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趙倫之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悔賦 南梁 · 蕭綱
夫機(jī)難預(yù)知,知機(jī)者上智,智以運(yùn)己,迷己者庸夫。故易曰,吉兇悔吝,生乎動(dòng)者也。又曰,悔吝者,憂虞之象也。傳云,九德不愆,作事無悔。是以鄭國盜多,太叔之恨表,衛(wèi)風(fēng)義失,宣公之刺彰,無將詠興,壟事書作,季文再思而未可,南容三復(fù)而不暇。余以固陋之資,慎履冰之誡,竊服楚王之對,每徵后稷之詩,觸類而長,乃為賦曰。
默默不怡,恍若有遺,四壁無寓,三階寡趣。
月露澄曉,風(fēng)柳悲暮。
庭鶴雙舞,檐鳥獨(dú)赴。
帢岸林宗之巾,憑南郭之幾。
玄德之眊聊縈,子安之嘯時(shí)起。
靜思悔吝,鋪究前史吊古傷今,驚憂嘆杞。
成敗之蹤,得失之理。
莫不關(guān)此,令終由乎謀始,棄夸言于頓丘,重前非于蘧子。
跡夫履車之人,豈止一途而已。
至如秦兼四海之尊,握天下之富。
混一車書,鞭笞宇宙。
胡亥之寄已危,萬代之祀難構(gòu)。
阿衡失責(zé)成之所,趙高秉棟梁之授。
拒諫逞刑,戮宰誅守。
矜上林之戲馬,嘉長楊之射獸。
囁呫禁中之言,欺侮山東之寇。
及其祠崇涇水,作釁夷宮。
徒希與妻子伍,下愿與黔首同。
信殪絕于兇丑,何前謀之不工?
至如下相項(xiàng)籍,才氣過人。
拔山靡類,扛鼎絕倫。
聲駕盛漢,勢壓馀秦。
鉅鹿有動(dòng)天之卒,轅門有屈膝之賓。
既刓有功之印,亦疑奇計(jì)之臣。
唱雞鳴于垓下,泣悲歌于美人。
抱烏江之獨(dú)愧,分漢騎之馀身。
郭君失位,徒馭而亡。
尚悲殘糗,獨(dú)飲馀漿。
枕畚空臥,伏軾懷傷。
魂飄原野,骨餌豺狼。
楚王刻鶴,播徙南地。
鐃管徒鳴,才人空置。
豈輜車之足榮,匪射獵之娛意?
幽泉斯即,白日何冀。
寧喜納君,恃功肆寵。
衛(wèi)侯厭黷,忠臣憤勇。
昏迷靡悟,敗不虐踵。
商君被執(zhí),李斯赴收。
身居闕下,命厄秦囚。
追傷用法之弊,還思不諫之尤。
亦何解于今酷,終無追于昔謀。
伯卓跋扈,豺目為輔。
弒君鴆子,誅李害杜。
鬻恩販寵,怨庶虐人。
蔽朝政之聰察,害上書之烈臣。
榮昵子于阿尹,肆貪濁之淫威,樹奸黨于宮禁,察人主之纖微,卒其膏鈇潤鋮。
置纏逢徽,閏武關(guān)逸。
才為時(shí)出,陸離儒雅,照爛文筆。
江東起吞并之籌,幽州著懷遠(yuǎn)之術(shù)。
運(yùn)鐘毀冕,時(shí)屬傾顛;
鋪鳴水闊,日黑山遷。
留卞之謀決,忠良之戮已纏。
臺耀之災(zāi)雖啟,鷦鷯之賦徒然。
士衡文杰,綽有余裕;
氣含珠璧,情蘊(yùn)云霧。
志闕沉隱,心耽進(jìn)趣。
倔茲猛眾,臨此勁兵。
抗言孟玖,肆此孤貞。
箋辭已切,墨幔徒榮。
表殞河上,心憶華亭。
苦夫揚(yáng)惲狂言,灌夫失志,卒其殞命埋軀,傷形屬吏。
周君飲后,裴子酣狂,靳固紀(jì)瞻之妾,眠臥季倫之房,亦足以魂驚神爽,悔結(jié)嫌彰。
已矣哉!
波瀾動(dòng)兮昧前期,庸夫蔽兮自欺,不遠(yuǎn)而復(fù)幸無嗤,建功立德有?;?,胸馳臆斷多失之,前言往行可為師。
玉琯絕倫。受之于神。
希夷感化。皎潔含真。
既比德而為美。亦諧音而可珍。
肇自夐絕。發(fā)茲璘玢。
匪剖石于和氏。乃成器于羽人。
伊昔帝鄉(xiāng)所傳。王室未獻(xiàn)。
虹彩潛射。蜺旌并建。
鸞鶴映之以生光。煙霞奏之以適愿。
同鈞天之樂。靈境獨(dú)聞。
在層城之宮。人寰共遠(yuǎn)。
既而舜德有感。王母來過。
獻(xiàn)之皎皎。捧之峨峨。
重華遂得其符瑞。百靈永謝其琢磨。
儻比以為笙。知鳳吹之不遠(yuǎn)。
如秉之為笛。曷龍吟之足多。
豈徒嘒嘒于茲竹。碌碌于隨和。
若乃觀其戾止。察其所以。
質(zhì)非竽籟。韻含宮徵。
圓其表而合規(guī)。虛其中而通理。
光連素手。雖提握之不忘。
色映丹唇。在吹噓而成美。
其舍也無聲之樂。其獲也無疆之祉。
虛而不屈。老氏之籥乍同。
磨而不磷。戎人之環(huán)孰比。
況乎知白自守。無瑕可猜。
色迷瓊樹。影雜瑤臺。
懷清越之音。不求于扣。
感馨香之德。不召而來。
固仙侶之所執(zhí)。非玉人之取材。
則知素琯之祥。元理可察。
將使律合于六。音諧于八。
傳真人之逸韻。資圣主之大戛。
宜乎藏九重之深。為百代之欽。
騰輝爛爛。和俗愔愔。
使伶倫之筒。自漸葉律。
俾女史之管??绽⒋贵稹?div id="pt1r4v6"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35_1372157_comment'>
無以窺天之心。而忘至德之音。
鑒于水者。
不在于廣大。
而在于澄渟。
奔流則崇山莫辨。
靜息則纖芥必形。
故能任人倫之巨細(xì)。
隨物色之丹青。
皆一鑒而洞達(dá)。
若三光之出冥。
因見厎之清。
成照膽之朗。
以無心而應(yīng)物。
皆潔已而呈象。
如白日之輝輝。
無孤蓬之振蕩。
馮虛之狀。
信有妍而有媸。
閱實(shí)之明。
固無偏而無黨。
若乃仙井舊渫。
華池既潴。
中無浴鳥。
下絕游魚。
疑金鏡之湛寂
若琉璃之至虛。
當(dāng)其來。
見威儀之酷似。
及其去。
無眹跡于淪胥。
向使潺湲不息。
噴薄長注。
將沃日而騰虹。
或因山而瀑布。
遭駭飆之??起。
值潛虬之交騖。
雖有清明之本質(zhì)。
豈能使形影之相遇。
是知專而靜可以居要。
明而動(dòng)亦不能照。
斯大道之指歸。
豈常情之感召。
得懲躁之為誡。
知飾容之惟肖
人觀于水。
既定而后詳。
水鑒于人。
當(dāng)止而為妙。
照其美也非所愛。
照其惡也非所憎。
不分明于有位。
不掩映于無朋。
諒可移性。
俾居于正直。
豈懷鑒貌。
獨(dú)貴于清澄。
想夫煙雨初霽。
泥沙不雜。
明看練皎。
止若冰合。
忽形來而影見。
類聲往而響答。
在良賢而暫窺。
宜陋軀之愧納。
今者貞清特異。
颎耀前聞。
雖萬形之森列。
終一鑒而區(qū)分。
念黎庶兮。罹于毒痡。
我興師以剪屠。如旱歲之稼穡。
得膏雨之沾濡。豈不以垂渥澤。
潤涸枯。草木之心。
寧慮暵其乾矣。天人之意。
將使衛(wèi)討邢乎。至乃銳戈矛。
齊卒伍。誠告虔于上帝。
祈發(fā)生于下土。龍旗電掣。
疑驅(qū)蔚矣之云。鼉鼓雷奔。
似送沛然之雨。匪六師之是侵。
實(shí)百姓以為心。所謂謀臣如雨。
猛將如林。馳之驟之。
似得時(shí)而將降。六伐七伐。
謂決渠而就深。既踴躍而成列。
象沈陰之欲泄。青萍刜而破塊將分。
白羽麾而散絲不絕。奚潤草之芳茂。
信洗兵之是閱。異苞茅之貢矣。
爾職不恭。同陰雨以膏之。
我心則悅。不疾不徐。
箕張翼舒。向兵革而自弭。
喻霶??之有馀。多鼓鈞聲。
知上善之不若。密云不雨。
想西郊之未如。且宣王六月兮非旱之備。
高宗三年兮適足為費(fèi)。惟鬼方之是懼。
何人倫之足慰。豈比指綠林于一戎。
養(yǎng)蒼生于百卉。知我者信號令如春。
不知我者疑甘澤隨輪。一鼓而風(fēng)云作氣。
再麾而寰宇清塵。以此出征為活國。
不能無戰(zhàn)乃愛人。故得戎羯來王。
淮夷納款。嗟螻蟻之猶聚。
將刑戮而尚緩。今挾泰山壓危卵。
不得已而用師。如救歲之大旱。
珠賦 北宋 · 吳淑
德至淵泉,明珠出焉。
衒光芒于照乘,發(fā)晶熒于媚川。
出于赤野,產(chǎn)自丹淵。
映秋波而圓折,與夜月而虧全。
若夫列淮夷之貢,挺霍山之美,識夫馀之似棗,見館陶之若李。
或埋青蛉于地中,或采赤蚌于泉底。
漢武通夢于昆明,馬援被讒于薏苡。
若夫卻文礱之貢,納蘇則之詞,在易粟而猶可,顧彈雀以非宜。
王章之孤,既采之而致富;
弘節(jié)之后,亦賣之而被疑。
則有怒暗投而按劍,感清節(jié)而還浦。
哂楚人之賣櫝,悟趙相之去婦。
鐘離辭之而委地,黃向得之而歸主。
至于名傳火齊,價(jià)重木難,輦彼百斛,遺之一簞。
張丑欺吏以出境,伍員行詐而度關(guān)。
亦有麻姑擲米,漢皋解佩。
或以照北荒之闕,或以飾九華之蓋。
秦宓之薦定祖,武子之稱衛(wèi)玠。
雖曰陰精,不能無颣。
爾其玩茲鯨目,捋彼羊須,魚雖聞?dòng)诩暗?,岸或?yàn)橹豢荨?div id="jmzoqip"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19_1147803_comment'>
秦冢徒懸于日月,大儒且解于裙襦。
亦聞朱仲出入于漢庭,董偃優(yōu)游于主第。
得鮫人之泣,伺驪龍之睡。
百琲獲季倫之賞,一斛受孫權(quán)之賜。
或涉海以遐求,或入關(guān)而見棄。
亦有蒼梧作壟,京洛揚(yáng)灰。
楚王之問奚恤,太叔之納桓魋,象罔之求赤水,商丘之泳河隈。
復(fù)聞滋水魮魚,瀛洲紺翼,曾城列樹,開明廣植。
成于咳唾,第其甲乙。
蛇知隋氏之恩,鶴報(bào)噲參之德。
復(fù)有綴衣致飾,照夜為明。
嘗聞求火以向日,更因買劍以傾城。
飾首見步搖之狀,褰簾聞佩玉之聲。
采濁水以無失,握靈蛇而自矜。
鳥集燕昭之館,鳳儀少昊之庭。
斯九品之奇秘,固希世而垂名者也。
馬賦 北宋 · 吳淑
夫驥不稱力,而稱其德。
若夫產(chǎn)余吾而生渥洼,來東道而出西極。
騰黃、騕裊之姿,俶儻權(quán)奇之質(zhì),必也資無鬼之精鑒,藉九方之妙識。
然后可以驂乘旦,駕齧膝,若亡若失,若喪若一,軼昆雞于姑馀,過歸鴻于碣石,超然長騖,萬里一息者也。
若夫周穆八駿,漢文九良,劉備的顱,唐公肅爽。
將軍則白,使君則黃。
絢練半漢,沛艾騰驤,象月善走,行地?zé)o疆。
或著翰如之象,或傳沃若之章。
美伯厚之似狗,偉張奐之如羊。
別有鄭莊置驛,萬石左輅,飲長城之窟,走章臺之路。
颯若遺風(fēng),夐如飛兔。
習(xí)蟻封而遂勝,惜障泥而不渡。
兩服上襄,八鑾節(jié)步。
鉗旦、大丙之駕,王良、造父之御。
馳日則懸峰不薄,為龍則慶云遙覆。
又有項(xiàng)籍之騅,鮑氏之驄,昌邑乘之于果下,石慶數(shù)之于車中。
或匝日而騖,或藏形于空。
望如匹練,見似游龍。
若其執(zhí)轡如組,兩驂如舞,同槽者三,浮江者五。
雞斯獻(xiàn)之以悅紂,文駟遺之而敗魯。
啖以地黃,哺之棗脯。
齊祖龍?bào)J,休之揚(yáng)武。
朝但見其發(fā)跡,夕不知其何許。
有骃有騢,有騅有駓。
或遇郭璞而活,或濟(jì)于謹(jǐn)之危。
晏子一言而刑罰必中,叔敖三歲而牝牡不知。
亦有光武駕鼓,漢文卻貢,及沙衍而飲血,至巨搜而洗湩。
救吳漢而緣尾,濟(jì)苻堅(jiān)而垂鞚。
若乃德至山陵,政云頌平,于是地之類,月之精,河水之靈,銅器之英,沾赤汗而沓至,羈堅(jiān)轡而來庭。
乃有太宗十驥,始皇七名,曹真驚帆之號,魏武白鶴之稱。
或隨西逝而王地,或依奔跡而筑城。
美伍倫之純至,嘉卓茂之不爭。
慶鄭知還濘之?dāng)?,邢伯識夜遁之聲。
是故春祭天駟,夏祀先牧,冬則講馭,秋則臧仆。
既除蓐而釁廄,亦飾弊而執(zhí)撲。
或生桃林之野,或出頗黎之谷。
乃有麟腹、虎胸,龍頭、鳥目。
郭伋至郡而騎竹,趙高不臣而指鹿。
贖華元之百駟,食從者之啟服。
優(yōu)孟則言其葬禮,馬防則明其調(diào)谷。
戎事則齊力,田獵則齊足,豈復(fù)與跛貓而校能,將韓盧而并逐者哉!
若乃分三輩,駕七騶,過津橋而超渡,飲湛水而不流。
冒頓輕鄰國之遺,貳師吝漢使之求。
食場藿而維縶,戀棧豆而遲留。
諸葛未獲而先謝,杜林受之而必酬。
至于匈奴之五方異色,公孫之群騎皆白。
綱惡功駒,教駣佚特,雖東野之善御,必顏回之先識。
然則乘有駑駿,物有苦良。
若乃膝本起,汗溝長,眼有紫艷,口有紅光。
故頭欲得方,腹欲得張,鼻欲得大,脊欲得強(qiáng),耳欲近而小,唇欲急而方,備此數(shù)者,終焉允臧。
如其大髂短脅,淺髖薄髀,口有榆寫,目有承淚,烏銜短壽,騰蛇不利,弱脊小頸,大頭緩耳,斯八百之下直,蓋十駕而方至。
至若簡其六節(jié),辨其四時(shí),精陳悲之股腳,習(xí)謝氏之唇鬐。
茍執(zhí)轡之非人,或持刀而睨之。
故卓子制其進(jìn)退,而造父見之漣洏。
獻(xiàn)珠澤以供膳,投濉水而立威。
終戢景于火光,而淪軀于敝帷也。
若乃服乘黃,驂紫燕,控裴果之黃驄,馭長孫之閃電。
衛(wèi)侯尾鬣以皆朱,薛公去來而不見。
垂法于金馬之門,立程于宣德之殿。
若夫庾亮的顱,王戎巴??,至黃池而噴玉,飲渭水而投錢。
燕昭死而猶市,子方老而尚憐。
駕鹽車而躑躅,上太行而遷延。
愿一顧而增價(jià),雖賢達(dá)而皆然。
至若蹙芻有誅,過關(guān)驗(yàn)齒,蹶如歷塊,忽如景靡。
亦有辯三物,正六閑,或縛戟而奔陣,或吐甲而臨壇,或勵(lì)其率驥,或比以希顏。
師曠有似駮之談,公孫有非白之說。
嵇紹不畜于駿逸,懷遠(yuǎn)但虞于驚蹶。
若夫來從西北,死忌壬申,或以青絲禍梁,或以黃班讖陳。
委以圉師,掌之校人。
龜茲之萬計(jì)盈廄,爾朱之色別為群。
又聞天下無道則生郊,圣人既出則服皂。
升山而不失,放孤竹而知道。
別有義渠茲白,瀚海驄駒,屈產(chǎn)假道,纖驪遺吳。
苻堅(jiān)示其無欲,高宗明其有馀。
當(dāng)慎原蠶之禁,宜驗(yàn)金壺之書。
彼聾蟲之可教,若枹鼓之相符。
于是參以賁戎,輔以韓哀,豈較能于款段,而角力于虺隤。
亦聞氣盛怒發(fā),躁中煩外。
角為燕丹而生,肝有荊軻之嗜。
佩杜衡而善走,惡衣香而致斃。
始教則車在馬前,任力則人能勝驥。
赤兔乃比于呂公,白額爰興于李氏。
望青云而一蹴,乘吉疆而千歲。
道林養(yǎng)之而不用,延年賦之而特麗。
勿矜千駟,終齊景之無稱;
徒說三長,豈晉侯之所恃。
寄題徐仲晦須友堂二首 其一 (1255年) 南宋 · 劉克莊
七言律詩
病翁歲晚朋從絕,細(xì)讀高文面發(fā)慚。
士貴切磋寧獨(dú)學(xué),僧雖苦硬有同參。
名堂蓋取倫之五,開徑那無益者三。
見說戶庭來不拒,儻分半席待樗庵。
南陽洪先生。早抱德器。夙宣令聞。不猶友一鄉(xiāng)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不猶友一國之善士。尚友千古之善士。不猶尚友乎古。亦能及乎無心之物。乃以友菊扁其齋。紆簪組而養(yǎng)高。隱城市以忘形。晉山姜景醇。會托芳鄰。欽仰高風(fēng)。援筆抒思。樂為之賦。其詞曰。
有大人先生,腹蘊(yùn)五經(jīng),心通六藝。
研窮乎性命之理,辨析乎天人之際。
冠章甫以峨首,飄縫掖其揚(yáng)袂。
托斯文而會友,郁芝蘭于當(dāng)世。
盍朋簪而道融,拔茅茹其心契。
乃入成均,坐明倫之堂。
進(jìn)諸生,披縹緗。
談溫燠其春盎,語凄凜其飛霜。
爰貴德而賤藝,仍黜伯以尊王。
誓堯舜其君民兮,回斯世于虞唐。
嗟嗟造士,天敘五倫。
朋友居一,約疏為親。
忌年歲以重道,蔑勢位以友臣。
時(shí)無盡而人無窮兮,莫不須友以成仁。
爾知夫交類萬不同,而益友之有其真者乎。
有一生飄輕緌,曳長裾。
矩步規(guī)旋,咸中疾徐。
三揖而進(jìn),退且躊躇。
席間函丈,躡席而居。
曰:鯫生視聽聾瞽,俯仰籧篨。
今聞至教,昭然若發(fā)蒙矣。
嘗聞人生于世,厥類寔繁。
類聚群分,林林元元。
各有儕友,難可殫論。
凡厥交友,大略有三。
太上無私,其交無嫌。
刮去毛皮,敬信相參。
此則道德之友,內(nèi)省無慚。
其次相資,窮達(dá)一心。
收青紫于掉臂,結(jié)情素于斷金。
此則功名之友,交有淺深。
最下反側(cè),翻曇覆雨。
隨冷煖以重輕,校剛?cè)岫掏隆?div id="9sea4xq"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32_1125129_comment'>
此則勢利之友,竟亦何補(bǔ)。
俛仰宇宙,興懷今古。
紛交友之萬變,亶不出乎三科。
何先生之取友,友霜菊而靡他。
愿先生之教之兮,亮深衷之如何。
先生乃轉(zhuǎn)碧瞳,撚霜髭。
據(jù)枯梧,倚烏皮。
前書生而面誨,騁談鋒之怪奇。
曰:有情之締交,紛始合而終離。
爰自結(jié)發(fā),心無磷淄。
金石通其分,膠漆比其堅(jiān)。
壓陳雷以不齒,痛管鮑而莫肩。
矢神明而不渝,永終始以罔愆。
及乎貴賤貧富,勢位相懸。
忘舊契于往日,悲同袍于昔年。
其或萌睚眥于一念,森胸臆之戈鋋。
藏利刀于笑中,卒相殘而唐捐。
斯乃心與心其相于兮,竟相背而變遷。
交終變易,仇敵其然。
是知人間之良友,反不若無心之植物。
爾知夫玆菊之所以貞堅(jiān)芳烈,隱逸而披拂者乎。
當(dāng)其金風(fēng)振蕩,瑤宇澄碧。
嚴(yán)霜戒曉,溥露凝夕。
萬木脫葉,千山露脊。
玄燕辭巢而絕影,鷙鳥歸林而揚(yáng)翮。
園林闃其如掃,漫衰草兮蕭索。
于時(shí)雖以梅兄之清韻,凈友之中通。
莫不萎瘁而歸盡,矧能徵夫魏紫與姚紅。
余乃杖枯藜而散步,訪幽香于殘叢。
寒葩璀璨,密葉青蔥。
沾繁霜而益秀,帶微陽而尤秾。
按酒赍而斯香,滴糟床之濃濃。
掇金英以泛泛,羌芳?xì)庵畵P(yáng)揚(yáng)。
滋喉吻以滌胸襟兮,渾通身兮天香。
薰肝膽與肌骨兮,物與我其相忘。
泯言辭之相宣兮,遂同歸于醉鄉(xiāng)。
生聞命雀躍,續(xù)之以歌曰。
奄四時(shí)兮倏忽,念群芳兮衰歇。
殿百花兮始發(fā),香清冷兮逼骨。
塵萬丈兮瞇目,颯乾霜兮入發(fā)。
保芳馨兮無闕,寄幽情于明月。
重為告曰,燕朋狎侮喪厥德兮。
切磋箴規(guī)友亮直兮,松大夫之挺植。
竹君子之整飭,有其節(jié)乏香色兮。
友此孤芳設(shè)情識兮,觀物省身為我則兮。
先生莞爾而笑,憑幾太息。
催呼酒醴,揮灑翰墨。
結(jié)澹交以若水,期卒歲以不忒。
步東籬以三嗅,瞻南山之屴崱。
洛陽右界。王城西隅。
石氏之居。古稱名區(qū)。
何榮華之一去。已蔓草之丘墟。
嘆人事之難恃。想疇昔其昨如。
方其季倫之居此也。朱樓紫閣。
瑤臺玉室。錦障百里。
胡椒萬斛。積如山其金玉。
視若泥乎酒肉。焚蠟桂而備爨炊之薪。
碎珊瑚而示誇詑之珍。絲筦列秦宮之妙。
侍御選楚臺之神。寒暑無比于肌骨。
愁恨不經(jīng)于耳目。侈美過于王者。
宴樂踰乎有國。東西行路。
望若天府。谷口殷賑。
繁華所聚。自以謂藏舟于壑兮。
豈慮夫夜半之有力。西風(fēng)揚(yáng)塵。
狗尾勢熱。一朝禍來。
百年樂去。歡娛蕩盡。
富貴何處。操斧斤而自戕。
嘆奴輩其何為。究厲階之所營。
豈獨(dú)在于蛾眉。恣豪富而縱欲。
鮮厥身之未危。惜才氣之過人。
何遠(yuǎn)慮之不足。使梓澤之勝地。
累后人基禍之口實(shí)也。亂曰。
鳶鼠中虞。殃自至兮。
佳艷墮樓。財(cái)為祟兮。
風(fēng)流云散。故馗荒兮。
踏殘枯骸。狐兔場兮。
兮一道之磅礴,乃寓人而有系。
故圣立而推致兮,要無弊于萬世。
然污隆之不一,紛異說之橫起。
經(jīng)春秋袞鉞之詎幾,言隨湮而道否。
猗亞圣之挺生兮,騁雄辯而揭示。
析淑慝于毫釐,庶爭救于未毀。
績?nèi)缇€之一脈,俾昭昭于兩間。
惟天理之存亡,實(shí)因言而乃宣。
聞昔文武之道亨,值氣化之方盛。
雖恭默而垂衣兮,人自則而無梗。
噫周公之云逝,忽東移而跡熄。
慨用舍之倒置兮,道乃寓夫言說。
唯诐淫邪遁之紛披兮,幾致人倫之莫救。
彼兼愛與為我兮,漸或至于禽獸。
由分毫之不謹(jǐn),謬已甚于千里。
豈言語之但尚兮,要以繼乎前軌。
生于心而害于事,終濫溢乎厥政。
想仁心之憫世兮,豈不瞿然而有警。
知負(fù)荷之在我兮,廓發(fā)輝而擔(dān)當(dāng)。
哀齊梁之固弊,孰行道之可望。
雖懇懇其何補(bǔ),只我心之重傷。
具在我而不顧兮,夫豈徒手之可援。
寧私淑而統(tǒng)垂兮,期返經(jīng)乎語言。
揭性善之明訓(xùn),擴(kuò)前圣之未發(fā)。
舉仁義之大道,闡人心于既汩。
況一治與一亂,紛得失之反覆。
龍蛇虎豹之雜沓兮,邪說?行之交作。
不有圣而救之兮,幾吾民之無育。
承既往而啟來兮,益厥意之愴惻。
瞻前而顧后兮,非亞圣之得已。
回狂瀾于既東兮,將言語而撐持。
猗君君臣臣既序兮,典章賴以不墜。
身雖蹇于當(dāng)世兮,道則伸于千祀。
夫孰知口舌之諄諄兮,功已配于治水。
何愚蔽之末俗,徒指目乎好辯。
既膏育之已甚兮,孰窺測于微闡。
固不知和順之積中兮,焉識乎英華之外申。
慨厥本之既昧兮,坐枝葉之是循。
生千載而遠(yuǎn)宗兮,深有感乎余懷。
仰訓(xùn)辭而高追,標(biāo)似是而深排。
嗟知道之鮮得兮,孰言外之能推。
系曰:圣道云邈,異術(shù)日滋。
世隨以淪,孰究孰思。
人為禽獸,俗將夷貊。
不有先覺,誰存既滅。
卓彼鄒孟,憂道無托。
辯析圣辭,歷騁諸國。
提綱挈維,昭示后學(xué)。
君臣之義,父子之倫。
賴以不墮,萬世是遵。
曰是而非,惟義與仁。
辯以益明,孰云難知。
嗟嗟道脈,永有所資。
遙遙千載,我思何彌。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