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承宗

相關(guān)人物:共 19 位。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6—821 【介紹】: 唐平州盧龍人,字安道,本名興。
田廷玠子,田承嗣侄。
憲宗元和七年魏博節(jié)度使田季安死,弘正為眾擁立,聽命于朝,繼任節(jié)度使。
吳元濟叛,出兵討伐。
后逼使成德節(jié)度使王承宗歸唐,又討平平盧淄青節(jié)度使李師道,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元和十五年詔拜成德軍節(jié)度使。
次年為原成德軍都兵馬使王庭湊所殺。
謚忠憫。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二
宏正本名興。字安道。平州人。田季安時為衙內(nèi)兵馬使。季安死。眾請宏正為帥。與將吏約。請歸六州版籍于朝。然后視事。憲宗嘉之。加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沂國公。充魏博節(jié)度觀察處置度支營田等使。乃賜今名。元和十四年加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侍中。穆宗立。王承元以成德軍請帥。詔宏正兼中書令為節(jié)度使。長慶元年。為王庭湊所害。年五十八。冊贈太尉。謚忠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4—810 【介紹】: 唐冀州人,字君勝,一作勝始。
孔戣弟。
登進士第。
初補修武尉,昭義節(jié)度使盧從史留署掌書記。
從史與王承宗、田緒相結(jié),戡極諫以為不可,遂以疾歸洛陽。
李吉甫鎮(zhèn)揚州,表置幕府,戡未應(yīng)。
從史知之,即誣以事,奏三上。
憲宗不得已,授戡衛(wèi)尉丞,分司東都。
未幾,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7—810 【介紹】: 唐幽州昌平人,字濟。
劉怦子。
游學(xué)京師,第進士。
德宗貞元元年,嗣父為節(jié)度使,累遷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憲宗元和四年,以討王承宗功,進中書令。
濟之出,以長子劉緄攝留務(wù),次子劉總為行營都知兵馬使,濟病甚,總與左右親近毒死之。
謚莊武。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平無考?!?a target='_blank'>全唐詩》收其《出塞曲》1首,此詩又收于劉灣名下。按《中興間氣集》卷下收此詩為劉灣作,可從。劉濟或系劉灣之誤。又《中興間氣集》選詩迄于代宗大歷末年(779),此詩即為劉濟所作,亦恐與憲宗元和初卒于盧龍節(jié)度任之劉濟別是一人。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濟字濟。幽州盧龍軍節(jié)度副大使怦子。第進士。嗣節(jié)度。貞元中累遷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順宗立。檢校司徒。元。和初加侍中兼中書令。濟疾。次子總酖殺濟。年五十四。贈太師。謚莊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8—815 【介紹】: 唐河南緱氏人,祖籍并州文水。
字伯蒼。
武平一孫。
曾祖武載德,為武則天族弟。
德宗建中四年進士。
歷官比部員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
憲宗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戶部事。
封臨淮郡公,出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儉己寬民,比三年,上下完實。
八年,還朝秉政,力主削藩。
十年,裴度用兵淮西討吳元濟,王承宗請赦元濟,元衡叱之。
未幾,被李師道所遣刺客刺死。
有《臨淮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8—815 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德宗建中四年(783)登進士第。歷監(jiān)察御史、華原縣令、比部員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憲宗元和二年(807)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封臨淮郡公。旋出為西川節(jié)度使。八年復(fù)入相。因力主削藩,遭藩鎮(zhèn)忌恨,十年六月早朝,為淄青藩帥李師道遣刺客殺害。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其詩藻思綺麗,琢句精妙。張為《詩人主客圖》奉為“瑰奇美麗主”。魏泰以為“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臨漢隱居詩話》)?!?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
唐詩匯評
武元衡(758-815),字伯蒼,河南緱氏(今河南洛陽東南)人。建中四年(783),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貞元中,歷監(jiān)察御史、華原令、比部員外郎。貞元末,遷御史中丞。永貞中,貶右庶子,復(fù)為御史中丞。元和二年正月,自戶部侍郎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十月,授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八年,復(fù)征為相。十年六月,因力主對藩鎮(zhèn)用兵,被藩鎮(zhèn)遣刺客殺害。元衡工五言詩,當(dāng)世流傳,往往被于管弦。有《武元衡集》十卷,己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武元衡(758~815) 唐代官員、詩人。字伯蒼,唐代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人,武則天玄侄孫。建中四年(783)進士,歷官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門下平章事、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八年復(fù)為宰相。后遇刺身亡,贈司徒,謚忠憫?!?a target='_blank'>全唐詩》錄其詩197首,有《臨淮集》《武元衡集》。所作七律《送田三端公還鄂州》,“鄂州雜詩碑”錄存。
全唐詩補逸
武元衡字伯蒼,河南緱氏人。憲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為盜所害,年五十八。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元衡字伯蒼。
河南緱氏人。
舉進士。
德宗朝遷御史中丞。
元和二年由戶部侍郎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檢校吏部尚書。
充劍南節(jié)度使。
封臨淮郡公。
八年復(fù)知政事。
王承宗上疏請赦吳元濟。
使人白事中書。
元衡叱其悖慢。
承宗怒。
使盜害之。
贈司徒。
謚忠憫。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瑰奇美麗主:武元衡。
舊唐書本傳
元衡工五言詩,好事者傳之,往往被于管弦。
歲寒堂詩話
武元衡律詩勝古詩。
唐才子傳
元衡詩,雖時見雕鐫,不動機構(gòu),要非高斫之所深忌。
《唐詩品》
伯蒼詞鋒艷發(fā),如青萍出匣,所向輒利;意度鮮華,如芳蘭獨秀,采思綿綿。五言長調(diào),當(dāng)時竟稱絕藝。其在元和諸子,自權(quán)相而下,豐美孤高,此當(dāng)獨步。
《藝苑卮言》
權(quán)德輿、武元衡、馬戴、劉滄五言,宵鐵中錚錚者。
唐音癸簽
武相宦達(dá)后工詩,雖致理未綿,時復(fù)露鮮華之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1—827 【介紹】: 唐張掖人,字保君。
烏承玼子。
少為潞牙將,兼左司馬。
節(jié)度使盧從史討王承宗,私下通敵,重胤縛之帳下,以功擢懷州刺史、兼河陽節(jié)度使,封張掖郡公。
后又參與平淮西吳元濟,累官橫海、天平、滄景等鎮(zhèn)節(jié)度使。
文宗初,拜司徒。
卒謚懿穆。
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
重允字保君。少為潞州牙將。累遷河陽節(jié)度使。封張掖郡公。以討吳元濟功加檢校尚書右仆射。轉(zhuǎn)司空。進邠國公。長慶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文宗初自天平軍節(jié)度移鎮(zhèn)兗海。加太子太師。兼領(lǐng)滄景。卒年六十七。贈太尉。謚曰愨。

人物簡介

簡介
魏國憲穆公主,唐德宗李適次女。
母不詳。
初封義陽公主,貞元二年(786年)許嫁成德節(jié)度使王武俊子王士平。
貞元十一年(795年)十月,正式出嫁。
貞元十二年(796年)五月廿七,王士平和郭曖因在唐代宗忌辰宴飲,被貶官。
之后,義陽公主任性不法,夫妻反目,唐德宗大怒,將義陽公主關(guān)在宮中,王士平拘禁在私邸。
義陽公主住崇仁坊,王士平住昌化坊。
貞元年間,義陽公主去世,追封魏國憲穆公主。
王士平在唐憲宗時,舉報侄子王承宗暗殺宰相武元衡的陰謀有功(其實是淄青節(jié)度使李師道所為),拜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2 【介紹】: 唐河南人。
房琯族孫。
擢進士第。
官忠州刺史,拜給事中,累官河南尹。
會討王承宗,索餉車四千乘,式言民貧不任調(diào)發(fā),詔可。
官終宣歙觀察使。
卒謚傾。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2—826 【介紹】: 唐幽州范陽人。
少讀《春秋》、《左傳》及孫、吳兵法。
從高崇文擊劉辟有功,拜彭州刺史。
俄代崇文為長武城使,封感義郡王。
憲宗元和中與諸將討王承宗,獨有功,詔藏所獲鎧仗于神策庫以旌之。
累拜振武、邠寧節(jié)度使。
以疽發(fā)首,求歸闕下,授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途次奉天而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20 【介紹】: 唐閩人,字仁貞。
以黃門直東宮。
憲宗時,累官左神策護軍中尉,封薊國公。
王承宗叛,詔以承璀為行營招討處置使,率師討之。
諫官謂古無中人位大帥,更為招討宣慰使。
穆宗立,因承璀曾有請立澧王之議,殺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0—834 【介紹】: 唐博陵安平人,字可大。
崔玄煒從孫。
舉明經(jīng)。
憲宗時王承宗以鎮(zhèn)叛,裴度請戎往諭之,入為諫議大夫。
后持節(jié)劍南為宣撫使,還拜給事中,出為華州刺史。
吏以故事置錢萬緡,為刺史私用,戎不取,及去,悉用以享軍。
徙兗海沂密觀察使,民擁留于道不得行,遂夜單騎遁去。
之任歲余卒。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四
戎字可大。舉明經(jīng)。累擢諫議大夫。拜給事中。出為華州刺史。徙兗海沂密觀察使。卒年五十五。贈禮部尚書。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