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48 【介紹】: 五代時魏州人。少勇健。事后唐累歷郡守。后晉高祖天福初,以戰(zhàn)功歷貝州、涇州節(jié)度使。問民疾苦,去苛弊,民庶悅焉。后漢高祖立,移鎮(zhèn)武寧。卒官。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五【生卒】:?—948 魏州(今河北大名)人。嘗登進士第(《登科記考》卷二七)。事后唐莊宗、明宗,以軍功累歷郡守。后晉天福中,歷貝州、涇州、定州、鎮(zhèn)州節(jié)度使。杜重威降契丹,周欲自盡,家人迫以出降,授鄧州節(jié)度使檢校太師。后漢劉知遠立,移鎮(zhèn)徐州,加同平章事。乾祐元年(948)二月卒于鎮(zhèn),贈中書令。生平見《舊五代史》、《新五代史》本傳。周能詩,《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有《王周集》一卷,元辛文房謂:“唐季文體澆漓,才調(diào)荒穢……非復(fù)盛時之萬一也。如王周……等數(shù)人,雖有集相傳,皆氣卑格下”。(《唐才子傳》卷一〇)《全唐詩》存詩1卷。一說王周為宋真宗、仁宗朝人,事跡散見《乾道四明圖經(jīng)》卷一二、《寶慶四明志》卷一、《咸淳毗陵志》卷一〇、《嘉慶浙江通志》卷一二三,《全唐詩》系誤收。
周。魏州人。事后唐明宗。以戰(zhàn)功拜刺史。晉天福中歷貝州涇州節(jié)度使。遷武勝保義義武成德四鎮(zhèn)。杜重威降契丹。欲自引決。家人迫以出降。授武勝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師。漢祖入立。徙鎮(zhèn)武寧。加同平章事。乾祐元年卒。贈中書令。
人物簡介
開封人, 宋太祖的第一位妻子。 后晉開運初年(944年),趙弘殷(宋太祖父)為太祖迎聘賀氏。后周顯德三年(956年),太祖任官定國軍節(jié)度使,賀氏封為 會稽郡夫人。賀氏生魏國公主、 魯國公主、魏王 趙德昭。后周顯德五年(958年),賀氏逝世,年三十。太祖登基后,在建隆三年(962年)四月,追封賀氏為 皇后。 乾德二年(964年)三月,上謚孝惠皇后。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別廟。 宋神宗時,與宋太祖 孝章皇后、淑德皇后, 宋真宗 章懷皇后并祔太廟。
人物簡介
【生卒】:930—1001 【介紹】: 宋宋州寧陵人,字頤正。劉熙古子。太祖乾德中以蔭補殿直,遷供奉官,從王師征江南,與盧絳戰(zhàn),雖中矢而戰(zhàn)愈力。真宗初出知滄、冀、磁三州,未幾以擅乘驛馬,責(zé)授亳州團練副使。
人物簡介
【生卒】:931—999 【介紹】: 宋京兆府鄠縣人,字汝礪。太祖建隆元年進士第一。開寶九年,召試學(xué)士院,授隴州防御推官。歷知鄂州,以善政聞。真宗即位,因素重其不以科名自伐,拜給事中、判銓吏部。尋召為翰林學(xué)士,官至工部侍郎、樞密副使。及卒,真宗冒雨臨其喪,乘輿不能進曲折小巷,步至其第,嗟憫久之。有文集。
人物簡介
燕國長公主(?-973年),宋宣祖趙弘殷之女,母昭憲太后杜氏,宋太祖同母妹。開始嫁給米福德,米福德去世。宋太祖即位,建隆元年(960年),封妹妹為燕國長公主,再嫁忠武軍節(jié)度使高懷德,賜府第于興寧坊。開寶六年(973年)十月去世,宋太祖臨喪而哭,廢朝五日,賜謚號恭懿。宋真宗追封大長公主。元符三年(1100年),改秦國大長公主。政和四年(1114年),改封恭懿大長帝姬。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935—1000 【介紹】: 宋幽州安次人,字易直。呂馀慶弟。以蔭補官。后周時為著作佐郎、直史館。入宋,歷知成都府。太宗時累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至道元年拜相。為政識大體,以清簡為務(wù)。太宗稱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太宗死,力主太子繼位,真宗乃得立。加右仆射、監(jiān)修國史。以疾免相。卒謚正惠。
呂端(九三五~一○○○),字易直,幽州安次(今屬河北)人。太祖開寶八年(九七五)知成都。太宗淳化四年(九九三)為樞密直學(xué)士,拜參知政事。至道元年(九九五)為戶部侍郎、同平章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進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真宗即位,加右仆射,監(jiān)修國史。咸平二年(九九九),以太子太保致仕。三年,卒,年六十六。謚正惠。《宋史》卷二八一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五八
呂端(九三五——一○○○),字易直,幽州安次(今河北安次)人。少敏悟好學(xué),后周時,官至著作佐郎、直史館。太祖即位,遷太常丞、知浚儀縣,同判定州。開寶末,知成都府,為政清簡。太宗淳化四年,以樞密直學(xué)士參知政事。至道元年,擢戶部侍郎、平章事。太宗稱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太宗疾大漸,內(nèi)侍王繼恩謀立故楚王元佐。端鎖繼恩于閣內(nèi),奉太子繼位,是為真宗。加右仆射,監(jiān)修國史。卒,謚正惠。《宋史》卷二八一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37—1004 【介紹】: 宋僧。潭州長沙人,俗姓藍。年十三出家于郡中開福寺。課誦之余,兼習(xí)方技醫(yī)祝之書。后游京師,以醫(yī)術(shù)知名。太祖召見,賜紫方袍,號廣利大師。太宗太平興國中詔求醫(yī)方,嘗錄古方數(shù)十以獻。真宗咸平初補右街首座,累轉(zhuǎn)左街副僧錄。工于診切,時貴戚大臣有疾,多詔其診療。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一
釋洪蘊,姓藍氏,長沙人。母翁氏,初以無子,專誦佛經(jīng),既而有娠,生洪蘊。年十三,詣郡中開福寺智巴求出家,誦課馀暇,兼攻方枝醫(yī)祝之書。后游京師,以醫(yī)術(shù)知名。太祖召見,賜紫方袍,號“廣利大師”。太平興國中詔求醫(yī)術(shù),洪蘊錄數(shù)十以獻。真宗在蜀邸,洪蘊嘗以方藥謁見。咸平初,補右街首座,累轉(zhuǎn)左街副僧錄。洪蘊尤工于診切,每先歲時言人生死無不應(yīng)。貴戚大臣有疾者,多詔遣診療。景德元年卒,年六十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937—1005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成德,一作德成。以父任入仕南唐至起居舍人。入宋,授太子右贊善大夫,累進知直秘閣。真宗朝同修起居注,擢右諫議大夫、翰林侍讀學(xué)士。善弈棋,太宗屢召對弈,因進所著《棋說》。博涉文史,多讀道書,善清談,士大夫推其素尚。
潘慎修(九三七~一○○五),字成德,泉州莆田(今屬福建)人。曾仕南唐,累遷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太祖開寶末,歷膳部、食部、考功員外郎,通判壽州,知開封縣,又知湖,梓二州。太宗淳化中,以考功員外郎知直秘閣。真宗咸平三年(一○○○),副邢炳為兩浙巡撫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七)。景德元年(一○○四),擢為右諫議大夫、翰林侍讀學(xué)士。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938—1006 【介紹】: 宋開封襄邑人,字信臣。張誼子。以蔭補太廟齋郎。后周世宗平淮南,獻《南征賦》、《治民論》,召試授御史臺主簿,棄官而歸。宋太祖建隆二年進士第一。歷右補闕、中書舍人。從太宗征太原,歷任京東、江南轉(zhuǎn)運使。雍熙三年上《大政要錄》,為開封府推官。坐事貶安州司馬,歷知晉、許、杭、蘇等州。景德初以工部侍郎致仕。善談?wù)?,尚氣?jié)。嘗獻《元元論》,大旨以養(yǎng)民務(wù)穡為急,深得真宗嘉賞。
張去華(九三八~一○○六),字信臣,開封襄邑(今河南睢縣)人。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進士,拜秘書郎,直史館,擢為右補闕,后知磁、乾二州,選為益州通判,遷起居舍人,知鳳翔府。太宗朝為京東轉(zhuǎn)運使,歷禮部郎中。真宗朝復(fù)拜右諫議大夫,遷給事中,歷知杭州、蘇州。景德元年(一○○四),改工部侍郎致仕。三年卒,年六十九。有集十五卷,已佚。《宋史》卷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938—1005 【介紹】: 宋代州云中人,徙居鄭州,原名士元,字舜舉,改字仁叟。太祖乾德四年進士。歷監(jiān)察御史、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真宗景德初,契丹謀入境,應(yīng)詔陳選將、餉兵、理財之策,被采納。進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旋拜平章事。真宗赴澶淵親征,士安扶疾從。和議既成,擇良將守邊,許通互市,量時制法,次第施行。卒謚文簡。有文集。
畢士安(九三八~一○○五),一名士元(《嘉定赤城志》卷九),字仁叟,一字舜舉(《武夷新集》卷一一《畢公墓志銘》、《隆平集》卷四本傳),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太祖乾德四年(九六六)進士。太宗太平興國中,為監(jiān)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九九一),召入翰林為學(xué)士。真宗即位,權(quán)知開封府事。咸平中,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為翰林侍讀學(xué)士。景德初,進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拜平章事。二年卒,年六十八,謚文簡?!?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一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六一
畢士安(九三八——一○○五),本名士元,字舜舉,改字仁叟,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乾德四年進士。雍熙中遷左拾遺、兼冀王府記室參軍。端拱中知制誥。淳化中為翰林學(xué)士。景德元年除參知政事,力薦寇準(zhǔn),與準(zhǔn)同拜平章事。景德二年十月卒,謚文簡。有文集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