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宇文述

相關(guān)人物:共 13 位。
共 7 首
① 《詩紀(jì)》云。一作城。
《隋書》曰:萬壽為滕穆王文學(xué)。坐衣冠不整。配防江南。宇文述召典軍書。郁郁不得志。為五言詩寄京邑知友。盛為當(dāng)時(shí)之所吟誦。
賈誼長沙國,屈平湘水濱。
南瘴癘地,從來多(隋書作三。)逐臣。
粵余非巧宦(文苑作官。),少小拙謀身。
欲飛無假翼,思鳴不值晨。
如何載筆士,翻作負(fù)戈人。
飄飖(隋書作飄飄。)如木偶,葉置同芻狗。
失路乃西浮,非狂亦東走。
晚歲出函關(guān),方春度京口。
石城臨虎(隋書作獸。)據(jù),天津望牛斗。
牛斗盛妖氛,梟獍已成群。
郤超初入暮,王粲始從軍。
裹糧楚山際,披(文苑作被。)甲吳江汶。
吳江一浩蕩,楚山何糾紛。
驚波上濺日,喬木下臨云。
系越恒資辯,喻蜀幾飛文。
魯連唯救患,吾彥不爭(zhēng)勛。
(文苑作羈。)游歲月久,歸思常搔首。
非關(guān)不樹萱,豈為無杯酒。
數(shù)載辭鄉(xiāng)縣,三秋別親友。
壯志后風(fēng)云,衰鬢先蒲柳。
心緒亂如絲,空懷疇昔時(shí)。
昔時(shí)游帝里,弱歲逢知己。
旅食南館中,飛蓋西園里。
河間本好書,東平唯愛士。
英辯接天人,清言洞名理
鳳池時(shí)寓直,麟閣常游止。
勝地盛賓僚,麗景相攜招。
舟泛昆明水,騎指渭津橋。
祓除臨灞岸,供帳出東郊。
宜城醞始熟,陽翟曲新調(diào)。
繞樹烏啼夜,ず麥雉飛朝。
細(xì)塵梁下落,長袖掌中嬌。
歡娛三樂至,懷抱百憂銷。
夢(mèng)想猶如昨,尋思久寂寥。
一朝牽世網(wǎng),萬里逐波潮。
回輪常自轉(zhuǎn),懸旆(文苑誤作旅。)不堪搖。
登高視衿帶,鄉(xiāng)關(guān)白云外。
回首望孤城,愁人益不平。
華亭宵鶴唳,幽谷早鶯鳴。
斷絕心難續(xù),惝恍魂屢驚。
群紀(jì)通家好,鄒魯故鄉(xiāng)情。
值南飛雁,時(shí)能訪希生。
⑴ 文苑作原。注云。隋書作平?!对娂o(jì)》云。一作原。
⑵ 文苑云。一作東。
⑶ 文苑作策。注云。隋書作少。
⑷ 文苑作誰言。注云。隋書作如何。《詩紀(jì)》云。一作誰言。
⑸ 文苑作唐彬不競(jìng)勤。注云?!稌x書》唐彬知孫皓將至。遲留以示不競(jìng)。今隋書作吾彥不爭(zhēng)勛。接吾彥乃降將。無不爭(zhēng)功事。未詳。
⑹ 文苑作歡娛承帝子。注云。隋書作清言洞名理?!对娂o(jì)》云。一作歡娛承帝子。
⑺ 文苑作流連三雅至。注云。隋書作歡娛三樂至。《詩紀(jì)》云。一作流連三雅至。
⑻ 文苑作獨(dú)如。注云。隋書作猶如。
⑼ 文苑作山川想。注云。隋書作登高視。《詩紀(jì)》云。一作山川想。
⑽ 文苑作亟。注云。隋書作幽。《詩紀(jì)》云。一作函。
⑾ 文苑作契。注云。隋書作好。《詩紀(jì)》云。一作契。
⑿ 文苑作儻。注云。隋書作若?!对娂o(jì)》云。一作倘。
⒀ 文苑作希。注云。隋書作能?!对娂o(jì)》云。一作希。
⒁ ○隋書七十六。文苑英華二百四十八?!对娂o(jì)》百二十五。
博陵公子真文虎,占斷儒官第二人(贈(zèng)林子立)。
明陳效弘治《興化府志》卷四三 《興化府志》:林子立,弱冠通經(jīng)學(xué),入太學(xué),凡十二試,俱中第二,同舍贈(zèng)以詩云云。
隋麗事跡后,樓在大江頭。
一夜神靈雨,蕭蕭過三洲。
半世閱興亡,酸風(fēng)射雙眸。
人生百年內(nèi),營營千歲謀。
一朝安在哉,城空蓑草稠。
腐儒信詩書,但知舞羽籌。
窮兵四海功,雖成亦可尤。
況覆百萬兵,隋家事堪羞。
高麗雖小邦,世稱禮義區(qū)。
東王神圣德,至今被歌謳。
賊廣發(fā)驕兵,期我盡虔劉。
安知河伯使,顧被泉陽留。
眾寡雖不敵,乙支神算周。
只輪一不返,鬼哭鳴啾啾。
千年地不變,薩水西南流。
江邊七大士,謾立幾春秋。
人傳方戰(zhàn)時(shí),騁謀咍(疑紿)賊儔。
渠雖不解語,亦知憂國憂。
隋皇四顧欲無人,海外大有人。
人為誰乙支子,天文地理蘊(yùn)經(jīng)綸。
隋兵百萬血千里,浿水薩水多鬼神。
浿水北流薩水絕,乙支之名不可湮。
詠東史 其一百八十六 (庚午) 清 · 尹愭
七言絕句
① 亦就史略中編入東事者作之。而所載太略。故間取見于他書者。以寓褒貶之義。
乙支文德善機(jī)謀,計(jì)誘詐降偉績收。
天子帶羞還發(fā)怒,護(hù)兒走后宇文囚(勾麗乙支文德御之。且戰(zhàn)且降。以計(jì)誘致隋軍。又詐請(qǐng)降。及至薩水軍半渡。擊其后大破之。隋將來護(hù)兒敗于平壤。已走還。宇文述又?jǐn) 5鄞笈?。鎖系等引還。)。
政和之年詩系絕,以詩目為元祐術(shù)。
伯通丞相作律書,士習(xí)詩者杖一百。
妙哉元人變?cè)~曲,四十萬人執(zhí)絲竹。
吳競(jìng)才悲樂府亡,高明又抱琵琶哭。
而今詩人無有詩,先生詩好人人知。
忽然一部中州譜,譜出宣娘一笛奇。
彈曲人多造曲難,嫦娥宮里少人彈。
借君一柄吳剛斧,妝點(diǎn)參軍入廣寒(先有《吳剛修月》一出。)
文園綠綺文君抱,通德知書馬遷好。
元帝吹簫度曲時(shí),相如渴死伶玄老。
王孫畢竟愛才名,博士披香太薄情。
但得薦才楊得意,不愁唾面淖方成。
豪竹哀絲一鐙醉,三條花燭闌干淚。
彈到楊花枕上來,荒雞容得劉琨睡(又有《聞雞起舞》劇。)。
七調(diào)宮商子細(xì)看,皮弦搊得段師歡。
蘭亭摹出金奴本,傳與聰明畢士安。
逍遙樓上霓裳字,流落龜年賀懷智。
唐朝天子愛新聲,未必相公知曲子。
董解元,湯若士,潦倒旗亭乃如是。
⑴ 宋政和之末,士大夫皆不許為詩。于時(shí),何丞相伯通修律令,因?yàn)榭圃疲菏渴扔辛?xí)詩者,杖一百。見《避暑錄話》。
⑵ 《隋書·音樂志》:讀書多則能撰書,彈曲多則能造曲。
題梁淑人傳 清末至民國 · 姚倚云
旅館肅秋高,窗明淡晴日。
征鴻辭我南,客思真郁郁。
忽有青云士,造門贈(zèng)書帙。
夫子授我覽,東河許公述。
嗟哉梁淑人,懿行為良弼。
辛苦平生心,死去恩情絕。
情絕將如何,斯人同落月。
我亦有心哀,那復(fù)能舉筆。
以此增悲愁,愁深不能失。
去年度章水,歸問大母疾。
慈顏不忍思,棄養(yǎng)于官室。
睹傳傷我懷,純德正髣髴。
福慧宜一家,小心自危慄。
揮毫且吊君,吾恨安能畢。
悠悠存歿間,感慨淚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