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譚延闿
相關(guān)人物:
共 6 位
。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至六郎莊將稟辭回鄂遇
譚組安
及梁君用弧師相留飲葦間飲畢已暮叩辭回城
清末民國初 ·
易順鼎
曉月照我出,夜月照我歸。
一日兩見君,圓影含清暉。
萬古此真色,天帝之所妃。
妄欲攀其宮,我身不能飛。
但愿長相見,流光照裳衣。
按:作于九月十七日,原無題。此詩題系撮錄《戊申日記》原文。
汪袞甫榮寶來湘查考咨議局
譚組安
馮星槎曾孳元三咨議宴之天心閣同座有胡子靖監(jiān)督楊皙子京卿即席口號送袞甫還京兼奉同席諸君子
其一
清末民國初 ·
曾廣鈞
七言律詩
參差勞燕逐飄蓬,何意湘樓嘯詠同。
夢筆舊吞楊氏鳳,刺奸休避鮑家驄。
西豪名族推才子,東海天師拜圣童。
原隰咨詢古行役,請看楚客氣如虹。
汪袞甫榮寶來湘查考咨議局
譚組安
馮星槎曾孳元三咨議宴之天心閣同座有胡子靖監(jiān)督楊皙子京卿即席口號送袞甫還京兼奉同席諸君子
其二
清末民國初 ·
曾廣鈞
七言律詩
鏖兵建業(yè)神雖王,校戰(zhàn)牛莊色漸鋤。
虎踞河山還夕照,龍驤事業(yè)冷平蕪。
新篇已和蕭咨議,憲草爭傳屈左徒。
好借東漸學(xué)西被,故知嘖室有嘉謨。
汪袞甫榮寶來湘查考咨議局
譚組安
馮星槎曾孳元三咨議宴之天心閣同座有胡子靖監(jiān)督楊皙子京卿即席口號送袞甫還京兼奉同席諸君子
其三
清末民國初 ·
曾廣鈞
七言律詩
地肺包山兩洞庭,休持獨(dú)立妒娉婷。
安吳待爾潛夫論,哀郢悽余思舊銘。
京口難忘兵與酒,濠梁舉似厲憐莛。
連橫今日橫如此,抉眼東門不可青。
巡閱湘省各屬司法
組安都督
并命兼察行政自華容渡湖至岳州舟中作
(壬子)
清末至民國 ·
陳爾錫
五言律詩
瘡痍詢劫后,來泛洞庭船。
秋色淡于水,遠(yuǎn)山浮似煙。
風(fēng)云驅(qū)世界,父老說桑田。
何處堪登岸,中流聞扣舷。
用門存韻寄和黎薇生郎中并示
譚組安
破戒綴此后不復(fù)徇為之矣
其一
清末至民國 ·
陳三立
七言律詩
草玄漫許隱黃門,齷齪看傭賣餅村。
好佩瓊琚念孤孑,自依燈火問豗喧。
浩園蟲鳥殘僧句,大陸龍蛇望帝魂。
賭酒匆匆過十載,蘭苕翡翠眼中存。
用門存韻寄和黎薇生郎中并示
譚組安
破戒綴此后不復(fù)徇為之矣
其二
清末至民國 ·
陳三立
七言律詩
譚生
談藝亦多門,環(huán)裹千村與萬村。
二士風(fēng)流古宜有,一尊夷夏暫無喧
(謂已結(jié)辰州教案。)
。
大波橫雁洞庭雨,獨(dú)樹鳴蜩枉渚魂。
披發(fā)自尋眠食地,閒來雙槳為誰存。
后湖觀荷同游為
譚組安
大武兄弟呂蘧生韓子衡成習(xí)之蕭雅泉俞壽丞
清末至民國 ·
陳三立
雨馀炎景更,挾客騁荒乘。
披榛城闕外,平湖臥圜鏡。
初荷一望迷,翠蓋爭郊迎。
搖煙出?朵,離立紅裳映。
小艇穿逶迤,宛奪羊腸徑。
溫馨生發(fā)膚,微覺涼吹并。
系杙尋茗亭,葦竹烽燼剩。
倚欄俄有獲,水鳥啼聲競。
側(cè)睨舊樓臺,夙昔飛觴詠。
醉態(tài)圍千山,雄談雜嘲評。
人鬼互代謝,嗤碎北海榜
⑴
。
浮蹤撫景光,念念換衰盛。
回棹落悲笳,茲游獎乘興。
⑴ 端忠敏別墅易為六君子祠,李梅庵所書榜已毀去。
五十自述詩之二
其四
(1923年)
清末至民國 ·
羅庶丹
七言律詩
解慍熏風(fēng)次第回
(庚申夏,湘軍由郴、衡直下驅(qū)張。張敬堯潛師夜遁,又推
譚組庵
為省長,議會復(fù)開,余仍充秘書長,并兼長沙縣署第一科科長;)
,那堪吊鶴又飛來
⑴
。
神游哭醒三更夢,心事燒殘一炷灰
⑵
。
假我數(shù)年思學(xué)易,為人從政敢言才⑷。
終身憂患何時了,且樂生前酒一杯。
注:
⑴ 辛酉夏五月十一日,先母陳太君示微疾,卒于望城坡住宅,壽六十有五;
⑵ 六月初五日先母登山,是晚因異夢哭醒,及先母葬事畢,即固辭秘書、科長等事,在家養(yǎng)??;⑷七八月間,古湘芹迭電催余往粵助理政務(wù),蓋知余居憂而貧也。九月中,偕炳弟往,余為主管全省實業(yè),弟為佐理廣州計政。既逾七月,孫陳失和,乃于壬戌夏五月偕炳弟回湘。
中原紀(jì)痛詩
其二
清末至民國 ·
楊圻
五言律詩
昔為遷客久,秋至便心驚。
月照洞庭水,夕來煙浪清。
三湘與七澤,鴻雁雜軍聲。
國事皆因楚,從今再用兵。
按:四月,湘軍唐生智既逐,其省長趙恒惕遣使來輸誠,愿受驅(qū)策。吳公以有事北方,而趙已適日本,又素不欲預(yù)湘事,遂納之,任為邊防總司令矣。時葉開鑫猶屯兵岳州,以趙既棄湘,思自取之,兵敗,來漢乞師,吳公以與唐有成,弗許。葉謀之湘人葛豪、符定一,二人皆吳公參贊也。豪以其兄應(yīng)龍為省長要之,而更索岳州稅務(wù),皆許之。定一先曾斥開鑫于吳公前,謂不宜拒唐亂湘,至是難以為言。開鑫賄六萬,于是與豪變前說,日言于吳公,謂唐不可恃,葉得軍士心,其事甚秘。言之旬日,乃改定征湘之計,出師岳州,生智大懼,始遣使通款于蔣介石。蔣初不納,
譚延闿
、魯滌平保證入黨,乃定假道之謀,于是亂作矣。陳嘉謨貪庸粗鄙,自春間長、鄂,遂與鄂結(jié),自言先世籍咸寧為鄂人,以此夤緣,互為奸利。五月湘亂起,吳公尚在京師,唐知吳公必討之也,乃賄陳左右,請勿助吳,以倒吳不倒陳為約。嘉謨昏愚,信之,恃而無恐。及吳公委李濟(jì)臣為援湘總司令駐岳州,又派兵數(shù)路援湘,令陳給餉械,陳置之不理,人亦不敢告吳公,催之急則曰:「此湘事耳,何與鄂事?吳公誠多事哉?!估顫?jì)臣催餉,僅給二千元,宋大霈兵二萬,亦給二千元,時援湘諸軍隊且十萬,陳前后僅給數(shù)千,蓋其左右皆通蔣、唐,自信雖敗無與己事,好官自為也。于是李司令至岳州,諸軍索餉待發(fā),李無以應(yīng),盛暑枵腹,軍心渙散,無所統(tǒng)屬,各路戰(zhàn)況,亦不報李,各不相謀,遂潰。李僅員役數(shù)人相對而已。敵至岳州,從人挾之登舟,李憤曰:「我以死報吳公矣。」遂投湘江,從人救之起,復(fù)投水者再,均未得死。吳公聞岳州陷,始返漢,李亦來,余親見其言語恍惚,舉止震動,蓋積郁成癇矣。初,吳公在北,以鄂軍由陳督指揮,岳州有李濟(jì)臣主持,則遙制而已,至是余見陳之兒戲、李之無力,乃密電吳公,力言黨軍氣銳,鄂軍暮氣不可用,請攜生力軍來。吳公復(fù)電,已調(diào)得生力軍來。乃調(diào)劉玉春一師,半途,余又電請沿途調(diào)生力軍來,吳公乃沿途抽撥閤曰仁、高汝桐諸軍來,乃到漢而鄂軍全敗,猶得以新軍應(yīng)敵,蓋不幸而中耳。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