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權璩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3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公諱南仲。字某。吳興武康人。姚墟媯水。根柢峻茂。后漢青州刺史恢。始違難東徙。周華州刺史北絳郡公僧坦。以行義道術聞。生二才子。曰察曰最。最仕隋為蜀王友。六葉至公曾王父績。仕絳州曲沃縣令。王父元。宋州宋城縣令。烈考發(fā)。天寶中舉秀才。十上不合??蛔詩^。從西平王哥舒翰于隴上。積功勞至右領軍衛(wèi)將軍。他日以公之勤。贈國子祭酒。公抗行厲操。清方謙儉。以規(guī)為瑱。以禮為輿。以多文為富。以不貪為寶。潔如大圭。鏗若黃鐘。宏毅以任重。溫良而能斷。自射策筮仕。至于綏吉祿。啟手足。繇是道也。其初應制。條對理道。授太子校書內史。吏部表其才能。凡三結黃綬。至萬年尉。前后考課為府中最。擢拜右拾遺。久次歷右補闕。發(fā)文石。封皂囊。諷議十年。彌縫百度。大歷中。中宮憫冊既卜壽原。陳古義以上達。疏近郊之非便。即日詔可。下其章于宰司。特超五階。被以命服。執(zhí)事內詔以上賀。近臣修職而競勸。服薦紳者誦之。執(zhí)記者書之。尋以本官充理匭使。今皇帝嗣位之初。慮化不下究。以通邑長人。導利之源。出為蘇州海鹽縣令。韓晉公滉時總方任。延于幕庭。改殿中侍御史。興元歲。大輅省方。深燭理本。柬求俊乂。徵詣行所。洎清宮旋蹕。拜左司員外郎。紀綱品式。練達明備。轉兵部員外郎。時武師告成。祲沴肅清。四征偫帥。條上功級。材官勇爵。差次賞典。受命顓達。疇庸式敘。遷本司郎中。兇旱之后。被邊艱食。近關蒲晉十馀城之地。因其徵令。悅以平糴。乃董使車。贏糧息人。拜御史中丞。歲中換給事中。正色匪躬。清公不苛。大朝以肅。右曹亦理。明年授同州刺史。三載考績。復以御史中丞領陜府長史陜虢觀察使。居五年。就加右散騎常侍。左輔有離宮公田之劇焉。陜服居函關砥柱之沖焉。于二千石元侯之選。斯近而重。賦政廉平。馨香流聞。以修班制。以厚風俗。上以靈昌居兩河之郊。鄭為支郡。是皆要害。且今勁兵處也。自丞相魏國公政成入弼。厥后守臣再物故。而魏公之澤寖遠。思得寬明忠智之長以輯柔之。進公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為滑州刺史鄭滑節(jié)度使。于是握兵符。乘單車?;萑灰住H氩紬l職。恤鰥寡用仁。制強禦用明。居常以柔克。臨事以貞勝。士吏悅勸。夫家寬息。阜俗成師。納忠閑邪。眾情皆??。而公益厲。十六年。介圭來朝。牢讓師帥。繇是詔魏公以左仆射居相府。命公為右仆射。公既得請。命其軍司馬盧偫以代焉。為仁由已。是稱方國之表。知臣者君。乃膺師長之任。詔奉常具儀法以蒞中臺。禮官贊引。宰政為客。諸曹羅拜于堂下。郎吏捧牘于階序。禮成渥縟。秉直者榮之。虔奉朝請。恪居官次。慥慥然守業(yè)修職。未嘗以耆碩尊禮自處。山甫之匪懈??几χ婀А9湃伺c稽。華發(fā)彌固。十九年秋七月乙亥。感疾薨于宣平里第。享年七十五。天子廢朝悼嘆。俾中貴人吊祠。追命為太子太保。恩之所加??蓜傺栽?。惟公粹和而能貞厲。恬淡而有儀矩。履方持重。坦坦光大。詩曰。愷悌君子。求福不回。言樂易而不違于道也。又曰。靖恭爾位。好是正直。言遭明君。其道行也。斯二者。君子謂公得之。夫人河南縣君元氏。魏景穆帝之裔。宣州錄事參軍光宗之息女也。和易淑柔。以肥家道。先公而歿。十八年矣。嗣子太仆寺主簿袞。潔清好古。誠信得禮。與其弟亮。茹荼問卜。以閏十月己酉。奉公之喪與夫人之殯。合祔于少陵原黃渠里。以儉襄事。率循家法。雖宗姻四布。皆泣而辭之。且曰理命也。猶懼先人懿實。寢而不章??唐濕肥R杂澜K古。銘曰。
黃目郁器,禮神所貴。
佩玉金龜,君子是衛(wèi)。
秩秩姚公,其心秉彝。
抱義戴仁,造次無違。
公之所履,中立不倚。
廉車淑旂,所向風靡。
政無吐茹,道若砥矢。
事君愛人,斯謂至矣。
中臺崇崇,端右宗公。
皇明嘉獎,陟是師長。
卓爾道行,渺然化往。
少陵鮮原,美槚新阡。
龜筮告繇,涂芻儼然。
白驥蕭蕭,黃渠潺潺。
姚公之德兮,楬此貞堅。
炯乎太陽之精。
玉有真質。
冰則貞清。
我君子象諸。
溫如皎如。
正其色兮。
非真不克。
峻其節(jié)兮。
非貞不居。
爾其制盤盂。
訪結綠。
瞻白虹之氣。
詠生芻之束。
乃賦于他山。
攻此良玉。
剡之成器。
錯以成壺。
信以旁達。
忠不掩瑜。
以虛而受。
用當其無。
及乎嚴律閉。
陰氣升。
氛霧結。
河海凝。
沙驚雁塞。
雪滿崤陵。
于是天景初夕。
玉壺始冰。
臨象筵而孤映。
對金鏡而相澄。
爾其淋漓未泮。
溫潤而瑳。
纖光不隱。
毫末不過。
豈爾瑕之可匿。
玷之可磨。
不然。
珉之眾矣。
貴玉者何。
心之潔矣。
飲冰則那。
莊氏寓論。
宣父式談。
夜光奪魄。
明月懷慚。
豈比夫立槩生操。
激清勵貪。
伊至人之比德。
同貞士之司南。
夫以物象所鑒。
精明所蓄。
霜華晨清。
月影寒宿。
故覽之者魂竦。
憑之者慮惕。
迨北風之已壯。
幸西陸之未覿。
客有撫而嘆曰。
猗歟猗歟。
吾無是易。
且漏卮無當兮嘆諸古。
大圭不瑑兮聞諸昔。
曷若茲器之可佳。
諒君子之宏益。
然后宣其烈。
贊其意。
抽毫命簡。
賦冰壺之盛事。
引用典故:三日燒玉
大圭廉不割,利劍用不缺。
當其斬馬時,良玉不如鐵。
置鐵在洪爐,鐵消易如雪。
良玉同其中,三日燒不熱。
君疑才與德,詠此知優(yōu)劣。
雄雄天之中,峻極聞維嵩。
作鎮(zhèn)盛標格,出云為雨風。
瑞時物不癘,順澤年多豐。
加高冠四方,視秩居三公。
明朝虔昭報,頒祀歲嚴恭。
署祝紆御札,詔賢導宸衷。
皇皇三川守,馨德清明躬。
肅徒奉蘭沐,竟夕玉華東。
星漢耿齋戶,松泉寒壽宮。
具修諒蠲吉,曙色猶蔥曚。
端儀大圭立,興俛聲玲瓏。
挹瓚椒桂馥,奏金巖壑空。
靈歆若有荅,彷佛傳祝工。
卒事不遑偃,勝奇紛四叢。
朝霞破靈嶂,錯落間蒼紅。
動息形似蟻,玄黃氣如籠。
奔傾千萬狀,群岳安比崇。
日月襟袖捧,人天道路通。
冥搜必殫竭,躋覽忘崎穹。
踏翠遍諸剎,趣綿步難終。
浮丘仙袂接,謝公屐齒窮。
龍?zhí)稇骂徘旕斎?sup class='reference inlineComment2'>⑵。
龍門計東豁,三臺有何蹤
金象語奚應,玉人光想融。
瑤漿與石髓,清骨宜遭逢。
況是降神處,跡惟申甫同。
周翰已洽論,伊衡亦期功。
誠富東山興,須陟中臺庸。
勉促旋騑軨,未可戀云松。
散材事即異,期為卜一峰。
⑴ 白武通云:“中央之岳,獨加高字者何?中央居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div>
⑵ 又有九龍?zhí)对谒聜?,崇崖對聳,壁立千仞,九曲分蓄??黑不測
⑶ 《雜道書》云:“自岳廟東二十里至一山,名曰東龍門,其東有三臺山,昔漢武東巡過此山,睹三學仙女,遂以為名焉?!?/div>
⑷ 《仙經》云:“嵩高大巖下,有佛圖音妙,有大金象在中,來語寺僧密公。密公時在嵩高寺,寺在嵩腳下,聞之,欣然披林求索。時白霧,昏迷失路,一往看之,即入山水。維睹一麝香,去人三四步,側足雙跳,步步若有所引,良久,回顧去。十步中,忽有燄青色,就視之,得自然天池?!?/div>
⑸ 盧元明《嵩山記》:“岳廟畫為神像,有一玉人長五寸,玉色甚光潤,制作亦佳,莫如早晚所造,蓋岳神之像,相傳謂明公。山中人悉云:‘嘗失之,經旬乃睹?!?/div>
⑹ 世說嵩山北有大穴,中睹二人圍棋,有一杯白飲與墮者飲,氣力十倍。棋者問:“愿停否?”墮者云:“不愿。”棋者曰:“從此西行,天井中多蛟龍,但投身入井,自當?shù)贸觯麴?,取井物食之?!眽櫿呷缪裕砂肽?,乃出蜀中。問張華,華曰:“此仙館丈夫,所飲者玉漿,所食者龍穴石髓?!?/div>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812年3月) 中唐 · 李賀
七言絕句
引用典故:劍飛
草暖云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上嗣位明年。澧陽郡藥山釋氏大師。以十二月六日終于修心之所。后八歲。門人持先師之行。西來京師。告于崇敬寺大德。求所以發(fā)揮先師之耿光。垂于不朽。崇敬寺大德。于余為從母兄也。嘗參徑山。得其心要。自興善寬敬示滅之后。四方從道之人。將質疑傳妙。罔不詣崇敬者。嘗謂伸曰。吾道之明于藥山。猶爾教之闡于洙泗。智炬雖滅。法雷猶響。豈可使明德不照。至行湮沒哉。惟大師生南康信豐縣。自為兒童時。未嘗處偫子戲弄之中。往往獨坐。如思如念。年十七。即南度大庾。抵潮之西山。得惠照禪師。乃落發(fā)服緇。執(zhí)禮以事。大歷八年。受具于衡岳希琛律師。釋禮矩儀。動如宿習。一朝乃言曰。大丈夫當離法自靜。焉能屑屑事細行于衣巾耶。是時南岳有遷。江西有寂。中岳有洪。皆悟心契。乃知大圭之質。豈俟磨礱。照乘之珍。難晦符彩。自是寂以大乘法聞四方學徒。至于指心傳要。眾所不能達者。師必默識懸解。不違如愚。居寂之室。垂二十年。寂曰。爾之所得??芍^浹于心術。布于四體。欲益而無所益。欲知而無所知。渾然天和。合于大無。吾無有以教矣。佛法以開示偫盲為大功。度滅眾惡為大德。爾當以功德。普濟迷途。宜作禘航。無久滯此。由是陟羅浮。涉清涼。歷三峽。游九江。貞元初。因憩藥山。喟然嘆曰。吾生寄世。若萍蓬耳。又何效其飄轉耶。既披榛結庵。才庇趺坐。鄉(xiāng)人知者。因赍攜飲饌。奔走而往。師曰。吾無德于人。吾何以勞人乎哉。并謝而不受。鄉(xiāng)人跪曰。愿聞日費之具。曰米一升足矣。自是常以山蔬數(shù)本佐食。一食訖就座。轉法華華嚴涅槃經。晝夜若一。始終如是。殆三十年矣。游方求益之徒。知教之在此。后數(shù)歲而僧徒葺居。禪室接棟鱗差。其眾不可勝數(shù)。至于沃煩正覆。導源成流。有以見寂公先知之明矣。忽一旦。謂其徒曰。乘郵而行。及暮而息。未有久行而不息者。我至所詣矣。吾將有以息矣。靈源自清?;熘呦?。能滅諸相。是無二色。窮本絕外。爾其悉之。語畢。隱幾而化。春秋八十四。僧臘六十夏。后二十日。入室弟子沖虛等遷座建塔于禪居之東。遵本教也。始師嘗以大練布為衣。以竹器為蹻。自薙其發(fā)。自具其食。雖門人百數(shù)。童侍甚廣。未嘗易其力。珍羞百品。鮮果駢羅。未嘗易其食。冬裘重燠。暑服輕疏。未嘗易其衣。華室凈深。香榻嚴潔。未嘗易其處。麋鹿環(huán)繞。猛獸伏前。未嘗易其觀。貴賤迭來。頂謁床下。未嘗易其禮。非夫罄萬有。契真空。離攀援之病。本性清凈乎物表。焉能遺形骸。忘嗜欲。久而如一者耶。其他碩臣重官。歸依修禮于師之道。未有及其門閫者。故不列之于篇。銘曰。
一物在中,觸境而搖。
我示其元,不境不跳。
西方圣人,實言道要。
道要既得,何言惟妙。
我源自濟,我真自靈。
大包萬有,細出無形。
曹溪所傳,徒藏于密。
身世俱空,曾何有物。
自見曰明,是謂至精。
出沒在我,誰曰死生。
刻之琬玉,立此巖岫。
作碑者伸,期于不朽。
① 原校:一本作謝張續(xù)李常寄
先生二十年東魯,能使魯人皆好學。
其間張續(xù)與李常,剖琢珉石得天璞。
大圭雖不假雕瑑(一作鐫),但未磨礱出圭角。
二生固是天下寶,豈與先生私褚橐。
先生示我何矜誇,手攜文編謂新作
得之數(shù)日未暇讀,意欲百事先(一作前)屏卻。
夜歸獨坐南窗下,寒燭青熒如熠爚。
病眸昏澀乍開緘,燦若月(一作日)星明錯落。
辭嚴意正質非俚(一作高且簡),古味雖淡醇不薄。
千年佛老(一作老佛)賊中國,禍福依憑群黨惡。
拔根掘窟期必盡,有勇無前力何犖。
乃知二子果可用,非獨詞(一作特言)堅由志確。
朝廷清明天子圣,陽德匯進群陰剝。
大烹養(yǎng)賢有列(一作味別)鼎,豈久師門共藜藿。
(一作我)慚職諫未能薦,有酒且慰先生酌。
⑴ 曾本校:蘇本作如剖珉石 原校:一作如剖眾石
⑵ 原校:一本有先生在魯魯皆化,茍用于朝其利博兩句,又一本在作居,朝作時
至寶雖美,因人乃彰。
欲成器而斯尚,由載琢以為良。
瑕玷弗施,始中含于溫潤;
切瑳有則,取應用于圓方。
披大禮之遺言,洞先儒之所錄。
以謂玉不因琢,器莫得以自貴;
人不因學,道無由而內勖。
故我誘之于人,諭之以玉。
內含其美,雖稟質而可嘉;
外飾其形,假載雕而后足。
然以寶有可尚,世誠所希,價連城而有待,氣如虹而上揮。
禮神之用斯在,磨玷之言則非。
稟爾天真,包十德而成質;
制由工巧,參六瑞以凝輝。
然則攻自他山,列乎良璞。
雖曰寶也,不能效于自用;
雖曰堅也,末有成于不琢。
美在中矣,徒內抱于英華;
礱而錯諸,始外成于圭角。
豈不以玉者華于國而可重,器者用于人而克安。
規(guī)矩殊形于圭璧,短長具制于躬桓。
亦猶在镕者金,必資乎鍛礪之設;
從繩者木,遂分乎曲直之端。
且夫人務其師,玉貴其德。
性雖本善,不學則弗至于道;
質雖至美,不琢則弗成其飾。
稽匪刻匪雕之說,理實異斯;
嘉如切如磋之言,義誠有得。
大圭貴乎尚質,鳴佩取乎揚聲,雖效珍而并用,在設諭以非精。
曷若彰教誨而有漸,譬琢雕而可成。
是故西琥東圭,舍規(guī)模而安創(chuàng);
半璋全璧,非制度以難明。
向若追琢不加,刻畫非備,雖縝密以含彩,在文華而曷視?
故揚子以謂玉不雕,則璠玙不作器。
器由禮制,飾貴文為。
嘉寶圭之致用,資璅藉以成儀。
絢組交陳,妙極彰施之度;
縷綦錯布,光含溫潤之姿。
圣典遐稽,邦儀順考。
謂玉器之攸重,欲朝家之永保。
必有藉,以承其瑰異;
必有飾,以加其文藻。
英華挺制,誠資設色之工;
廣袤中儀,式蘊非常之寶。
炳作良具,裁成茂規(guī)。
詔王人而慎守,飭典瑞以勤司。
莫不昭其文也。
禮以行之,備三采五采之容;
中含瑞信,分一就再就之式。
內掩瑰奇,其或朝有多儀,國陳大事。
君臣分上下之等,圭璧顯尊卑之摯。
非璅無以成其飾,非藉不能成其瑞。
木為內干,蔽瑜瑾以光昭;
韋作外衣,煥朱蒼而色異。
蓋夫國有至寶,時稱大圭,倘非加于慎重,誠有患于顛隮。
故我制藻率以為用,表禮文而可稽。
有方有圓,式薦諸侯之瑞;
授賓授介,終高十襲之緹。
若然,則昭備禮容,欽承玉德。
周陳藻繢之制,密蔽孚尹之色。
炳然發(fā)彩,侔水草以成章;
煥乎有文,異錦琮而著飾。
故得規(guī)模煥備,等數(shù)咸分。
蘊六玉而中度,昭大彩以成文。
彼武有鞬櫜,但取包戈之用;
使持英蕩,徒彰輔節(jié)之勛。
曾未若保茲希代之珍,重爾連城之價。
欲節(jié)度以無越,設璅文而是藉。
宜乎自天子達于諸侯,致等威而相亞。
藍田良玉古稱珍,品屬瓊瑤異珷珉。
純有英華為國寶,貴無雕琢是天真。
連城享價千金重,垂繅承光五采新。
群后在廷皆執(zhí)瑞,大圭終得奉嚴宸。
共 3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