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沈攸之

相關(guān)人物:共 34 位。
共 3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13—493 【介紹】: 北魏代人,字茍仁。
年十九,以善射稱。
太武帝神麚時為羽林中郎,以小心恭肅見知。
稍遷駕部給事中,賜爵。
文成帝和平中,遷北部尚書,進爵太昌侯。
獻文帝天安元年為持節(jié)、都督東道諸軍事,接應薛安都入北魏,據(jù)彭城,敗南朝宋張永、沈攸之軍。
孝文帝太和初總率諸軍拒南朝齊師。
十六年封山陽郡公,年老乞休,拜三老。
卒謚景桓。
全后魏文·卷二十七
元,字茍仁,代人。神麚中,為虎賁中郎將,轉(zhuǎn)羽林中郎,遷駕部給事中,賜爵富城男,加寧遠將軍。和平中,遷北部尚書,加散騎常侍,進爵太昌侯,拜冠軍將軍。天安初,以辟徐州功,拜鎮(zhèn)東大將軍、開府、徐州刺史、淮陽公。延興初,假淮陽王。太和初,徵為內(nèi)都大官,出為鎮(zhèn)西大將軍、開府、統(tǒng)萬鎮(zhèn)都將。進爵淮陽王,徵為侍中、都督南征諸軍事、征西大將軍、大都將。入為侍中、都曹尚書,遷尚書令,進司徒。例降王爵,封山陽郡開國公。致仕,尋為三老。太和十七年八月卒,年八十一,謚曰景桓。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13—488 【介紹】: 南朝齊太原祁人,字彥休。
起家宋江夏王國侍郎。
宋明帝泰始初,據(jù)下邳城拒北魏。
歷梁、秦、益、寧四州刺史。
在梁、益有清績。
宋末,沈攸之起兵反蕭道成(齊高帝),玄載起事歸道成,封鄂縣子。
入齊,為左民尚書,官至平北將軍、兗州刺史。
雅好玄言,尚操守。
全齊文·卷十五
玄載字彥休,下邳人,宋左光祿大夫玄謨從弟,為江夏王國侍郎、太宰參軍,泰始初為長水校尉,歷冠軍將軍、徐州刺史、寧朔將軍,領(lǐng)山陽東海二郡太守,進督青兗二郡刺史,遷左軍將軍,改冠軍將軍、南豫州刺史,遷撫軍司馬,出為秦梁二州刺史,進號征虜將軍,徙益州刺史、建寧太守,升明中進號后軍將軍,封鄂縣子。齊受禪,入為左民尚書,領(lǐng)廣陵,加平北將軍,假節(jié)行南兗州事,進光祿大夫、員外散騎常侍,出為平北將軍、兗州刺史,永明六年卒,年七十六,謚曰烈子。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四
釋法愿。本姓鐘氏。名武厲。先穎川長社人。祖世避難移居吳興長城。家本事神身習鼓舞。世間雜伎及蓍爻占相備盡其妙。嘗以鏡照面云。我不久當見天子。于是出都住沈橋。以傭相自業(yè)。宗殼沈慶之微時請愿相。愿曰。宗君應為三州刺史。沈公當位極三公。如是歷相眾人。記其近事所驗非一。遂有聞于宋太祖太祖見之。取東治囚及一奴美顏色者。飾以衣冠令愿相之。愿指囚曰。君多危難下階便應鉗鎖。謂奴曰。君是下賤人。乃暫得免耶。帝異之。敕住后堂知陰陽秘術(shù)。后少時啟求出家。三啟方遂。為上定林遠公弟子。及孝武龍飛。宗殼出鎮(zhèn)廣州。攜愿同往。奉為五戒之師。會譙王搆逆。殼以咨愿。愿曰。隨君來誤殺人。今太白犯南斗。法應殺大臣。宜速改計必得大勛。果如愿言。殼遷豫州刺史。復攜同行。及竟陵王誕舉事。陳諫亦然。齊高帝親事幼主。恒有不測之憂。每以咨愿。愿曰。后七月當定。果如其言。及高帝即位。事以師禮。武帝嗣興亦盡師敬。永元一年卒。春秋八十二。
高僧傳·卷第十三 唱導
釋法愿。
本姓鐘。
名武厲。
先穎川長社人。
祖世避難移居吳興長城。
愿常為梅根冶監(jiān)。
有施慎民來代之。
先時文書未校慎民。
遂偏。
當其負愿乃訴求分罪。
有旨免慎民死。
除愿為新道令。
家本事神身習鼓舞。
世間雜技及耆父占相。
皆備盡其妙。
嘗以鏡照面云。
我不久當見天子。
于是出都住沈橋。
以庸相自業(yè)。
宗殼沈慶微時經(jīng)請愿相。
愿曰。
宗君應為三州刺史。
沈君當位極三公。
如是歷相眾人。
記其近事所驗非一。
遂有聞于宋太祖。
太祖見之。
取東冶囚及一奴美顏色者。
飾以衣冠令愿相之。
愿指囚曰。
君多危難下階便應著鎖。
謂奴曰。
君是下賤人。
乃暫得免耶。
帝異之。
即敕住后堂知陰陽秘術(shù)。
后少時啟求出家。
三啟方遂。
為上定林遠公弟子。
及孝武龍飛宗殼出鎮(zhèn)廣州。
攜愿同往。
奉為五戒之師。
會譙王構(gòu)逆羽檄嶺南。
殼以咨愿。
愿曰。
隨君來誤殺人。
今太白犯南斗。
法應殺大臣。
宜速改計必得大勛。
果如愿言。
殼遷豫州刺史。
復攜同行。
及竟陵王誕舉事。
愿陳諫亦然。
愿后與刺史共欲減眾僧床腳令依八指之制。
時沙門僧導獨步江西。
謂愿濫匡其士。
頗有不平之色。
遂致聞孝武。
即敕愿還都。
帝問愿。
何詐菜食。
愿答。
菜食已來十馀年。
帝敕直閤沈攸之。
強逼以肉。
遂折前兩齒不回其操。
帝大怒。
敕罷道作廣武將軍直華林佛殿。
愿雖形同俗人。
而棲心禪戒未嘗虧節(jié)。
有頃帝崩。
昭太后令聽還道太始六年佼長生舍宅為寺。
名曰正勝。
請愿居之。
齊高親事幼主。
恒有不測之憂。
每以咨愿。
愿曰。
后七月當定。
果如其言。
及高帝即位。
事以師禮。
武帝嗣興亦盡師敬。
永明二年愿遭兄喪。
啟乞還鄉(xiāng)。
至鄉(xiāng)少時敕旨重疊。
愿后出憩在湘宮。
鑾駕自幸降寺省慰。
愿云。
腳疾未消不堪相見。
帝乃轉(zhuǎn)蹕而去。
文惠太子嘗往寺問訊。
愿既不命令坐。
文惠作禮而立。
乃謂愿曰。
葆吹清鐃以為供養(yǎng)。
其福云何。
愿曰。
昔菩薩八萬伎樂供養(yǎng)佛。
尚不如至心。
今吹竹管子打死牛皮。
此何足道。
其秉德邁時皆此之類。
其王侯妃主及四遠士庶。
并從受戒悉遵師禮。
愿往必直前無有通白。
感致隨喜日盈萬計。
愿隨以修福未嘗蓄聚。
或雇人禮佛。
或借人持齋。
或收糴米谷散飴魚鳥。
或貿(mào)易飲食賬給囚徒。
興功立德數(shù)不可紀。
愿又善唱導。
及依經(jīng)說法率自心抱。
無事宮商。
言語訛雜。
唯以適機為要。
可謂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后入定三日不食。
忽語弟子云。
汝等失飯籮矣。
俄而寢疾。
時寺側(cè)遭燒寺在下風。
煙焰必及。
弟子欲輿愿出寺。
愿曰。
佛若被燒我何用活。
即苦心歸命。
于是三面皆焚。
唯寺不燼。
齊永元二年年八十七卒。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鐘。
穎川長社人。
祖世避難。
移居吳興長城。
愿嘗以鏡照面云。
我不久當見天子。
于是出都住沈橋。
以傭相自業(yè)。
宗殼沈慶之微時。
經(jīng)請愿相。
愿曰。
宗君應為三州刺史。
沈君當位極三公。
如是歷相。
所驗非一。
遂有聞于宋太祖。
太祖見之。
取治囚。
及一仆。
美顏色者。
飾以衣冠。
令愿相之。
愿指囚曰。
君多危難。
下階便應著鉗鎖。
謂仆曰。
君是下賤人。
乃暫得免耶。
帝異之。
即敕住后堂。
知陰陽秘術(shù)。
后少時。
啟求出家。
為上定林遠公弟子。
及孝武龍飛。
宗殼出鎮(zhèn)廣州。
攜愿仝往。
奉為五戒之師。
會譙王搆逆。
羽檄嶺南。
殼以咨愿。
愿曰隨君來。
誤殺人。
今太白犯南斗。
法應殺大臣。
宜速改計。
必得大勛。
果如愿言。
殼遷豫州刺史。
復攜同行。
及竟陵王誕舉事。
愿陳諫亦然。
愿后與刺史。
共欲減眾僧床腳。
令依八指之制。
時沙門僧導。
獨步江西。
謂愿濫匡其士。
頗有不平之色。
遂致聞于孝武。
即敕愿還都。
帝問愿。
何故詐菜食。
愿答菜食已來十馀年。
帝敕直閤沈攸之
強逼以肉。
遂折前兩齒。
不??其操。
帝大怒。
敕罷道。
作廣武將軍。
直華怵佛殿。
愿雖行同俗人。
而棲心禪戒。
未嘗虧節(jié)。
有頃帝崩。
昭太后令聽還道。
以正勝寺居之。
齊高帝親事幼主。
恒不測其憂。
每以咨愿。
愿曰。
后七月當定。
果如其言。
及高帝即位。
事以師禮。
武帝嗣興。
亦盡師敬。
文惠太子。
嘗往寺問訊。
愿既不命令坐。
文惠作禮而立。
乃謂愿曰。
葆吹清鐃。
以為供養(yǎng)。
其福云何。
愿曰。
昔菩薩八萬妓樂供養(yǎng)佛。
尚不如至心。
今吹竹管子。
打死牛皮。
此何足道。
其王侯妃。
及四遠士庶。
并從受戒。
悉遵師禮。
愿又善唱導。
及依經(jīng)說法。
俄而??疾。
時寺側(cè)遭燒。
寺在下風。
煙??將及。
弟子欲輿愿出寺。
愿曰。
佛若被燒。
我何用活。
即苦心歸命。
于是三面皆焚。
唯寺不燼。
齊永元二年。
年八十七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20—483 【介紹】: 南朝齊義興義鄉(xiāng)人,字季寂。
家世寒賤,有勇力。
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南侵至瓜步,應募與魏戰(zhàn),多殺傷。
明帝泰始初,累官直閤將軍。
后奉命鎮(zhèn)壓臨海田流及豫章張鳳等起事。
蕭道成(齊高帝)輔政,密啟沈攸之有異圖,及事起,又預策攸之之敗。
入齊,封晉興縣男。
官至黃門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23—483 【介紹】: 南朝齊南安氐人,字文續(xù),一作文績。
少有勇力,善騎射。
宋孝武帝召充左右。
明帝以其武勇,補晉熙王防閣,隨鎮(zhèn)夏口。
沈攸之起兵反蕭道成,度守郢城有功,曾于城樓上辱罵攸之,人呼其樓為焦度樓。
齊高帝建元四年,為淮陵太守,尋除游擊將軍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25—497 【介紹】: 南朝齊沛郡相人,字士林,一字林之。
好弓馬,有勇力。
初為馬隊主。
隨劉勔征殷琰,克合肥。
后以征伐功,位給事中、冠軍將軍,封寧都縣子。
蕭道成(齊高帝)廢蒼梧王,出廣之為徐州刺史、鐘離太守。
沈攸之事起,廣之預平石頭。
入齊,進爵為侯。
齊武帝即位,累遷右衛(wèi)將軍散騎常侍,前軍將軍。
蕭鸞(齊明帝)害諸王,遣征安陸王子敬于江陽。
進封應城縣公,為江州刺史。
明帝建武二年,魏圍司州,督軍征討,解圍。
累遷侍中、鎮(zhèn)軍將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27—490 【介紹】: 南朝齊廣陵人。
宋孝武帝大明末,以將領(lǐng)見任。
從征殷琰,遷兗州刺史。
順帝升明元年,荊州刺史沈攸之起兵反蕭道成(齊高帝),道成以安國為湘州刺史。
入齊,轉(zhuǎn)右衛(wèi)將軍,加給事中,封湘鄉(xiāng)侯。
齊武帝時,以宿舊見遇,累遷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卒謚肅。
全齊文·卷十八
安國,廣陵廣陵人。宋大明末為將領(lǐng),泰始中為建威將軍,封鐘武縣男,累遷至寧朔將軍、義陽太守,改封湘南縣男,徙司州刺史,領(lǐng)義陽太守,遷右軍將軍,假輔師將軍,元徽中為晉熙王征虜司馬,轉(zhuǎn)游擊將軍,出為輔師將軍、兗州刺史,進號冠軍將軍,加散騎常侍、征虜將軍,升明初為湘州刺史,尋進號前將軍。齊受禪,轉(zhuǎn)右衛(wèi)將軍,加給事中,改封湘鄉(xiāng)。武帝即位,授平西將軍、司州刺史,領(lǐng)義陽太守,徙平北將軍、南兗州刺史,復為都督湘州刺史,征為光祿大夫,遷都官尚書,領(lǐng)太子左率,遷領(lǐng)軍將軍,又遷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兗州中正,卒。謚肅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69 【介紹】: 北魏魏郡鄴人。
孔昭子。
以父任拜給事中。
獻文帝初領(lǐng)鎮(zhèn)東將軍,率兵援彭城,破張永、沈攸之等。
又密造火車等攻械進攻下邳、宿、豫,大破南朝宋軍。
擢散騎常侍,都督徐、南兗州諸軍事、鎮(zhèn)東將軍、彭城鎮(zhèn)將,封東海公。
全后魏文·卷三十四
伯恭,魏郡鄴人。文成時,為給事中,賜爵濟陽男,加鷹揚將軍。出為安南將軍、濟州刺史,進爵成陽公。入為散騎常侍。獻文初,進號鎮(zhèn)東將軍,為彭城鎮(zhèn)將、東海公。皇興三年卒,贈鎮(zhèn)東大將軍、東海王,謚曰桓。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30—488 【介紹】: 南朝齊南蘭陵人。
蕭惠明弟。
江夏王劉義恭婿。
起家宋著作佐郎。
與蕭道成(齊高帝)情好。
宋后廢帝元徽二年,隨道成破桂陽王休范,出為豫章太守。
順帝升明元年,又從道成討平沈攸之,加輔國將軍。
入齊,為征虜將軍、東陽太守。
凡歷四郡,無所蓄聚。
解音律,善隸書及弈棋。
官至太常,加給事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31—500 【介紹】: 南朝齊女僧。高平人,俗姓閭丘。為人高率方直,略無回避。年十八出家。初住荊州三層寺。豫章王蕭嶷還都,邀至京師,為造福田寺,常召入府講經(jīng)。齊武帝時又為建集善寺。
比丘尼傳·南齊
慧緒。
本姓周。
閭丘高平人也。
為人高率疏遠。
見之如丈夫不似婦人。
發(fā)言吐論甚自方直。
略無所回避。
七歲便蔬食持齋志節(jié)勇猛。
十八出家住荊州三層寺。
戒業(yè)具足道俗所美。
時江陵有隱尼。
西土德望。
見緒而異之。
遂忘年契意相攜行道。
嘗同居一夏。
共習般舟。
心形勤苦晝夜不息。
沈攸之為刺史普沙簡僧尼。
緒乃避難下都。
及沈破敗后復還西。
齊太尉大司馬豫章王蕭嶷。
以宋升明末出鎮(zhèn)荊陜。
知其有道行迎請入內(nèi)。
備盡四事。
時有玄暢禪師。
從蜀下荊。
緒就受禪法究極精妙。
暢每稱其宿習不淺。
緒既善解禪行兼菜蔬勵節(jié)。
豫章王妃及內(nèi)眷屬。
敬信甚深從受禪法。
每有?施。
受已隨散。
不嘗儲畜意。
志高遠都。
不以生業(yè)關(guān)懷蕭。
王要共還都。
為起精舍在第東田之東。
名曰福田寺。
常入第行道。
永明九年自稱忽忽苦病亦無正惡。
唯不復肯食。
顏貌憔悴苦求還寺。
還寺即平愈。
旬日中輒復請入。
入轉(zhuǎn)如前。
咸不知所以。
俄而王薨禍故相續(xù)。
武皇帝以東田郊迥更起集善寺。
悉移諸尼還集善。
而以福田寺別安外國道人阿梨。
第中還復供養(yǎng)善讀誦咒。
緒自移集善寺以后。
足不復入第者數(shù)年。
時內(nèi)外既敬重此尼。
每勸其暫至后第內(nèi)。
竺夫人欲建禪齋。
遣信先咨請。
尼云甚善。
貧道年惡。
此叚實愿一入第與諸夫娘別。
既入齋。
齋竟自索紙筆作詩曰。
世人或不知。
呼我作老周。
忽請作七日。
禪齋不得休(后復有十字道別今忘之)作詩竟言笑接人。
了不異常日高傲也。
因具敘離云。
此叚出寺方為永別。
年老無復能入第理。
時體中甚康健。
出寺月馀。
便云病。
乃無有異于恒少日而卒也。
是永元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卒。
時年六十九周舍為立序贊。
又有德盛尼。
德合志同為法眷屬。
行道習觀親承音旨也。
共 3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