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知遠

相關人物:共 50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途中逢劉知遠 唐末 · 羅隱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巢由
吳楚煙波里,巢由季孟間。
只言無事貴,不道致身閑。
別渚蓮根斷,歸心桂樹頑。
空勞鐘璞意,塵世隔函關。
望思臺 唐末 · 羅隱
七言絕句
芳草臺邊魂不歸,野煙喬木弄殘暉。
可憐高祖清平業(yè),留與閑人作是非。
睢陽五老圖 北宋 · 杜衍
七言律詩
① 原注:杜衍八十歲、王煥九十歲、畢世昌九十四、馮平八十七、朱貫八十八。
五人四百有馀歲,俱稱分曹與掛冠。
天地至仁難補報,林泉幽致許盤桓。
花朝月夕隨時樂,雪鬢霜髯滿座寒。
若也睢陽為故事,何妨列向畫圖看(《事文類聚》卷四五《樂生部·壽》載至和丙申中秋錢明逸序:夫蹈榮名而保終吉,都貴勢而躋遐耇,白首一節(jié),人生所難。今致政宮師相國杜公,雅度敏識,圭璋巖廟;清德令望,龜準當世。功成自引,得謝君門。視所難得者則安享之,謂所難行者則恬居之。燕申睢陽,與賓客太原王公、故衛(wèi)尉河東畢卿、兵部沛國朱公、駕部始平馮會,咸以耆年掛冠,優(yōu)游鄉(xiāng)梓。暇日宴集,為五老會,賦詩酬唱,怡然相得。宋人形于繪事,以紀其盛。昔唐白樂天居洛陽,為九老會,于今圖識相傳,以為勝事。距茲數(shù)百載,無能紹者。以今況昔,則休烈鉅美過之。明逸游公之門久矣,以鄉(xiāng)閭世契,倍厚常品。今假守留鑰,日登翹館,因得圖像,占述序引,以代鄉(xiāng)校詠謠之萬一。)。
不假契丹力,踢翻麥飯盂。
試看龍袞畔,還有雀兒無。
末上:五代殘?zhí)啤?div class="2re7dav" id='poem_sentence_0_942656_comment'>
劉知遠。
生時紫霧紅光。
李家莊上。
招贅做東床。
二舅不容完聚。
生巧計拆散鴛行。
三娘受苦。
產(chǎn)下咬臍郎。
知遠投軍。
卒發(fā)跡到邊疆。
得遇繡英岳氏。
愿配與鸞凰。
一十六歲。
咬臍生長。
因出獵識認親娘。
知遠加官進職。
九州安撫。
衣錦還鄉(xiāng)。
生吊場:自別三娘面。勞役受萬千遍。
到此投軍。數(shù)目都招遍。
落在長行隊。提鈴報更點。
湯風冒雪圖榮顯。受此饑寒。
沒個可憐見。天若肯周全。
際會風云。方表劉皓字智遠。
腥塵西望滿燕山,帝業(yè)河東指顧間。
明月不關興廢事,夜深來照井湲潺(以上明張邦翼《嶺南文獻》卷三一)
旦:眾人來看府廊前。
不是虎。老旦:卻是甚么。
旦:原來是凜凜英雄一少年。
老旦:我兒。
敢是你去的早。
天暗錯看了旦:我看了又看。分明是虎。卻不知怎的向后是人。娘。我想來當初漢高祖在芒碭山中。所居之地。有云氣在上。劉知遠微時。五色蛇鉆他七竅。帝王將相。俱有靈異。。
想是他元神今自夢中還此人甚非凡類。異日必然拜將封侯。我呵。
甘為他婦奴之愿。
怎肯倚戶從人獻笑妍。
知遠本晉陽贅婿,初為橫沖兵馬使。河壖之戰(zhàn),以乘馬授敬瑭,徐行為殿,梁人不敢逼,以是見親。及敬瑭有天平之移,首建大議,以成晉業(yè)。時方求援于契丹,不惜稱子臣而割諸州。知遠獨謂父事太過:厚賂金帛,足致其兵;許以土地,恐異日大為中國患。其識見迥出維翰諸人萬萬矣。既負佐命之功,恥與杜威同平章事,坐是見疏。齊王嗣立,雖為行營都統(tǒng)會兵山東,再命不至。契丹屢入,初無邀遮之志;大梁已陷,惟分兵守境,以防侵軼。蓋誠知晉事必敗,而陰圖霸王之資。其不事南朝,不事北朝,豈無所俟歟?天下無主,先正位于晉陽;安行入梁,稱既亡之天福。智遠而未忍忘晉也。與其惡開運之名,以存國號;何如用河東之力,以禦強胡乎?新天子稱漢未幾,一旦委裘。嗣子幼弱,劍錐之將相既有隙如水火;群小乘間,顧命之大臣遂胥殞于東廡。鄴都反旆,亂兵稱逆。父子相繼,四載而亡。自古祚脈之促,未有如斯者。將士仇劉氏,武寧之節(jié)度空迎;天子須侍中,澶州之黃旗已裂。雖劉崇繼稱北漢,不忍高祖之業(yè)一朝墜地;然區(qū)區(qū)河東土地甲兵,不足當中國什一。恃契丹之聲援,蒙宋帝之哀憐,延劉氏之血食者二十九年。微矣哉,漢之為國也!
五代天子朝暮移,兵強馬壯則為之。
河東險固霸王資,行營都統(tǒng)肇鴻基。
橫挑強胡豈晉宜,契丹鼓忿中國疲。
晉陽保境獨孜孜,負義侯已黃龍羈。
安行入汴不須疑,更稱天福表馀思。
垂裕何人繼者誰,錐劍奚堪屬幼兒。
陛下禁聲能幾時,東廡授首如傾蔂。
密詔朝來反鄴旗,封丘始至沖主糜。
澶州群擁侍中為,劉崇帝北幾銜悲。
祖業(yè)安能一旦虧,二十九年太原陲。
傳國雖微亦漢絲,史氏編名那可遺。
按:旻,底本原作“昱”,據(jù)《新五代史》卷七○《東漢世家第十》改。
后周三主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① 郭威仕后漢,為樞密,以辛亥稱帝,為周太祖,在位三年。養(yǎng)子柴榮,后兄守禮之子也,嗣位六年,為世宗。子宗訓,方七歲,立,半年,庚申禪于宋。共十年。宋奉恭帝為鄭王,開寶六年癸酉卒。命郭玘為宗正,奉周六廟于雒陽
郭威從后漢高祖,宣力成其霸王之資。既而受顧托孤,為西面招慰安撫使,諸軍皆受節(jié)制。遂克河中,誅守貞。推功分人,眾情胥附。及留守鄴都,養(yǎng)子榮為天雄衙內(nèi)都指揮使,機權在握,非一日矣。沖主惑于群小,刈楊邠、弘肇、王章諸大臣若草菅,又赍密詔詣澶鄴,欲盡殲威等。當時將佐,豈忍以素戴之人坐屠于單使?擁兵而南,以滌鼠輩,清朝廷,亦事勢之必然者。封丘既至,彥超敗還。隱帝勞軍,遂為亂兵所斃。劉氏已仇天子,須侍中自為。改漢為周,則以虢叔之裔也。然歟,否歟?得國雖淺,為治已固。尊百世帝王師,而拜祠墓于曲阜;罷四方珍物貢,而毀玉于漢宮。與夫釋唐俘,聽淮糴,詔封事,立訟規(guī),可不謂重道恤民、五代之令主乎?晉王為嗣,付托得人。神器之授,何灼如也。世宗善政,史不勝書。其大者,撰《通禮》,正樂書,設科興學,文教彬彬矣;摧北漢,服南唐,收燕逼遼,武功烈烈矣。天假以年,建武、貞觀之盛拭目可見。惜夫關南悉平,幽州未取,有疾乃還,赍志以沒。恭帝禪宋,畢宋之世終不能恢契丹寸土。豈天未厭胡,不為中國存斯人歟?若夫雒陽六廟宗正,時享天之報施。其以周裔而加?。灰忠远疂?,興哀慕于當年,難遽滅于易世耶?
禁聲沖主積難平,東廡血刃馳專使。
漢主勞軍遂不還,侍中此行何容易。
將士終為劉氏仇,黃旗始立周人幟。
三年美政不勝書,百官封事皆留意。
所求百世帝王師,豈愛四方亡國器。
在民猶己何用錢,養(yǎng)子如榮真得嗣。
高平破漢驕將除,六合摧唐疲卒跂。
大朝能令小朝羞,雄州改置幽州悸。
武功烈烈文教成,遠望近趨歸一轡。
加彼數(shù)年軼漢唐,豈惟五代君十二。
殿前點簡爾為誰,欺人孤寡移天位。
恭帝猶存開寶年,雒陽六廟應無墜。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