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九【介紹】: 宋濮州雷澤人,字公儀。從種放學于終南山,又學古文于柳開。第進士。累遷侍御史。以諫修玉清昭應(yīng)宮,降知廣濟軍。尋以戶部判官試開封府進士,私發(fā)糊名,奪二官。起知單州、邢州。移陜州卒。與李迪、伊淳等友善,喜言仁義,所為文章多主“六經(jīng)”及《孟子》。有《帝則》。
高弁,字公儀,濮州雷澤(今山東菏澤東北)人。弱冠從種放學于終南山,又學古文于柳開,與張景齊名。至道中以文謁王禹偁,禹偁奇之。舉進士,累官侍御史。以諫修玉清昭應(yīng)宮,降知廣濟軍。歷太常博士、職方員外郎,知淄、單、邢、陜等州,卒。有集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二《儒林傳》二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992—1057 【介紹】: 宋晉州平陽人,字明復。舉進士不第,遂退居泰山,研學《春秋》,世稱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師事之,李迪以弟女妻之。范仲淹、富弼薦其經(jīng)術(shù),除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jiān)直講,召為邇英閣祗候說書。以講說多異先儒,出為州縣佐官。復召入,累遷殿中丞。有《春秋尊王發(fā)微》、《孫明復小集》等。
孫復(九九二~一○五七),字明復,晉州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舉進士不第,退居泰山。治《春秋》,為時人推重,世稱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師事之。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以范仲淹、富弼薦,除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jiān)直講。屢遷殿中丞。嘉祐二年卒,年六十六(《歐陽文忠公集》卷二七《孫明復先生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二有傳。 孫復無詩集傳世。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孫明復小集》載詩三首,今即以此影印本為底本,并從《古今歲時雜詠》錄詩五首。全宋文·卷四○一
孫復(九九二——一○五七),字明復,晉州平陽(今山西臨汾)人。四舉進士不第,退居泰山,學者稱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師事之。因范仲淹、富弼言,除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jiān)直講,為邇英閣祗候說書。后知長水縣,簽書應(yīng)天府判官等,遷殿中丞。嘉祐二年卒。復治《春秋》,所論棄傳(左傳)從經(jīng),上祖陸淳,下開胡安國。宋以來出新意解《春秋》者,自復與劉敞始。著有《春秋尊王發(fā)微》十二卷(存)、《睢陽子集》十卷。見歐陽修《孫明復墓志銘》及《宋史》卷四三二《儒林傳》。
人物簡介
韓瀆(?——一○四三),明道二年宰相李迪奏除為殿中侍御史,尋出知岳州。景祐初復入為侍御史,為開封府判官。三年五月,希呂夷簡意,請以范仲淹「朋黨」榜朝堂,遷刑部員外郎、直史館、知澶州。后任京東轉(zhuǎn)運使,遷兵部員外郎。寶元中又曾為益州轉(zhuǎn)運使。終工部郎中、直史館,慶歷三年卒。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一一三、一一六、一一八、一二七等卷,《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五,宋庠《元憲集》卷二六《韓瀆可兵部員外郎制》,司馬光《司馬文正集》卷七五《玉城縣君墓志銘》。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三九【生卒】:1006—1089 【介紹】: 宋濮州鄄城人,字公儀。李迪從子。以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累擢知德州,提點開封府界內(nèi)縣鎮(zhèn)及夔路、湖南刑獄。徙湖北轉(zhuǎn)運使,討平彭仕羲之叛。神宗立,以右諫議大夫知慶州,徙瀛州,會大雨地震,啟廩賑給,嚴儆盜竊。遷天章閣待制、知開封府,仕至龍圖閣直學士、知鄆州。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濮州人,字公達。李迪從子。由蔭登第。歷通判安肅、河南。入判刑部,除直秘閣,知涇、晉、陜?nèi)荨?div id="m6zjgcz" class='inline' id='people_27063_0_4_comment'>精于吏事,所居官皆稱職。曾取唐史籍中有益治體者,撰《君臣龜鑒》。卒年八十五。
人物簡介
【生卒】:1037—1066 【介紹】: 宋濮州鄄城人,字仲通。李迪后。博學好古,事母甚孝。以蔭補郊社齋郎,調(diào)瑞金縣主簿。后遷衛(wèi)尉寺丞,知江寧府上元縣,有循吏風。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濮州人,字彥聞。李及之子。以蔭入仕?;兆诔鐚幹?,提舉湖北、京西常平,提點京西南路刑獄。遷大理少卿。擢工部、戶部二侍郎,為開封尹。依附蔡京,時陳瓘子正匯告京不利社稷,竟竄之海島。全宋文·卷二九四四
李孝稱,字彥聞,濮州(治今山東濮縣)人,及之子。以蔭登朝。崇寧中提舉湖北、京西常平,提點京西南路刑獄。上蔡京之姻宋喬年功,得工部員外郎,不閱月遷大理少卿,連奏獄空,進為卿。大觀至政和初,擢戶部、工部二侍郎,為開封尹。脅陳瓘證其子上書告蔡京不利社稷之罪,京愈德之,進刑部尚書。避親嫌,徙工部,卒。見《宋會要輯稿》食貨四一之三一、五三之一五,《宋史》卷三一○《李迪傳》有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