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郭思極
相關(guān)人物:
共 3 位
。
共 4 首
致中
以書警誨。又以如字韻見贈。厚意不可虛辱。率爾奉酬
明 ·
趙昱
七言律詩
學(xué)道曾聞頓豁如,年來應(yīng)已罷看書。
索居每恨離群久,對面還慚出語疏。
能事盡教參化育,壯懷那復(fù)墮空虛。
志存濟世君方急,束帛何時到草廬。
余自解鄖節(jié)歸耕無事屈指貴游申文外之好者得十人次第詠之
其十
郭中丞思極
明 ·
王世貞
郭公
交若淺,三吳自深惠。
精心拊黔首,耽眼攝墨吏。
昔者攬轡余,今茲杖鉞地。
欲發(fā)未發(fā)辰,千人萬人淚。
即令負俗譏,濁涇有清渭。
中丞行當雁門太守
(中丞行者吳人為
郭公思極
作也公善政在三吳非一而以讒解節(jié)當徙鎮(zhèn)吳人挽留之不得故為樂府歌之)
明 ·
王世貞
陸行疲車馬,水行費舟航。
壯男罷耕耒,小婦拋蠶筐。
商賈為廢市,擔者弛其裝。
老父攜弱兒,踉蹌趨且僵。
一州十七邑,傾都以彷徨。
借問何所之,云送我郭公
(一解)
。
郭公未下車,十室九尚空。
郭公下車后,流徙即其宮。
朝下賑粟書,夕上蠲租章。
去彼蟊與螟,樹我稻與桑。
一檄飽我饑,再檄起痍傷。
三檄潢池內(nèi),帖帖波不揚
(二解)
。
連城千萬家,家家有郭公。
百吏當讞案,案案有郭公。
原田鋤春雨,公若親勸農(nóng)。
橫海出樓船,公若親在行。
弱者忘其弱,強者諱其強。
日為郭公日,霜者郭公霜
(三解)
。
初旭映東嵎,郭公坐堂皇。
出則剖盈庭,入則理堆床。
退食無三簋,解勞僅三觴。
目不睹優(yōu)施,耳不聽清商。
席客唯籩豆,實篚鮮玄黃。
不發(fā)居間書,不畏黃門郎
(四解)
。
誰妒我郭公,嗟嗟彼狡童。
彼狡亦何知,疇能掩帝聰。
臣某誠無狀,臣斥分固當。
貝錦亦有絲,薏苡亦有囊。
浮塵翳明鏡,磨之當益光。
重褎襺都梁,發(fā)之當益芳
(五解)
。
德星在女牛,一夜徙他方。
甘霖正霢霂,改潤隔塍秧。
蹇驢困康莊,騏驥眼大荒。
伯樂一相顧,天路遂騰驤。
愿公健匕箸,愿公壽無疆。
公以袞衣來,竹馬滿道傍。
今日悲相別,別后莫相忘
(六解)
。
鴻山縣監(jiān)贈承政院左承旨李公墓碣銘
明 ·
李廷龜
四言詩
吾外曾祖僉知李公諱弘干。負氣誼立名砥行。為一時名臣。事在己卯錄。有二子。其季公。諱享成。字景休。幼有異質(zhì)。甫三歲。伯父諱元干公。與之碩果令自食。以試其智。公即擲破之以啖。伯父大奇之曰。是故擊甕兒也。遂子之。及長嗜書。屢舉于鄉(xiāng)。裒然有俊聲。蔭補四山監(jiān)役。轉(zhuǎn)司評。出為鴻山縣監(jiān)。治以修學(xué)校勸農(nóng)桑為先務(wù)??h不產(chǎn)苧與栗。而官有恒貢。民以貴直辦。公令戶植之。數(shù)年蕃實。公私充足而民不病。出剩谷數(shù)百斛為學(xué)儲。聚邑子厚廩之。興勸隸業(yè)。蔚有成就。居五年??h大治。公不樂為官。辭疾歸。治第仁王麓。有池臺花竹之勝。觴詠以自適。晚又筑居漢濱。自號釣翁。壬辰之亂。流寓洪陽舊莊。十二月病卒。距公生甲申。得年六十九。龍仁之李。出自麗太師諱吉卷。累傳至參判升忠、縣令奉孫、司評孝篤暨僉知公。即公四代。妣李氏。濟用正逵之女。配李氏。宗室高陽正億孫之女。安清君之孫。甫龁。見女奴買瓜。瓜多于直。即取而還其半。雖生紈綺。飭躬如寒素。奉旨瀡蘋蘩無不宜。訓(xùn)子女得母道甚。后公六年己亥五月卒。春秋七十五。越辛丑十月。與公柩歸。同葬龍仁先兆次。子四人。曰肇敏。折沖護軍。曰謹敏。判官。曰貞敏。通政。今為唐津縣監(jiān)。季曰靖敏。女凡七人。長適正許鯁弼。次適判府事黃琎。次適判官宋繼先。次適水使申忠一。次適衡山正梁。次適水使樸安道。次適縣令南以圣。皆名族。肇敏生一男二女。男曰
致中
。謹敏生四女。貞敏生三男二女。男曰致敬、致詳、致遠。靖敏生一女。內(nèi)外孫凡四十馀人。公內(nèi)行淳備。先夫人病。公割指進以療之。先公朝天道卒。常以不得侍訣為終身痛。諱日哭泣如初終。四十年一日也。居平。以橫渠座右錄為家訓(xùn)。喜讀小學(xué)書。至作歌辭以錄之。家故多貲。喜賑施。不問有無。與樸思庵、鄭松江、牛溪成先生里闬相友善。松江之謫。人懼禍莫敢問。公獨送之郊外。訊遺不絕。松江有絕塞頻傳札之句。其行誼類此。后以男貞敏原從功。追贈公左承旨。妣淑夫人。唐津公謂余曰。子既銘吾祖矣。吾父。子之從祖。墓尚闕顯刻。吾恥也。子豈獨晏然已乎。遂不敢辭。謹就唐津公狀而序之。系以銘。銘曰。
名父父之,名友友之。
又有賢助,以左右之。
處為孝子,出為循吏。
琴書水竹,七帙之樂。
不盡其馀,為子孫遺。
我書于石,不朽其辭。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