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抱玉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4 首
喧喧道路多歌(一作好童)謠,河北將軍盡入朝(大歷二年,淮南李忠臣、汴宋田神功、鳳翔李抱玉俱先后入朝,河北諸鎮(zhèn)未有入朝者,或傳聞未實耳)。
(一作自)是乾坤王室正,卻交(一作教)江漢客魂銷。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公諱惟賢。字惟賢。其先西土人也。高祖諱東贊。作相于西戎。因官立姓。遂為論氏。貞觀中。威懷四夷。剪滅北虜。蕃戎款附。萬里獻琛。慕向華風。欲為和親。延頸企踵。心馳闕下。太宗皇帝覽其誠至。遂許之公主。時戎王遣相東贊為使來迎。不忒其儀。不愆于素。召見顧問。進退合旨。詔以瑯琊公主外孫女妻之。東贊自陳以本國有妻。又以贊普未謁公主。陪臣不敢先受殊寵。太宗嘉之。又奇其對。撫以厚恩。遂有歸化之心。曾祖陵。與祖躬仁同總眾于東。至高宗朝。拔部落七千馀帳歸國。拜特進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封歸懷郡王。褒忠獎?wù)\。寵錫殊厚。子孫因家。自銀州至于京兆。祖躬仁。朔方副大總管云麾將軍行左驍衛(wèi)大將軍酒泉郡開國公。贈撥川郡王。謚曰忠。自高曾至大父。皆有勛烈。著于當時。父誠節(jié)。朔方節(jié)度副大使開府儀同三司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知階州事武威郡王。賜太子太傅。天寶季年。安祿山作逆。塵起山東。上皇省方于巴蜀。肅宗巡狩于朔陲。危亂之時。見其臣節(jié)。帥子弟及家僮。以牧馬千駟。罄其財用。以奉禁旅。公少有志尚。奮身轅門。隨先父統(tǒng)其士馬。與元帥哥舒翰掎角捍寇。鋒刃既接。大小數(shù)十戰(zhàn)。摧陷堅陣。洎王師失御。以智信保全所領(lǐng)之軍。馳于靈武。扈從肅宗。與先父洎乎昆弟。立勛成效。不可備述。至德中授壽府典軍。次授左衛(wèi)郎將。賜紫金魚袋。俄轉(zhuǎn)左監(jiān)門率。又遷左領(lǐng)軍衛(wèi)將軍。又特進右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西平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元勛之允。受茲光寵。先時代宗皇帝為天下元帥。求武勇之士。公與兄懷義惟真同為先鋒討擊使。又領(lǐng)部落數(shù)千人鎮(zhèn)岐陽縣。披堅執(zhí)銳。一月三捷。洎除兇清亂。至上元二年。授特進行大光祿兼右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充鳳翔節(jié)度副使馬軍兵馬使。寶應(yīng)中。丁艱茹荼。朝廷以金革從權(quán)。由斯奪禮。廣德二年授開府儀同三司殿中監(jiān)。充劍南節(jié)度副使。大歷中受開府儀同三司太常卿上柱國。進封成國。食邑三千戶。旋受渭川節(jié)度都知兵馬使。公以從戎歲久。雖齒發(fā)未衰。而疾疢屢作。代宗寵其勛舊。詔許還京。仍全祿賜同大將軍。俾其優(yōu)閒。建中末。德宗遷幸巴梁。公以所疾沉綿。不獲扈蹕。逆臣朱泚。迫以兇威。不變其志。雖積年之疾。累日而瘳。貞元十五年授驃騎大將軍行左武威衛(wèi)將軍上柱國公。斯實朝廷獎舊勛矣。止足求退。俄以本官致仕。中使就問。寵秩有光。元和四年七月十日。寢疾終于靜恭里之私第。以某年十月一日。葬于萬年縣洪固鄉(xiāng)之古原。故夫人太原王氏祔焉。詔給鹵簿鼓吹。所以褒寵也。嗣子輔鼎。同州白水縣丞。次曰倜。常州江陰縣尉。次曰俶。右領(lǐng)軍衛(wèi)騎曹參軍。泣血茹荼。存無改之義。公之季弟惟明。為時英髦。文武備用。建中興元之際。仗義討逆。摧殄兇徒。勛彰險艱。謀著忠益。貞元初以太常伯執(zhí)金吾授鉞渭北。八座互相崇獎忠功。元膺獲佐戎幕。備閱忠義。由是盡知公之世業(yè)勛德矣。銘曰。
大忠之允,本自西土。
奕世崇勛,既明且武。
在太宗時,有道攸睹。
洎夫撥川,緒業(yè)光輝。
天寶季年,塵起幽燕。
自興其家,殄寇功全。
乃拜公侯,寵榮無替。
用表豐碑,昭于東裔。
神皇圣氏,生于文王,文王二字從《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錄文補之祖,生于后稷。故詩人所謂《生人》,尊祖也。
昭武王,承天剪商。
誰其下武,圣母神皇。
穆斯九族,綏彼四方。
遵以禮儀,調(diào)以陰陽。
三農(nóng)五谷,萬庾庚千箱。
載興文教,載構(gòu)明堂。
八窗四闥,上圓下方。
多士濟濟,流水洋洋。
明堂之興,百工時揆。
庶人子來,擊鼓不勝。
肅肅在上,無幽不察,無遠不相。
千齡所鐘,萬國攸向。
俗被仁禮,家懷孝讓。
帝德廣運,圣壽遐延。
明明在下,于昭于天。
本枝百代,福祚萬年。
惟彼洛邑,圣母營之。
惟彼河水,神皇清之。
穆穆帝子,圣母生之。
浩浩海瀆,神皇平之。
福兮佑兮,在圣母兮。
盛兮昌兮,在神皇兮。
圣母皇皇,撫臨四方。
東西南北,無思不服。
禿發(fā)狂瞽,侵我西土。
皇赫斯怒,爰整其旅。
荒徼之外,各安其所。
穆穆圣君,受天之佑。
圣皇為誰,神皇圣母。
于萬斯年,受天之佑。
永淳之季,皇升玉京。
如喪其考,人不聊生。
裴、徐作釁,淮海波驚。
皇皇圣母,定縱服橫。
綏以大德,威以佳兵。
神謀獨運,天鑒孔明。
危邦載靜,亂俗還平。
河圖洛書,龜背龍脅。
圣母臨人,永昌帝業(yè)。
既營大室,爰構(gòu)明堂。
如天之堰,如地之方。
包含五色,吐納三光。
傍洞八牖,中制九房。
百神薦趾,膺乾之統(tǒng),得坤之經(jīng)。
子來之作,不日而成。
不得有得,□□非名。
如天之壽,于萬斯齡。
黃山海水,蒲海沙場。
地鄰蕃服,家接渾鄉(xiāng)。
昔年寇盜,禾麥調(diào)傷。
四人擾擾,百姓遑遑。
圣人哀念,賜以惟良。
既撫既育,或引或?qū)ⅰ?div class="k2fuw3z" id='poem_sentence_52_829654_comment'>
昔靡單褲,今日重裳。
春蘭秋菊,無絕斯芳。
⑴ 伯二六九五卷作「斯萬」
⑵ 見羅振玉《鳴沙石室佚書》影印敦煌寫卷《沙州都督府圖經(jīng)》,即伯二零零五卷。校以伯二六九五卷,此卷末署「《沙州都督府圖經(jīng)》卷第三」。
小生李太尉小末李抱玉戎妝領(lǐng)卒上:坐整龍驤開虎帳。平鼠寢易如翻掌。
云高太甲映明堂。行見凱聲歡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