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公玉帶
共 10 首
明堂賦
宋末元初 ·
劉黻
淳祐五祀季秋中辛,朝家蕆禋,遹駿寧考,肇陟嚴配。
圣孝通幽,百神效靈,金景開祥,上帝宴饗。
允乎休哉!
雁山劉黻瞻禮容而拜稽曰:古圣王之建明堂,順時答貺,尊祖敬宗,不忘其始。
厥后乃以黃琮鴟尾、鐵鷟金龍而耀美觀,抑末矣。
于穆我皇,先尊故典,不侈不嗇。
欽茲一忱,以令執(zhí)事。
神人洽和,厥應(yīng)如響。
然植木者必根,演流者必源。
隆家國,定社稷,必建太子。
乃今嚴父之侑雖陟,中儲之位尚虛,寧不孤在天之靈?
故作《明堂賦》。
其辭曰:
皇鑒哀于下民兮,屬萬物之最靈。
群爪力而爭分兮,賴上圣而始寧。
領(lǐng)天牧而巍處兮,匪生殺之我私。
庸典禮以崇本兮,欽后皇而蕆祠。
按世室與重屋兮,制上圓而下方。
皇帝名以昆崙兮,虛四壁而八窗。
《考工記》之紀周兮,猶古意之是將。
公玉帶
之繪古兮,乃浮辭之鋪張。
粵我宋之拓興兮,起百廢而具新。
迨皇祐之蒐典兮,遵明堂而告神。
即大慶而蕆禋兮,剖禮義之紛紜。
分五室以定制兮,揆季商而用辛。
陟祖考以嚴侑兮,務(wù)尊尊而親親。
申景鑠以開后兮,鞏皇圖而四維。
倏陽九之中厄兮,緬禾黍而含悲。
洎駐蹕于錢塘兮,賴火德之載燃。
思陵原之凄涼兮,渠湖山之燕安。
于我皇之仁圣兮,心臨淵而履冰。
灼元奸而遠跡兮,辟眾正而通靈。
陟文考以祈報兮,假帝饗以孝思。
分禮官以執(zhí)事兮,申敬齋以自持。
先夕宿于太廟兮,遂嚴更而警惕。
儼天仗之夙戒兮,戴平幘而平從。
列虎賁之萬騎兮,羅劍戟之百重。
燎夾道而燭光兮,恍銜璧之焜煌。
迅羽毛之掃電兮,耀游纓之拂天。
被編廬以帝幕兮,迤雌霓之連蜷。
群貂珰之疾驟兮,奉奔走而侁侁。
聯(lián)鐵駿之鏦鏦兮,森鹵簿之鱗鱗。
崇供御之敷紛兮,載黻班而增華。
整班而盡衢兮,皆安徐而不嘩。
展蟬冠之前驅(qū)兮,導玉輅之巍巍。
憲越席之矩制兮,錯夜光之陸離。
齊六馬而錫鸞兮,駕三辰之旂旂。
端龍顏而中御兮,承玉立而執(zhí)綏。
遵皇道而入闉兮,詣復門以儲精。
被法服以視事兮,奏韶夏以迎牲。
用陶匏以昭儉兮,奉灌爵以薦馨。
陳鼎俎之在列兮,羅鼓鐘之在庭。
皓星月之交輝兮,息宇宙之纖塵。
和神人以交妥兮,鑒悽愴與蒿焄。
嗟潛靈之遄邁兮,仰云漢之昭回。
??東方之啟曉兮,肆閽闔而宏開。
蔚皇儀之壯觀兮,臨麗正之崇臺。
目中夏之布德兮,普萬姓以覃恩。
飛金雞而銜赦兮,滃拜稽之如云。
采童謠之載路兮,美積慶之深源。
愿河海而清宴兮,荷天子以萬年。
重曰:蕆事兮秋禋,潛妥兮三靈。
顧禖韣兮祈祥,眇匕鬯兮孰憑。
聿追考兮在茲,曷悠悠兮儲英。
筑室兮肯堂,螽斯兮繩繩。
倘資善兮宏開,奠宗祏兮以寧。
宅哲人兮俾輔,垂無疆兮太平。
何太常悌邀步南郊睹圜丘享殿齋宮諸制恭述
明末清初 ·
黃景昉
五言排律
皇矣穹窿廣,君哉制作殊。
改弦歆世廟,分祀別留都。
日練金支秀,春回華蓋趨。
竹官靈放怫,羽客韻虛無。
繭栗三犧用,瓜華百末敷。
篆煙飏郁鬯,罳影入珊瑚。
富嫗壇仍峻,高皇座稍隅。
殿詢
公玉帶
,庭接鬼庾區(qū)。
憶昔陪清蹕,于茲享大雩。
鳥銜齋饌素,沙點布袍烏。
重許窺閶闔,須知辨濮瀘。
帝真云漢主,天轉(zhuǎn)斗牛樞。
禁地人雍肅,祠官汝敏膚。
秩從夷典禮,倫始契司徒。
誰獻河東賦,空吹冀北竽。
戚干容肄雅,卿景合賡虞。
漢明堂遺址
(乾隆戊辰)
清 ·
弘歷
五言律詩
制自周人創(chuàng),名傳漢帝都。
尊卑因以序,玉帛此來趨。
遺址規(guī)猶壯,崇臺草半蕪。
徒聞
公玉帶
,道左獻新圖。
漢明堂遺址
(乾隆辛卯)
清 ·
弘歷
七言絕句
廢跡遺蹤辨有無,誰云
公玉帶
曾圖。
設(shè)非麟趾關(guān)雎意,便建明堂費亦徒。
至靈峰洞腰輿不能行乃拄杖步上暗數(shù)石坡得三百七十有七
(壬寅)
清 ·
袁枚
遠望霞峰洞,斜狹不甚寬。
及其拾級上,儼若登天然。
一龕高朗同明堂,排筵可容百客觴。
演圖不勞
公玉帶
,著翅已到浮金房。
石作穹廬四面合,萬古不愁天欲壓。
一僧念佛諸佛應(yīng),片石敲崖千石答。
相傳劉允升,入洞成仙去。
二女從之行,飛升在此處。
陳跡荒唐且莫尋,眼前我亦無歸心。
將行已起復又坐,那知門外斜陽沉。
未來覺我衰,已來覺我少。
細數(shù)山坡三百七十有七層,公然兩腳猶能到。
九月廿一日舟至瓜步康山主人江表叔文叔
(鴻)
送余至江上乃同為金焦之游是日秋霧曉斂澄江無浪遂登金山步玉帶橋憩水月庵觀坡
公玉帶
時風從東南來三折帆至焦山丹徒縣尹萬君
(承紀)
亦拿舟登山偏游林徑過危棧觀陸務(wù)觀題名歷松寥閣海云堂諸精舍觀周南仲鼎瘞鶴銘殘字及余所置漢定陶鼎山有僧巨超號借庵工詩以新詩一卷相示過午登舟北固諸山蒼然屏立高帆縱橫上下無際兩岸秋蘆作花數(shù)十里明若積雪風力催舟颯然巳至京口矣為賦二律簡康山主人兼寄借庵萬令尹
其一
(癸亥)
清 ·
阮元
七言律詩
揚州簫管臥聽回,瓜步紅船霧里催。
渡口有人共帆楫,江心何地起樓臺。
橋痕掛水夜潮落,塔影橫空秋日開。
解識坡公留帶意,百年能得幾回來。
九月廿一日舟至瓜步康山主人江表叔文叔
(鴻)
送余至江上乃同為金焦之游是日秋霧曉斂澄江無浪遂登金山步玉帶橋憩水月庵觀坡
公玉帶
時風從東南來三折帆至焦山丹徒縣尹萬君
(承紀)
亦拿舟登山偏游林徑過危棧觀陸務(wù)觀題名歷松寥閣海云堂諸精舍觀周南仲鼎瘞鶴銘殘字及余所置漢定陶鼎山有僧巨超號借庵工詩以新詩一卷相示過午登舟北固諸山蒼然屏立高帆縱橫上下無際兩岸秋蘆作花數(shù)十里明若積雪風力催舟颯然巳至京口矣為賦二律簡康山主人兼寄借庵萬令尹
其二
(癸亥)
清 ·
阮元
七言律詩
布帆收向午潮中,松閣云堂曲棧通。
終古碧螺浮海氣,滿山黃葉受江風。
巳看寶意生雙鼎,更喜詩情屬巨公。
手把一編歸北固,蘆花如雪夕陽紅。
挽張之洞聯(lián)
清 ·
樊璘
對聯(lián)
簡在慈懷,賴太上金甌永覆;
口占遺表,視晉
公玉帶
何如。
岱麓諸谷詩六首
其六
岱谷沂山瀑源六
(沂山為青州之鎮(zhèn),沂水出焉,又名東泰山。漢武帝以
公玉帶
言東巡封之,至則卑小不稱,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蓋沂山遠望高出群山,逮漸升至顛,則坡陀曼迤七八十里,失其峻極耳。然山顛百丈厓瀑布之勝,亦岱頂所無。)
清末 ·
魏源
云表百里外,遙瞻莫與并。
誰知近反平,迤邐乃失峻。
奇哉造化源,巧蓄泉百仞。
自從開辟來,雨聲非一陣。
云霄沆瀣氣,化作泉源盛。
然后大寒碧,倒匯諸天浸。
不徒人峰影,到此同一靜。
我聞厓夜半,亦有羲輪映。
濤聲天海聲,盡化光明性。
安得五更曉,來觀萬里鏡。
泰安令毛澄蜀中名翰林也余在都門嘗相往還今過所治以詩示之
(甲午十月)
清末民國初 ·
易順鼎
七言律詩
故人文學比王褒,一出承明祀奉高。
黃帝畫圖
公玉帶
,素王書讖卯金刀。
我經(jīng)憂患空皮骨,君向云霄惜羽毛。
已視閭閻作兒女,豈徒奴仆命風騷。
共 10 首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