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文簫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9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小梅凝秀色,泛霽靄晴和,春容初透。
璇霄降仙格,覺蔥蔥佳氣,先驚花柳。
芝蘭戶牖。
慶稟質(zhì)、天長地久。
有當熊避輦,嘉聲懿德,六宮居右。

清晝。
文簫儀鳳,妙舞低云,緩鏘鈞奏。
香傳繡幄,騰非霧,上金獸。
愿千齡遐算,三宮慈愛,長亭茲辰勸酒。
向瑤臺閬苑,芳音永嬪萬壽。
一雁斜陽,亂蛩衰草,天凈秋遠。
獨立西風,星星鬢影,疑被蕖霜染。
蹇修何處,秋深湘水,隱約數(shù)峰青淺。
想而今,亭亭皓月,共誰倚闌凄惋。

瑤箱翠襲,玉奩蕓剪,暗里淚花偷濺。
一日思量,十年瘦削,春色回眸減。
雕鸞好在,文簫重許,罍酒試香庭苑。
正銷魂,馀霞散碧,暮鴉數(shù)點。
雁橫迥碧,漸煙收極浦,漁唱催晚。
臨水樓臺乘醉倚,云引吟情閑遠。
露腳飛涼,山眉鎖暝,玉宇冰奩滿。
平波不動,桂華底印清淺。

應是瓊斧修成,鉛霜搗就,舞霓裳曲遍。
窈窕西窗誰弄影,紅冷芙蓉深苑。
賦雪詞工,留云歌斷,偏惹文簫怨。
人歸鶴唳,翠簾十二空捲。
寫韻亭 宋 · 洪朋
七言律詩
紫極宮下春江橫,紫極宮中百尺亭。
水入方洲界玉局,云映連山羅翠屏。
小楷四聲馀翰墨,主人一粒盡仙靈。
文簫采鸞不復返,至今神界花冥冥。
無雙誰似黃郎子,自鄶無譏。
月滿星稀。
想見歌場夜打圍。

畫眉京兆風流甚,應賦蛜蝛。
楊柳依依。
何日文簫共駕歸。
舊說仙人吳彩鸞,日書切韻歸毫端。
不應神速有如此,令人至今疑稗官。
相傳此事三百載,誰知真跡儼然在。
筆精墨妙信入神,間以朱丹倍晶彩。
法言初為此韻時,剩裒文字覺后知。
寧知遂經(jīng)謫仙手,諱字曾闕民與基。
經(jīng)生矻矻盡精力,摩以歲月或可得。
動翰如飛猶恐遲,一日一揮出心畫。
神仙之說云渺茫,仙凡配耦尤荒唐。
蕭史弄玉乘鳳去,藍田空說容裴航。
文簫之遇真是否,豈比虛名傳不朽。
五篇歷歷為全書,始信傳聞是真有。
當時所直才五緡,于今千金價未均。
十年蓋有數(shù)百本,未知幾本傳今人。
惜哉字畫太纖細,后日傳之知幾歲。
祇今已有字不全,欲鐫翠珉固非易。
我踰七十方見之,暫借一觀聊自怡。
平生愿見心便足,何必更謀身后為
⑴ 自注:隋開皇初,陸法言與劉儀同等八人論具音韻,燭下握筆,略記綱紀。至仁壽元年,始成《切韻》五卷,比之前人《韻集》、《韻略》、《音譜》等書,已不群矣。后有郭知立等九人各有增加,惟天寶十載孫愐《唐韻》最著。今世所行《廣韻》,則皇朝景德、祥符重修,遂至二萬六千一百九十四言,而《集韻》又在其后也。今以《廣韻》較彩鸞所書,東有十七,而此本止三字;同有四十五,而此止十九;公有十三,而此止于八;蒙有二十七,而此止于十二;注文亦多不全。況法言及愐二序,今該立于《唐韻》之前,彩鸞所書既名曰《切韻》,又首書法言之序,則其為法言之《切韻》明矣。傳記已誤曰孫愐《唐韻》,今亦多以三書為一,或至謂《廣韻》為《唐韻》,而彩鸞能書之,是皆非也。且五篇其四皆于其首書凡若干韻,而于上聲獨闕,序中辛得源偶言旁有闕文,后人遽以東字足之為諫議,非也,蓋咨議云。
文簫躡彩鸞,夜半恐不逮。
山深忽呼名,驚喜不得退。
仙謫無所逃,士貧何可耐。
乃以三生緣,遂為二姓配。
至人與凡夫,伉儷豈其輩。
鬻書以自給,細字如玉碎。
一一存楷法,明珠蔑瑕颣。
初如鶼比翼,久若魚同隊。
終日了韻編,心畫亡掛礙。
人間八百本,終古知敬愛。
玉篇尤可珍,何必贈雜佩。
倘邀千黃金,雖貧亦當貸。
摩挲惜見晚,老眼看茫昧。
墨妙饒精神,筆勁含姿態(tài)。
次第部居中,盤曲法庫內(nèi)。
九齡美風度,孟博信清裁。
書拙無合作,見此增愧慨。
尤物難久假,雪窗暫相對。
遺蹤雖已邈,真跡儼然在。
輒效西子顰,小楷書牘背。
風葉敲窗,露蛩吟甃,謝娘庭院秋宵。
鳳屏半掩,釵花映燭紅搖。
潤玉暖,膩云嬌。
染芳情、香透鮫綃。
斷魂留夢,煙迷楚驛,月冷藍橋。

誰念賣藥文簫。
望仙城路杳,鶯燕迢迢。
羅衫暗摺,蘭痕粉跡都銷。
流水遠,亂花飄。
苦相思、寬盡香腰。
幾時重恁,玉驄過處,小袖輕招。
雨馀芳草碧蕭蕭。
暗春潮。
蕩雙橈。
紫鳳青鸞,舊夢帶文簫
綽約佩環(huán)風不定,云欲墮,六銖香,天外飄。

相思為誰蘭恨銷。
渺湘魂、無處招。
素紈猶在,真真意、還倩誰描。
舞鏡空圓,羞對月明宵。
鏡里心心心里月,君去矣,舊東風,新畫橋。
共 9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