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嶺表劍浦人,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少游學(xué)于長安,南唐李昪升元中,隱居洪州西山。工詩,兼通釋志、天文歷象。有《文錄》。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3?—879? 字嵩伯,長江以北人。舉進(jìn)士不第。文宗大和初南游,足跡遍于江南、嶺南等地,作詩投獻(xiàn)趙棨、桂仲武、羅讓、周墀、韋廑等方伯連帥。與任畹友善。約宣宗大中三年(849),隱居于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山,與蔡京、貫休往還。令山童賣柑以為山貲,日以讀書種蘭吟詩飲酒為事。卒,方干、曹松、杜荀鶴均有詩哭之。其事跡多與南唐另一陳陶相混,后人多將二人誤為一人,其集中亦混入南唐陳陶及他人作品,尚有待甄辨。今人陶敏有《陳陶考》。陶工樂府,《隴西行》傳誦甚廣。其著《文錄》10卷,已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1卷。《全唐詩》存詩2卷。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粵詩·卷一四
陳陶,字嵩伯。嶺南人。世居嶺表,以儒業(yè)名家。唐宣宗大中時,挾冊游學(xué)長安,聲詩歷象無不精究,常以臺鉉之器自負(fù),恨世亂不得逞。南唐升元中,南奔將求見烈祖李昪,自度不合,乃隱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終。宋馬令《南唐書》卷十五、宋陸游《南唐書》卷四有傳。詩十卷,后人編為二卷。唐詩匯評
陳陶(803?―879?),字嵩伯,長江以北人。初舉進(jìn)士,不第。大和初南游,足跡遍今閩、浙、蘇、皖、贛、桂、粵諸省,作詩投獻(xiàn)趙棨、桂仲武、羅讓、周墀、韋廑等方伯連帥,與任畹友善。大中中,隱于洪州西山,與蔡京、貫休往還,令山童賣柑為山貲,日以讀書種蘭吟詩飲酒為事。卒,方干、曹松、杜荀鶴均有詩哭之。其事跡與南唐另一陳陶相混,宋以后多將二人混為一人。陶工詩,長于樂府,有《文錄》十卷,己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行世。《全唐詩》編詩二卷,亦混入南唐陳陶及他人作品。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湖州德清人,字可鑄。唐昭宗天復(fù)進(jìn)士,授校書郎。入?yún)牵瑸榛茨涎补?,累遷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楊溥順義中卒。為文少有詞藻,精速順暢,時稱“下水船”。嘗撰《太祖神道碑》,推為巨手。疾當(dāng)世文章浮靡,著有《聱書》、《解聱書》等。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八生卒年不詳。字可鑄,吳(今江蘇蘇州)人。昭宗天復(fù)初登進(jìn)士第,授校書郎。唐末,避亂奔湖南,楚辟為巡官。未幾,仕吳為淮南巡官,累遷禮儀使,歷兵部郎中、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实蹢钿?/span>順義中卒。生平散見《郡齋讀書志》卷四中、《十國春秋》本傳。顏少有辭藻,為文敏捷,有“下水船”之稱。嘗疾當(dāng)時文章浮靡,著書百篇,仿元結(jié)聱叟之說以寓己意,故名其書為《聱書》。自序云“孟軻以后千余年,經(jīng)百千儒者咸未聞焉,天厭其極,付在鄙子。”其自負(fù)如此。《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其《聱書》10卷,《宋史·藝文志七》又著錄《陵陽集》5卷等,皆佚。《全唐詩》存詩2首。
顏?zhàn)挚设T。湖州德清人。唐翰林學(xué)士傅師之孫。天復(fù)初舉進(jìn)士。授校書郎。屬亂離。奔湖南馬氏。未幾歸吳。為淮南巡官。累遷禮儀使兵部郎中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順義中卒。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吳國國君楊行密第三子,字志龍。武義元年,封廬江郡公。時徐溫秉政,濛內(nèi)不能平,溫惡之。及兄楊隆演卒,濛以次當(dāng)立,溫竟奉濛弟楊溥嗣位。改封臨川王,累加昭武軍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乾貞六年,廢為歷陽公。徐知誥將謀受禪,遣人譖濛,因構(gòu)罪殺之。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介紹】: 五代時歷陽人。仕吳。少有勇力,初隸楊行密帳下。楊隆演時累官黑云都尉。吳越犯常州,與徐溫大敗之。后以大將鎮(zhèn)潤州,平周郊之亂。楊溥太和元年授饒州刺史,卒于任,年六十五。
見陳祜。
人物簡介
【生卒】:?—931 【介紹】: 五代時海州朐山人。徐溫第四子。仕吳。幼爽悟,喜文墨,徐氏諸子中最為雅循。初,兄徐知訓(xùn)輔政,無所醞藉,溫留知諫陰助之。諸將常惡知訓(xùn)陵己,而以知諫為長者。楊溥太和初,領(lǐng)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徐州彭城人。仕吳。起家閤門使,為徐溫所親任。稍遷王府子城使。朱瑾之難,虔勒府兵討之。未幾,改武備使,為溫察楊溥起居。虔防制甚急,溥殊不堪。順義四年,溥面訴于溫,乃徙撫州。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人。仕吳。楊溥時官御史臺主簿。武義元年,溥禁民間私蓄兵器,盜賊益繁。樞上言,謂宜團(tuán)結(jié)民兵,使之習(xí)戰(zhàn),自衛(wèi)鄉(xiāng)里。溥從之。
人物簡介
【生卒】:895或896—947 【介紹】: 五代時海州朐山人。徐溫第五子。歷仕吳、南唐。吳時累州刺史至節(jié)度使。入南唐,封江王,改魏王。至李璟時猶見優(yōu)禮,內(nèi)宴輒用家人禮,起舞拜跪?yàn)閴?。知證亦以叔父自處,無所讓。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生卒年不詳。海州朐山(今江蘇連云港)人。五代吳時丞相徐溫第五子。吳時歷任刺史、節(jié)度使。吳讓帝天祚二年(936)為奉化節(jié)度使。南唐烈祖升元元年(937)封江王,三年改韓王。后又改魏王。元宗時卒,年43歲。馬令《南唐書》卷八、陸游《南唐書》卷八有傳。《廬山記》卷四收錄徐知證在江州與幕僚同游廬山東林寺時所作聯(lián)句詩1首,《全唐詩外編》收入此詩。
知證。徐溫第五子。仕吳歷州刺史至節(jié)度使。入南唐。封江王。改封魏王。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人。事吳楊溥為樂工,常吹三孔笛。乾貞時,賦稅重,都城旱,中書令徐知誥謂左右曰:“近郊頗得雨,都城不雨,何也?”漸高作諧語曰:“雨畏抽稅,不敢入京耳。”知誥大笑,明日遂弛額外稅。大和中,知誥欲害弟知詢,以毒酒與之,知詢疑,分酒之半。漸高舞袖升堂,掠二酒并飲之,趣出,中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