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蕭巋
相關(guān)人物:
共 25 位
。
共 5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五言詩
(《詩紀》云。梁詞人麗句云
梁世宗
作。)
南梁 ·
蕭繹
寒浞猶稽命,新都久未平。
留滯淹三楚,巑岏保一城。
終當撫期運,伐罪吊蒼生
(○《詩紀》七十一。)
。
周五聲調(diào)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北周 ·
庾信
正陽
和氣萬類繁,君王道合天地尊。
黎人耕植于義圃,君子翱翔于
禮園
。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咎繇為謀不
仁遠
,士會為政群盜奔。
克寬則昆蟲內(nèi)向,彰信則殊俗宅心。
浮橋有月支抱馬,上苑有烏孫學(xué)琴。
赤玉則南海
輸贐
,白環(huán)則西山獻琛。
無勞鑿空于大夏,不待
蹶角
于
蹛林
(同上)
。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一
昭夏
(降神。)
北周 ·
庾信
隋書樂志曰:周閔帝受禪。居位日淺。
明帝
雖革魏氏之樂。而未臻雅正。天和元年。武帝初造山云舞。以備六代。南北郊,雩壇、太廟、禘袷俱用之。六舞者。大夏、大濩、大武、正德、武德、山云也。于是正定雅音。為郊廟樂。宣帝嗣位。皆循用之。
重陽禋祀。大報天。
丙午封壇。肅且圜。
孤竹之管。云和弦。
神光未下。風肅然。
王城七里。通天臺。
紫微斜照。影徘徊。
連珠合璧
。重光來。
天策暫轉(zhuǎn)。鉤陳開
⑴
。
⑴ ○庾子山集七。隋書音樂志?!稑犯娂菲??!对娂o》百十九。
思慎賦
唐 ·
劉子玄
賦形天地。受氣陰陽。生樂死哀。進榮退辱。此人倫之大分也。然歷觀自古。以迄于今。其有才位見稱。功名取貴。非命者眾。克全者寡。大則覆宗絕祀。堙沒無遺。小則系獄下室。僅而獲免。速者敗不旋踵。寬者憂在子孫。至若保令名以沒齒。傳貽厥于后允。求之歷代。得十一于千百。某嘗跡其行事。略而論之。至如望夷篡奪。鴻溝戰(zhàn)爭。包燕蓋之異志。踐恭顯之邪跡。或干紀亂常?;蚋Q窬僥倖。此而獲罪。固其宜也。爭二城而相殺。期五鼎以就烹。獻魚炙以交鈹。舞雞鳴而伏锧。或幸災(zāi)樂禍?;蚋仕泪呱G蠖弥?。又何怨也。降茲以外。有異于是。莫不重七尺于泰山。吝一毛于尺璧。徒惡其死。而不知救死之有方。但惜其生。而未識衛(wèi)生之有術(shù)。何者。地居流俗之境。身當名利之路。皆物之相物。我之自我。當仁不讓。思倍萬以孤標。唯利是視。愿半千而秀出。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官大于國。主必惡之。而名譽娛其耳。光榮炫其目??诟孰榛俊`豌^吻之腐腸。身安棟宇。誡垂堂之折足。自謂長無六疾。永固百齡。巋然可與金石齊堅。松喬比壽者矣。殊不知關(guān)張以傲誕為將。?;粢詽M盈居職。晁錯削國以獻忠。伯宗匡朝而好直。處父則純剛立性。張溫則太明為識。見之者為之寒心。聞之者為之變色。亦猶臥于積薪之上。而不知火之將然。巢于折苕之末。而不悟風之已至。既而惡稔釁盈。道窮數(shù)極。黃沙在縶。懷上蔡而無追。白刃臨頸。揮廣陵而長嘆。猶以為禍出不虞。災(zāi)非素漸。以茲自卜。奚其謬歟。假有舉一反三。粗分菽麥。知豐屋之不誡。悟覆車之足尤。而皆宴安鴆毒。遲疑猶豫。交戰(zhàn)未勝。而禍機先發(fā)。不杜之于欲萌。方悔之于既兆。用使茂先將戮。顧諍子而多慚。安仁已收。負慈親而永訣。嗚呼。自古所以多殺身亡族者。職由于此也。因斯而言。則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自貽伊戚。匪降于天。而謂之不幸。未之聞也。昔夫子有云。
仁遠
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竊以仁為百行之首。大圣其猶病諸。然必以中才之人。企勉而行。猶或可及。況其慎者。蓋不過慎言語。節(jié)飲食。知止足。避嫌疑。若斯而已矣。非有朝聞夕死。去食存信之難也。違之則為兇人。蹈之則成吉士。其為宏益多矣。而世人罕能修身厲已。自求多福。方更越禮過度。坐致覆亡。此宣尼所以譏鮑莊子之智不如葵。而孫叔敖譬以螳螂伺蟬。不知黃雀在后。余早游墳素。晚仕流俗。觀古今之人物極矣。見吉兇之成敗眾矣。夫貴不如賤。動不如靜。嘗聞其語。而未信其事。及身更之。方覺斯言之徵矣。加以守愚養(yǎng)拙。怯進勇退。每思才輕任重之誡。智小謀大之憂。觀止足于居常。絕覬覦于不次。是以度身而衣。量腹而食。進受代耕之祿。退居負郭之田。庶幾全父母之發(fā)膚。保先人之邱墓。一生之愿。于是足矣。但才非上智。習以性成。猶恐睹芳餌而貪生。處鮑肆而神化。茍或靜退之心日弛。則馳競之欲日增。顛沛以之。嗟何及矣。常思列銘幾杖。取配韋弦??绦墓嵌煌?。傳諷誦而無斁。蓋語曰。明鏡可以覽形。往古可以知今。是用尋往哲之遺事。驗古人之得失。寄彼形言。存諸炯誡。列之座右。題其賦云。
吾嘗終日不食。三省吾身。
覺昨非而今是。庶舍舊而謀新。
原夫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
生也者。賢愚定其美惡。
位也者。朝市總其名利。
七情由其不等。百行以之咸異。
儻無心以自謀。良局途其必躓。
何者。得不思失。
雄獨忘雌。耽人爵以健羨。
窮代路之險巇。是則平衡而登九折。
直轡而踐三危。干戈生于肘腋。
胡越起于藩籬。假使履獸尾而不咥。
探龍頷以獲奇。省僥倖以適愿。
非仁者之所為也。借如幽室鑿坯。
窮居負郭。二頃樵采。
一廛耕穫。困沈名于抱關(guān)。
志充詘于懸箔。俄拔跡于羊豕。
倏摶飛于燕雀。金紫照其陸離。
銀黃煥其沃若。彼滿盈之難守。
伊榮茂之易落。朝結(jié)駟而乘軒。
暮齒劍而膏鑊。方思上蔡之犬。
追念華亭之鶴。奚一身而足怪。
乃九族其惟索。爾其寂寞無事。
殷憂不平。恥當年而功不立。
疾沒世而名不成。懷書訪道。
學(xué)古言兵。擅云閒之美譽。
馳日下之休聲。夫鐸穴由于足響。
膏爍起于多明。趙國從而蘇裂。
齊城下而酈烹。吹律誅于西漢。
獻寶刖于南荊。逐懷沙于楚塞。
囚說難于秦庭。李仕登朝而就戮。
嵇道超代而逢刑。茍才智之為患。
雖語默而同傾。若乃猛將出師。
謀臣獻策。鱗翼攀附。
風云感激。開黃閣與朱門。
樹高幡及長戟。恃龍蛇之舊恩。
望鳥兔之盡獲。思擅寵于邦家。
誓傳名于竹帛。蜀既平而艾檻。
吳已霸而胥溺。黜淮陰以斃韓。
遷杜郵而死白。彼功成而不退。
俄寵謝而招隙。何追憶于布衣。
翻興思于下澤。各入門而自媚。
徒吊閭其何益。亦有爵非才舉。
榮因?qū)欉w。吮癰求愛。
舐痔逢憐。朝承恩而袖斷。
夜托夢而衣穿。嗤弦直之死道。
喜邪徑之敗田。氣噓霜而吸露。
力轉(zhuǎn)日而回天。自謂方江湖而共永。
比嵩岱而齊堅。一朝失據(jù)。
萬古凄然。至于申侯逼迫而辭楚。
盧綰披猖以去燕。彼丁傅之崇貴。
將梅茹之威權(quán)。疇一姓其或在。
覆五宗而不全。次有跡鄙衡門。
情娛俠窟。出入田竇。
往來平勃。歌無魚以自媒。
獻文蛇而請謁。疑臥薪之可久。
謂巢葦之恒安。烈火照其潛燎。
沖風歘其上摶。曹門傾而夭鄧。
賈室壞而夷潘。班坐刑于黨竇。
殷取戮于臣桓。顧噬臍而不及。
知觸藩之為難。夫化赤漸乎鄰丹。
為黔資于邇墨。生于麻者既革其操。
染于藍者亦變其色。交非鮑叔。
游異田蘇。忘臭肆之不惡。
持甘醴以為娛。馀推誠而狎耳。
蕭結(jié)契而連朱。始刎頸以交約。
終反噬而相屠。王綢繆于魏諷。
石嫌疑于州吁。孫秀與趙倫齊貫。
石顯將牢梁并驅(qū)。污無禮以自及。
蹈不義而同誅。別有直若史魚。
正如伯厚。飾智驚物。
露才不偶。持瑾瑜而指瑕。
鑒冰鏡而求垢。彼獨潔之為雅。
固偫醉之所丑。況乃誹謗朝廷。
擯斥朋友。方搢紳以豚犢。
延冠蓋以雞狗。符結(jié)怨于晉臺。
彭肆言于蜀后。禰悲號于座上。
庾嘲謔于行后。揆榮辱之在身。
猶樞機之發(fā)口。儻一言其靡慎。
奚四大之能守。然則禮無微而不警。
怨無小而不讎。察關(guān)張之同敗。
審韋弦之所由。豈直君子不可罔。
而小人獨可仇。倜儻英跱。
昂藏遠邁。睹廝隸其如萍。
觀輿臺其若芥。本無猜于螻蟻。
寧有忌于蜂蠆。安知鵝炙輟授。
七尺由其喪亡。羊羹匪均。
三軍以之覆敗。茍有怨其必復(fù)。
諒無所而不誡。于是考茲出處。
稽彼行藏。咸知進而不知退。
知存而不知亡?;蠖嘌灾財?。
迷暴貴之不祥。彼有足而?衛(wèi)。
行立身而靡防。猶乘車之去軌。
若涉海之無航。既百慮而一致。
故異術(shù)而同喪。唯夫明達高人。
賢良智士。知滿損而謙益。
驗弱生而強死。無為福先。
無為禍始。節(jié)其飲食。
謹其容止。聚而能散。
為而不恃。潔其心而穢其跡。
濁其表而易其里。范闇室而整冠。
循覆車而易軌。以道德為介冑。
忠貞為劍履。愛發(fā)膚而不傷。
保家室以不恥。若乃詢木雁于園吏。
訪光塵于柱史。萬石守慎以全榮。
二疏既滿而辭仕。袁不及于憎愛。
柳忘情于慍喜。漢先主之立誡。
莫尚中庸。衛(wèi)大夫之所羞。
獨為君子。余雖不佞。
嘗從事于斯矣。重曰。
夫含靈稟質(zhì)。異品殊倫。
生何如而弗貴。命何如而弗珍。
雁含枚以避繳。狐聽冰而涉津。
葵傾心以衛(wèi)足。櫟不材而謝斤。
彼草樹之無識。惟禽獸之不仁。
猶稱能以遠害。尚假智以全真。
矧百行之君子。乃三才之令人。
何自輕于養(yǎng)性。何自忽于周身。
儻狂歌之可采。伊輿誦之可詢。
敢刊銘以勒座。遂援翰而書紳。
唐故河中晉絳慈隰等州節(jié)度使支度營田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河中尹上柱國延德郡王食邑三千戶贈太師張公墓志銘
中唐 ·
權(quán)德輿
四言詩
元和五年冬十二月戊寅。太尉兼中書令延德郡王自河中來朝。明年春二月景子。發(fā)瘍薨于京師務(wù)本里第。春秋五十?;实鄄灰暢迦?。冊贈太師。冬十月乙酉。歸全于萬年縣少陵原。嗣子檢校工部尚書兼右金吾衛(wèi)將軍克讓。毀瘠號慕。沒于倚廬之中。追命尚書右仆射。次子太仆少卿克恭檢校右散騎常侍駙馬都尉克禮等。泣遵理命。用誠信襄事。舉書公之大績大烈。請刻石以識云。公諱茂昭。字豐明。其先燕人。九代祖奇。北齊右北平太守。因封其地。代襲王爵。違難出疆。雄于北方。曾祖遜。乙失活部落刺史。祖謐?;书_府儀同三司平州刺史。贈太子太傅。父孝忠?;柿x武軍節(jié)度易定等州觀察處置等使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谷郡王。贈太師。謚曰貞武。惟公承太傅貞武之遺烈。受嚴凝溫厚之全性。戴翼其代。撫征其人。戎容山立。盛氣玉色。英風義聲。燀耀光明。調(diào)鼎七歲。秉圭三覲。爰立于明廷。考終于會朝。卓爾拔乎倫類。沛然滿乎觀聽。凡異姓而王。真食其封。于三公備司空司徒太尉之任。于三師歷太子太保太傅之秩。累階宰職。乃于中書令。名器始終。與勛伐俱。初公生當上元寶應(yīng)之閒。天下兵興。感激代故。閒關(guān)力用。始自掾曹宮衛(wèi)。以至卿寺臺閣。金艾采飾。祗庸顯明。寶臣物故。成德不靖。公以弱冠。偏師破朝鮮于束鹿。禁旅急病。薊人挻災(zāi)。公以中權(quán)。衡擊脫西平于清苑。此其裕蠱宣力之章章者。貞元七年。貞武公薨于位。朝廷以公狎貫戎重。可輯寧一方。繇定州刺史起領(lǐng)留府。禮服外除。策勛懋官。統(tǒng)節(jié)制之師。修方伯之職。累丁趙國魏國二太夫人憂。喪祭情理。一其哀敬。凡三奪齊斬。以從王事。孝文當陽。考禮述職。瞻斧扆于法座。順宗繼明。保乂齊信。執(zhí)壤奠于翌室。今上報本。侍祠肅事。奉圭幣于泰壇。至于浹洽邴魏。優(yōu)游平勃。錯綜事典。習通儀制。樹善于廟堂。陳謨于穆清。迥出功臣之表。實行宰相之事矣。前年冬。詔武庫禁兵。會諸侯之師于常山。分道并出。鹵帥絕太行。越飛狐。是日北道。以公為主。于是創(chuàng)廄置以辟磽陋。悉芻米以給賦輿。軍尉裨校。待之滿志。供具宴餼。無非加等。亦既壓境。士皆賈馀。公與偫帥屈指環(huán)城有日矣。恒人以步騎二萬。踰木刀溝。為從衡七里之陣。來薄于城。公擐甲出壁門。徑當其鋒。俾其子克讓與猶子克儉甥陳楚等分捔之。設(shè)左右翼以待之。出奇決命。凡數(shù)十合。取巧于七縱。蓄銳以三捷。席勝鼓行。橫尸如陵。方申盡敵之算。俄奉班師之詔。因喟然曰。自五十年閒。兩河多壘??h官以在宥含垢。懷和萬方。推恩息人。延代賜履?;蚴验L轂。且踰短垣。至有相依若輔車。相求若市賈。雖有長智。不能自還。大丈夫亦當排雰雺而翔慶霄。出樊籠以羾閶闔。行之自我。
仁遠
乎哉。姑請軍司馬于朝。使人狎其理。然后以一方之地圖戶版。三軍之駟介伍符授焉。子文告令尹之政。士蔿傳太傅之法。拜章撰日。盡室就途。舉代得請。然后有河內(nèi)之命。麾幢才至于理所。劍履遽來于轂下。沃心體國。指掌論邊??犊辛x。涕洟交感。方受面命。以班詔條。嶷然持重。為守臣表率。其或行不俟駕。干不庭方。清昆夷。埽獯狁。然后銷五兵為農(nóng)器。驅(qū)一代為壽域。此公之心也。噓夫。以析木之下。將相代家。按節(jié)股肱郡。在諸侯王上。而薦紳文吏。擁旄山東。廉風俗于武旅之地。修班制于戰(zhàn)爭之后。是一舉也。而二美行焉。君子以為元和理平之嘉瑞。雖西漢之白麟黃龍不若也。始公割符。三年而分閫。又四年而進律。以州為都府而為長吏。又七年而為公。明年作相。最凡盛大。幾三十年。君臣極其感會。天下仰其風采。詔葬法賻。率用汾陽王咸寧王故事。所不至者。歿于中身。豈造于物者不與其全歟。此吾君所以當寧流慟。而嘆其用之未極也。夫人衛(wèi)國夫人李氏。滄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陵川郡王固烈之女。閥閱慶祉。淑明柔嘉。由內(nèi)外音徽以大。凡所顧復(fù)。皆為善良。克讓以勞而貴。以毀而歿。克恭以才能歷卿士??硕Y以淑令儷夫人。克禮之季曰沙門宏信。宏信之季曰太子舍人克從少府丞克勤光祿丞克正等。稟訓(xùn)尚義。執(zhí)喪知禮。閨門積厚。名教多之。德輿久辱深知。謬參大政。疇庸之命。親奉圣謨。撰德之詞。式藏厚載。銘曰。
太尉兵柄,中書理本。
桓桓令君,宣令分閫。
行旆搖搖,馬鳴蕭蕭。
華袞九命,介圭三朝。
乃率賦輿,乃頒詔條。
先臺諒闇,雰霾蔽晦。
詞極切劘,義形風槩。
皇明光宅,績用章大。
恒碣之閒,革車所會。
蹈厲策勛,推授交代。
皇用疇庸,遍登三公。
毅然舉宗,來自山東。
周有申伯,漢稱竇融。
乃陟其明,于河之中。
行道有福,為仁由己。
哀榮思福,冠耀終始。
少陵為谷,幽宅在此。
中南如礪,令聞不已。
刻銘泉壚,與天壤俱。
早興
(824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律詩
晨光出照屋
梁明
,初打開門鼓一聲。
犬上階眠知地濕,鳥臨窗語報天晴。
半銷宿酒頭仍重,新脫冬衣體乍輕。
睡覺心空思想盡,近來鄉(xiāng)夢不多成。
楚歌十首
(江陵時作)
其七
(810年)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詩
梁業(yè)雄圖盡,遺孫
世運
消。
宣明徒有號,江漢不相朝
(“宣明”二句:宣指后梁宣帝蕭察,明指
后梁明帝蕭巋
。察為南朝梁武帝蕭衍孫、照明太子蕭統(tǒng)第三子,降魏后被立為梁王,尋即位于江陵,史稱后梁。察卒,謚曰宣皇帝。察傳位于其子
巋
,
巋
卒,謚曰孝明皇帝。傳位至
巋
子蕭琮,為隋文帝所滅。后梁僅有江陵一帶狹小之地,故云。)
。
碑碣高臨路,松枝半作樵。
唯馀開圣寺,猶學(xué)武皇妖
⑴
。
⑴ “唯馀”二句:武皇指梁武帝蕭衍。衍治國乏術(shù),佞佛有加,廣建佛寺,并多次舍身,終困餓而死。事詳《梁書》本紀。開圣寺,在荊州四望山?!独m(xù)高僧傳·隋初荊州四望山開圣寺釋智曠傳》:“以開皇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終于四望開圣寺,春秋七十有五?!?/div>
哭呂衡州六首
其四
(811年10月)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詩
雕鶚
生難敵
⑴
,沉檀死更香
⑵
。
兒童喧巷市,羸老哭碑堂
(碑堂:在江陵府西北紀山。宋祝穆《方輿勝覽·江陵府》:“紀山:在府北四十里,自荊門西山而來,蓋州治主山?!督曛尽罚汉罅盒?、明二帝陵,林木郁然?!彼乌w明誠《金石錄》卷二六:“唐立《梁宣帝
明帝
二陵碑》……開元二十一年,其裔孫嵩追建。”)
。
雁起沙汀闇,云連海氣黃。
祝融峰上月
⑶
,幾照北人喪。
⑴ 雕鶚:鷹鷲類猛禽,嘴呈鉤狀,視力好,捕獲能力強。
⑵ 沈檀:亦作“沉檀”,指名貴香木沉香木與檀木。
⑶ 祝融峰: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峰,在今湖南省衡山縣西北。據(jù)《路史》載,祝融死葬衡山之陽,是以名之。
司馬耕字子牛宋人贈向伯今進封楚丘侯贊
(1009年5月1日)
北宋 ·
楊億
四言詩
仁遠
乎哉,其言也讱。
虛德實歸,耽思旁訊。
違難迷邦,奚虞悔吝?
疏爵丁辰,寵名以峻。
進讀唐書終帙
北宋 ·
宋庠
五言排律
隋室重氛極,唐家景命新。
地歸裂殘壤,天洗戰(zhàn)馀塵
⑴
。
遂納諸戎貢,爭陪二月巡
(自注:高宗、
明皇帝
舉行封禪。)
。
瀛洲登俊老
⑵
,煙閣盡名臣
(自注:功臣并畫像凌煙閣。)
。
輕重非關(guān)鼎,興亡要在人
⑶
。
舊都紛秀麥,前事遍書筠
⑷
。
哲后疑圖暇,西廂訪古頻
(自注:頃年多御邇英閣中。)
。
終篇見成敗,摘句屢咨詢。
青史嘉遺直,元龜遺
(自注:去聲。)
圣辰。
愿將稽古意,萬一助堯仁。
⑴ 自注:自隋煬帝末,天下兵興,割裂土壤,至貞觀后始一統(tǒng)矣。
⑵ 自注:天冊府延十八學(xué)士,時人謂之登瀛洲。
⑶ 自注:明皇帝天寶以后驕縱失道,遂致安史之亂。肅、代復(fù)興,至僖、昭陵夷不振,然其治亂皆本于人。
⑷ 自注:朱梁移都于汴,長安皆丘墟矣。
共 5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