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琦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王子仙車下鳳臺,紫纓金勒馭龍媒。
□□□□□□出,環(huán)佩鏘鏘天上來。
鳷鵲樓前云半捲,鴛鴦殿上月裴回。
玉盤錯落銀燈照,珠帳玲瓏寶扇開。
盈盈二八誰家子,紅粉新妝勝桃李。
從來六行比齊姜,自許千門奉楚王。
楚王宮里能服飾,顧盼傾城復(fù)傾國。
合歡錦帶蒲萄花,連理香裙石榴色。
金爐半夜起氛氳,翡翠被重蘇合熏。
不學(xué)曹王遇神女,莫言羅敷邀使君。
同心婉娩若琴瑟,更笑天河有靈匹。
一朝福履盛王門,百代光輝增帝室。
富貴榮華實可憐,路傍觀者謂神仙。
祗應(yīng)早得淮南術(shù),會見雙飛入紫煙。
氣之至兮景之長。郊之初兮國之陽。
將有事于新日。以無忘乎舊章。
太史先期而以告。天子齋心而有常。
且曰經(jīng)紀(jì)不忒。乃貞明而成象。
疾徐中度。胡躔次而可量。
俟一人天臨而斯出。俾偫后景從而有光。
可以冠千古之嘉禮。軼三代之盛王
然后五輅乃駕。六龍是驂。
迎炎精表著明于君象。就陽位乃展禮于國南。
斯可以人詠明哉。且知配虞帝之二。
工升歌也。奚獨美文王之三。
且天有兩曜兮日無其匹。域有四大兮王居其一。
將報本而郊天。因宣明而主日。
大司徒執(zhí)圭以表位。偫有司奉璋而有秩。
羲和御之而有倫。疇人則之而無失。
運行之次。望遲遲以就陽。
寅賓之時。見杲杲而巳出。
始也戒職司。明國體。
卜郊之典無闕。迎日之義爰啟。
受命于祖。作龜于禰。
是皆匪愆于儀。未有不謹(jǐn)于禮。
禮容必呈。祀事孔明。
迎扶桑之初。乃實柴而薦敬。
因吉土之兆。同埽地而貴誠。
信列辟之盛節(jié)。俾歷代而作程。
魏則朝于獻歲。夏則置乎小正。
今則聽封人之善祝。采從臣之嘉頌。
時令空美于風(fēng)行。帝力孰知其日用。
人悅于下。禮行于郊。
不獨服尚元素。器遵陶匏。
是知禮之設(shè)也。教之大者。
彼孔稱從周。殷因于夏。
曾未若我后敬授人時。而天錫純嘏。
代間秦馀。
地仍周舊。
俯皇都之近域。
有文王之古囿。
遙縈林麓之表。
遠(yuǎn)抱川原之秀。
沼莫辨于窮流。
臺靡遺于層構(gòu)。
往往歸鳥。
依依顧獸。
逢時之慶雖鐘。
思古之懷亦疚。
當(dāng)昔周德資始。
靈臺是新。
繚以斯囿。
洽其至仁。
使芻牧畢入。
而獝狘皆馴。
目以靈。
知感通于異類。
大其囿。
見惠洽于蒸人。
固以垂耿光。
本亭育。
無私公共而有俟。
勿亟子來而以筑。
不麛不卵。
仁葉于羽毛。
以薪以蒸。
惠昭于郊牧。
覆露功博。
誠明感深。
遂天性于物性。
即人心于已心。
白鳥不驚。
匪觀于狎物。
非熊已兆。
奚事于從禽。
嗟乎。
遺址全平。
馀風(fēng)可挹。
想千古之蹤未昧。
嘆三代之英不及。
猶欲恣窺臨。
淹佇立。
微茫似隔乎煙水。
邐迤半臨于井邑。
見魚躍。
想坎窞于泉流。
聞鹿鳴。
訪陂池于原隰。
竟以陰壑蕭條。
荒榛寂寥。
無人試問。
有路通樵。
悵望風(fēng)煙之景。
沈吟黍稷之苗。
今國家以崇古為心。
宗周是繼。
且欲儲休祉。
降嘉惠。
園苑資靈囿之規(guī)。
宮室擬靈臺之制。
是以愛物之誠溥。
好生之德均。
仁政潛施于上苑之內(nèi)。
靈德已播于率土之濱。
然簡弋游于暇日。
縱芻詞于賤臣。
稽制度于盛王。
百里猶小。
嗣風(fēng)流于前古。
千載為鄰。
兔賦 北宋 · 吳淑
伊彼毚兔,淪精月光。
美騰山于東郭,眄怒目于平陽。
假舐豪而吐子,賞食臏而飛觴。
或以毛飛,或聞鼻決。
壽永千歲,狡存三穴。
為商紂而生角,勞楚王之佩玦。
若乃稱躍躍,美爰爰,范睢山東之喻,李斯上蔡之言。
梁冀為之而營苑,孝王以之而作園。
若夫《詩》稱「斯首」,《禮》標(biāo)「明視」,非宜出月,詎能在水。
至若叔林則產(chǎn)于床下,蔡邕則擾之室傍。
赤表盛王之瑞,黑為革命之祥。
賜領(lǐng)軍之姬侍,貢鄰國之嬪嬙。
又有身居月腹,豪出玄菟。
喻得道于忘蹄,鄙愚人之守株。
若夫逮日追風(fēng),走街積市,人有卯日之稱,毫推趙國之美。
投華秋而獲免,屯射犬而必死。
張華《博物》,吐子曾見于口中;
傅玄作歌,搗藥仍聞于月里。
王既殊號,禮非一同。
念典章而革故,因損益以殊風(fēng)。
天、地、人而異正,繼昭大統(tǒng);
忠、質(zhì)、文而參尚,各定元功。
至訓(xùn)攸聞,前經(jīng)可敘。
蓋以教逐民變,禮沿世舉。
矧三代之攸聞,匪一隅之所與。
前圣后圣,采章由是而惟新;
彼時此時,名器從茲而異處。
是曰救弊,非專改為。
昔異今教,今非昔時。
爾乃車輅更象,旂常異儀。
萬邦為之承式,百世由茲可知。
驪翰骍牲,迭舉常尊之制;
子丑寅朔,平推相勝之辭。
蓋由夫夏之道,不可行商之時;
商之風(fēng),不可易周之治。
周安商教則偽而蕩,商從夏俗則愚而肆。
必在深察國體,一新民志。
歸乎治而則同,抗其同而乃異。
闇朝陽之制祭,不一其儀;
立坐酬而享尸,各祗乃事。
豈不以政必有敝,起敝者賴乎圣謨;
道必有失,正失者歸于永圖。
盛王所以斟酌,大禮于焉散殊。
俾至治之我有,欲爭心之汝無。
時輅冕則異制立勛,作之者圣;
松柏栗乃因宜建社,無得而踰。
若然則揖讓干戈,各歸乎允執(zhí);
聲明文物,安得而相襲?
視前跡以交勝,表大勛之既集。
亦由日移月運,各異象而明生;
暑往寒來,不同時而歲立。
用能鴻名交至,美化迭居。
湯纂禹緒,周變商馀。
百王仰止,萬物依于。
鯀冥稷之恢祖功,并隆毖祀;
夏濩武之昭樂綴,參美前書。
誠哉改作嗣興,鼎新光啟。
儻膠柱于舊典,曷轉(zhuǎn)圜于治體?
三王之作也,豈徒然哉?
君子謂之知禮。
禮崇朝聘,器用圭璋。
推至珍而在御,昭特達以為常。
抗瑞節(jié)而來儀,含章有耀;
先庭實而自至,比德彌光。
察舊典之遺文,窺盛王之懿則,圭以底信,璋惟輔德。
朝而執(zhí),則上公之饗王后;
聘而用,則諸侯之交邦國。
雖有皮馬之幣,莫得而同升;
雖有黼黻之珍,不能以致飾。
何哉?
內(nèi)不足者,藉外以見美;
質(zhì)有馀者,略文以效奇。
我用至寶,爾捐末儀,自玉人而作矣,及賓禮而陳之。
慎其獨焉,有君子之象;
少為貴者,協(xié)禮器之辭。
徒觀夫辨物乎行人,正名乎典瑞。
虹氣溫潤,珍光純粹。
陳其數(shù),雖待人而彰;
備其用,不因物而致。
瑑八寸以旁達,豈貨之多?
冠四器而獨升,維德之至。
且夫結(jié)好莫如聘,尊王莫如朝。
斯禮也,由玉而后達;
斯玉也,因禮而孔昭。
天質(zhì)颙卬,以難得而稱貴;
繅文絢耀,雖專達而非驕。
然則王者之制有尊卑,天下之理有本末。
茍尊矣,卑安得而并及?
是本也,末不足以上達。
因方挺質(zhì),無一物之可偕;
判白凝輝,非眾珍之能奪。
噫!
幣美則禮幾乎沒,德盛則物莫能齊。
此所以專尚乎寶鎮(zhèn),特旌夫半圭。
彼束錦加琮,何相須之密;
白鹿薦璧,何競進之迷?
貴賤于此乎分,美惡于此乎識。
譬夫體道者,無待而素游;
性善者,直前而自得。
則夫?qū)W禮之人,何怪夫圭璋之特也?
王雖有三,郊則惟一。
因正歲之更始,卜上辛而協(xié)吉。
圣人饗帝,禮莫重于感生;
夏數(shù)得天,氣遂迎于長日。
原夫損益殊世,質(zhì)文異宜。
謂治人之政,則可得而革;
奉天之禮,則無得而移。
必正其節(jié),必嚴(yán)其儀。
五精不同,雖各祀其祖出;
三正非一,而咸貴于夏時。
若乃歷告王春,律回人統(tǒng),天地之氣交泰,陰陽之和錯綜。
驗之于卦,三著之效已明;
參之于天,大報之儀可用。
于是天子對越在上,親見于郊,席以稿秸,器用陶匏。
因天事天,則發(fā)生之候為稱;
禘祖配祖,而肸蚃之靈可交。
故曰:祭莫重于時,時莫先于孟。
將修嚴(yán)父之饗,必用前王之正。
蓋所以欽若昊天,迪知帝命。
用祈農(nóng)事,順啟蟄而布和;
將擁神休,迨發(fā)春而施令,然則周以建子,其陽尚藏;
商以建丑,乃地之方。
皆不足以逆繁禧于吉土,格上靈于彼蒼。
是以稽合徂后,發(fā)揮盛王。
統(tǒng)和天人,是資出震之始;
降興上下,聿為嗣歲之常。
古之制也,此其盛者。
德非王不足以興大禘,禘失時亦何以格純嘏?
故魯侯博卜,《春秋》譏其用郊;
顏淵問邦,仲尼告以行夏。
得非祭祀之典,貴乎咸秩;
沿革之制,美乎登三?
順天時之資始,見王道之相參。
夫然則郊之用夏正也,蔽百代而無慚。
按:《公是集》卷二
暑雨闇窮山,道滑不可躡。
隱幾念投老,葛衣坐搖箑。
林端使者至,乃得德相帖。
佳惠致新茗,遠(yuǎn)來自閩笈。
吾聞北苑勝,不與群山接。
山下幾千家,以此為生業(yè)。
新陽一日至,東風(fēng)方獵獵。
百草尚勾甲,靈芽已先捷。
所采僅毛發(fā),厥工巧烹燮。
甘泉列盎釜,熾炭浩旁疊。
修竹為之規(guī),黃金為之梜。
形摹各臻妙,制作易妥帖。
至尊所虛佇,守臣方惕懾。
其上為虬龍,蜿蜒奮鱗鬣。
稍降乃交鳳,文翼相盤跕。
函封趣北道,驛使互防挾。
四方老金玉,擬議誰敢輒。
屹屹健士儋,飄飄迅溪艓。
谷雨不及潤,權(quán)門已盈篋。
帶??體正方,葵華角仍擪。
始傳盛王鄭,后來止游葉。
大為權(quán)勢迫,小或盜賊劫。
其間起斗奪,亦數(shù)冒刑槢。
南夷出重購,不憚浮海楫。
北虜比尤好,喜笑開胡睫。
豈不產(chǎn)邛蜀,豈不生楚葉。
厥品乃大戾,固難一理攝。
朱門厭酒肉,辯士厲舌頰。
儒生備夜誦,農(nóng)夫困朝馌。
禪翁過工煮,老獲空腹喋。
綺席夢騰騰,玉山頭嶪嶪。
無馀乃尚可,非此意不厭。
一泛舌已潤,載啜心更愜。
不惟豁神觀,亦足暢煩惵。
清泠生肺肝,爽快勝抓鑷。
孰不恃薏苡,伏波煩謗囁。
孰不飲醇酎,伯仁憂腐脅。
祖逖敦雅尚,鴻漸未博涉。
君謨號精鑒,才翁亦相躐。
玉川七碗興,令人解頤靨。
奇章兩串賜,遺芳在圖諜。
余昔喜賓客,為世困書牒。
輕重必酬酢,往來煩蹻蹀。
自從竄夷裔,所藏多敗浥
亦幸衰老年,數(shù)病脾氣怯。
棄置在高閣,魂夢昏多魘。
拘病出湘漢,馀生若蟬蝶。
希夷有幽臥,刀劍銷铓鋏。
一榻就空曠,百骸得和協(xié)。
久已廢翰墨,況復(fù)道游俠。
有味養(yǎng)元和,無物累吾嗋。
臨風(fēng)欲占謝,遙企山西惵(四庫本作堞,浙局本作楪)。
⑴ 原作印,據(jù)四庫本改
上圣孝至,諸侯職揚。
當(dāng)一人之奉祭,罄四海以來王。
肅爾駿奔,各述修方之舊;
翼如顯相,用嚴(yán)肆祀之常。
夫惟承祖宗積累之休,處廉陛崇高之勢。
尊其親也,既重假廟;
大其禮也,又當(dāng)配帝。
化首正寧,教流當(dāng)世。
本至誠之恭愛,可以感人;
極四海之欣歡,入而助祭。
時也,六服面內(nèi),五侯至前。
同姓異姓兮,各奉玉帛;
大賓大客兮,迭承豆籩。
并來享以悅懌,咸侍祠而吉蠲。
造此闕庭,鎗八鸞于外屏;
盛其饌貢,洽百禮于中天。
擇于大射,則賓自得賢;
誓以常刑,則臣無廢職。
辨其吉禮之掌,同厥歡心之得。
儼若將事,欣然獻力。
分行遞見,居多振鷺之容;
承命勤修,皆有和羹之德。
誠以報本反始者,神圣之美教;
尊祖嚴(yán)父者,朝家之上儀。
盛王之颙若,格綿宇以承之。
故爾各備上服,并承約軧。
所以周廟陳常,美群公之肅肅;
湯孫致饗,詠列辟之祁祁。
眾莫眾于侯方,尊孰尊于君者。
大邦小國兮,至自畿外。
美味和氣兮。
實于堂下。
共承上化,參德遜于前書;
各盡臣恭,協(xié)祼將于大雅。
夫盡九州之力,致五福之膺。
殊免爵于西漢,異責(zé)茅于召陵。
以極精禋之意,用全孝饗之能。
薦牡惟時,推至誠而茂封;
執(zhí)膰有序,贊大事以靈承。
噫!
德教所加,惠心益著。
外易俗于蠻貊,下感心于黎庶。
矧乎茅土分寵,親賢同慮。
幸丁萃亨之時,孰不驩虞而來助!
臣聞乾天稱父,坤地稱母,天地至大,必言之以父母者,明其尊崇博厚無以加也。
是以圓首方足,皆仰之燾之,欲報欲奉,無不極盡。
繇古以來,圣人之盛,莫過堯、舜,而孟子以謂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恭惟皇帝陛下繼大人之照,宜日中之豐,體堯邁舜,憲古明王,以治天下,發(fā)為號令、典誥,廟謨宸斷,親仁善鄰,開物成務(wù)者,莫不以孝為首。
臣聞孔子謂曾參曰:「明王以孝治天下,故災(zāi)害不生,禍亂不作」。
仰惟陛下曩者以皇太后扈從未還,愿見之心,致軫宵旰。
四方兆民,延頸指日,以冀來音久矣。
斯焉天人交孚,鄰邦修睦,櫜弓箙矢,息師偃革,寰宇之間,遂臻安堵。
恭奉騩駕,言歸闕庭,凡在動植,孰不手舞足蹈,翼鼓膺奮?
遹觀古初,夐無前比。
臣伏以老氏三寶,以慈為首;
乾元之道,萬國咸寧。
洪惟慈寧之殿,合為嘉名,超軼前世,致安之道,繇是以始。
形勢制作,煥乎其有文章,儀刑萬邦,風(fēng)化際薄,無所不及。
若堯之光被四表,舜之丕冒海隅蒼生者,行見于今日,甚盛烈也。
臣生長當(dāng)世,薰陶漸摩德義之久,目睹心欣,不能自已。
思欲頌良圖協(xié)恭,式化成規(guī),誠開金石,感動遠(yuǎn)邇,以彰圣治莫大之慶,而昭述巨美者有日矣,輒因殿之名,以推原萬一。
至于辭章淺陋,言語膚率,不能抉奇摘異以為偉,不惟不能,亦所不敢也。
臣謹(jǐn)昧死再拜而作賦焉:
臣恭惟皇帝之嗣位十六載也,海宇澄清,四方砥平。
受上天之眷命,紹洪基于大明。
邇安遠(yuǎn)至,措刑寢兵。
人熙熙兮春臺,物蕩蕩兮由庚。
六服承德,眾心成城。
所以復(fù)炎德之輝,而迓周邦之衡。
先是,騩駕從狩鄰國,克享天心。
咸有一德,式遄來歸,歡動九域,乃命群工。
擇基之隆,儲祥之勝,坼建問安之上宮。
列辟肅然而赴職,百執(zhí)鎗然而效忠。
爰即行闕,以成厥功。
于是上高擬天,下蟠法地。
削甘泉之繁縟,屏含元之侈麗。
揆太極之宸模,就坤靈之寶勢。
乃諏龜筮,龜筮協(xié)從;
乃稽萬物,萬物無異。
帝曰欽哉,乃彰鴻名。
慈以覆育于天下,寧以鎮(zhèn)服于寰瀛。
蓋將昭徽音于太姒,而表思齊于周京者也。
有嚴(yán)有憑,或降或升。
揆之以日,筑之登登,經(jīng)始勿亟,百堵皆興。
伎者獻其伎,能者精其能。
否往兮泰來。
閫決兮垠開。
倉昊馳耀兮,黃祗助培。
運郢碩之斤斧,攻杞梓之良材。
萬杵散雨兮,千镵轉(zhuǎn)雷。
離婁督繩兮而公輸削墨,夏育治礫兮孟賁掇荄。
聲隆隆兮伐喬枚,勢轞轞兮豁層厓。
長林巨植兮,千年之產(chǎn)而萬年之材。
輾如闖、直如矗兮,崔嵬于時。
山壤獻靈,川流效祉。
陸架水浮,風(fēng)屯云委。
輻湊鱗集,衡行櫛比,以萃于殿之址也。
于是匠氏經(jīng)營,百藝駢并。
礪焉而礪,硎焉而硎。
高下曲折,涂塈丹青。
此興造之本意,而動作之形容也。
既而四周凌天而岌嶪,九門參空而伶俜。
闕百常兮屋十尋,皆??爵兮建瓴。
儋儋千栭,閑閑旅楹。
岫綺對砌,窗霞翼欞。
彤墀洋洋,金碧煌煌。
神鴟展吻而??呀,文犀厭牖而赫張。
寶排象拱,列星間梁。
橑桷欒楶,黼藻鉛黃。
玫瑰玳瑁,翡翠明珰。
方疏圓井,琑連斗扛。
枅欀上承,柱石下當(dāng)。
騰雙猊兮盤礎(chǔ),刻怒兕兮伏相。
其蟠也類九淵之虬屈,其翥也若千仞之鳳翔。
或倒文漆于衛(wèi)社,或薦孤桐于嶧陽。
烏?橫截,緗檗交相。
第栲栵與椅槚,積楩楠兮豫章。
蓋天下之奇干,盡羽粲而國欀。
夫然未足以比其制,未足以形其雄。
轇轕巃嵷,飛云架空。
出入兮日月,吸呼兮雨風(fēng)。
開重軒兮累玉,鱗萬瓦兮游龍。
高下發(fā)直,左右翼從。
西八東九,金礫珉镕。
平寫三山之景,坐移群玉之峰。
喜泄泄兮樂融融,入如遇兮出如逢。
映斗杓而曈昽,挹天漢兮舂容。
觀其巨鎮(zhèn)在南,長江在東,前擁后顧,盤錯洼隆。
占皇圖之奕奕,郁佳氣之蔥蔥。
天海相際,造化溟濛。
雕題貫膂,大艑??艨。
尋撞戴斗兮航浮索援,皆馳驅(qū)而致恭。
采肅慎之楛矢,職夷黔之布賨。
上則天目于潛之山,鳳凰南北之巔。
巉巖巀嶭,窈窕回旋。
狀群羽之集麓,若萬馬之奔川。
海門之潮,滄溟之淵。
濠洶奔放,勢如朝焉。
皆足以小崤函而吞涇渭,等河雒而隘隴岍。
夫以此而駐蹕,實一制而萬全。
然而不以為離宮,不以為別宇,而獨以奉長樂之安,而為承顏之所。
故能遠(yuǎn)邁漢唐,夸歷三五。
則雖兼天下之奉,極天下之貴,亦人所樂而天所與也。
凡臣所鋪翼而陳之者,尚可名言之也。
非比三吳之盛麗,九旂之容衛(wèi),六宮之深嚴(yán),萬物之侈冶,不足以隆一人之孝于無窮。
于是俯而拜,仰而重,曰:當(dāng)乎法駕言歸,宗祏生輝,千丈萬騎,如指如麾。
備一時之盛禮,慶萬國之洪禧。
望閶闔兮瑞霏微,劐??棱兮祥威蕤。
馭嚴(yán)嚴(yán)之玉輦,建????之朱旗。
華蓋效杠,天驥驂騑。
增日星之光明,闐老幼之提攜。
千官之班兮鴛鷺,兆民之欣兮嬰慕。
喜??動于堪輿,澤周流于道路。
樂極者或至于抃躍,感深者爭先于馳騖。
沈漻晏然兮屏翳收風(fēng),叆叇不興兮豐隆霽怒。
雙閎敞兮如升,萬室昂兮如訴。
若乃萬壽誕日之辰,一人會朝之際。
濟濟峨峨,群臣在位。
皆輔皋而弼夔,過房杜兮丙魏。
奉玉卮兮瓊甓,展采儀兮文陛。
皇帝躬蹈事親之美,以獨高于萬世。
進退禮樂,抑崇下貴。
隆帝業(yè)兮億載歡,祝圣人兮千萬歲。
然后敷茲?;橛谥邢?。
尊卑模范兮盈里閭,膏澤滲漉兮盛王霸。
工在衢,士在朝,而農(nóng)在野。
百度修明,萬幾閒暇。
無有遐遺,睦如姻婭。
四海安若覆盂,九有基如太華。
于是有客相謂曰:「子聞今日之盛事歟」?
曰:「然。
嘻為堯舜,神人以和。
運紹五帝,獄訟謳歌。
但無為而已矣,于致養(yǎng)以云何。
豈若我皇躬勤儉之資,恢隆平之時。
約己以奉太母之訓(xùn),致美以化群黎之為。
端壹心而應(yīng)感,斥眾異之盱睢。
煥爛方冊,照溢書詩哉!
且客聞歷代之制乎?
土階之卑不免乎儉固,雕椽之飾不免乎驕奢。
魯夸靈光而但述土木之巧,魏稱景福而徒為制作之華。
俱游觀之是云,奚文辭之足誇?
又豈若我皇綏定邦家,以成孝道,允邵羲媧哉!
且上棟下宇,圣人所取也;
至德要道,圣人之孝也。
作于楚室,能修泮宮,諸侯之功也。
與其論諸侯,曷若言圣道;
與其言雄壯,曷若言圣德?
明明我宋,得天下之統(tǒng)。
蒸哉祖宗,膺器之重,殆二百年,休聲無壅。
下之所奉者惟君,上之所承者惟親。
當(dāng)君享九重之實,而親安萬乘之尊。
蓋匹夫之孝,曾閔所難,不足以言。
惟據(jù)域中之大,饗天下之養(yǎng),然后為重也。
已析而合,既失而得,然后為喜之至也。
曠古所無,一旦在己,漢唐所恨,自我而得。
凡是數(shù)者,兼而有之,不特為四方之賀,又將為萬世之光寵也。
今是殿也,不奢不陋,不高不卑,合禮之界,與天下齊。
以是為固,鞏于鼎龜,以是為寶,保若山溪。
雖廣八荒而為城,開溟渤而為池,倚圓天而為蓋,立棟梁于四維,亦奚有宜乎」?
于是再拜而歌曰:「蒼蒼高旻,覆下民兮。
與物為春,澤無垠兮。
一人孝至,通帝意兮。
金石可開,不可移兮。
上下合契,定大議兮。
法駕六騩,言還歸兮。
敕以慈寧,為殿名兮。
厥功告成,百室盈兮。
居之克安,若石磐兮。
四方瞻觀,化益寬兮。
天人合應(yīng),助其證兮。
光啟中興,祖武繩兮。
紹復(fù)大運,法堯舜兮。
旋澤曲軫,翕然順兮。
孝道克全,鑒上天兮。
壽祿萬年,其永延兮。
圣人孝兮,感人深。
責(zé)成賢輔兮,雋功克忱。
廣殿軒軒兮,巨廈深沈。
晨昏之養(yǎng)兮,萬乘親臨。
財豐俗阜兮,寫于薰琴。
百姓克愛兮,諸侯克欽。
亙?nèi)f國兮,得其歡心。
宮殿之制巳陳之矣,天子之孝既備述矣,四方之心見于斯矣,口軟字碎其言畢矣。
欲昭圣孝,永無極矣。
日月為字,天為卑矣。
共 2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