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唐池州青陽人,字子軍。登憲宗元和二年第。母卒,既歸而葬,以為“干祿養(yǎng)親耳,得祿而親喪,何以祿為”,遂隱池州九華山十五年。穆宗長慶中,殿院李行修舉其孝節(jié),拜右拾遺,冠卿不應(yīng)命,時人高之。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生卒年不詳。字子軍,池州青陽(今安徽青陽)人。憲宗元和二年(807)登進士第,聞母病急,馳歸,而母已卒。費冠卿嘆曰:“干祿養(yǎng)親耳,得祿而親喪,何以祿為?”遂隱九華山。穆宗長慶元年(821),殿中侍御史李行修舉其孝節(jié),詔書征拜右拾遺,辭不就,卒。事跡見《唐摭言》卷八、《唐詩紀事》卷六〇、《萬姓統(tǒng)譜》卷九四等。其詩寫隱居情懷,直抒胸臆,頗近自然。與姚合、顧非熊、熊孺登友善。死后其宅為九華山名勝之一,晚唐詩人李群玉、羅隱、杜荀鶴均有詩憑吊。《全唐詩》存詩11首。《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
冠卿字子軍。青陽人。元和二年進士。母喪廬墓。隱居九華少微峰。長慶三年。御史李仁修舉孝節(jié)。召拜右拾遺。辭不受。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新定人,字雄飛。為人質(zhì)野,喜凌侮。每見人設(shè)三拜,曰禮數(shù)有三,時人呼為“方三拜”。徐凝一見器之,授以詩律,始舉進士。錢塘太守姚合視其貌陋、缺唇,卑之,覽卷而變?nèi)?,館之數(shù)日,登山臨水,無不與焉。懿宗咸通中,隱會稽之鏡湖,太守王龜薦之諫署,不果。卒后十余年,宰臣張文蔚奏名儒不第者賜一官,以慰其魂。門人私謚曰玄英先生。有詩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85? 《唐詩大系》作(809—873?),不確。字雄飛(《唐才子傳》卷七作“飛雄”,誤),卒后,門人私謚玄英先生,排行十四,睦州清溪(今浙江淳安)人。一作桐廬人,不確。屢應(yīng)舉不第,遂隱居鑒湖,終生不仕。曾學詩于徐凝,與喻鳧、李頻等詩人交厚。“方干詩清潤小巧”(《韻語陽秋》卷二),頗為時人所重;或謂方干“廣明、中和為律詩,江之南未有及者”(孫合《玄英先生傳》,《唐詩紀事》卷六三)。生平見《唐詩紀事》卷六三、《唐才子傳》卷七。其詩集以席啟宇《唐詩百名家全集》10卷本《玄英先生詩集》為較通行,《全唐詩》存詩6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8首。唐詩匯評
作品評論
清奇雅正主:李益……升堂七人:方干、馬戴、任蕃、賈島、厲玄、項斯、薛壽。王贊《元英先生詩集序》
吳越故多詩人,未有新定方干,擅名于杭越,流聲于京洛。夫干之為詩,鋟肌滌骨,冰瑩霞絢;嘉肴自將,不吮馀雋;麗不葩粉,苦不棘癯。當其得志,倏與神會,詞若未至,意已獨往?!鑷L校之:張祜升杜甫之堂,方干入錢起之室矣。唐摭言
方干、桐廬人,幼有清才,為徐凝所器,誨之格律。干或有句云:“把得新詩草里論?!狈凑Z云:“村里老”,謔凝而已。韻語陽秋
方干詩清潤小巧,蓋未升曹、劉之堂,或者取之太過,余未曉也。王贊嘗稱之曰:“鋟肌滌骨,冰瑩霞絢;嘉肴自將,不吮馀雋;麗不葩粉,苦不癯棘。當其得志,倏與神會?!睂O合嘗稱之曰:“其秀也,仙蕊于?;?;其鳴也,靈??于眾響?!庇^其所作《登靈隱峰》詩云:“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薄端陀魈怪吩娫疲骸帮L塵辭帝里,舟楫到山林。”此真兒童語也?!都挠鼬D》云:“寒蕪隨楚盡,落葉渡淮稀。”如《送喻坦之下第》又云:“過楚寒方盡,浮淮月正沉?!薄顿浡访鞲吩娫疲骸耙鞒晌遄志洌闷埔簧??!薄顿浻鼬D》又云:“才吟五字句,又白幾莖須?!薄斗Q(湖)心寺中島》云:“雪折停猿樹,花藏浴鶴泉。”《寄越上人》又云:“窗接停猿樹,巖飛浴鶴泉?!薄队谑咕姟吩疲骸霸轮幸械粢鳚O浦,花底垂鞭醉鳳城?!薄端臀樾悴拧吩娪衷疲骸耙需鳚O浦月,垂鞭醉入風城春?!逼湔Z言重登,有以見其窘也。至于“野渡波搖月,空城雨翳鐘”、“白猿垂樹窗邊月,紅鯉驚鉤竹外溪”、“義行相識處,貧過少年時”等句,誠無愧于孫、王所賞。唐詩紀事
孫合《玄英先生傳》曰:先生新定人,字雄飛。章八元即先生外王父也。廣明、中和間,為律詩,江之南未有及者。始謁錢塘守姚公合,公視其貌陋,初甚侮之。坐定覽卷,駭目變?nèi)荻鴩@之。先生一舉不得志,遂遁于會稽,漁于鑒湖,與鄭仁規(guī)、李頻、陶詳為三益友。弟子弘農(nóng)楊弇,釋子居遠。先生卒,弇編其詩,請舍人王贊為之序。后村詩話
其詩高處在晚唐諸公之上……羅隱《題方干詩》云:“九霄無鶴板,雙鬢老漁舟?!?/blockquote>升庵詩話晚唐之詩分為二派……一派學賈島,則李洞、姚合、方干、喻鳧、周賀、九僧其人也。唐音癸簽方干詩練句,字字無失,固應(yīng)有“高堅峻拔”之目;但嫌其微帶經(jīng)籍氣,村貌棱棱爾。《唐詩歸折衷》敬夫云:同一矯時易俗之志,閬仙以刻削,雄飛以清脫,元、內(nèi)格調(diào)盡變于此矣。而兩人皆不得一第而死。胭脂畫牡丹,無惑乎逢人者之俗也,然從前人之蹊徑而求解脫,即所解脫之中而自成蹊徑,是以不獲躋位于大家。《四庫全書總目》何光遠《鑒戒錄》稱干為詩煉句,字字無失,詠系風雅,體絕物理。合傳(按指孫合所作小傳)亦稱其高堅峻拔。蓋其氣格清迥,意度閑遠,于晚唐纖靡俚俗之中,獨能自振,故盛為一時所推。然其七言淺弱,較遜五言。《郝氏林亭》而外,佳句無多,則又風會之有以限之也。《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雄飛受詩律于徐侍郎(凝),遂舉進士,其源蓋出徐氏也。今考侍郎集,絕句之外,近體三篇而已,卒難定其何體。但讀方詩,生新刻苦,似游泳長江而出者,七言尤逼肖。即安知徐之不為賈氏流耶?今但編雄飛為閬仙及門云爾。《石園詩話》方雄飛(干)……見賞于徐凝、姚合,自咸通得名訖文德,江之南未有及者……集中如“野花多異色,幽鳥少凡事”、“無酒能消夜,隨僧早閉門”、“野煙新驛曙,殘照古山秋”、“地下無馀恨,人間得盛名”、“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曳殘聲過別枝”、“馴鹿不知誰結(jié)侶,野禽多是自呼名”,足當高堅峻拔之目。《東目館詩見》方干自云苦吟,只五律整緊,七律圓婉,而并乏新異。亦獲重名,豈以宰輔張文蔚奏請官而顯耶?三唐詩品其源出于孟浩然。古風告寢,猶自神清。五律雖溫麗難言,而清真足喜。《詩學淵源》其詩大雅不群,有盛唐風骨,五言允佳?!耍ò粗岗w嘏、方干、姚合)詩皆取實境,造語自然,不著刻露跡象,而方干尤得子美之神,雖元、白未能過也。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末馀杭人,一說蘇州吳縣人。羅隱族弟。累舉進士不第。昭宗光化中以韋莊奏,追賜進士及第,贈官補闕。工詩,尤長七律。懿宗咸通、僖宗乾符中,與羅隱、羅虬合稱“三羅”。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1?—896? 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或謂余杭人,不確。出身于豪富鹽鐵小吏之家,屢舉進士不中。早年曾出塞,后入幕于池州、江西、東川等州郡,晚年歸吳縣閑居。生平見《唐摭言》卷二與卷一〇、《唐才子傳》卷八。與隱、虬號稱“三羅”,與方干、貫休等友善,詩風亦相類?!班挷徘宥d致”(《唐摭言》卷一〇),“尤長于七言詩”(《唐詩紀事》卷六八)。今人何慶善有《羅鄴詩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3首,斷句1。唐詩匯評
羅鄴,生卒年不詳,馀杭(今屬浙江)人。父則,為鹽鐵小吏,二子俱以文學干進。鄴尤長七言詩,與宗人羅隱、羅虬齊名,時稱“三羅”。曾赴職單于都護府,又曾赴許昌節(jié)度使辟命。咸通末,崔安潛為江西觀察使,欲辟為僚佐,為幕吏所阻。后俯就督郵,郁郁而卒。與方干、棲白為友。有《羅鄴詩》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唐摭言詞人才子,時有遺賢,不沾一命于圣朝,沒作千年之恨骨。據(jù)臣所知,則有李賀、皇甫松、李群玉、陸龜蒙、趙光遠、溫庭筠、劉德仁、陸逵、傅錫、平曾、賈島、劉稚圭、羅鄴、方干,俱無顯遇,皆有奇才,麗句清詞,遍在詞人之日;銜冤抱恨,竟為冥路之塵。伏望追賜進上及第。
(鄴)家富于財,父則,為鹽鐵小吏,有子二人,俱以文學干進,鄴尤長七言詩,時宗人隱亦以律韻著稱,然隱十雄而粗疏,鄴才清而已綿致。唐才子傳
鄴尤長律詩。時宗人隱、虬,俱以聲格著稱,遂齊名,號“三羅”。隱雄麗而坦率,鄴清致而聯(lián)綿,虬則區(qū)區(qū)而已……鄴素有英資,筆端超絕,其氣宇亦不在諸人下。初無箕裘之訓,頓改門風,崛興音韻,馳譽當時,非易事也。圍爐詩話
羅鄴詩云:“獲花蘆葉滿汀洲,一簇新歌在水樓。金管曲長人盡醉”,三句敘景已盡,第四句轉(zhuǎn)云“玉簪恩重獨生愁”,以“愁”字意總貫下文之“女蘿力弱難逢地,桐樹心孤易感秋。莫怪當歡卻惆悵,全家欲上五湖舟”也。羅鄴此詩以“愁”字貫通篇,與崔玨《鴛鴦》同格。崔詩“情”字在次句,故易識;羅詩“愁”字在中間,實則上文三句皆愁也。崔詩板,羅詩生動。《唐體馀編》
鄴屢試不第,然其傷時感遇散見于諸詩者,率皆惓惓忠厚,注望期必之意為多,蓋猶有風人之遺馬。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唐長沙人。詞學富贍。應(yīng)日試萬言科,請十書吏,口授十書吏書之,未亭午,已就七千言。路巖遣吏召之,不往,巖奏廢萬言科。后放浪山水而終。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人物簡介
【生卒】:1631—1688 【介紹】: 清江蘇宜興人,字其年,號迦陵。陳貞慧子。十七歲為諸生。美髭髯,時稱“陳髯”。駢文及詞,最負盛名。詩各體皆工??滴蹰g舉鴻博一等,授檢討,與修《明史》,越四年而卒。有《兩晉南北史集珍》、《湖海樓詩集》、《迦陵文集》、《迦陵詞》。晚晴簃詩匯·卷四十五
陳維崧,字其年,一字迦陵,宜興人。諸生??滴跫何凑僭嚥W鴻詞,授檢討。有《湖海樓集》。詞學圖錄
陳維崧(1625-1682) 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人。諸生。少負才名,吳偉業(yè)譽為"江左三鳳凰"之一。然科舉數(shù)不利,游食四方。至京交朱彝尊,合刻《朱陳村詞》,名噪都下??滴跏四?1679)舉博學鴻詞,授檢討。與修《明史》。工駢文,才力富健,風骨渾成,為清初名家。其詩則近吳偉業(yè)婁東一派。最工詞,負盛名,為陽羨詞派宗主,所為詞沉雄俊爽,論其氣魄,古今無敵手。內(nèi)容題材十分廣闊,對詞境有開拓之功。與朱彝尊并稱"陳朱"或"朱陳"。有《湖海樓全集》。詞集名《湖海樓詞》。又與吳本嵩等輯《今詞苑》,與曹亮武等輯《荊溪詞初集》。清詩別裁集
字其年,江南宜興人??滴跫何?,以諸生召試博學鴻辭,官翰林院檢討。著有《湖海集》。○陳檢討四六及詞,宇內(nèi)稱許,而詩品古今體皆極擅場,尤在四六與詞之上,從前人無品評者,故特表之?!饳z討年四十馀,尚為諸生,有日者謂之曰:“君過五十,必入翰林?!泵疯妓举浽娪小俺瘉砣照邩蜻呥^,為許功名似馬周”句,后果然。事見《池北偶談》。烏絲詞·序
槜李詩系·卷四十一丙午之秋,余與陳子其年俱落第,后會黃山孫子無言,意欲以吾兩人詩馀梓以行世者。嗟乎!余與陳子少志觀光,許身稷契,意謂有神之筆。庶幾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誰知蕭條瓠落,而與鶯嘴啄紅,燕尾點綠,爭長于鉤簾借月,染云為幌之間,豈吾兩人之志哉?陳子嘆曰:是亦何傷!丈夫處不得志,正當如柳郎中使十七八女郎按紅牙拍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以陶寫性情,吾將以秦七、黃九作萱草忘憂耳。雖然昔裴休為相,李群玉能詩,薦授校書郎,而陳去非長于歌詞,亦為高宗所眷注。孰謂詩詞一道,何嘗不得知巳于天子宰相哉。彼尤尚書謂程正伯之文每過于詩,說者以為是時當涂諸公方且以文章薦正伯,尤公之言,可謂識正伯之大者。但不知代往年遙,此事可傳,而復可見否耶?為勸陳子生逢堯舜,垂翅青冥,此意宜付之悠悠,曠士之胸,且暫往東皋,與汝石交辟疆冒君,每得一好詞,如沈廉叔、陳君寵輩,付蓮、鴻、蘋、云,品清謳為一笑樂。冬季歸陽羨,當復借紫云相伴,又何減堯章過垂虹橋畔,小紅低唱我吹簫也。至于裁云縫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聲,驅(qū)遣齊梁,輿臺溫李,則又當世傳寫,織帕機房,不必待余揚扢矣。時窮冬凜冽,不亞改之寒甚手顫時,陳子幸為余沽酒。江都宗元鼎定九撰。
字其年,宜興人。官檢討。有授簡湖海詩稿。
人物簡介
鄧邦述(1868年—1939年),字正闇,號孝先,晚號群碧翁,又號漚夢老人。江蘇江寧(今南京)人,祖籍蘇州洞庭西山明月灣。清末民初政治人物、藏書家。鄧邦述是兩廣總督鄧廷楨的孫子。鄧家的祖先是金陵的望族,歷代居于江寧萬竹園,藏書的地方叫青黎閣。后來鄧家家道衰落,藏書四散不見。鄧邦述22歲時,和舅舅趙烈文之女結(jié)婚。趙家是藏書世家,藏書樓為天放樓,鄧邦述常到該樓看書。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鄧邦述中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九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他入湖南巡撫端方幕。光緒三十年(1904年),鄧邦述住在吳縣。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奉清政府所派,隨出使各國考察政治大臣端方到外國考察,次年四月歸國。此后,他住在北京,參與厘訂新官制。其間,他搜羅了大量善本。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設(shè)行省。徐世昌向清廷保奏道:鄧邦述于該年年底署理吉林省交涉司使。宣統(tǒng)元年四月二十九日(1909年6月16日),鄧邦述轉(zhuǎn)任奉天交涉使,不久棄官回到北京。宣統(tǒng)二年(1910年),他任吉林省民政使,次年6月再一次棄官回到北京。在吉林任職期間,他促成了吉林省圖書館的創(chuàng)立。吉林省過去也曾有官立、私立藏書樓。嘉慶十四年(1809年),吉林將軍秀林在吉林文廟尊經(jīng)閣捐資修建了吉林省內(nèi)最早的官辦圖書館。后來,筆帖式國英(1823年-1884年)、盛昱(1850年-1900年)都是大藏書家。吉林省圖書館(今吉林市圖書館)于1909年建立,是中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之一。回到北京之后,鄧邦述首次對自己的藏書編目,所著錄的圖書共2.5萬卷,后又續(xù)增1.3萬卷。因為其藏書樓內(nèi)藏有兩部珍稀的宋版書即唐朝李群玉撰《群玉詩集》、唐朝李中撰《碧云集》,他遂命名其藏書樓為“群碧樓”。中華民國成立后,鄧邦述曾任東三省鹽運使,后來獲趙爾巽聘為清史館纂修,負責編撰《清史稿》的本紀、光宣列傳。1918年,他當選安福國會江蘇省參議員。晚年,他住在蘇州,一心著述。1927年,為償還巨額債務(wù),他將藏書售予中央研究院。1939年,鄧邦述逝世。他逝世之后,其家屬將其所存圖書售予北京景文閣、東來閣、文殿閣、蘇州集寶齋等四個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