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盧貞
相關人物:
共 2 位
。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哭
盧貞
國
中唐 ·
孟郊
一別難與期,存亡易寒燠。
下馬入君門,聲悲不成哭。
自能富才藝,當冀深榮祿。
皇天負我賢,遺恨至兩目。
平生嘆無子,家家
(一作事)
親相囑。
和劉夢得歲夜懷友
(一作盧盧真詩)
唐 ·
盧真
五言律詩
文翰走天下,琴尊臥洛陽。
貞元朝士盡,新歲一悲涼。
名早緣才大,官遲為壽長。
時來知病已,莫嘆步趨妨。
按:據考證,《全唐詩》
盧貞
名下所收《和劉夢得歲夜懷友》為盧真詩(參見陶敏《全唐詩作者小傳正補》,《湘潭師院學報》1986年第一期)。
胡吉鄭劉盧張等六賢皆多年壽予亦次焉偶于弊居合成尚齒之會七老相顧既醉且歡靜而思之此會稀有因成七言六韻以紀之傳好事者
(845年3月21日)
唐 ·
白居易
七言排律
七人五百七十歲
(一作八十四)
,拖紫紆朱垂白須。
手里無金莫嗟嘆,尊中有酒且歡娛。
詩吟兩句
(一作吟成六韻)
神還王,酒飲
(一作飲到)
三杯氣尚粗。
嵬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孫扶。
天年高過二疏傅,人數多于四皓圖。
除卻三山五天竺,人間此會更應無
(三仙山、五天竺國多老壽者。前懷州司馬安定胡杲,年八十九。衛(wèi)尉卿致仕馮翊吉皎,年八十六。前右龍武軍長史滎陽鄭據,年八十四。前磁州刺史廣平劉真,年八十二。前侍御史內供奉官范陽盧真,年七十二。前永州刺史清河張渾,年七十四。刑部尚書致仕太原白居易,年七十四。已上七人,合五百七十歲。會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于白家履道宅同宴,宴罷賦詩。時秘書監(jiān)狄兼謨、
河南尹盧貞
,以年未七十,雖與會而不及列)
。
讀長慶集見樂天與
盧貞
詠楊柳詩作此
明 ·
楊巍
七言絕句
名賢麗句詠垂楊,為愛柔條拂地長。
春去柳枯人亦老,爭如松柏晚蒼蒼。
敬承會詩
(庚寅)
清 ·
錢載
七言排律
乾隆己丑十一月,上海曹君君錫年百歲,大吏請旌之,于是梧州太守李君方家居,集里中高年亞曹君者十九人會于敬承之堂:儲君云洲八十九歲,寇君逸齡八十八歲,張君鳴皋、天培各八十七歲,趙君漢紳、王君翼史各八十六歲,王君協中八十五歲,周君培先、王君士昌、鄭君文斌、呂君錫宰各八十四歲,金君公宰八十三歲,陳君宏三、喬君永錫、吳君茂玉各八十二歲,張君亦安、倪君元卿各八十一歲,徐君天敘、祝君渭陽各八十歲。而主人年未及六十,乃自比唐東都之會,秘書狄兼謨、
河南尹盧貞
年未七十,與會而不及列之例,作序來徵詩。載仰惟今年恭遇皇上六旬萬壽,來年恭遇皇太后八旬萬壽,延禧集慶,天地和厚之氣,溥暢于斯時。松江一小縣,所聞者如是,則夫四海之大,眉壽之多,可想見已。歲在辛巳,吾郡嘉善尊德堂九老之會,嘗仿七老詩體紀之,茲者盛事再逢,仍用七言六韻,庚寅六月廿七日。
百歲翁真鄉(xiāng)祭酒,禮行太守特鋪筵。
八旬上并邀為客,十九人還望若仙。
接歲朝廷方大慶,連村江海正豐年。
金杯醞暖初陽候,玉照花疏小雪前。
堂敞李家歡列坐,城臨申浦燦高躔。
武原分地華亭舊,此事嘉禾合共傳。
題和闐玉香山九老圖
(乾隆辛亥)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香山嘉會洛之濱,八老同為不速賓。
初有二還年未逮
(白居易香山九老會詩祇七人懷州司馬胡杲年八十九衛(wèi)尉卿致仕吉皎年八十八前磁州刺史劉真年八十七前龍武軍長史鄭據年八十五前侍御史內供奉官
盧貞
年八十四前永州刺史張渾年七十七及居易年七十四時秘書狄兼謨
河南尹盧貞
以年未至七十雖與會而不列)
,后增繼者歲過真
⑴
。
賦詩飲酒娛情性,耀古輝今鮮?倫。
欲問三三個中侶,幾人誠稱
(去聲)
玉為人。
⑴ 居易詩注云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絕倫同歸故鄉(xiāng)亦來斯會續(xù)書姓名年齒寫其形貌附于圖與前七老為九老圖仍贈以詩一為洛中遺老李元爽年一百三十六一為禪僧如滿年九十五
題和闐玉會昌九老圖用白居易詩韻
(乾隆丁未)
清 ·
弘歷
七言排律
和闐質寫會昌宴,雅稱
(去聲)
皤然眉與須。
七益二來成九數,三山五竺擬多娛
(二句檃括居易詩意)
。
秘書
(秘書監(jiān)狄兼謨)
府尹
(
河南尹盧貞
二人以未至七旬不及列見居易詩注)
歲未至,李老
(元爽)
滿公
(僧如滿)
格略粗
⑴
。
我亦祝釐鴛集侶
⑵
,獨嘉賡韻鹿為扶
⑶
。
贏其翰墨徒成畫,視此琢磨重作圖。
欲問清通裴叔則,玉人交此可能無。
⑴ 入此二人則為九老然不在七老之列故居易別有詩
⑵ 辛巳歲恭值文圣母七旬萬壽命于香山舉九老之會諸王及在朝臣為一班武臣為一班致仕者別為一班各得九人辛卯年復依例舉行而顯親王及錢陳群鄒一掛三人已于辛巳入會后復康強預列尤為盛事并有詩紀事
⑶ 錢陳群游香山賡韻詩有鹿馴巖畔當童扶之句嘉其奇而正因以其詩意仿梁楷潑墨法為圖賜之
山茶盛開邀去年諸同人小集時稚存遠出劉瀛坡總戎新入會
其二
(壬戌)
清 ·
趙翼
七言絕句
同會人中有遠行,正憐七老少
盧貞
。
天緣巧補香山數
(香山繪圖初本七老)
,失一兵仍得一兵。
題宋人九老圖
(癸卯)
清 ·
何紹基
七言律詩
白香山《七老會詩》序云:「胡、吉、劉、鄭、盧、張等六賢,皆多年壽,余亦次焉。偶于東都敝居履道坊合成尚齒之會,七老相顧,既醉且歡。靜而思之,此會希有。因各賦七言六韻詩以紀之,或傳諸好事者。會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于白家履道宅同宴,宴罷賦詩。時秘書狄兼謨、
河南尹盧貞
,以年未七十,雖與會而不及列?!蛊渌^七老者,前懷州司馬安定胡杲,年八十九。衛(wèi)尉卿致仕馮翊吉皎,八十八。前磁州刺史廣平劉貞,八十七。前右龍武軍長史滎陽鄭據,八十五。前侍御史內供奉范陽盧真,八十三。前永州刺史清河張渾,七十七。刑部尚書致仕白居易,七十四也。又《九老圖詩》序云:「其年夏,又有二老,年?絕倫,同歸故鄉(xiāng),亦來斯會,續(xù)命書姓名年齒,寫其形?,附于圖右,與前七老題為《九老圖》,仍以一絕贈之?!顾^二老者,洛中遺老李元爽,年一百三十六。歸洛僧如滿,年九十五也?!缎绿茣繁緜髟疲骸妇右鬃蕴栂闵骄邮浚c胡杲、吉皎、劉貞、
盧貞
、張渾、狄兼謨輩燕集,皆高年不仕者。人慕之,繪為《九老圖》?!辜日`以狄、盧列九老,又九老者先自為七老圖,后增為九老。高致自傳,非由它人慕寫,《新書》之不足據如此。又,《事文類聚》云:「李文正昉罷相居京師,年七十一,張好問八十五,李運八十,宋琪、武允成皆七十九,僧贊寧七十八,魏石七十六,楊微之七十五,朱昂與成同庚,作九老會?!勾艘喈斢袌D畫流傳者。兩朝盛事,耆舊風流,如于喁相唱荅。又皆有一老僧踽踽其間,若《蓮社高賢圖》之有遠公,《西園雅集圖》之有圓通大師。藉彼禪悅,冥我世機。千載而下,想見諸君子身際治平,卓絕勇退,林泉之適,松鶴之壽,盍簪聯韻之歡,孰唐孰宋,恍若一室。余于季云侍御前輩處獲見是圖,嘆之羨之,無暇論畫也。而畫之妙,正亦何待余言?系以詩曰:
巾拂歸來帶御香,高懷同寄水云鄉(xiāng)。
自標韻事詩隨畫,妙踵流風宋溯唐。
觀弈乍知塵境隔,簪花偏愛老人狂。
古情可許迢遙接,九客尋秋萬柳堂
⑴
。
⑴ 今年重陽前日,余與姚石甫、梅伯言、馬湘帆、陳頌南、蘇賡堂、朱伯韓、湯海秋、王少鶴共九人,集于萬柳堂。俱有吟詠,漫附及之。
消寒三集香濤出示宋畫香山九老圖卷即題長歌四十韻且訂西山之游并柬肯夫
(辛未)
晚清 ·
李慈銘
香巖居士城南居
(香濤自號香巖居士。)
,寒宵高館羅尊壺。
酒闌興發(fā)更張燭,拂床出示九老圖。
絹素流傳自宋代,丹青渲筆無凡姝。
衣冠樸野見古意,竹樹點綴猶鮮敷。
龍門八節(jié)髣在眼,青蒼萬劫仙所都。
遼陽侍御富緗軸
(圖舊臧漢軍李御史恩慶家。)
,愛護不使纖塵污。
君今好事過前輩,寶此何啻千金醵。
即論文采照當代,政恐長慶供箠驅。
我獨披圖再三嘆,青云驥尾良非誣。
胡吉劉盧豈足算,幸隨退傅相喁于。
柳宿二星動天子,飛云躡履淩霄虛。
洛中遺老亦何物,谷神養(yǎng)息山林癯。
百三十歲無一事,龜苓寧與蜉菌殊。
自來清福貴名德,匪借泉石容頑軀。
樂天出處有深義,中唐國是多艱虞。
太阿顛倒弄熏腐,南衙低首不敢吁。
前有伾文后訓注,懷忠奮發(fā)謀芟鋤。
雅志不遂蒙世詬,清流接踵遭羅阹。
劉柳才人坐奸黨,涯餗儒相瀸門誅。
微之忼慨思厲節(jié),一挫失足遂迷途。
公獨回翔不濡尾,新昌履道忘江湖。
同年不幸有牛李,靖恭諸楊況葭莩。
一緘文字屏塵篋,平泉草木誰噓枯
⑴
。
是時贊皇正當國,中興群彥連茅茹。
洛師分務乞骸骨,退友麋鹿相歌呼。
白須朱紫互輝映,卻視門戶真人奴。
后來至道續(xù)高會,吾家文正聯瓊琚。
熙陵造膝引詩諫,文章行事常追摹。
三臺七秩備恩禮,園亭絲竹多怡娛。
所惜仕宦歷周漢,醉吟風節(jié)猶非徒。
君今盛年致臺閣,坐作霖雨為時需。
承平人物轢唐宋,從容雅歌集簪裾。
周董胡為早逃席,得非盧尹同兼謨
(是日集者十一人,荇翁、峴樵先去,故以
河南尹盧貞
、秘書監(jiān)狄兼謨二人與會而不及列為戲。香山之會有兩
盧貞
,其一官侍御史內供奉,《新書》改
貞
作「真」,又不數李元爽、僧如滿,而以盧尹、狄監(jiān)入九老,皆誤。)
。
我預題詩紀絕倒,出門霜月橫天衢。
西山殘雪忽照眼,佳名京雒遙相符。
玉泉潭柘富煙景,籃輿宜及春風初。
云深寺寺出鐘磬,紅衫導鶴穿松株。
勝流名跡例代嬗,可令丹翠扃靈區(qū)。
招邀霞侶胥入畫,萬卷先約西鄰朱
⑵
。
行糧日日打包待,問訊張子今何如。
⑴ 牛李黨者,謂僧孺、宗閔也。有以李指衛(wèi)公者,誤。
⑵ 至道九老中有工部侍郎朱昂,號小萬卷??戏颉⒕优c、香濡、鄰秋初曾有游山約,故云。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