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生卒】:576—643 【介紹】: 唐僧。趙郡人,俗姓趙。博通群典,善外書,好道術。太宗貞觀中,召主天宮寺。有《攝論指歸》等。
其先趙郡趙氏。祖康為濟陰守。子孫家焉。隋初有趙恒者。以秀才。偕清河崔汪擢第。時號四聰。即其父也。年十二。連丁父母憂。哀慟氣絕者數(shù)四。服除。欲造河北。從名儒受業(yè)。遇勝緣。輒薙落。無難色。七日覆誦凈名。尋聽毗曇于志念法師。聽成實于法彥法師。登具之后。隨究律部。復從嵩論師于彭城。采治攝論。由是以攝論命家大業(yè)三年。應詔住化遠寺。俄又詔住慧日寺。時年三十二。常講中觀涅槃攝論。今上在秦邸。別請名德五人。護居其列。始攝論新本出?;蛞云浯_削。不足依任。而護獨得于心。及唐論行良合。人以為有先見之明云。貞觀十二年。詔住天宮寺。仍知寺任。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卒于寺房。壽六十八。撰攝論指歸二十馀篇。行世。 護性樸直。而好道術。每服金石藥。至是大發(fā)。悶亂者數(shù)日。門人慞惶。夜詭言他物。以餅滓進。后聞其然。正色曰。吾之見欺。當自克責。且陷師于非義。是何理邪。嵩山沙門。智大者。年九十馀簡傲恬素。不下山三十年。訃聞杖策而至??薇M哀曰。經(jīng)論之士。代未嘗乏。至于純直。唯斯人而已爾。續(xù)高僧傳·卷第十三 義解篇九
釋法護。姓趙。本趙郡人。祖康為濟陰大守。子孫遂家焉。隋初有趙恒者。與清河崔汪以秀才擢第。時號四聰。即其父也。家門清儉禮素自居。護時沖幼。戲則圍坐登講。采花列供。其父知為法器。十二遭父憂。未幾又丁母艱。哀慟氣絕者數(shù)四。服闋造河北衛(wèi)部欲學儒術。忽逢勝緣提誘。誨以三界牢獄。不以四大毒蛇。如不早悟輪回未已。便依而落發(fā)。時年十五也。留誦凈名七日便度。自是廣訊經(jīng)誥訪無遠近。遂往志念所聽毗曇。法彥所聽成實。縱橫累稔參預前蹤。又聽律部薄閑持犯。又往彭城嵩論師所。以是攝論命家海內(nèi)標仰。伏膺請益無所辭焉。指授幽明曲盡玄致。大業(yè)三年。度僧化遠。護應此詔。名沾安陸。俄而有敕遠召藝能。住內(nèi)道場。時年三十有二。既居慧日。高彥成群。常講中觀涅槃攝論。偽鄭既降太宗初入。別請名德五人。護居其列。自此校角攝論。去取兩端。或者多以新本確削未足依任。而護獨得于心。及唐論新出。奄然符會。以為默識之有人焉。貞觀十二年。敕召入龍潛宅天宮寺。仍知寺任。勉人以得眾穆如也。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曛時不預。因卒于房。春秋六十有八。護善外書好道術。約己薄食解衣贍寒。結(jié)帶終歲不飾容貌。而貴勝所重通才咸萃。先服石散大發(fā)數(shù)日悶亂。門人之見欺當自責取。然陷師于非道是何理耶。遂不與言。其礭固例如此也。然好施忘倦。房無圭勺之儲。但一床一蹬而已。撰攝論指歸等二十馀篇。初亡嵩山沙門智大者。年九十馀。傲然恬素。不出三十馀年。聞哀杖策而至盡哀曰。經(jīng)論之士精苦之倫。代有人矣。至于純直自然識量通雅者。斯人歿后因絕蹤矣。中書杜正倫來吊而銘。略之曰。伊昔承恩誨深提耳。及茲展覲慟興床幾。頹泣可援沈差靡已。庶在遐齡永陪高軌。
人物簡介
全隋文·卷二十【介紹】: 隋趙郡人,字士恢。性公正,明達世務。仕北周,見兵革屢動,國用虛耗,上《重谷論》為楊堅所納。入隋,遷治書侍御史。見禮教凋敝,文體浮薄,俱上書論議。帝以其所奏頒示天下,四海向風,深革其弊。在職數(shù)年務存大體,雖不尚嚴猛而匡正實多。以年老出拜通州刺史。
諤字士恢,趙郡人。仕齊,為中書舍人。入周,拜天官都上士。隋初,歷比部、考功二曹侍郎,封南和伯,遷治書侍御史,出為通州刺史。
人物簡介
【介紹】: 隋趙郡人。王子春女。子春與從兄王長忻不協(xié),于齊末為長忻夫婦謀殺。時舜年七歲,二妹均幼,乃寄食親戚。舜撫育二妹及長,親戚欲嫁之,舜不從。乃與二妹夜逾墻入,手殺長忻夫婦,告父墓,然后詣縣請罪。姊妹爭為首謀。事上聞,文帝嘉嘆,特原其罪。
人物簡介
【介紹】: 唐趙郡人。太宗貞觀中,歷宗正、衛(wèi)尉、司農(nóng)三寺卿。二十一年,拜民部尚書,房玄齡聞之,但云緯好髭須,更無他語。太宗遂遽改授緯太子詹事。又歷荊府長史、幽州都督、懷洛蒲三州刺史,封高都郡公。卒謚定。
人物簡介
生卒年不詳。郡望趙郡(今河北趙縣)。唐初任蔚州司馬。事跡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上》。皎然《詩式》卷三存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全唐詩續(xù)補遺
君武,趙郡人,唐初蔚州司馬。詩一首。(《全唐詩》無李君武詩)
人物簡介
【生卒】:666—740 【介紹】: 唐趙郡人。舉明經(jīng)。初為下邦主簿,累擢左臺監(jiān)察御史。睦州刺史馮昭泰性陰鷙,以妖蠱罪名誣囚桐廬令李師旦二百余家,有詔御史覆驗,皆畏昭泰,不敢往。尚隱請行,卒雪師旦之冤,為玄宗所知。二入御史府,繩治惡吏。累遷戶部尚書,官終太子賓客。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二【介紹】: 唐趙郡人。李敬玄孫。肅宗至德元年,官吳郡太守、江南東道采訪使。二年,加禮部侍郎,知江東貢舉。乾元元年,為浙江東道節(jié)度使。移鎮(zhèn)梁州。
希言。鄭惠王元懿孫。鄂州刺史璥子。開元中為右金吾大將軍。再遷太子詹事。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四【生卒】:718—760 【介紹】: 唐趙郡人,字堅冰。李陽冰兄。玄宗天寶六載進士,授太子校書。自通事舍人轉(zhuǎn)左補闕、監(jiān)察御史。奉使朔邊,被誣,配流盧溪。肅宗至德中,為江陰令,歷佐晉陵、吳興、丹陽三郡,多假攝郡事。乾元初,征拜金部員外郎,遷刑部郎中。上元初,出副江淮都統(tǒng)李峘。
澥字堅水。天寶中進士。累授左補闕監(jiān)察御史。奉使朔陲。露奏安祿山逆跡。反為所搆。配流盧溪。至德初起為江陰令。徵拜祠部員外郎。遷刑部郎中。上元中加御史。卒。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19—776 【介紹】: 唐趙郡人。字貞一。第進士。幼孤,莊重寡言,體貌軒特,喜書,多所通曉,士多慕向。肅宗時累官給事中,進工部侍郎。元載忌之,出為常州刺史。以治行封贊皇縣子。代宗欲相之,憚載而止,遂郁憤而卒,年五十八。贈吏部尚書,謚文獻。
【生卒】:719—776 字貞一,排行十五,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李吉甫之父。玄宗天寶七載(748)進士及第,調(diào)緱氏縣主簿。十三載,受辟為安西節(jié)度使府判官,與岑參同在幕中。安史亂起,肅宗駐靈武,棲筠選精兵七千赴難,擢殿中侍御史。肅宗至德二載(757),累遷吏部員外郎、山南防御觀察使。后歷仕給事中、工部侍郎,遭元載忌,出為常州刺史,封贊皇縣子。代宗大歷三年(768)任蘇州刺史,加御史大夫,七年入京任御史大夫兼京畿節(jié)度使。十一年病卒,贈司徒,謚文獻。生平詳見《新唐書》本傳、權德輿《李棲筠文集序》。有文集,早佚,《新唐書·藝文志》未著錄?!?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棲筠字貞一。趙人。第進士。累擢工部侍郎。進銀青光祿大夫。封贊皇縣子。授浙西都團練觀察使。召拜御史大夫。卒年五十八。贈吏部尚書。謚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