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溥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3 首
寒食 元末明初 · 李詹
七言律詩
今年寒食滯京華,節(jié)序如流苦憶家。
楊柳愁邊初弄線,荼蘼雨后已生花。
尋春院落多游騎,上墓郊原集亂鴉。
物色漸新人漸老,慕真何處鍊丹砂。
緬想清風(fēng)不可攀,廿年高臥紫霞山。
青春谷口芝應(yīng)長,白日爐中丹幾還。
雖無足跡踏城府,已有文章鳴世間。
繡衣特立當(dāng)霄漢,諫疏時聞抗帝顏。
來泉尚書大槐杏,劉尹清風(fēng)穆以永。
公孫圣揆布衣隱,五畝之宅保文靖。
圣揆與我己丑同,出處小異同其窮。
青鞋布襪五冠客,白鶴招下山之中。
一笑古香發(fā)篋笥,金題玉??皆珍秘。
借君片時虹月舫,療我一生土炭嗜。
唐臨孔圣猗蘭操,壁經(jīng)漆書同翔翱。
跋曰元朔紀(jì)元四,其年八月某甲晁。
東阿民人壞古宅,九十一字獲圭璧。
貞觀御印政和璽,暉帳殿里鑒真跡。
游龍繼體鳳呈祥,國之瑞寶獲永昌。
詞翰雙美臻妍妙,帝王一跋生晶光。
蘇蔡米黃四家墨,三家位置時一得。
蘇仙不衫不履態(tài),煙火食人誰能逼。
異石甘露詩題耶,莫訝馮銓刻本差。
無不沾也上四字,有曰蕙草曰柔花。
當(dāng)時海岳不一寫,有此一本流傳者。
一幅四時景具備,仇英仕女圖婭姹。
飛飛春燕文杏穿,閑行芳徑上秋千。
輕紗籠臂細(xì)膩質(zhì),象床薰風(fēng)菡萏天。
檀板度曲玉簫碧,桂花滿庭霜月白。
山茶未謝梅又放,一枝斜倚斷腸夕。
布置傳染氣舒舒,人細(xì)衣紋發(fā)不如。
臨模托名亦可寶,衡山四跋分隸書。
觀君什襲此最美,緩我半程呼不起。
誰能放膽譏退之,畫記不妨酒帳似。
迅手疾錄入巾箱,曾經(jīng)我眼即我藏。
笑別逡巡出門去,槐杏細(xì)墜村徑黃。
附:猗蘭操,異石甘露二帖同異考:孔子歷聘諸侯。莫能用。(九字昌黎本有。真跡帖無。)丁丑。丘(三字真跡帖有。昌黎本無。)自衛(wèi)反魯。經(jīng)(經(jīng)一字真跡帖有。昌黎本無。)隱谷之中。(之中二字昌黎本有。真跡帖無。)見香蘭獨(dú)茂。喟然而(而一字昌黎本有。真跡帖無。)嘆曰。(曰一字昌黎本有。真跡帖無。)夫蘭當(dāng)(當(dāng)一字昌黎本有。真跡帖無。)為王者香。今乃獨(dú)茂。(獨(dú)茂二字。昌黎本,真跡帖無。)與眾草為(為一字昌黎本有。真跡帖無。)伍。遂止車。(真跡帖作遂止車。昌黎本作乃止車。)援琴而歌之。(昌黎本作援琴鼓之。)自傷不逢時。托辭于香蘭云。操曰。(十三字昌黎本有。真跡帖則但曰作猗蘭操。)習(xí)習(xí)谷風(fēng)。以陰以雨。之子于歸。遠(yuǎn)送于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昌黎本作無有定處。)時人闇蔽。(昌黎本作世人闇蔽。)不知賢者。年紀(jì)逝邁。一身將老。以出于昌黎猗蘭操詩注者。參互同異。以俟博雅?!≤李D首再啟。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翛閑堂,瀁月佳麗亭在其后。臨運(yùn)河之闊水。東則月臺。西乃西山。故寶晉齋之西。為致爽軒。環(huán)居桐柳春杉百十本。以藥植之。今十年。皆垂蔭一畝。真一畝之居也。四月末。上皇山樵人。以異石告。遂視之。八十一穴。大如碗。小容指。制在淮山一品之上。百夫運(yùn)致寶晉桐杉之間。五月望。甘露滿石次。林木焦葦莫不沾。潔白如玉珠??ぶ袌D去至今未止云。欲上既不請亦不止也。芾頓首再拜。(右馮銓快雪堂刻本)西山書院。丹徒私居也。上皇山樵人。(米集無山字。)以異石告。(米集作來告余。)凡八十一穴。狀類泗淮山一品石。加秀潤焉。因題為(米集作余因題為。)洞天一品。(米集作□品石。)以麗其八十一數(shù)。百夫(米集百夫上有令字。)輦致寶晉齋。后(米集后作又。)七日。甘露下其石。梧桐柳竹春杉蕉柔花蕙草無不沾也。(米集作梧桐柳竹春杉蕉菊無不沾也。)自五月望。至廿六日作此詩時。(米集無作此詩時四字。)猶未已。(米集此下。有因思之作此詩六字。)我思岳麓抱黃閣。飛泉元在半天落。石鯨吐出流一里。赤日露下陰紛薄。我曾坐石浸足眠。肘項(xiàng)抵水洗背肩??蜁r效我病欲死。一夜轉(zhuǎn)?著艾燃。如今病渴擁爐坐。安得縮卻三十年。重往石上浸足眠。右真跡帖闕詩。但有詩題耳。從本集補(bǔ)錄。以備考覽。秋盡日。紫霞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