄,人物自今衰。
完福平時葬,哀章替賀詞。
李公學道人,閑情作畫師。
相傳小廬山,沙翁曾賞之。
吾家翻姜鼠,四出不敢支。
乞靈得一卷,潛伏倘有時。
購之不敢用吳鹽,李公之畫直百縑(吳中以鹽易貓)。
新正閣諭孰當先,要在籌民吃與穿(傳燈錄載慧海禪師云饑來吃飯困時即眠又云峰文悅禪師云終日吃飯不曾嚼著一粒終歲穿衣不曾掛著一絲此數(shù)語祇系禪宗解脫之旨為君者關心民瘼尤當以衣食為亟務先事預籌不可緩也)
每以歲前馳信問,遂因春首應時宣
江南山左各分賑,近歙遙黔亦有蠲。
災鮮稔多誠厚幸,獨仍望捷意卷然。
⑴ 每歲新正加恩事宜例于歲前馳諭各督撫令將各該省有無應行蠲賑之處預行查明具奏
⑵ 行慶施惠時令所先每屆新年將應行加恩省分于開正數(shù)日內(nèi)頒發(fā)諭旨用錫春祺遂為常例
⑶ 江蘇省徐州府屬之蕭碭等縣上年因碭山南岸及曹汛漫工黃水下注秋禾間有被淹業(yè)經(jīng)賞給口糧分別蠲緩賑撫兼施第念今春正賑事畢民食恐不無拮據(jù)因加恩將碭山蕭縣睢寧豐縣沛縣銅山邳州七州縣極次貧民一體展賑一月用資接濟
⑷ 山束曹單等州縣衛(wèi)上年因曹汛漫水下注地畝間被淹浸節(jié)經(jīng)分別撫賑蠲緩茲念青黃不接之時民食尚恐缺乏因加恩將曹單濟寧金鄉(xiāng)魚臺嘉祥城武鄒縣嶧縣及臨清濟寧二衛(wèi)于正賑散畢后分別展賑三兩月至一月不等
⑸ 安徽省宿州靈璧等州縣亦因上年六七月間上游漫水下注秋糧被淹其廬鳳所屬亦有一隅被旱之處業(yè)經(jīng)賞給口糧蠲緩給賑第念麥秋之期尚遠所有宿州靈璧泗州盱眙五河等州縣及合肥定遠二縣民衛(wèi)戶口再加恩賞給一月口糧俾資民食
⑹ 貴州興義府各屬上年因狆苗滋擾有誤春耕節(jié)經(jīng)普給口糧并分別展賑加賑閭閻已不至失所第念各該處自上年六月后遞解圍城以次戡定秋禾布種未免愆期現(xiàn)當青黃不接之時小民口食攸資因?qū)⑴d義貞豐冊亨黃草壩捧鲊新城六處再加恩展賑至麥秋后始行停止以示恩施無已至意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