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楊震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謝楊秀才惠文編 北宋 · 李新
七言律詩
漆園夢過感天涯,坐客元非借齒牙。
小杜阿房終是好,沈郎雌霓不容差。
豈羞東郭先生履,行謝關西孔子家。
五斗折腰聞道晚,未窮摛藻勝春花。
去年弦歌程水濱,甑中生塵范史云。
今年講學鵝城里,關西孔子楊伯起。
昔人論士觀心期,時人論士看目(汪本作肉)皮。
只知黃鷂矜嘴爪,不識騶虞避生草。
大似佛世界,端如玉燭時。
穆家兄弟味,楊氏子孫枝(自注:楊震四世為公,以清白名家。)
鄞海明瑤柱,鄱亭望秀芝。
祁寒繇政拙,去倍二誠宜。
⑴ 自注:四明出江(原作光,據(jù)四庫本改)瑤柱。
⑵ 自注:鄱江有四望亭,北望芝山。州宅有芝秀閣。
百草將奮,姊規(guī)爰嗥,群女言游,倉庚輒應。彼物也既欣欣于榮,況人斯能忽忽無睹乎?故猗蘭以思賢者,靈荃以盼其君。惟草之芳,使人有會。子能徐子,姑蘇芳杰也。為《芳草吟》凡三十首,其處名儒博彥,悉知而稱。予居嶺南以視徐子,亦猶沅苜澧蘭之感,蘭秀菊芳之懷也。爰推古情,缺焉后和,一出一入,義涉駢枝,含瓊含珉,文如蟲葉,惟各脩吾佩。爰思無斁之音,共學夫詩,庶幾多識之旨云爾。
東吳繁綺會,南越貝珍叢。
霜雪無論異,英華且復同。
阡阡垂柳綠,塢塢發(fā)花紅。
共識王孫路,俱翻少女風。
王孫少女若相望,知是君家難可忘。
時聞招客山中桂,每見停驂陌上桑。
江南曲羨田田葉,卷耳詩勞采采筐。
尋常游玩木蘭楫,特地棲居文杏梁。
姑蘇臺上睋朝漢,海珠石望虎丘畔。
夫差勾踐幾興亡,趙尉呂嘉誰治亂。
素馨骨已化,西子魂今斷。
云煙響屧心,風雨花田汗。
花田古渡對羊城,無復劉王歌吹聲。
皎蕊空施云髻重,清葩徒結(jié)彩燈明。
金屋調(diào)音歇鸚鵡,雕盤止妒罷鸧鹒。
紅云終宴帷空樹,赤帝司方日發(fā)英。
已知前跡成銷燼,今日才華應疊進。
宋玉微辭或?qū)W師,馬卿工賦非徒藺。
當今鄭僑百是茂先,關西孔子楊震
咸從郁水照衣冠,況有羅浮聳顏鬢。
羅浮海上山,珍禽相往還。
百花恣棲啄,五色自斑斕。
能歌同氣鳥,知止類綿蠻。
鷾鴯稱莫智,山侶定非頑。
葛稚安期尋不得,丹砂紫朮元虛色。
荷鋤漫爾掘黃精,執(zhí)笏真須朝紫極。
地靈風度曲江相,天花香水曹溪釋。
綺思將分鮫女機,玄情每貪云母液。
佳氣何氤氳,家山傍白云。
栘華時共照,蘭室更相薰。
不慕灌園節(jié),惟追運甓勤。
接輿無用避,植杖可同耘。
閒居商榷平生志,問姓通名更何事。
欲學承蜩向丈人,詎輕求馬從唐肆。
自信家鄉(xiāng)僻更僻,莫道人間易還易。
一心閉戶將著書,何慮出疆難載質(zhì)。
四方顧盼多佳游,同心不少向蘇州。
最憶知人有皋氏,從來文學記言游。
千金帶墓劍,五月取薪裘。
季鷹步兵號,元嘆遂鄉(xiāng)侯。
酒城石城隨興矚,皋橋楓橋水平綠。
六月涼風銷夏灣,百花晴日歌春曲。
楊柳芡實信云美,莼菜鱸魚我所欲。
赤松采藥已升靈,林屋取書殊不俗。
清江淡遠天,蕩漾采蓮船。
雙雙悲鳳管,點點匝鹍弦。
周郎今日顧,子夜昔時憐。
因茲艷二八,歡我客三千。
我所思兮吳地好,美人是處吟芳草。
偏是江南白雪多,應知嶺外梅花早。
結(jié)客君懷燕薊地,尋姝我羨邯鄲道。
紅塵青眼我能同,赭白斑騅君自保。
芳草長,百草芳。
萋萋路邊千里月,青青河畔九回腸。
蘭菊佳人懷自切,芙蓉吾子隱相將。
云字馀鴻雁,春衣襲鹔鹴。
遙同冠玉美,相和郁金堂。
關西孔子楊伯起,四世清德光前史。
岳岳千尋絕壑松,泠泠百尺寒潭水。
糾彈內(nèi)嬖排群奸,正色昌言肅綱紀。
一笑黃金謝故人,但將清白遺孫子。
吾輩讀書何所慕,守身愛鼎應如是。
晚近脂膏最誤人,吁嗟此義成糠秕。
環(huán)溪先生邁流俗,關西前后真同揆。
生平亮節(jié)遠相師,凜凜四知一端耳。
夙抱忠誠感至尊,抗疏常見天顏喜。
門巷蕭然時著書,脫粟留賓如素士。
吾道有守方有為,君子不貪先不侈。
敬藉此圖為公壽,愿以清風受繁祉。
更愛傳家秉與彪,三鳣世卜從公始。
四知書屋八韻(乾隆戊申) 清 · 弘歷
五言排律
微隱顯為彰,柔卑高制剛。
系辭緣述孔,數(shù)典不因楊。
回緬昨年事,幸成此日堂(山莊正殿后室皇祖題依清曠三字而無檐額去歲籌畫臺灣軍務日于此召見軍機大臣實因先事知幾有合于豫之六二爻義得以蕆功因取系辭所云知微知彰知柔知剛之意顏其檐額曰四知書屋卻非楊震之所謂四知也)。
旰宵籌塞苑,稂莠靖瀛疆。
允賴天恩貺,莫非祖烈揚。
楣閒題舊仰,檐外額新張。
清曠山水德,明公撻伐方。
五言重衍義,兢業(yè)識毋忘。
⑴ 清曠之名乃寄情于山水之意然水澄然而清故明山廓然而曠故公明與公即為熙政詰戎之本皆由知幾而推之為四知也詳見所作記中
清義堂堂卻四知,如何獨昧保身基。
講時若不三鳣得,葬日應無大鳥悲楊震教授生徒。堂下得三鳣。都講以為有三公之象。取以進曰。先生自此升矣。葬日有大鳥高丈馀。至墓前俯仰流涕而去。)
之子關西孔子才,夕陽亭下墓門開。
死能悔過中牢祭,生感悲鳴大鳥哀。
清白幸傳強項相,黃昏誰又袖金來。
功名竟到楊彪盡,七冢離離幾個堆。
挽張之洞聯(lián) 清 · 彭邦林
對聯(lián)
一代仰大儒,合古今新舊學術皆通,絕勝關西孔子;
萬全資至計,乃宗廟社稷安危所系,豈但江左夷吾。
壽楊資政亮功 現(xiàn)當代 · 成惕軒
對聯(lián)
元禮龍門百千士;平仲狐裘三十年。
注:《楚望樓聯(lián)語箋注(婁希安)》:【作者原注】亮功先生、關西茂宗、淮南耆彥,迭任國立安徽大學校長、監(jiān)察院監(jiān)察使、考試院院長,望隆朝野、學究天人。狄鞮通九譯之文,會昌著一品之集,茲逢九秩懸弧令旦,特就清德見于躬行,多士慕其風采者,綴為此聯(lián),用志欽挹。
楊亮功(1895——1992),祖籍巢縣峏山,世居柘皋鎮(zhèn)西街。楊亮功畢業(yè)于北京大學。1919年,還在求學中的楊亮功就和表兄蔡某合編《五四》一書,搜集資料,井然有條,為我國現(xiàn)代史第一手史料。1920年北大畢業(yè)后,即出任安徽省立第一中學校長。逾二年,公費赴美進修,就讀史丹佛、哥倫比亞及紐約三所大學,攻教育學,分獲碩士及博士學位。1928年學成賦歸,初任河南大學教授兼文科主任。1930年任安徽大學校長。1931年回北大母校,任教授兼教育系主任。1933年任國民政府監(jiān)察委員。1938—1944年,先后任皖贛、閩浙、閩臺監(jiān)察史。1948年回皖,重掌安徽大學。旋赴臺灣,即在臺灣師范大學教育系兼課,后復出,任監(jiān)察院秘書長、考試院副院長、臺灣當局資政等職。1992年1月8日逝于臺北市,重要著作有《孔子四論》、《中西教育思想之演變與交流》、《中國文化史·先秦》、《亮功詩存》等。
成氏有詩《讀楊委員亮功近詩并次其韻》《題<星軺小紀>二首》《仁齋于酒座中見示和亮功“委員”生日之作,次韻奉酬,兼為亮功先生壽》《壽楊亮老,即用其生日游日月潭韻》等,另有駢文《<星軺小紀>跋》。成氏去世時,楊亮功贈挽額“嘉猷懋學”。
元禮龍門:元禮:李膺,字元禮,潁川郡襄城縣(今屬河南襄城縣)人。東漢時期名士、官員。太尉李修之孫、趙國相李益之子。龍門喻聲望高的人。 出自《后漢書?李膺傳》:“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平仲:晏嬰,(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仲,謚平,習慣上多稱平仲。
平仲狐裘:《禮記注疏》卷九〈檀弓下}曾子曰:「晏子可謂知禮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車一乘,及墓而反;國君七個,遣車七乘;大夫五個,遣車五乘,晏子焉知禮?」關西:今甘肅省東部地區(qū)。因在大震關(今隴縣西北)之西,故稱。東漢時有關西人楊震,博覽明經(jīng),時人稱他是“關西孔子”。楊氏便以此為堂號,號“關西堂”。此處切姓。
茂宗:旺族。
耆彥:年高望重的人。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汝水》:“耆彥云:城北名馬灣,中有地數(shù)頃。”
學究天人:有關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識都通曉,究,窮盡。形容學問淵博。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狄鞮(dídī):古時的通譯官。出自《禮?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笔瑁骸绊L,知也,謂通傳夷狄之語與中國相知?!?br />九譯:多次展轉(zhuǎn)翻譯。
會昌一品:指唐代名相李德?!稌黄芳范?,史言其在穆宗朝為翰林學士,號令大典冊,咸出其手,而文多不傳。意皆在此集內(nèi)也。
懸?。汗糯L俗,家生男于門左掛弓一張。見《禮?內(nèi)則、郊特牲》。后因稱生男為懸弧,稱男子生日為懸弧令旦。 漢賈誼新書胎教:“太子生而泣,……然后為王太子懸弧之禮義。”
箋:
1.仁齋于酒座中見示和亮功委員生日之作,次韻奉酬,兼為亮功先生壽:
海曲觴同泛,匆匆十二年,潮仍聽鹿耳,銘待勒燕然,篳縷非無地,瀛壺別有天,收京期杖國,更醉孝陵前。
2.亮老示生日碧潭詩,次韻和之,即以為壽:
集署蓬山擬大年,新裁秀句似珠連,頻司衡鑒恢賢路,偶狎煙波趁畫船,一水碧環(huán)松磴外,數(shù)峰青送茗甌前,更看老圃秋容好,卿月光添介壽筵。
3.壽楊亮老,即用其生日游日月潭韻:
丈八溝頭客屢過,喁于相和托勞歌,極知豸閣收名早,誰似龍門閱士多,天遣遺經(jīng)傳服鄭,世將佳句擬陰何,中興翊贊資黃耇, 那許松風付獨哦。
4.全聯(lián)也只是借典喻人,上聯(lián)是常見的特拗句式,言壽主德望之隆,下聯(lián)特別稱其節(jié)儉之高風。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