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沈法系
共 3 首
楞嚴(yán)經(jīng)偈
北宋 ·
蔡卞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
元明
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士,知覺乃眾生。
空生
大覺
中,如海
一漚
發(fā)。
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況復(fù)諸三有。
歸元
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圣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遲速不同倫。
色想結(jié)成塵,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于是獲圓通。
音聲雜語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獲圓通。
香以合中知,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云何獲圓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云何獲圓通。
觸以所觸明,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云何獲圓通。
法稱為內(nèi)塵,憑塵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獲圓通。
見性雖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維虧一半,云何獲圓通。
鼻息出入通,現(xiàn)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云何獲圓通。
舌非入無端,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云何獲圓通。
身與所觸同,如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云何獲圓通。
知根雜亂思,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說,云何獲圓通。
識見雜三和,話本稱非相。
自
體先
無定,云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獲圓通。
鼻息本權(quán)機(jī),祇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獲圓通。
說法弄音文,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云何獲圓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獲圓通。
神通本宿因,何關(guān)性分別。
念緣非離物,云何獲圓通。
若以地性觀,堅礙非通達(dá)。
有為非圣性,云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云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云何獲圓通。
若以風(fēng)性觀,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云何獲圓通。
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云何獲圓通。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云何獲圓通。
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
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體,清凈在
音聞
。
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出世獲常住。
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fù)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zhuǎn)。
阿難縱強(qiáng)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見聞如
幻翳
。
三界若空花,聞復(fù)翳根除。
塵消覺圓凈,凈極光通達(dá)。
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塵登如在夢。
誰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
要以一機(jī)抽,
息機(jī)
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fù),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yīng)念消,成圓明凈妙。
馀塵尚諸學(xué),明極即如來。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jī)。
反□□自性,性成無上道。
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現(xiàn)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xué)人。
當(dāng)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誠如佛世尊。
訋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觀世音□□,自馀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勞。
非是長修學(xué),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
愿加被未來,于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
及末劫沈淪,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馀者,真實心如是
⑴
。
⑴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宋代分冊
海幢舍利塔
明末清初 ·
釋函是
佛在眾生中,如日處霾翳。
霾翳非可入,日光徹空際。
佛身如虛空,佛心如光霽。
光極與空入,空光交相蔽。
結(jié)成幻摩尼,五色非堅脆。
我識如來心,隨順示真諦。
假名為舍利,金石不能甈。
現(xiàn)在與當(dāng)來,百福之所逮。
群動匪無心,遇境生幽滯。
寂感總隨緣,形神不相儷。
佛以主攝賓,金剛見精慧。
我汝但回光,彈指消陰曀。
如日之在天,百物無疵癘。
此以論性功,豈為形骸勵。
我昔在金輪,蒙光滌夙瞖。
棲賢發(fā)神異,今復(fù)流
法系
。
慧日照嶺南,丹霞若先契。
次第及海幢,貽爾大厥裔。
隆隆薄青霄,百道金光麗。
萬世福人天,皇風(fēng)永勿替。
嘉應(yīng)試事既竣示諸生二首
其二
(乙酉)
清 ·
翁方綱
古詩三百篇,孔子皆弦歌。
以合韶武音,鏗鏘奏猗那。
雅材一百五,律呂相切磋。
雖無四聲譜,按節(jié)咸成科。
蘇李扣宮徵,枚傅鳴瓊珂
⑴
。
千聲聽日宣,五言制遂多。
建安詞飛騰,元嘉步逶迤。
柴桑乃太羹,庾鮑亦嘉禾。
山水滋刻劃,對偶漸切劘。
律體雖未出,聲調(diào)自不頗。
律實始唐初,后乃沿其波。
省試帖經(jīng)試,不比閒吟哦。
延清云卿輩,應(yīng)制追卷阿。
亦有特進(jìn)麗,詠物窮搜羅。
是皆與試體,同本分枝柯。
此道至杜陵,萬古流江河。
后學(xué)不循麓,那遽躋巍峨。
右丞之雅正,錢郎之安和。
元白暨溫李,眾軌同研摩。
今姑為下學(xué),問轍徐經(jīng)過。
行先正其步,
體先
去其痾。
使字昧字義,譬如倒持戈。
押韻受韻縛,譬如蹶升坡。
甚至平仄誤,甚至聲音訛。
出與對交病,一與三相磨。
臲卼句尚爾,奈彼篇章何。
源委別河海,晝夜分羲娥。
音律自心生,奇偶豈有他。
安得諉土風(fēng),終自蔽臼窠。
此鄉(xiāng)舉子業(yè),一編競摩挲。
何獨風(fēng)雅途,偏爾貽譏訶。
試詩詩一體,持律未敢苛。
能者宜感奮,距肯徒媕娿。
言取蘭苕華,比我菁菁莪。
戲翠即掣鯨,勉矣毋蹉跎
(試童子,以「翡翠戲蘭苕」為題。)
。
⑴ 《文心雕龍》云:「古詩或言枚乘,《孤竹》一篇,傅毅之辭。」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