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835—923 【介紹】: 五代時僧。撫州南城人。俗姓郭。十四歲出家于吉州滿田寺。后至嵩山受戒。歷參翠微無學、德山宣鑒,終嗣洞山良價。受楚馬殷之請,住潭州龍牙山妙濟院,世稱龍牙和尚。后梁末帝貞明初,賜號證空大師。喜作偈頌,語言通俗,除闡釋佛法禪旨外,亦詠及僧人修習生活。詩僧齊己為作序,廣行于世。
禪林僧寶傳·卷第九
禪師名居遁。生于郭氏。撫州南城人也。年十四。依吉州滿田寺剃落。又六年詣嵩岳受具。遁風骨癯。甚視瞻凝。遠性夷粹語論英發(fā)。初謁翠微不契。至臨濟亦不契。乃造洞山悟本價禪師。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價曰。待洞水逆流即告汝道。遁豁然大悟。研味其旨。悲欣交集。服勤八年。日增智證。價稱其能。馬氏方據(jù)有長沙。興崇梵坊。聞遁名請。說法于龍牙法濟禪寺。僧問。如何是道遁曰無異人心。又曰。夫言修道者。此是勸諭之詞。接引之語。從上已來。無法與人。只是相承種種方便。為說出意旨。令識自心。究竟無法可得。無道可修。故云菩提道自然。今言法者。是軌持之名。道是眾生體性。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壞時。此性不滅。喚作隨流之性。常無變易。作么生可持以與人。又可作意。而修得哉。僧又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遁曰。待石烏龜解語。即向汝道。進曰。石龜語也。曰。向汝道什么。其僧亦悟。又僧問。大庾嶺提不起時如何。遁曰。六祖為什么將得去。又問。維摩掌擎世界。未審維摩在什么處立。遁曰。汝道維摩掌擎世界。其對機峻峭無滲漏類如此。偽梁龍德五年癸未八月示疾。九月十三日夜半。有大星殞于方丈前。詰旦加趺而化。閱世八十有九。坐六十有九夏。 贊曰。予觀龍牙偈曰。學道先須有悟由。還如曾斗快龍舟。雖然舊閣閑田地。一度嬴來方始休。君若隨緣得似風。吹沙走石不勞功。但于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皆清深精密。如其為人。疑問翠微臨濟祖意。度禪板蒲團。機語在已見洞山之后。雪竇以瞎龍死水罪之。龍牙聞之必大笑。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姓郭氏。臨川南城人。年十四。出家于廬陵滿田寺。旋詣嵩山受具。因入翠微禪會不契。德山又不契。遂止于洞山。一日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洞曰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從此始寤。碌碌眾底。八年。楚王馬氏承其譽。而敬慕之。請居龍牙山妙濟院。負錫而至者。常半千。示眾云。夫參學人。須透過佛祖始得。所以古德道。佛教祖教。是生冤家。方有共語分。若透佛祖不過。即被佛祖謾去也。時有僧問。佛祖還有謾人心也無。遁云汝道江湖還有礙人之心么。僧無語。遁云江湖。雖無礙人之心。為時人過不得。江湖成礙人去。不得道江湖不礙人。佛祖雖無謾人之心。為時人透不得。佛祖成謾人去。不得道佛祖不謾人。若透得佛祖過。此人卻過于佛祖。始是體得佛祖意。方與向上古人不別。如未透得學佛學祖。萬劫無有得。時僧因問。如何得不被佛祖謾去。遁云即須自悟去。 遁在翠微時。問如何是祖師意。微云與我將禪板來。遁遂過禪板。微接得便打。遁云打即任打。要且無祖師意。又問臨濟。濟云與我將蒲團來。遁遂過蒲團。濟接得便打。遁云打即任打。要且無祖師意。 貞明初奏賜紫伽梨。號證空龍德三年。癸未九月十三日。終于所居院。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生卒】:847—925 【介紹】: 五代僧。襄州襄陽人。初以孝聞鄉(xiāng)里。及壯,舍家為僧。從師授戒文,自忿昏濁,時以鐵錐自刺以勵,終得精持律范。后梁末帝乾化中,住天臺平田精舍,寺僧推為上座。吳越王錢镠召入杭州,為建金光明道場以居之。
生襄陽。性殊孝友。鄉(xiāng)里頗譽之。逮失所親。乃出家。受具足戒。時年已長矣。及從師學律部。尤苦睡魔。每以資質(zhì)昏濁。引鐵錐自刺其額與掌。逾半稔。所通才傳授問答語。然精厲持守。造次顛沛無所違。梁乾化中。游天臺。掛錫平田精舍。俄推為寺上座。慎重莊嘿。喜怒不形于色。嘗謂眾曰。波羅提木叉。是我大師。如象無鉤。如猿得樹。此心豈易制哉。平居必布薩。故其志誠。與鬼神接。夏旱。主事僧。以園蔬枯悴。請祈禱。禮曰。但于真君堂。燒香可也。已而兩三日不止。又須木依水棧度人。力不易致。白焉。禮曰。我當向真君言之。忽大風仆樹。武肅王錢氏聞之。召入府。建金光明道場。施利隨散。寒暑唯一衲。夜常坐不臥。一食外無贏長。同光三年。冬十一月卒。壽七十九。臘五十二。阇維收舍利起塔。宋高僧傳·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從禮。襄陽人也。善事父母頗揚鄉(xiāng)里之譽。迨喪偏親乃果決舍家。于時年已壯矣。及登具足請師傳授戒文。念性殊乖卒難舍本。往往睡魔相撓。禮忿其昏濁作鐵錐刺額兼掌。由是流血。直逾半稔。方遂誦通。自爾精持律范。造次顛沛必于是。以梁乾化中游天臺。乃掛錫于平田精舍。后推為寺之上座。持重安詳喜慍不形于色。唯行慈忍。恒示眾曰。波羅提木叉是我大師。須知出家非戒則若猿??之脫鎖焉。每所行持切于布薩誡眾令護惜浮囊。時夏亢陽。主事僧來告將營羅漢齋。奈何園蔬枯悴。請阇黎為祈禱。禮曰。但焚香于真君堂。真君者周靈王太子。久聞仙去以仙官受任。為桐柏真人右弼。王領(lǐng)五岳司侍帝晨。王子喬來治此山。是故天臺山僧坊道觀。皆塑右弼形像。薦以香果而已自此俗間號為山王土地非也。時主事向仙祠而咒曰。上座要雨以滋枯悴。至夜云起雨霏三日而止。又僧廚闕用水槽棧。而山上有赤樹中為材。來白禮。禮曰。某向真君道去但庀徒。具器以伺之。無何大風卒起曳什其樹。取用足焉。其感動鬼神率多此類。兩浙武肅王錢氏聞之。召入州府建金光明道場。檀施優(yōu)渥。回施眾僧身唯一布納。通夜不寐一食常坐。且無盈長。同光三年乙酉歲冬十一月入滅。春秋七十九。僧臘五十二?;鹪崾丈崂A⑺嫜?。
人物簡介
【生卒】:852—922 【介紹】: 唐末五代時杭州馀杭人。初與錢镠俱事董昌,甚相得,镠以從妹歸之。尋隨昌于越州。唐昭宗乾寧二年,昌僭號稱帝,綽棄家奔錢镠,奏授諸城都指揮使。女為錢元瓘恭穆夫人。累職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副使、兩浙行軍司馬、睦州刺史,進雄武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后梁末帝貞明三年,加檢校太尉。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介紹】: 名或作士良。五代時仙游人,字君夢,初名昌士。累試進士不第,唐昭宗景福二年自表獻詩五百余篇,敕授國子四門博士,累遷康、恩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天復元年,棄官歸隱于白崖山。后梁末帝貞明元年,應王審知辟命,起仕閩為左散騎常侍。有《白崖集》、《中壘集》。
【生卒】:856—930 《全唐詩》小傳云“一作士良”,誤。原名昌士,字君夢,仙游(今屬福建)人。懿宗咸通中,屢舉進士不第。昭宗景福二年(893)獻詩500篇,授國子四門學士。歷補闕,累遷康、恩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天復元年(901),棄官歸隱。后梁貞明元年(915),始赴閩王審知辟命,歷建州判官、威武軍節(jié)度掌書記、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為人沉厚寡言,梁太祖稱其為長者。事跡散見《仙溪志》卷四、《新唐書·藝文志四》、《唐才子傳》卷一〇、《十國春秋》本傳?!?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白巖集》10卷,又《中壘集》10卷,均已佚。《全唐詩》存詩3首,《全唐詩續(xù)拾》補2首。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二【生卒】:857—920 【介紹】: 唐末五代時密州安丘人。幼有大志,好兵略,涉獵史傳。唐昭宗光化中,王師范表為登州刺史。朱溫西攻鳳翔,師范乘梁虛,遣人分襲梁諸州縣。鄩使人負油鬻城中以探虛實,襲破兗州。溫引兵東還攻鄩,鄩降,以為都押衙。溫建后梁,累遷左龍武統(tǒng)軍。后梁末帝初,領(lǐng)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與李存勖戰(zhàn),大敗。尹皓、段凝等數(shù)惡鄩,乃譖之,罷歸洛陽,酖殺之。
鄩。密州安邱縣人。中和中事青州節(jié)度使王敬武為小校。光化初。以破張蟾功表為登州刺史。移刺淄州。天復三年從王師范降梁。表為鄜州留后。天祐二年授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梁開平元年充諸軍馬步都指揮使檢校司徒。累遷佑國同州軍兩使留后。尋為永平軍節(jié)度使。四年加檢校太保同平章事。末帝即位。授開封尹。貞明元年加檢校太尉。授滑州節(jié)度使。領(lǐng)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五年遷泰寧軍節(jié)度使。六年授河東道招討使。命討朱友謙。尹皓段凝輩素忌鄩。言鄩逗遛養(yǎng)寇。詔歸洛。河南尹張宗奭承密旨逼令飲酖而卒。年六十四。贈中書令。
人物簡介
【生卒】:858—919 【介紹】: 五代時濮州人,字光遠。初仕鄆州朱宣為都指揮使。后降于后梁,歷曹、相二州刺史,宣義軍節(jié)度使。后梁末帝貞明初,末帝以瑰為招討使,以疾卒于軍。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生卒】:862—936 【介紹】: 五代時僧。壽春人。俗姓湄。住東京相國寺。疏通性相,精大小乘。幼與后梁末帝朱友貞同學,及即位,召見賜紫衣,號演法大師。有《會要草字》。
姓湄氏。壽春人。父元旭賢而善風鑒。以其宜于出家也。許焉。事開元寺道宗律師。未幾。誦通法華仁王等經(jīng)。弱冠登具。且聽習眾推講授。后聞洛陽京兆經(jīng)論之盛。行訪師友。僅十載。綜大小乘。該性相宗。若因明俱舍唯識等論。維摩上生經(jīng)。皆涉淵窮奧。人莫之詰。復就南燕暉公是正之。而新鈔未善。加緝治于東京之相國寺。學徒領(lǐng)悟。名達宸聽。蓋嘗與后主。幼同筆研。即位詔訪之。知不可逃。乃入覲。時屬嘉慶節(jié)。方詔絕天下僧道。恩命至嶼獨賜紫袈裟。演法大師號。兩街威儀。迎導至寺。仍詔改東塔御容院為長講院。俾主講事。薦以閩帥所貢。賀壽禮物帛三百匹賜之。教門有光。清泰三年三月十日。謂弟子洪演曰。予無常至矣。汝其進脩勿怠。焚香合掌初夜長逝。春秋七十五。僧臘五十五。越十八日。塔于東郊寺莊之東岡。宋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歸嶼。姓湄氏。壽春人也。父元旭知子敏利授以詩書。誦覽記憶彌見過群。從諸子而竊愿出塵。父母允其頻請。乃禮本郡開元寺道宗律師為力生焉。未及周星念通法華仁王二經(jīng)。登于弱冠而全戒足。矜持三行靡曠四儀。習聽新章寺通講授。后聞洛京三輔經(jīng)論盛行。結(jié)侶求師。僅于十載疏通性相精大小乘。名數(shù)一支因明一學。俱舍唯識維摩上生。皆深藏若虛也。復往南燕就暉公重覆所學。研朱益丹。猶慨義章未為盡善。乃之今東京相國寺。遂糅新鈔講訓克勤門生領(lǐng)悟。時朱梁后主與嶼丱角同學庠序。狎密情濃隔面年深。即位半載下詔訪之。嶼雖知故舊終歲不言。事不可逃應召方入。帝見悲喜交集。宣賚豐厚。時屬嘉慶節(jié)。曾下敕止絕天下薦僧道恩命。其年獨賜嶼紫衣。仍號演法大師。兩街威儀迎導至寺。兼敕東塔御容院為長講院。時閩帥以圣節(jié)進金剛經(jīng)一藏絹三百匹。盡賜嶼焉。法侶榮之。然睹舊鈔有所不安未極其理。遂搜抉精義于三載著成二十卷。號曰會要草字寫畢進呈。帝覽賞嘆。敕令入藏。嶼苦辭乃止。如是十五年中唱導無怠。學徒繼榮贍。公相繼傳持。至后唐清泰三年十月十日謂門人洪演曰。余氣力惙然無常將至。汝好住修進。焚香合掌初夜長逝。春秋七十五。僧臘五十五即以其月十八日。遷塔于京東郊寺莊東岡焉。
人物簡介
【生卒】:862—937 【介紹】: 五代時宋州下邑人,字德潤。少從黃巢,巢敗,走滑州。后事后梁為開道指揮使,加檢校工部尚書。累以戰(zhàn)功為絳、棣二州刺史。棣州苦河水為患,溫琪徙于新州以避之,民賴其利。繼又遷齊、晉二州節(jié)度使。李存勖攻晉州,逾月不能破。梁末帝改晉州為安昌軍,授其為節(jié)度使。入后唐,莊宗嘉其昔日能守,拜為順義軍節(jié)度使,徙鎮(zhèn)雄武。明宗時至鎮(zhèn)國軍節(jié)度使。末帝時以太子太保致仕,后晉高祖天福元年十二月卒。
人物簡介
【生卒】:863—923 【介紹】: 五代時鄆州壽張人,字子明,一作賢明。少從朱溫為軍卒,以驍勇聞,號“王鐵槍”。后梁末帝時累遷澶州刺史。龍德末以招討使御后唐兵,三日破敵,旋以被讒免職。后唐大軍攻充州,彥章戰(zhàn)敗被擒,不屈,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