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訓(xùn)

相關(guān)人物:共 25 位。
共 2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輦路生春(一作秋)草,上林花發(fā)時(一作滿枝)。
憑高何限意,無復(fù)侍臣知。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贈羅道士 唐 · 李郢
七言律詩
子訓(xùn)成仙色似花,每人思見禮煙霞。
氣呵云液變白發(fā),爪入水精嘗綠瓜。
五岳真官隨起坐,百年風(fēng)燭笑榮華。
明朝又跨青騾去,三十三家到幾家?
子垂訓(xùn)導(dǎo)于門子。
戒驕盈于代祿。
厲師嚴(yán)以成教誨。
敷樂德而宣化育。
長能從以可久。
幼能正以不黷。
悅之以道。
寧假乎干戚羽旄。
動之斯和。
詎資乎匏土革木。
是知深于樂者。
豈徒然哉。
暢生成于壽域。
導(dǎo)純粹于靈臺。
明明而六德是以。
蕩蕩而偫心有開。
瞻之在前。
佇將成于國棟。
由是而選。
庶有嗣于鄉(xiāng)材。
登于雋造。
釋其奸回。
聆音乃接武而至。
樂善而差肩載來。
且于中者表得中而可尊。
和者達(dá)至和而不紊。
繄吾道之克廣。
諒乃心之是訓(xùn)。
青衿選其悅學(xué)。
絳帳資乎待問。
于以識琬玉之姿。
于以言始終之訓(xùn)。
然則祇者敬也。
居敬足以修身。
彝者常也。
守常而能化人。
萃偫生之濟濟。
達(dá)誘善以循循。
肅穆以居。
而文明有耀。
條暢斯及。
而樂教惟新。
然后以孝友俾其師資。
春秋則教。
夙夜惟寅。
宏廣博易良。
人胥效矣。
美父母兄弟。
誰能間之。
內(nèi)必成性。
外無越思。
匪鏗鏘而感物。
咸敬順以親師。
異齊國之聞于宣父。
葉虞帝之命以后夔。
惟德音之是進(jìn)。
豈奸聲之能混。
入于國學(xué)。
習(xí)者由是知歸
祭于瞽宗。
享者于焉報本。
至哉圣人之設(shè)教。
良終古而無損。
山人之所隱,臨海赤城閒。
天臺峰峨峨,剡水聲潺潺。
絕頂一室非塵寰,忘形終日同云閒。
仙軿每戾止,人跡絕躋攀。
沆瀣挹朝味,冰雪留童顏。
手持百首還元詩,詩成自謂人不知。
世人得之蹈,希夷自此游,朝市皆爭識形儀。
承禎以道遇明主,子訓(xùn)賣藥歸會稽。
張君今能盡繼之。
冥冥孤鴻東南飛,邈然不負(fù)煙霞期(《天臺續(xù)集》卷上)。
唐皇欲喪亂,豺虎依山丘。
君王信李訓(xùn),玉殿行戈矛。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橫流。
堂堂贊皇公,委棄不與謀。
渡湘千里憶分?jǐn)y,因誦癡兒不了詩。
送我出門還作惡,今朝會面豈前期。
樂天獨往青山日,裴相閑居綠野時。
從此功名恐相逼,伊山安得久棲遲(自注:李訓(xùn)、王涯排陷樂天,訓(xùn)等死日,樂天正游洛下青龍寺,有詩云:“當(dāng)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或謂白公樂禍,東坡云:“樂天豈樂禍者,特悲之耳?!庇嘟褚嗳弧#?/span>。
吾道初彫喪,斯文竟老成。
一經(jīng)貽子訓(xùn),萬石擅家聲。
棠棣春陰重,芝蘭晚節(jié)榮。
馀芳知未泯,奕世有簪纓。
斷機貽子訓(xùn),截發(fā)具賓盤。
異數(shù)行開邑,他鄉(xiāng)忽蓋棺。
薤歌春日晚,萱樹北堂寒。
蕭瑟青門道,萊衣淚不乾。
送羅季周主簿之官八桂(1204年12月) 南宋 · 楊萬里
七言律詩
憶昔相從夜誦時,子垂兩髧我初髭。
梧桐葉落猶無睡,桃李春歸總不知。
我已懸車?yán)蠋r壑,子方斂板走階墀。
莫嫌衰病人皆棄,桂嶺梅花寄一枝。
厥聞忠孝者,所出同一源。
子于所親孝,移忠理必然。
親賢亦子訓(xùn),忠節(jié)貴兩全。
殺身能成仁,揚名斯永延。
是亦孝所在,豈但知色難。
嘻其叔世風(fēng),本末嗟倒懸。
若曰能養(yǎng)耳,食美衣華鮮。
茍求胡弗至,側(cè)媚諂笑肩。
彼其良自多,喟嘆達(dá)者觀。
向來歐陽公,拓落夷陵年。
夫人告之公,淡泊吾所安。
慎毋為險變,守節(jié)當(dāng)彌堅。
卓哉名母訓(xùn),紀(jì)歷伊誰傳。
恭惟奉常君,矢心直似弦。
立朝幾抗論,凜凜高回天。
力蘇憒憒徒,若障狂瀾川。
人知君守固,當(dāng)識君母賢。
想其勉勵時,諄勤誨膝邊。
怡愉一領(lǐng)解,心注靡變遷。
升而高為天,下而沉為淵。
但知慈訓(xùn)在,此外浮云焉。
茲來從吏隱,斲屋新數(shù)椽。
曲檻花葳蕤,虛窗月嬋娟。
雅意寓一賦,懦立貪以廉。
我誦順親記,有淚如迸泉。
我貧母亦老,苒苒發(fā)已宣。
家徒空四壁,簞笥笑且便。
惟虞官箴曠,勿以溫飽牽。
澤深百川赴,火明斯聚蟬。
投君以臭味,君子毋棄捐。
⑴ 《永樂大典》卷七二三八作霍
⑵ 《永樂大典》作而
⑶ 《永樂大典》作謹(jǐn)無賢
⑷ 《永樂大典》作軍
共 2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