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元圭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大唐紀功頌 初唐 · 高宗皇帝
四言詩
若夫元功攸宰。丕業(yè)光于帝先。神用斯沖。峻道輝于象外。至于炯誡千祀。昭訓百王。則有彫金揚不朽之基。鏤玉啟無疆之跡。而阪泉師律。旌德之范未章。疇野兵鈐。銘徽之典猶闕。乘巢革夏。恧先覺于丹碑。濟鮪戡殷。愧生知于翠碣。惟睿之失。其大者歟。自否運辭炎。墊宇之災梗極。馀靈泣素?;鲋咸臁oL夏癸以昏初。則忠良既逐。政殷辛之虐往。則邦國斯悴??e霏黃而霧地。下黷方祇。繩亂赤而雨天。上墋圓象。人怨神怒。語亡之兆遽彰。眾叛親離。規(guī)存之謀遂爽。月弓宵而空桂。則蝕屢金波。星箭夕而奔榆。則妖飛玉弩。塵埋五岳。見陵谷之遷移。水竭百川。睹江湖之騰沸。鼎巳問于輕重。裂周網者七雄。德遂寢于休明。絕秦綱者幾國。天工是代。紫庭無享覜之賓。神道克恭。元冕乏郊禋之辟。故以鄒瀛眇眇。同結向隅之悲。亥跡茫茫。共軫推溝之怨。妖精紊象。寶庫延災。萃綠林者煙霏。屯黑山者霧合。戰(zhàn)龍于野。則亂起干戈。飛鴻在陸。則害生戎馬。先文皇帝憫黎元之巳燎。救焚洪燄之爐。悼品物之將淪。拯溺橫流之澨。握寶符于代北。肇建丹旗。剖神珠于漢東。方撝白羽。運五材而杖順。陰陽未測。懸兩耀而龔行。幽明葉契。而武關先入。楚猴之暴未誅。漸臺雖覆。蜀蛙之聲猶振。王充盜移鳳扆。詿誤伊瀍。竇德假署龍官。虔劉趙魏。同惡相濟。共為唇齒。先帝威□有截。思入無方。窮幽測神。研幾作圣。薛公三策。明出下科。陳相六奇。懸符上略。親御姬鉞。問罪晉京。墨守屢殫。般攻益贍。鑿脩□之壤。舉覆匱而成山。引曲洛之波。沃濫觴而為沼。飛沖業(yè)業(yè)。降臨負戶之危。長隧悠悠。上窺析骸之急。奔鯨之穴。染鍔非遙。封狶之林。倒戈斯在。建德驅白波之眾。濟馬頰之津。據青犢之資。踐??谥?。吞沙石而賈勇。召風雨而成梟。圖解鄴城之圍。規(guī)降上黨之守。蜂飛萬旅。猬起千偫。竭汜水之洪流。褫岯山之崇堵。羽書狎至。驲遽交馳。夕照趙烽。晨驚魯柝。于時謀臣鉗口。息其請箸之談。猛將含牙。弭其穿札之氣?;蛘埻藥熀?。以避前鋒?;蛘埛挫丰帕辍R詧D后舉。先帝乃謂諸將曰。本欲先定瀍東。次平河朔。今既遠投天網。自取膏原。建德若擒。王充必敗。虢亡虞滅。理有固然。韓并魏從。義無或爽。天實贊我。不可失乎。兵道尚奇。屬斯舉也。牽裾之議。踐幕庭而局影。斷鞅之規(guī)。望轅門而□息。獨決神衷??偱泡浾b。留偏裨之將。分拒王城。引趫武之師。移和制邑。滎波遠派。遙疏官渡之濱。廣武斜臨。迥據成皋之險。嚴闉概日。巨防陵云。寰中逐鹿之郊。宇內□□之地。興亡之道。楚漢之跡猶存。得喪之途。曹袁之基未泯。以代藩之貴。均士伍之勞。處唐侯之尊。等更徭之膳。越醪沾惠。赴白刃以求仁。楚纊銜恩。捐蒼璧而取義。乃率數百騎。入其境五十馀里。觀其部列。摩壘而旋。于是丑類相奔。兇渠競進。短兵交戰(zhàn)。長圍亟合。望柘弧而盡殪。類棋布于中原。應蕭斧而咸摧。若星羅于平隰。僅而獲反?!鯚o一焉?!醴蜈w主入秦昭之關。事從權免。晉后察王敦之壘。道以詐全。業(yè)蹈往辰。功優(yōu)昔載。自是鋒芒遂衄。鉦鼓載衰。奪林父之心。破姜維之膽。退歸漳滏??痔煊懼吮肌_h□轘轅。懼王師之兼弱。深溝板渚。斂轡車關。數十罪而不驚。示三驅而未款。乃休牛洛汭。暫息桃林之墟。牧馬河陽。聊駕襄城之野。樵蘇巳遠。虛月壘以招兵。雉堞不修。偃日羽而延寇。建德深然楚閒。不疑秦諜。空峭壁以徑前。沈輕舟而直進。先帝勒兵背水。列騎依山。光流闕鞏之甲。聲振武安之瓦。神規(guī)岳鎮(zhèn)。未許代御之辭。圣略川凝。無受致師之請。欲戰(zhàn)不可。求反無路。肇自霞初。迄于景晏。湯風爛石。溽暑流金。贏糧不從。壺漿莫繼。思仇餉于葛野。想蠲渴于梅林。齊侯絕華泉之游。楚將無谷陽之飲。窮魚失水。望清漢而摧鱗。暍烏傾巢。仰曾天而折翮。先帝別命旌麾。以乘其背。親當矢石。以擊其心。表里夾攻。遠邇同至。始見開行跡雁。分彼陣以弱其鋒。終乃合勢形蛇。離敵眾而孤其力。冀馬追風彩桃花而翼路。燕犀奪日輝若枝而鏡野。摐金憤關隴之氣。淩險若夷。浴鐵惋熊羆之心。陷堅如朽。應龍畫角。百川為之震蕩。靈鼉制鼓。九鎮(zhèn)所以傾頹。投石蒙輪。霜映彫戈之末。翹關拔距。電流文劍之端。舉長彗以布新。卷崩云以袪祲。攻虛匪實。塵靡藉于曳柴。擊眾以寡?;馃o勞于結燧。俘虜十馀萬。斬首三千級。生擒建德。徇于城下。靦顏流汗。曾無解揚之言。懷德畏威。翻有蒯通之說。然后操袂□□伏锧旗亭。臍燃董卓之膏。頭飲智瑤之器。王充牽羊請服。刑馬求盟。開定鼎之郊。獻測圭之邑。義貞白水。信縟丹書。赦其縲櫬之辜。宥其挻埴之命。情安共主。忘鯁氣于田橫。怨切周天。忍終兇于魏豹。于時沴卷東浸。鏡萬里而河清。妖斂西氛。陣千重而云散。昔高宗鬼方致伐。遠克三年。周武牧野陳師。尚勞再駕。未有胸吞宇宙。掌握乾坤。正西北之傾天。軸東南之毀地。英謀一振。功成晷刻之閒。勍敵雙擒。業(yè)茂須臾之頃。故能基大寶于王業(yè)。錫祉元圭。掃元兇于天步。臻祥綠錯。國八纮而績禹。功邁敘倫。家六合而心勛。德超則大。犧皇語圣。既桀往而堯今。農帝方神。遂昏前而□□奇謀沖秘。非假書于黃石。雄斷縱橫。詎窺符于元女。近以五載巡初。省方伊洛。九冬狩晚。講戎許鄭。舉鸞旗而遐指。飛翠蓋以長驅。垣壘肅而未遷。山川儼而無改。徘徊丹浦。事求聞禮之辰。顧步青邱。情異撫軍之日。波瞻舊溆。水變沈沙之奇。堞望前墉。城馀拔幟之所。是以餐哀霜露。攀日月而不追。茹痛風枝。懷天地而莫報。金墀在御。方九仞以悲深。玉案升珍。擬萬鐘而□切。麟圖□范。義百楹書。鳳篆留規(guī)。道千裘冶。虔守天位。憂輟峻于洪基。肅奉帝猷。誡虧光于寶祚。屬辭抽思。實無覬于揚名。相質披文。庶有裨于紀德。乃為頌曰。
乾綱肇絕。神鼎初飛。
妖淩三季。兵纏九圍。
元功孰纂。神器無歸。
瞻烏逐變。即鹿乘機。
穆穆圣祖。桓桓神武。
電擊河汾。云飛京宇。
克清龍戰(zhàn)。載安鰲柱。
禮葉禋宗。樂諧率舞。
漳濱猬起。洛汭鴟張。
薦驚權□。亟犯封疆。
裂冠稱帝。犯蹕圖王。
豈知吳滅。未辯虞亡。
睿后生知。謀絕偫彥。
云輣西伐。霜戈東戰(zhàn)。
元惡懸首。兇渠革面。
一縱□擒。義多昔卞。
冰銷日域。霧斂星區(qū)。
龍庭受吏。鳳穴來蘇。
虔奉天祿。恭膺帝圖。
陶甄太素。亭育尊盧。
啟光夏政。誦恢周道。
濫以菲躬。聿承大寶。
宅侔宇宙。業(yè)均犧昊。
豈□英明。實資衡保。
載省王風。順驅月駟。
津由漂鹵。途經絕轡。
思動則天。慕纏因地。
敬愛攸屬。明發(fā)奚洎。
寒移暑謝。律變星回。
陣云先滅。月壘猶開。
毀垣殘柳。塞井荒苔。
水侵□石。燧掩飛灰。
泗水詞班。濟陽紀蔡。
式傳經略。敢竭虛昧。
坤紐方輿。乾張圓蓋。
騰實萬古。飛英百代。
上黨舊宮述圣頌(723年3月) 唐 · 張說
四言詩
惟開元十有一祀正月?;实壅沽x于河東。挾右太行。留宴上黨。整兵耀武。入于太原。設都建頌。以崇王業(yè)。南轅汾脽。祈谷后土。天清日朗。神歆如荅。三月庚午。飲至長安。六軍解嚴。四方和會。邇觀法象。遐詠德澤。大虞巡之典修。美漢祠之禮舉。人心翕而一變。神物效而無方。于是邠王臣守禮寧王臣憲申王臣撝岐王臣范薛王臣業(yè)獻書于內。開府儀同三司臣璟尚書臣晙臣象先臣颋御史大夫臣漼抗疏于外。僉曰陛下受天歷數?;サ渲?。道貫三靈。仁育萬類。掃陰沴而睹日。開辟之功也。尊文考而御天。帝王之孝也。天以陛下為子。人奉陛下為君。萬殊之福。斯應畢臻。三代之風。頌聲咸作。今潞人懷代邸。詠泗亭。采圣崖。延元石。將表潛龍之館。勒啟圣之圖。勤亦至矣。陛下推而不報。其何以下塞眾望。上對神庥哉。臣聞天之所啟。人之所戴。必憑睿圣元懿之德。元命貞符之紀。功業(yè)見乎變。德施加乎時。德厚者施溥。功元者應速?;螂A晦以彰?;蛴呻y而昌。蓋生其德之謂天。授其時之謂命。天有成命。其可沒乎。陛下昔居是州也。紫云在天。神光照室。白鹿來擾。黃龍上升。隴出仙洞而神魚躍。山開禪穴而靈鐘韻。謠言合讖。巨跡引途。嘉李傍連。神蓍自起。當此時也。金石豫變。獄頌先歸。政殷六府。人重五教。陶無窳器。漁有讓泉。神而化之。人不知力。昔龍負圖而大舜登。狼銜鉤而后殷昌。元圭錫于夏禹。赤伏歸于漢光。應運協符。希代稱寶。未有窮祥極瑞。俶儻瑰異。如今之至者矣。若元貺集而不彰。則神心不悅。鴻業(yè)成而不贊。則祝告無聞。是掩天庥而蓋圣德也。臣子之罪。將何解焉。愿聽潞人。以揚丕烈。帝曰。往者中宗違代。國步維艱。天祚我唐。大命集于睿宗大圣真皇帝。朕畏天將命。不敢怠遑。其乾符坤珍。皆先圣之馀福。朕何力之有焉。然重違昆弟公卿之請。抑心敬從。無為虛美。重朕不德也。偫臣游圣。蕩莫能名。約乎舊史。敢頌成績。辭曰。
帝德廣運,乃圣乃神。
天祚圣兮,唐雖舊邦。
其命維新,再受命兮。
帝初正人,降居上黨。
天下往兮,黃龍晝見。
攀天而上,九五象兮。
帝適于野,紫云之下。
求必在兮,帝寢于堂。
變龍有光,觀者駭兮。
天跡星謠,木連蓍立。
總神異兮,靈鐘化穴。
縞鹿赤魚,何詭異兮。
上天無聲,托類附形。
覺悟人兮,圣皇齋栗。
在得戒失,昭事神兮。
皤皤潞老,樂我王道。
愛舊宮兮,赫赫頌功。
與天比崇,攄無窮兮。
乾知大始。變化惟眾。
白日貞輝。以著乎運行。
素月虧盈。以紀乎孟仲。
陰既往而陽受。暑既驟而寒送。
景長而土圭可測。氣肅而玉律潛中。
若乃搖落既謝。戚戚無悰。
霜雪凝凌以戒節(jié)。天地閉塞而成冬。
羲和在茲。敬授人時。
周之正則建子為首。冬之夜則問如何其。
北斗闌干。乘招搖而直子。
元堂在座。列偫后以聽辭。
冬之日可愛。聞乎魯史。
一之日觱發(fā)。著乎豳詩。
其神元冥。厥德在水。
其器閎奄。事官有司。
元圭以絓櫝。乘元輅以載旗。
順物以終。乃安其性。
因宜制節(jié)。用必克正。
使夫有為而天下御正。無事而天下分定。
先王以之狩田。孝子以之溫凊。
萬人以之休息。偫辟以之殷聘。
一以明國家之盛。再以誦昭事之令。
夫惟敗度起功。逆時興務。
重其徭役。急彼征賦。
動眾不隨其物宜。馭人不以其裕。
災異必降。甲已之氣乘。
癘疾必行??奁Ь?。
則知邦國興否。噫時令之可懼。
太華之山。削成四面。方直者五千馀仞。蓋岳之雄也。往因行邁。望之不及。今來何幸。作尉于茲。因而賦之。以歌厥美。
華山維岳。
偫岳之雄。
天開厥狀。
神致其功。
昔與襄山。
連岡不絕。
河水長注。
橫流曲折。
神元再造。
拓崖而兩分。
仙掌常存。
倚天而回列。
其后多歷年所。
至于夏王。
窮地絡。
正乾綱。
綠甲之功既就。
元圭之業(yè)有光。
定我祀典。
因為舊章。
同夫三事。
偉哉煌煌。
徒觀其倚伏而起。
削成而峻。
作秦塞之高標。
為豫州之巨鎮(zhèn)。
其南接楚。
其北臨晉。
嵚乎數都之間。
豈惟直上者五千馀仞。
遠疑將適。
近若將騰。
氤氳綠潤。
霮?青凝。
發(fā)地壁立。
連天石棱。
披重霄而自致。
與元氣而相陵。
旁望偫山兮盡為幽側。
猶夫南面兮用資峻極。
巍巍乎掩夏云之奇峰。
蒼蒼然合秋天之正色。
近壓關輔。
載樞京國。
此其所以為岳者也。
若乃人寰不遠。
勝氣常清。
石含古色。
泉落秋聲。
懸?guī)r蔽虧。
謂乾坤之闔辟。
洞壑幽邃。
汎雷雨之滿盈。
恍恍乎又似龍虎潛伏。
鬼神含精。
伊彼崇林。
望之盡目。
參灝氣而森秀。
侔斷山之遙矗。
仙草殊品。
靈花異族。
不以無人而不芳。
香風灑乎函谷。
皆負靈造。
是潤是黷。
具物靈繁。
故難詳鞫。
蕭條世俗。
髣髴神仙。
玉女明祠。
星壇尚在。
羊公舊室。
石榻常穿。
霧雨迷處。
云臺巍然。
則知大象所存。
何有于古。
列真攸萃。
寧獨于先。
國家南正司天。
北正司地。
人神不擾。
方岳定位。
森森象設之若生。
憺憺威棱而可畏。
宗伯制禮。
巫咸視事。
殺氣每登。
骍剛必備。
蓋所謂敬而無黷。
厲夫精意。
此則邦之禮物也。
受命如響。
依人而榮。
攸歆盛德。
載答嘉生。
不??旬時。
作為云雨。
白漿既挹。
黃玉斯睹。
隤止如山。
永康中土。
此則神之葉贊也。
揔被山岳。
非無壯麗。
或隱峰于偫嶺。
或結根于荒裔。
空聞象外之談。
何貴人間之世。
而我直兩都之大道。
當三條之正中。
偏近日月。
高謝紛濛。
通天之氣。
成天之功。
鑾輅常幸。
聲明有融。
能事無爽。
揚言莫窮。
舉天下而爭長。
故難可而比崇。
有虞氏提地。享天命。
光啟九有。緝熙八政。
能使坤德以寧。祥符錫慶。
神矣王母。通靈感圣。
獻爾寶圖。昌爾金鏡。
嗣堯之美。于斯為盛。
固知冥貺有則。休明無極。
非天私我有虞。惟神歸于至德。
必將永其歷數。寧惟錫彼封域。
俾皇鑒之昭昭。豈神明之默默。
諒可耀寰宇。盛邦國。
蓋地如何。匪茲不克。
懿此圖箓。實昭應感。
廣豎亥之遐步。資重華之睿覽
規(guī)方遠近。微妙元通。
致蠻貊于度內。出山川于卷中。
可以明四目。達四聰。
易曰。不出戶。
知天下。何莫假此神功。
徒稽其囊括也。吞八極。
盡四溟。霜露所墜。
日月所經。莫不總天目。
入帝庭。嗤秦政得燕圖以拓境。
小穆公夢鶉首以稱靈。亦有周王御天。
漢君求仙。窮人力于宇宙。
遍轍跡于山川。孰與夫高居深視。
探微洞元。得地理于冥契。
擁神休以永年。則知明德在茲。
景福是降。播頌聲以洋溢。
洎寰海與里巷。美矣哉。
歷選列辟。符瑞鉅萬。
元圭告成。白環(huán)入獻。
曷若斯圖之用也。九土宏而庶績建。
墨之為用也。以觀其妙。
池之為玩也。不傷其清。
茍變池而為墨。知功積而藝成。
伊昔伯英。務茲小學。
棲遲每親乎上善。勤苦方資乎先覺。
俾夜作晝。日居月諸。
挹彼一水。精其六書。
或流離于崩云之際。乍滴瀝于垂露之馀。
由是變黛色。涵碧虛。
浴玉羽之翩翩。忽殊白鳥。
濯錦鱗之潎潎。稍見元魚。
則知自強不息。允臻其極。
何健筆之成文。變方塘而設色。
映揚鬐之鯉。自謂奪朱。
沾曳尾之龜。還同食墨。
沮洳斯久。杳冥不測。
愛涅者必染其緇。知白者咸守其黑。
蘋風巳歇。桂月初臨。
元渚彌凈。元流更深。
所以恢宏學海。輝映儒林。
將援毫而悅目。豈泛舟而賞心。
其外可察。其中可見。
同君子之用晦。比至人之不炫。
冰開而淳漆重重。石映而元圭片片。
儻北流而浸稻。自成黑黍之形。
如東門之漚麻。更學素絲之變。
究其義也。如蟲篆之所為。
悅其風也。想鳥跡之多奇。
將與能而可傳可繼。豈謀樂而泳之游之。
恥魏國之沉沉。徒開墨井。
笑昆山之浩浩??赵O瑤池。
專其業(yè)者全其名。久其道者盡其美。
譬彼濡翰。成茲色水。
則知游藝之人。盡以墨池而為比。
南山之陽。
何珍不藏。
昭皇家之至德。
發(fā)紫玉之禎祥。
熒熒兮千巖動色。
炯炯兮萬壑生光。
映于林謂偫鳳之集上。
據于石辨眾珉之居旁。
固已聞于往牒。
遂薦臻于我皇。
稽夫所自。
無脛而至。
每隱曜而不欺。
曷招攜之可致。
所以瑞于有道。
將委質而式孚。
出非其時。
則韜光而自棄。
南眺穹崇。
玉見于中。
貞姿豈琢。
勁質非礱。
遠而望焉。
與彩云而搖曳。
即而察也。
雜嘉氣之蔥蘢。
對白璧而即異。
元圭而攸同。
故瑞無應而不至。
事有感而遂通。
通人莫測。
孰知其色。
由是王者憑之而致理。
君子觀之而比德。
明琬玉之在茲。
豈瑕瑜之有匿。
原乎玉之處幽。
儉德是修。
德表玉而應瑞
玉用德而降休。
蓋真宰之潛運。
知神功之所由。
不然。
安得挹至寶于潛谷。
闡皇風于大猷而已哉。
若乃外徹中朗。
泠然如響。
佩服之處。
雖貴乎山元。
抵鵲之時。
罔懷于土壤。
大矣哉。
瑞無常居。
因化所如。
惟德是依。
彼自彰于符契。
不貪為寶。
我何待而沽諸。
故客有觀光而歌曰。
歸太素兮遠蠻屏。
有瑞玉兮見霄嶺。
浮紫色于云際。
混清輝于水影。
庶南山之不騫。
期我皇之惟永。
夏后氏奠山疏滯。拯溺開泰。
元圭錫命。既成天下之功。
黃龍發(fā)祥。始耀域中之大。
當其駐軫江甸。??舟洪川。
天行健而時有未濟。地設險而瞻之在前。
思利涉以撫俗。遂精誠而告虔。
于是云氣滃起。神光爛然。
奮角于勿用之窟。驤首于或躍之泉。
安波澄瀾。奉天意以禺若。
拖尾垂鬣。夾王舟而負焉。
合靈符于百代。表圣運于千年。
徒偉夫出無情。馳不測。
如驅風雷。若有羽翼。
觀竭誠以效用。似就列而陳力。
電目流光。金鱗耀色。
天吳奔走。陽侯屏息。
巨險汔濟。孰假剡木之能。
潛怪莫逢。寧資畫鹢之飾。
應變化以昭盛。出沈潛而剛克。
其慶惟大。賴祉福者兆人。
其觀惟榮。執(zhí)玉帛者萬國。
若非平土堙水。泣辜罪已。
菲飲食以昭儉。卑宮室而思理。
德掩乎生成之初。功齊乎開辟之始。
安有非常之神物。不召而萃止。
濟其不通。而彰其具美者也。
至若漢橫汾水。秦抵滄溟。
實逞心欲。匪崇德馨。
蒼生之虛瘁靡念。方士之空言是聽。
始幸免于覆溺。夫何望乎炳靈。
于戲。動罔軌模。
言非善教。則人雖愚弱。
或使之而不效。其志惟純。
其德孔殷。則龍雖神化。
將不役而自勤。信矣哉。
國家俾人其蘇。在理無郁。
超乎大禹。不務舟車之勞。
蜿彼黃龍。但為宮沼之物而已。
涂山銘 中唐 · 柳宗元
四言詩
惟夏后氏建大功。定大位。立大政。勤勞萬邦。和寧四極。威懷九有。儀刑后王。當乎洪流方割。災被下土。自壺口而導百川。大功建焉。虞帝耄期。順承天歷。自南河而受四海。大位定焉。萬國既同。宣省風教。自涂山而會諸侯。大政立焉。功莫崇乎禦大災。乃錫元圭。以承帝命。位莫崇乎執(zhí)大象。乃輯五瑞。以建皇極。政莫先乎齊大統。乃朝玉帛。以混經制。是所以承唐虞之后。垂子孫之丕業(yè)。立商周之前。樹帝王之洪范者也。嗚呼。天地之道。尚德而右功。帝王之政。崇德而賞功。故堯舜至德。而位不及嗣。湯武大功。而祚延于世。有夏德配于二圣。而唐虞讓功焉。功冠于三代。而商周讓德焉。宜乎立極垂統。貽于后裔。當位作圣。著為世準。則涂山者。功之所由定。德之所由濟。政之所由立。有天下者。宜取于此。追惟大號既發(fā)。華蓋既狩。方岳列位。奔走來同。山川守神。莫敢遑寧。羽旄四合。衣裳咸會。虔恭就列。俯僂聽命。然后示之以禮樂。和氣周洽。申之以德刑。天威震耀。制立謨訓。宜在長久。厥后啟征有扈。而夏德始衰。羿距太康。而帝業(yè)不守?;首嬷柌挥?。人亡政墜。卒就陵替。向使繼代守文之君。又能紹其功德。修其政統。卑宮室。惡衣服。拜昌言。平均賦入。制定朝會。則諸侯常至。而天命不去矣。茲山之會。安得獨光于后歟。是以周穆遐追遺法。復會于是山。聲垂天下。亦紹前軌。用此道也。故予為之銘。庶后代朝諸侯制天下者。仰則于此。辭曰。
惟禹體道,功厚德茂。
會朝侯衛(wèi),統一憲度。
省方宣教,化制殊類。
咸會壇位,承奉儀矩。
禮具樂備,德容既孚。
乃舉明刑,以弼圣謨。
則戮防風,遺骨專車。
克明克威,疇敢以渝。
宣昭黎憲,底定寰區(qū)。
傳祚后允,丕承帝圖。
涂山巖巖,界彼東國。
唯禹之德,配天無極。
即山刊碑,貽后作則。
神物昭見。
圣人是則。
五位時序兮萬邦以寧。
百祥薦臻兮一人之德。
鼓茲靈器。
呈我王國。
有物有憑。
匪雕匪刻。
察其狀而元妙。
相其儀而不忒。
諒幽贊而克成。
矧徽猷之允塞。
是知奇制可久。
嘉名不朽。
類君子之心。
以虛而受。
同至人之德。
終善且有。
既應盛而自滿。
不假于盤瓶。
亦詎炊而自熟。
何勞于薪槱。
擬神鼎之有用。
掩攲器而無咎。
豈以塵見范丹之空。
賂為紀國之丑者矣。
且夫清明在躬。
符瑞由衷。
誠之必感。
感而遂通。
獻白環(huán)于重華。
克明浚哲。
元圭于文命。
告厥成功。
此唐堯之表貺。
蓋王母之欽風。
曷若自然挺出。
為瑞斯崇。
其應不昧。
其用無窮。
莫因埏埴。
寧俟磨礱。
以彰我君圣。
以報我年豐而已哉。
客有賦而歌曰。
元德日用兮象帝之先。
丹甑時見兮神物光妍。
中含虛兮體道。
上應規(guī)兮法天。
染人無所施其彩飾。
陶人無所效其貞堅。
以享以孝兮可以餴饎。
多稌多黍兮屢茲豐年。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