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摩訶
相關人物:
共 16 位
。
共 3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付法頌
南梁 ·
菩提達摩
吾本來唐國
(《景德傳燈錄》作「茲土」)
,傳教
⑴
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南宗頓教最上大乘
摩訶
般若波羅密經六祖慧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
。
⑴ 《景德傳燈錄》作「法」
偈
其二
初唐 ·
慧能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
見敦煌本《南宗頓教最上大乘
摩訶
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慧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按:《全唐詩續(xù)補遺》卷二收惠能偈一首,原出于法海本《壇經》,與敦煌本異,今重錄。)
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
唐 ·
劉軻
四言詩
歲丁巳開成紀年之明年。有具壽沙門曰令檢。自上京抵洛師。以縹囊盛三藏遺文傳記。訪余柴門于行修里。且曰。聞夫子斧藻偫言舊矣。詎直專聲于班馬。能不為釋氏董狐耶。抑豈不聞貞觀初慈恩三藏之事乎。敢矢厥來旨云。三藏事跡載國史及慈恩傳。今塔在長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中宗制影贊。謚大遍覺。肅宗賜塔額曰興教。因為興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陽。年歲寖遠。塔無主。寺無僧。荒涼殘委。游者傷目。長慶初。有衲衣僧曇景始葺之。大和二年。安國寺三教談論大德內供奉賜紫義林。修三藏忌齋于寺。齋眾方食。見塔上有光。圓如覆鏡。道俗異之。林乃上聞。乃與兩街三學人共修身塔。兼礱一石于塔。至三年修畢。林乃化遺言于門人令檢曰。爾必求文士銘之。檢泣奉遺教。直以銘為請。非法允之冢嫡。誰何至此乎。軻三讓不可。乃略而銘之。三藏諱元奘。俗陳姓。河南緱氏人。曾父欽。后魏上黨太守。祖康。北齊國子博士。父惠英。長八尺。美須眉??渡蚝瘛L柾ㄈ?。時人方漢郭林宗。有子四人。奘其季也。年十三。依兄捷出家于洛。屬隋季失御。乃從高祖神堯于晉陽。俄又入蜀。學攝論毗曇于基暹二法師。武德五年。受具于成都。精究篇聚。又學成實于趙州深。學俱舍于長安岳。于是西經前來者。無不貫綜矣。初中國學者。多以實相性空。通貫偫說。俾彖象蹄笱。往往失魚兔于得意之路。至于星羅棋布。五法三性。析秋毫以矢名相。界地生匯。各有攸處。曾未暇也。大遍覺乃興言曰。佛理圓極。片言支說。未足師決。固是經來未盡。吾當求所未聞。俾跛眇兒視履。必使解行如函蓋。始可為具人矣。且法顯智嚴何人也。猶能孤游天竺。而我安能坐致耶。初三藏之生。母氏夢法師白衣西去。母曰何去。曰求法。貞觀三年。忽夢海中蘇迷盧山遽凌波而入。乃見石蓮波外承足山。險不可上。試踴身騰踔。颯然飆舉。升中四望。廓澈無際。覺而自占曰。我西行決矣。至涼州。都督李大亮防禁特切。逼法師還京。法師乃宵遁。渡瓠蘆河。出玉門。經莫賀延磧。艱難險阻。仆而復起者。何止百十耶。自爾涉流沙。次伊吾。高昌王曲文泰遣貴臣以駝馬迓法師于白力城。王與太妃及統(tǒng)師大臣等尊以師禮。王親跪于座側。俾法師躡肩而上。資贈甚厚。送至葉護可汗衙。又以廿四封書。通屈支等廿四國。獻花繒五百疋于可汗。稱法師是奴弟。欲求大法于婆羅門國。愿可汗憐師如憐奴。其所歷諸國。為其王禮重。多此類也。自爾支提梵剎神奇靈跡。往往而有。法師皆瀝誠盡敬。耳目所得。孕成多聞。與夫世稱博物者。何相萬耶。詳載如傳。惟至中印度??爛陁寺。寺遣下座廿人明詳儀注者引參正法藏。即戒賢法師也。既入謁。肘膝著地。舐足已。然后起。法藏訊所從來。曰自支??。欲依師學瑜伽論。法藏聞則涕泗曰。解我三年前夢金人之說。佇爾久矣。遂館于幼日王院覺賢房第四重閣。日供擔步羅果一百廿枚。大人米等稱是。其尊敬如此。法師既名流五印。三學之士。仰之如天。故大乘師號法師為
摩訶
天。小乘師號解脫天。乃白大法藏請留之。法師曰。師等豈不欲支??之人開佛慧眼耶。不數(shù)日。東印度王拘摩迎法師。戒日王聞法師在拘摩處。遣使謂拘摩曰。急送支??僧來。拘摩曰。我頭可得。僧不可得。戒日神武雄勇。名震諸國。乃怒曰。爾言頭可得。可將頭來。拘摩懼。乃嚴象軍二萬。船三萬。與法師同溯殑伽河。筑行宮于河北。拘摩自迎戒日于河南。戒日曰。支??僧何不來。拘摩曰。大王可屈就。王既見法師。接足盡敬。且曰。弟子聞支??國有秦王破陣樂。乃問秦王是何人。法師盛談太宗應天順人事。王曰。不如此。何以為支??主。因令法師出制惡見論。然小乘外道。未即推伏。請于曲女城集五印沙門婆羅門等。兼十八國王。觀支??法師之論。凡十八日。無敢當其鋒者。戒日知法師無留意。厚以象馬橐裝餞法師。又以素謺印書使達官送法師。所經諸國。令兵衛(wèi)達漢境。法師卻次于闐。因高昌商胡入朝。附表奏自西域還。太宗特降天使迎勞。仍制于闐等道送法師。令燉煌迎于流沙。鄯部迎于沮沫。時帝在洛陽。敕西京留守梁國公玄齡備有司迎待。是日宿于漕上。十九年春正月景子。留守自漕奉迎于都亭。有司頒諸寺帳輿花幡。送經于宏福。翌日。大會于朱雀街之南。陳列法師于西域所得經像舍利等。其梵文凡五百廿夾。六百五十七部。以廿馬負而至。自朱雀至宏福十馀里。傾都士女。夾道鱗次。若人非人。曾不知幾俱??矣。壬辰。法師謁文武圣皇帝于洛陽宮。二月己亥。對于儀鸞殿。因廣問雪嶺已西諸國風俗。法師皆備陳所歷。若指諸掌。太宗大悅。謂趙公無忌曰。昔符堅稱道安為神器。今法師出之更遠。時帝將征遼。法師請于嵩之少林翻譯。太宗曰。師西去后。朕為穆太后于西京造宏福寺。寺有禪院??删头g。三月己巳。徙宏福。夏五月丁卯。法師方開貝葉。廿年秋七月。法師進新譯經論。仍請制經序。并進奉敕撰西域記十二卷。太宗美法師風儀。又有公輔才。俾法師裼緇褐襲金紫。法師因以五義褒揚圣德。乞不奪其志。遂問瑜伽十七地義。太宗謂侍臣曰。朕觀佛經。猶噡天望海。法師能于異域得是深法。非惟法師愿力。亦朕與公等宿殖所會。及三藏圣教序成。神筆自寫。太宗居慶福殿。百寮陪位。坐法師。命宏文館學士上官儀對偫寮讀之。廿二年夏六月。天皇大帝居春宮。又制述圣記及菩薩藏經后序。太宗因問功德何最。法師對以度人。自隋季天下祠宇殘毀。緇伍殆絕。太宗自此敕天下諸州寺。宜各度五人。宏福寺度五十人。戊申?;侍有?。請法師為慈恩上座。仍造翻經院。備儀禮自宏福迎法師。太宗與皇太子后宮等。于安福門執(zhí)香爐。目而送之。至寺門。敕趙公英中書令褚引入。于殿內奏九部樂破陣舞。及百戲于庭而還。廿三年夏四月。法師隨駕于翠微宮。談賞終日。太宗前席攘袂曰。恨相逢已晚。翌日。太宗崩于含風殿。高宗即位。法師還慈恩。專務翻譯。永徽三年春三月。法師于寺端門之陽造石浮圖。高宗恐功大難成。令改用磚塔。有七級。凡一百八十尺。層層中心。皆有舍利。冬十月。中宮方妊。請法師加祐。既誕。神光滿院。則中宗孝和皇帝也。請?zhí)枮榉鸸馔?。受三歸。服袈裟。度七人。請法師為王剃發(fā)。及滿月。法師進金字般若心經及道具等。顯慶二年春二月。駕幸洛陽。法師與佛光王發(fā)于駕前。既到館。于積翠宮終譯發(fā)智婆沙。法師早喪所天。因扈從還訪故里。得張氏姊。問塋壟已平矣。乃捧遺柩改葬于西原。高宗敕所司公給。備喪禮。盡飾終之道。洛下道俗赴者萬馀人。釋氏榮之。三年正月。駕還西京。敕法師徙居西明寺。高宗以法師先朝所重。禮敬彌厚。中使旁午。朝臣慰問及錫賚無虛日。法師隨得隨散。中國重于般若。前代雖翻譯猶未備。眾請譯焉。法師以功大恐難就。乃請于玉華宮翻譯。四年十月。法師如玉華。館于肅成院。五年春正月一日。始翻梵本??傌トf偈。法師汲汲然常恐不得卒業(yè)。每厲譯徒。必當人百其心。至龍朔三年方絕筆。法師翻般若后。精力刓耗。謂門人曰。吾所事畢矣。吾瞑目后??梢赞旧Z為親身物。門人雨泣。且曰。和上何遽發(fā)此言。法師曰。吾知之矣。麟德元年春正月八日。門人元覺夢一大浮圖倒。法師曰。此吾滅度之兆。遂命嘉尚法師具錄所翻經綸。合七十四部。總一千三百卅八卷。又造俱??畫像彌勒像各一千幀。又造素像十俱??供養(yǎng)悲敬上油各萬人。燒百千燈。贖數(shù)萬生。乃與寺眾辭。三稱慈尊。愿生內眷。至二月五日夜。弟子光等問云。和上決定得生彌勒內眾否。頷云得生。俄而去。春秋六十九矣。初高宗聞法師疾作。御醫(yī)相望于道。及坊州奏至。帝哀慟。為之罷朝三日。敕坊州刺史竇師倫令官給葬事。又敕宜聽京城僧尼送至塔所。門人奉柩于慈恩翻經堂。道俗奔赴者日盈千萬。以四月十四日葬于浐東。京畿五百里內。送者百馀萬人。至總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徙于樊川北原。傷圣情也。法師長七尺。眉目若畫。直視不顧。端嚴若神。自大教東流。翻譯之盛。未有如法師者。雖滕蘭澄什康會竺護之流。無等級以寄言。其彬彬郁郁。已布唐梵新經矣。自示疾至于升神。奇應不可殫紀。蓋莫詳位次。非上地其孰能如此乎。又曰。
三藏之生,本乘愿來。
入自圣胎,出于鳳堆。
大業(yè)之季,龍潛于并。
孺子謁帝,與兄偕行。
神堯奇之,善果度之。
不為人臣,必為人師。
師法未足,自洛徂蜀。
學無常師,鳥必擇木。
跡窮夷夏,更討身毒。
寺入爛陁,師遇尸羅。
王逢戒日,論得瑜伽。
瑜伽師地,藏教泉府。
猬●98A7名數(shù),璽抽圣緒。
我握其樞,赤幡仍豎。
名高曲女,歸我真主。
主當文皇,臣當蔡梁。
天下貞觀,佛氏以光。
光光三藏,是護是付。
付得其人,經綸彬彬。
梵語華言,胡漢相宣。
臺臣筆受,御膝前席。
積翠飛花,恩光奕奕。
太宗序教,天皇述圣。
揚于王庭,百辟流詠。
三藏慰喜,靈祇介祉。
蔑彼滕什,曾無此事。
我功成矣,我名遂矣。
脫屣玉華,升神睹史。
發(fā)棺開殮,天香馥馥。
地位殊分,神人是卜。
中南地高,樊川氣清。
修塔者誰,林公是營。
門人令撿,實尸其事。
銘勒塔旁,撿真法子。
偈頌二十一首
其十三
宋 ·
釋堅璧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憑茲陪睿算,垂拱億千秋
(舉黃龍新禪師云:
摩訶
般若波羅蜜,甚深般若波羅蜜。上祝圣人,天長地久。)
。
偈頌十六首
其十四
南宋 ·
釋如凈
如何是四棱蹈地,入三摩存分別智。
若是有事而不通,知未知伊彼元氣
(舉僧問曹山:如何是四棱蹈地處?山云:入
摩訶
三摩地,異性湛然。僧云:還存分別智么否?山云:是是。僧禮拜。山云:鳳穴雛皆好,龍門客又新。)
。
遍閱院宇。還讀石碑。復用前韻。感舊記事
金 ·
李奎報
七言律詩
記得香城締搆端,鑾輿曾此擁千官
⑴
。
苔侵篆額碑文暗,雨染紅泥壁畫殘。
寶育臺含孤月冷
(北有寶育臺。)
,
摩訶
岬觸斷云寒
(五冠山。此其一也。名
摩訶
岬。)
。
巖僧見慣慵回首,付與閑人自在看。
⑴ 寺是寶育之古家。舍以為寺。仁宗重刱。嘗幸于此。命立碑。
三勒漿歌
元 ·
王惲
唐代宗大歷間幸太學以三勒漿賜諸生此后不復聞于世今光祿許公復以庵
摩訶
毗梨三者釀而成漿其光色油然如蒲萄桂醑味則溫馨甘滑渾涵妙理及薦御天顏喜甚謂非馀品可及遂以時供內府不肖以沾瀝之馀發(fā)為歌詩以見國朝德被四表萬物畢至之盛許公愛君之心以湯液醪醴躋圣壽于無疆之休也
金天一氣何奇特,異品珍材表馨德。
翠籠萬里入貢來,赤佛堂西漢家邑。
異哉三勒見圖經,秪解有靈能愈疾。
豈知用外藏妙理,瓊醴蔗漿非所敵。
誰傳釀法自太古,滿甕春云元化濕。
就中至味真玄酒,豁達靈根三益友。
許公得法神所傳,一醞天成漢重酎。
儀狄拊掌耆伯驚,五百年來未之有。
芹香背炙固區(qū)區(qū),推以愛君忠且厚。
彤芝蓋影擁紅云,湯網(wǎng)初收在靈囿。
月華冷落露盤冰,三咽芳溫挹大斗。
金壺瀲滟承案不能餐,我輩何功飲天卣。
金剛山二絕
其二
摩訶
演庵
元 ·
李齊賢
五言絕句
山中日亭午,草露濕芒屨。
古寺無居僧,白云滿庭戶。
詠駱駝鳥卵
元 ·
鄭可臣
五言絕句
有卵大如甕,中藏
不老春
。
愿將千歲壽,醺及海東人。
朝鮮史略:世子如元謁帝,引見便殿,問讀何書,對曰:「有師儒鄭可臣從行,宿衛(wèi)之暇,時從質問孝經、論語?!沟鄞髳偅噯究沙紒?,世子引與俱入,賜坐。后一年,帝召見于紫檀殿,御案前,有物大圓小銳,色潔而貞,高可尺有五寸,內可受酒數(shù)斗,乃
摩訶
缽國所獻駱駝鳥卵也。命世子觀之,仍使可臣賦詩以進。詩云云。
混江龍
元 ·
吳昌齡
法聰心??
行者云:徒弟也不??。一本心經讀了三年六個月。就念的
摩訶
般若波羅蜜一句出來。這也不算??。正末唱:
。
我可也自來無喜亦無嗔。
直將這一心參透。
五派禪分。
閒伴著清風為故友。
恍疑明月是前身。
這些時想
晨鐘暮鼓
。
馬足車塵。
細看來恰便似
云影
空中盡。
拋離了煩冗。
落得個清貧。
共 3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