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唐順宗

相關(guān)人物:共 28 位。
共 2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5—812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字君卿。
杜希望子。
嗜字,該涉古今,學(xué)以富國安民之術(shù)為宗。
初以父蔭補濟南參軍,累擢度支兼和糴使。
時方軍興,饋運之務(wù),悉委于佑。
遷戶部侍郎、判度支。
德宗建中初,賦無所出,佑上議,以為救弊莫若省用,省用則省官。
為盧杞所惡,出為蘇州刺史,不行,改饒州。
歷遷嶺南、淮南節(jié)度使。
貞元十九年,拜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二十一年,王叔文革新政治,佑兼度支及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叔文自為副使。
及叔文敗,佑亦解除使職。
德宗、順宗卒,兩攝冢宰。
累進司徒,以太子太保致仕。
卒謚安簡。
撰有《通典》。
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七
佑字君卿。京兆萬年人。貞元三年累拜尚書左丞。轉(zhuǎn)刑部尚書。十九年拜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和元年冊拜司徒。封岐國公。七年薨。年七十八。贈太傅。謚安簡。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5—818 俗姓徐,衢州須江(今浙江江山)人。
嗣馬祖道一。
后住信州鵝湖,世稱鵝湖和尚。
德宗、順宗、憲宗三朝皆曾應(yīng)詔入內(nèi)問對。
卒謚慧覺大師。
祖堂集》卷一五、《景德傳燈錄》卷七有傳。
祖堂集》、《緇門警訓(xùn)》卷二存其詩偈2首。
《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字元貞。姓徐氏。會稽蕭山人。生而秀朗。甫七歲。父以經(jīng)典訓(xùn)之。日可憶數(shù)千言。年十二。投山陰靈隱寺。習(xí)內(nèi)法。開卷輒通。見者嘆賞。屬中宗以龍飛。恩度天山僧道。都督胡元禮??荚嚱?jīng)。義格第一。獲剃染。配貫昭玄寺。自茲聽習(xí)尤勤至。開元初。從吳郡圓律師受具。復(fù)就鄉(xiāng)里開元寺深律師。究四分學(xué)。深公既亡。乃游京師。法華玄儼律師。愛其俊邁。謂之曰。于今傳法。非子而誰。未幾。鄉(xiāng)里稱心寺超律師。請任寺職。開元中。以親喪。轉(zhuǎn)藏經(jīng)于天臺佛隴山。天寶中。筑室于故支遁沃州之地。以居。俗稱為北塢者。 始夢。二梵僧告曰。汝于此有二十日緣。寶應(yīng)初。復(fù)夢前僧曰。本期二十日。今過矣。魔賊且至。不宜更住。既而袁晁。據(jù)剡丹丘。被害滋甚。義因與大禹回律師。詣左溪朗禪師所。練治止觀。于是朝野士大夫。歸心焉。相國杜鴻漸。尚書薛兼訓(xùn)。中丞獨孤峻。洺州刺史徐嶠。其子浩。皆厚善。大歷己未歲。五月終于稱心。壽八十九。臘六十二。殯于北塢舊居。
宋高僧傳·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大義。字元貞。俗姓徐氏。會稽蕭山人也。以天授二年五月五日。特稟神異生而秀朗。七歲父訓(xùn)之以經(jīng)典。日可誦數(shù)千言。年十二請詣山陰靈隱寺求師。因習(xí)內(nèi)法開卷必通。人咸嘆之。屬中宗正位恩制度人。都督胡元禮考試經(jīng)義。格中第一。削染配昭玄寺。自茲聽習(xí)旁贍玄儒。開元初從吳郡圓律師受具。復(fù)依本州開元寺深律師學(xué)四分律指訓(xùn)。義因游長安。深公已亡。乃摳衣法華寺玄儼律師。其俊邁出倫。儼云。于今傳法非子而誰。及稱心本寺超律師請為寺任。開元中喪親。誓入天臺佛隴轉(zhuǎn)藏經(jīng)。答劬勞也。天寶中遂筑北塢之室。即支遁沃州之地也。初夢二梵僧曰。汝居此與二十日。至寶應(yīng)初復(fù)夢。曰本期二十日今滿矣。魔賊將至不宜更處。無何海賊袁晁竊據(jù)剡邑至于丹丘。義因與大禹寺迥律師同詣左溪朗禪師所學(xué)止觀。而多精達。前后朝貴歸心者相國杜鴻漸。尚書薛兼訓(xùn)中丞獨孤峻。洺州刺史徐嶠次徐浩皆宗人也。以大歷己未歲五月終于本院。春秋八十九。僧臘六十三。殯于寺之北塢舊居。因造塔焉。義前后戒壇計二十七登。受戒弟子三萬馀人。終時室中聞天樂聲驗乎生。誦法華經(jīng)大涅槃經(jīng)小大乘戒本。以為口業(yè)德行非歸兜率。不往凈土未可議其生處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5—805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字城武。
代宗大歷中,累授使府監(jiān)察御史、隴州行營留后事。
德宗建中末,朱泚叛,皋連拒朱泚偽命,迭斬其使,拜奉義軍節(jié)度。
貞元元年,代張延賞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
經(jīng)略滇南,諸蕃皆內(nèi)附。
以功加中書令,封南康郡王。
順宗病,不能臨朝政,皋上太子箋欲其親政,由是政歸太子,盡逐王叔文之黨。
尋暴疾卒。
皋治蜀二十一年,數(shù)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雖有建樹,然賦斂亦頗重。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5—805 字城武,排行二十三,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代宗廣德元年(763)為建陵挽郎。大歷初任華州參軍,后歷佐使府。德宗建中四年(783)以功擢隴州節(jié)度使,興元元年(784)入為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貞元元年(785)拜劍南節(jié)度使,累破吐蕃,封南康郡王。順宗永貞元年(805)八月卒,謚忠武。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及權(quán)德輿撰《韋公先廟碑銘》(《全唐文》卷四九七)。《全唐詩》存詩3首。
唐詩匯評
韋皋(745-805),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大歷初,為華州參軍,后屢辟使府。建中四年,為鳳翔隴右營田判官,權(quán)知隴州行營留后事。朱泚反,皋拒偽命,詔以為隴州刺史,置奉義軍節(jié)度以旌之。亂平,征為左金吾衛(wèi)將軍。尋遷大將軍。貞元元年,出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在蜀二十一年,和南詔,拒吐蕃,以功屢進檢校司徒、中書令、太尉,同平章事,封南康郡王。卒于鎮(zhèn)。《全唐詩》存詩三首。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三
皋字城武。京兆萬年人。大歷初以建陵挽郎調(diào)補華州參軍。累授殿中侍御史知隴州行營留后事。朱泚反。遣家僮蘇玉持詔以皋為御史中丞。皋斬玉及其部將牛云光以徇。詔以皋為御史大夫隴州刺史。置奉義軍節(jié)度。以旌其功。德宗還京。徵為左金吾衛(wèi)將軍。遷大將軍。貞元元年拜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以破吐蕃功進檢校右仆射。封扶風(fēng)縣伯。加統(tǒng)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兼云南安撫等使。十二年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七年以功加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封南康郡王。順宗立。加檢校太尉。卒年六十一。贈太師。謚忠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6—820 【介紹】: 唐鄭州滎陽人,字居業(yè)。
鄭絪從子。
少勤學(xué),善屬文。
代宗大歷進士。
德宗貞元中由翰林學(xué)士累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坐事貶郴州司馬。
順宗以尚書左丞召。
憲宗立,復(fù)入相。
時主書滑渙弄權(quán),馀慶面叱之。
拜太子少師,封滎陽郡公,兼判國子祭酒事,奏率文官捐俸修國子監(jiān)。
穆宗立,加檢校司徒。
卒謚貞。
有《鄭馀慶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6—820 字居業(yè),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人。代宗大歷十二年(777)登進士第。德宗貞元八年(792)擢翰林學(xué)士,十四年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十六年貶郴州司馬。順宗即位,征為尚書左丞。憲宗立,復(fù)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和元年(806)罷為太子賓客。后歷國子祭酒、兵部尚書、鳳翔節(jié)度使等職。元和十四年封滎陽郡公。穆宗立,進位檢校司徒,卒謚貞。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有集5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
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
馀慶字居業(yè)。鄭州滎陽人。大歷中進士。貞元中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貶郴州司馬。順宗立。以尚書左丞召。憲宗朝復(fù)以本官知政事。罷為太子賓客。累除太子少師。封滎陽郡公。穆宗立。進位檢校司徒。卒年七十五。贈太保。謚曰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9或747—809 【介紹】: 唐趙州贊皇人,字令叔。以明經(jīng)補華州參軍事,歷湖南、江西觀察使、兵部侍郎、度支鹽鐵使、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巽精于吏職,善理財,任度支鹽鐵使時,歲征課所入,超大歷中劉晏最多之年。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巽字令叔。
趙州贊皇人。
以明經(jīng)調(diào)補華州參軍。
登拔萃科。
順宗朝官兵部侍郎。
領(lǐng)鹽鐵轉(zhuǎn)運使。
遷兵部尚書。
徙吏部。
元和四年卒。
年六十三。
贈尚書右仆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3—806 【介紹】: 唐越州山陰人。
以棋待詔。
好言治道。
德宗時,與王伾同在東宮侍讀,太子倚重之。
及順宗即位,拜翰林學(xué)士,引韋執(zhí)誼為相,用柳宗元、劉禹錫等,推行政治改革。
貶貪官京兆尹李實,市井歡呼。
罷“宮市”、“五坊小兒”諸弊政,又罷鹽鐵使每月所進“羨余”等。
后人稱之為“永貞革新”。
繼而兼任度支及諸道鹽鐵轉(zhuǎn)運副使,又任戶部侍郎,并謀奪宦官兵權(quán)。
后以母病去位。
順宗亦被迫退位。
憲宗即位,貶渝州司戶參軍。
次年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字文明。
韋孝寬六世孫。
早孤,從外祖顏真卿學(xué),擢明經(jīng),調(diào)安遠令。
復(fù)舉《五經(jīng)》高第。
順宗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為舍人。
遷容州刺史,教民耕織,興學(xué)校,仁化大行。
以諫議大夫召,有直名。
劉辟反,丹上疏請誅辟,憲宗褒美,乃授丹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
徙江南西道觀察使,教民為瓦屋,筑堤捍江,治狀第一。
卒年五十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3—810 字文明,排行二十四,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少孤,從外祖顏真卿學(xué)。約代宗大歷末登明經(jīng)第,歷官校書郎、咸陽尉。德宗貞元四年(788)為邠寧節(jié)度從事,征為太子舍人,歷官起居郎、駕部員外郎、容州刺史。順宗永貞元年(805)拜諫議大夫,憲宗元和元年(806)任晉絳觀察使,封武陽郡公。二年徙江西觀察使,五年八月卒。其生平事跡散見韓愈《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志銘》,杜牧《江西觀察使武陽韋公遺愛碑》與《新唐書》本傳。丹與詩僧靈澈唱酬甚密?!?a target='_blank'>全唐詩》錄存韋丹詩2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4—820 【介紹】: 唐吳人,字沖之。
歸崇敬子。
代宗大歷時舉孝廉高第。
德宗貞元初策賢良為右拾遺。
以直諫聞。
順宗初拜給事中,遷工部侍郎。
憲宗時累官工部尚書,封長沙縣男。
有文學(xué),工草隸。
卒謚憲。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4—820 字沖之,蘇州吳(今江蘇吳縣)人。代宗大歷七年(772)舉孝廉高第。德宗貞元初(785)登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右拾遺。累遷至工部侍郎。憲宗元和六年(811)受詔與孟簡等同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加右散騎常侍,轉(zhuǎn)兵部侍郎,兼判國子祭酒。十四年遷工部尚書,累封長洲縣男,卒謚憲。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工草隸,筆法甚古,不近俗。有文名,權(quán)德輿稱其“詞學(xué)精實,晦而不耀?!?《起居舍人舉人自代狀》)《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5—817 【介紹】: 唐僧。衢州信安人。俗姓祝。年十三出家。德宗貞元間行化于閩、越間。說心要法三十年,弟子千余。白居易為宮贊時,亦嘗以弟子禮事之。卒謚大徹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生衢之信安祝氏。祖安父皎。皆隱德。寬甫十三歲。見殺以饌客。即不忍食。退求出家。落鬋于僧曇。受尸羅于僧崇。學(xué)毗尼于僧如。始習(xí)止觀。后見大寂。及證心法?;虚}越間。貞元七年。作滕家道場于會稽。八年作回向道場于鄱陽。十三年。止少林寺。二十一年止衛(wèi)國寺。明年徙天宮寺。僧問。如何是道。寬答云。大好山。進云。學(xué)人問道。師何以言好山。答云。汝只識好山。且不識道。問云。狗子還有佛性否。答云有。進云和尚還有么。答云我無。進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為甚么和尚獨無。答云。我非眾生。進云。既非眾生。是佛否。答云。不是佛。進云。究竟是何物。答云。亦不知是何物。進云??梢娍伤挤瘛4鹪?。思之不及。議之不得。故云不可思議。元和四年。詔迎至安國寺。五年入麟德殿。上躬問道。其年以法復(fù)靈泉于不空三藏久涸之池。侍郎白居易。嘗詣寬問曰。禪無言說。師以禪道自居。如何說法。寬曰。無上菩提。被于身為律。宣于口為教。得之于心為禪。應(yīng)用有三。其致一也。云何于中妄起分別。又問曰。既無分別。何以修心。答曰。心本無垢凈。畢竟何用修。若去垢取凈。是名金屑翳。又問曰。若無修證。何異凡夫。答曰。凡夫無明。二乘執(zhí)著。離此二病。是名真修。有僧問曰。道在何處。答曰在目前。進曰。我何不見。答曰。汝有我故。所以不見。進曰我有我故即不見。和尚見否。答曰。有汝有我。展轉(zhuǎn)不見。進曰。無汝無我。還見否。答曰。無汝無我。教阿誰見。十二年二月晦。升座別眾訖。奄然順化。報齡六十三。僧臘三十九。葬灞陵西原。謚大徹。塔號元和正真。弟子千馀人。得其指者。三十九人。入室受付囑者。曰義崇圓照。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釋惟寬。
姓祝氏。
衢州信安人也。
祖曰安。
考曰皎。
生十三歲。
見殺生者衋然不忍食。
退而出家求剪發(fā)于僧曇。
受尸羅于僧崇。
學(xué)毗尼于僧如。
證大乘法于止觀。
成最上乘于大寂道一。
貞元六年始行化于閩越間。
歲馀而回心改服者百數(shù)。
七年伏猛虎于會稽。
作滕家道場。
八年與山神受歸戒于鄱陽。
作回向道場。
十三年感非人于少林寺。
二十一年作有為功德于衛(wèi)國寺。
明年施無為功德于天宮寺。
元和四年憲宗章武皇帝。
詔于安國寺。
五年問道于麟德殿。
其年復(fù)靈泉于不空三藏池。
十二年二月晦。
大說于傳法堂訖奄然而化。
報齡六十三。
僧夏三十九。
歸葬于[灞-雨+襾]陵西原。
詔謚曰大徹禪師。
塔號元和正真。
初寬說心要法三十年。
度黑白眾殆及百千萬。
應(yīng)病授藥安可既乎。
白樂天為宮贊時。
遇寬四詣法堂。
每來垂一問。
寬答如流。
白君以師事之。
門弟子殆千馀。
得法者三十九。
入室受遺寄者曰義崇圓照焉唐羅浮山釋寶修。
俗姓周。
資州人也。
從師于純德寺志求玄理。
于蘄州忍大師法裔決了重疑。
后愛羅浮山石室安止。
檀越為造梵宇蔚成大寺。
一日告門人曰。
因緣相偪。
愀然不樂眾咸莫測。
順宗皇帝。
深重佛宗。
知修之名。
詔入京與三藏擊問。
并答翻譯之意。
朗暢如流。
乃留居輦下三年。
終于京寺云。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九十八
后。
瑯邪人。
祖難得。
封郡公。
父顏。
衛(wèi)尉卿。
代宗時以良家選入宮。
為才人。
順宗在藩。
帝以才人幼。
故賜為王孺人。
是生憲宗。
順宗即位。
將立后。
會病棘而止。
憲宗內(nèi)禪。
尊為太上皇后。
元和元年。
上尊號曰皇太后。
崩年五十四。
謚莊憲。
共 2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