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蘇舜欽

相關(guān)人物:共 20 位。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3 【介紹】: 五代時青州益都人。登進士第。后唐明宗天成間,秦王李從榮辟為河南府推官,后為咨議參軍。長興四年,從榮叛,輦與謀。從榮敗,輦逃竄民家,又落發(fā)為僧,尋被逮伏誅。善詩,時與諸名士唱和,與詩僧齊已往還尤多。有《昆玉集》、《丹臺集》,皆佚。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33 青州益都(今山東青州)人,五代后唐人。
登進士第,天成時為秦王李從榮辟為河南府推官,后復為咨議參軍。
長興四年(933),從榮叛,輦與其謀。
從榮敗,輦逃竄于民家,且落發(fā)為僧。
后被逮伏誅。
生平散見《五代史補》卷二、《舊五代史》卷五一、蘇舜欽《廣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銘》。
輦善詩,時與諸名士更唱迭和。
與詩僧齊己交誼篤厚,常有詩文往還。
宋史·藝文志七》著錄有《昆玉集》1卷,《丹臺集》3卷,皆佚。
全唐詩》存詩1首、斷句1聯(lián)。
鄭希甫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六四
鄭希甫(九五六——一○二七),字源明,滎陽(今河南滎陽)人。
咸平中舉進士第,為建陽尉,授大理寺丞,知吉州龍泉縣,移知康州、安順軍、滑州等地。
天禧中為都官員外郎。
天圣五年卒,年七十二。
蘇舜欽《鄭公墓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2—1044 【介紹】: 宋真定靈壽人,徙開封雍丘,字宗魏。真宗咸平五年進士。真宗朝,因系宰相王旦婿,避嫌,數(shù)任外官,有治聲。仁宗初,以司封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執(zhí)法不避顯貴。景祐二年,同知樞密院事,時承平久,武備不戒,乃請選練將帥編纂兵書授之。四年,參知政事。寶元元年,坐事罷。出知應(yīng)天府、成德軍。官終尚書左丞。卒謚忠憲。有文集。
全宋詩
韓億(九七二~一○四四),字宗魏,其先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徙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真宗咸平五年(一○○二)進士,知亳州永城縣。景德二年(一○○五)通判陳、鄆、許諸州。大中祥符三年(一○一○)遷知洋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四)。又知相州。入為侍御史,除河北轉(zhuǎn)運使。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知青州。三年,判大理寺。四年,授樞密直學士。明道元年(一○三二)拜諫議大夫,累遷同知樞密院事。景祐四年(一○三七)授參知政事,罷知應(yīng)天府。慶歷二年(一○四二)以太子少傅致仕。四年卒,年七十三。謚忠獻。有文集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五、《東都事略》卷五八、《隆平集》卷七并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二七八
韓億(九七二——一○四四),字宗魏,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
咸平五年第進士,知永城縣,歷通判、知州等。
真宗末,為河北轉(zhuǎn)運使。
仁宗初,進直史館、知青州,以司封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
天圣四年,為龍圖閣待制。
八年,授樞密直學士、知益州,還拜御史中丞。
景祐二年,以工部侍郎同知樞密院事。
四年,除戶部、參知政事。
次年罷,尋加資政殿學士,出知府州,官至尚書左丞。
慶歷二年以太子少傅致仕。
四年八月卒,年七十三,謚忠憲。
蘇舜欽《韓公行狀》(《蘇學士文集》卷一六),《宋史》卷三一五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2 【介紹】: 宋潤州丹徒人,字景純。刁衎孫。仁宗天圣八年進士。慶歷初與歐陽修同知禮院,四年坐院祠神飲酒事出通判海州。嘉祐初以太常少卿使契丹,還判度支。歷知揚州、宣州、湖州。神宗熙寧初判太常寺。辭官后筑藏春塢,收藏圖書甚富。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皆愛敬之。卒年八十余。
全宋詩
刁約(九九四~一○七七),字景純,潤州丹徒(今屬江蘇)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施注蘇詩》卷一三作天圣二年),歷諸王宮教授。
寶元中為館閣???。
慶歷初與歐陽修同知太常禮院,為集賢校理。
四年(一○四四),坐蘇舜欽進奏院祠神飲酒事,出通判海州。
皇祐中為開封府推官。
嘉祐初使契丹。
四年(一○五九),出為兩浙轉(zhuǎn)運使,還判三司鹽鐵院,出提點梓州路刑獄。
英宗治平中出知揚州,移宣州。
神宗熙寧初判太常寺。
十年卒(《蘇東坡全集》前集卷八《哭刁景純》),年八十四(《施注蘇詩》)。
事見《京口耆舊傳》卷一。
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四一一
刁約(九九四——一○七七),字景純,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湛子。擢天圣八年進士第,為諸王宮教授。寶元中,入為館閣??薄c歷初,與歐陽修同知太常禮院;四年,坐事出通判海州?;实v中權(quán)吏部南曹,尋為開封府推官。至和中出提點京西刑獄,嘉祐初還判度支院,出為兩浙轉(zhuǎn)運使。還判三司鹽鐵院,出提點梓州路刑獄。再判鹽鐵院。八年,出知揚州,移宣州。熙寧初判太常寺。十年卒,年八十四。見《京口耆舊傳》卷一,《施注蘇詩》卷一五《哭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6—1083 【介紹】: 宋應(yīng)天府虞城人,字叔平。
仁宗天圣五年進士。
為開封府推官。
出知洪州,筑臨江石堤,水不為患。
歷官知制誥。
蘇舜欽等以群飲被逐,概言預會者皆館閣名士,為之開脫。
為翰林學士,聘契丹,甚見禮重。
嘉祐間累官至樞密使、參知政事。
以太子少師致仕。
退居十五年,嘗集古今諫爭事為《諫林》。
卒謚康靖。
全宋詩
趙概(九九六~一○八三),初名禋,字叔平,虞城(今河南虞城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進士(《青箱雜記》卷八)。通判海州,為集賢校理、開封府推官。歷知洪、青、滁、鄆、徐州及應(yīng)天府。預修起居注。累官樞密使、參知政事,以太子少師致仕。退居十五年,于神宗元豐六年卒,年八十八(《青箱雜記》卷八作八十六)。贈太子太師,謚康靖?!?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八、《東都事略》卷七一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四三六
趙槩(九九六——一○八三),字叔平,初名禋,南京虞城(今河南虞城西南)人。登進士第,通判海州。為集賢校理、開封府推官。出知洪州。加直集賢院、知青州、滁州。除天章閣待制,知制誥。知蘇州,入為翰林學士。以龍圖閣學士知鄆州、應(yīng)天府,代韓絳為御史中丞。嘉祐七年,自樞密副使遷參知政事。熙寧初,拜觀文殿學士、知徐州。自左丞轉(zhuǎn)吏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集古今諫諍事為《諫林》一百二十卷上之。元豐六年卒,年八十八,謚康靖。著有《日記》一卷、《見聞錄》二卷、集若干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7—1057 【介紹】: 宋應(yīng)天宋城人,字原叔,一說字尚汶。仁宗天圣間進士。累遷史館檢討、知制誥、翰林學士。出知濠、襄、徐、亳等州。廣覽博學,圖緯、方技、陰陽、五行、算數(shù)、音律、訓詁之學無所不通。曾校定《史記》、《漢書》,預修《崇文總目》、《國朝會要》、《三朝經(jīng)武圣略》、《鄉(xiāng)兵制度》、《集韻》;受命撰《大饗明堂記》,參與制定禮儀、雅樂制度。有《易傳》、《王氏談錄》。
全宋詩
王洙(九九七~一○五七),字原叔(《隆平集》卷一四作源叔),應(yīng)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同上書),補廬州舒城尉。
召為國子監(jiān)直講,遷史館檢討,天章閣侍講,同判太常寺。
慶歷中因預蘇舜欽進奏院祠神會,貶知濠州,徙知襄、徐、亳州。
召為史館修撰、知制誥。
至和元年(一○五四)為翰林學士。
嘉祐二年卒,年六十一(《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一《翰林侍讀講學王公墓志銘》)。
嘗預修《崇文總目》、《國朝會要》,著雜文千馀篇。
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四七八
王洙(九九七——一○五七),字原叔,應(yīng)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舉進士,為廬州舒城尉。因事免官,起復為富川主簿,召為國子監(jiān)直講,遷大理評事、史館檢討、知太常禮院、天章閣侍講,同判太常寺。坐與女妓雜坐,貶知濠州,徙襄、徐、亳州。召還,復天章閣侍講、史館檢討,拜知制誥,權(quán)判吏部流內(nèi)銓。嘉祐二年九月卒,年六十一。洙著述頗豐,嘗預修《崇文總目》、《國朝會要》、《集韻》、《祖宗故事》、《三朝經(jīng)武圣略》、《鄉(xiāng)兵制度》,有《易傳》十卷、雜文千馀篇。見歐陽修《翰林侍讀侍講學士王公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一),《宋史》卷二九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先世長安人,字虞卿。
仁宗天圣中,禮部試第四,御試不得第,里居十年。
母舅丁謂欲授以官,不赴。
復舉進士。
為鄱陽尉,歷丹徒、泰興二縣令,乞歸,終太常博士。
與胡瑗、蘇舜欽為友,時號吳下三賢。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蘇壽,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人。易簡子。真宗大中祥符間以蔭得官(《宋史》卷二六六《蘇易簡傳》)。知泗州(《淳熙新安志》卷一○)。仁宗天圣九年(一○三一)自比部員外郎知越州。明道元年(一○三二)移知歙州(《會稽掇英總集》卷一八)。景祐間知泉州(明弘治《八閩通志》卷三二)。官終水部郎中(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
全宋文·卷三二九
蘇壽,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東南)人,易簡長子。
大中祥符中以父任補官。
天圣中官虞部員外郎。
九年三月,以比部郎中知越州。
次年十月,移歙州。
景祐中知泉州。
終水部郎中。
蘇舜欽《先公墓志銘》(《蘇學士文集》卷一四),《宋史》卷二六六《蘇易簡傳》,《宋會要輯稿》刑法四之七三、食貨四二之一二,《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2—1060 【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
梅詢從子。
初以蔭補桐城主簿,歷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
仁宗皇祐三年召試,賜進士出身。
以學士趙概等十余人薦,授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都官員外郎,預修《唐書》。
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
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
有《宛陵先生集》、《唐載記》、《毛詩小傳》等。
詞學圖錄
梅堯臣(1002-1060) 字圣俞。
宛陵(今安徽宣州宣城)人。
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
皇祐三年賜同進士出身。
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
為詩提倡"平淡",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并稱"梅歐"、"蘇梅"。
劉克莊在《后村詩話》中稱為宋詩"開山祖師"。
曾注《孫子兵法》。
有《宛陵先生集》60卷。
有詞見《能改齋漫錄》。
全宋文·卷五九二
梅堯臣(一○○二——一○六○),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工詩,以深遠古淡為意,間出奇巧,初未為人所知。天圣中,用叔父梅詢蔭為桐城主簿,調(diào)河南主簿。錢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賞之,為忘年交,引與酬唱。歐陽修與為詩友,自以為不及。繇是知名于時。景祐元年,自德興縣令知建德縣。寶元二年,知襄城縣。慶歷元年,監(jiān)湖州稅;五年,為許昌簽書判官;八年,為簽書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皇祐四年監(jiān)永濟倉。大臣屢諫宜在館閣,嘉祐元年召試,賜進士出身,為國子監(jiān)直講。五年,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預修《唐書》,成,未奏而卒。撰《唐載記》二十六卷、《毛詩小傳》二十卷,注《孫子》十三篇,有《宛陵集》四十卷。見歐陽修《梅圣俞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三),《宋史》卷四四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4—1057 【介紹】: 宋許州長社人,字公南。
仁宗景祐元年進士。
授大理評事。
歷殿中丞、太常博士、知制誥,累進樞密直學士,知許、陳、杭州。
頗以文詞自喜,然嗜酒無行。
慶歷中蘇舜欽為賽神會而得罪,中立頗致其力。
全宋文·卷五九八
何中立(一○○四——一○五七),字公南,許昌長社(今河南許昌)人。景祐元年進士及第,授大理評事、歷僉書鎮(zhèn)安、武勝二鎮(zhèn)節(jié)度判官,遷殿中丞。慶歷元年除集賢校理,改太常博士,修起居注。再遷祠部員外郎、知制誥,改兵部員外郎?;实v四年,權(quán)發(fā)遣開封府事,尋除龍圖閣直學士、知秦州,改知慶州。還判太常寺,遷刑部郎中,進樞密直學士、知許州,改陳州,又徙杭州。嘉祐二年以暴疾卒于任,年五十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有傳。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