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蕭崱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7 首
得謗何須囊薏苡,工騷且自制芙蓉(寄姚希聲)
宋周密《浩然齋雅談》卷中 《浩然齋雅談》:姚鏞字希聲,紹定間以忤陳子華,謫之衡陽,蕭大山寄詩云云。
七十人稀,嘗記得、少陵舊語。
誰知道、五園庵主,壽今如許。
書底青瞳如月樣,鏡中黑鬢無雙處。
與人間、世味不相投,神仙侶。

文漢史,詩唐句。
字晉帖,碑周鼓。
這千年勛業(yè),一年一部。
曄曄紫芝商隱皓,猗猗綠竹淇瞻武。
問先生、何處更高歌,憑椿樹。
蕭大山兄弟 南宋 · 樂雷發(fā)
七言律詩
梅花好處共心期,曾擷天葩寄夢思。
兄弟自為千古計(jì),江湖方誦二蕭詩。
貪泉定喜逢廉吏,倭國何因拜老師(自注:蕭穎士事。)。
剩擬尋君攀桂樹,路遙誰肯借驢騎(自注:蕭君見予有梅花且補(bǔ)《離騷》闕之句,為之擊節(jié)。雖未相識,蒙書二十首為寄,故首句及之。)
⑴ 原作自,據(jù)名賢集、四庫本改
蕭大山父子 南宋 · 樂雷發(fā)
七言律詩
仙桂靈椿各典刑,飄飄姿韻激天鯨。
家傳八葉鹽梅種,詩接三蘇父子名。
四海盡將看縣譜,一堂那許與文盟。
塵埃不敢相親炙,且汲渝溪濯客纓。
翡翠芙蓉去路荒,許渾詩里認(rèn)封疆。
昔聞古佛傳宗印,今得吟仙綰縣章。
魚婢蟹奴供俎豆,馬人龍戶雜耕桑。
澹翁應(yīng)解知心事,試汲寒泉薦瓣香。
蕭大山 宋末元初 · 劉鑒
七言律詩
阿統(tǒng)遙知是乃宗,作詩工似選詩工。
寫成判語皆吟筆,翻得離騷再國風(fēng)。
共喜橫渠傳有弟,久誇坡老學(xué)如翁。
世間師友多零落,今在庭闈諾唯中。
九曜石歌(丙戌) 清 · 翁方綱
九曜亭邊九曜石,南漢劉?故苑之遺跡。
愛蓮種蓮事俱往,千載仙湖水猶碧。
前秋訪石因登亭,周遭顧盼疑列星。
五日輒乘使車去,未得剜苔剔蘚恣留停。
古色摩挲入夢寐,巾箱仿佛圖真形。
一石圓頂如建瓴,危根下削漱清泠。
一石四達(dá)如疏欞,旁有直干撐竛竮。
樹與石抱石轉(zhuǎn)青,往往樹皆過百齡。
不獨(dú)昔日太湖靈壁浮海至,彯沙激浪增瓏玲。
崩云散雪那遽一一數(shù),但覺嵌嵓硉兀勢欲凌滄溟。
昨歸經(jīng)冬水初退,坐看家僮洗萍塊。
雨溜磨崖字尚存,泥淤仙掌痕還在。
盧程許刻次第尋,陳九仙書竟晦昧。
不知米家詩句刻何處,想在老榕巨根內(nèi)。
文藻同時(shí)有傳否,亭沼何心嘆興廢。
九曜石,今日誰能識(音式。)為九。
一石獨(dú)合三石成,此語聞?dòng)职倌旰蟆?div class="vjcw8vq" id='poem_sentence_16_1137419_comment'>
藥洲兩字亦是元章題,斜日蒼煙但翹首。
按:九曜石在藥洲旁,南漢劉?罰罪人移自太湖靈壁,浮海而至。石凡九,其一在今布政使后堂東院,其八在使院后池中。西北一石正面中刻:「轉(zhuǎn)運(yùn)使度支郎中金君卿正叔、轉(zhuǎn)運(yùn)判官太子中舍許彥先覺之、管勾文字殿中丞金材拙翁、門人成度公適熙寧癸丑中伏泛舟避暑。」左刻:「花藥氛氳海上洲,水中云影帶沙流。直應(yīng)路與銀潢接,槎客時(shí)來犯斗牛。彥先再游移稵?????侍,熙寧甲寅上巳?!褂铱蹋骸笍V東經(jīng)略安撫使起居舍人龍圖閣待制曾布子宣、轉(zhuǎn)運(yùn)副使都官外郎向宗旦公美、轉(zhuǎn)運(yùn)副使屯田外郎(缺二字。)通道濟(jì)、前廣西轉(zhuǎn)運(yùn)判官太常(缺二字。)賡聲叔,元豐元年正月晦日游。」下有康熙五十一年學(xué)使楚安鄉(xiāng)張明先和許覺之韻詩。又右刻:「程師孟、金君卿、李宗儀、許彥先同游藥洲,熙寧甲寅上元日題。」其下八分書:「鄒非熊宗望、管湛之天步自葛仙洲,煮茶景濂堂,采菊筠谷,榜舟九曜石下,摩挲前賢題刻而去。淳熙戊申十月丁卯?!箹|一石上有掌跡長尺二寸,吳鵬八分「仙掌」二字,旁有米元章詩。今石仆泥中,僅露一面,榕根蟠其上,米詩不可尋矣。又旁八分書:「嘉熙三年己亥元巳,九仙野便陳疇少錫泛舟仙湖,觀仙掌石,摩挲蘚刻,誦米南宮詩。奇哉!弟尉同少林、孫成之可大、甥林璞藏用侍、臨江蕭(缺二字。)東嘉吳偉茂遠(yuǎn)、清沅趙時(shí)瑢躬玉、長樂陳子(缺一字。)茂客也?!勾硕屋d《廣州志》,今止露二十一字,以下盡為榕根所踞。中刻:「至正甲申秋,余奉天子命來鎮(zhèn)東廣。適官舍介于仙湖之東。(缺七字。)觀仙掌石刻,乃宋嘉熙蕭大山。(缺八字。)宛然如新。案郡志,仙湖舊名石洲。(缺七字。)石號九曜,而仙掌蓋居其一焉。(缺八字。)興。斯石屹然猶存。余隴(志作「余隴」。今細(xì)視,恐是「今礱」。)九仙之跡(缺七字。)慨然興嘆。遂識諸歲月,俾后之來者亦(缺五字。)而刻銘無窮,共臻千古之勝槩,以。(缺七字。)句云:星廛文囿劍池頭,月地。(缺七字。)壯游推太華,又觀仙掌五羊洲。至正(缺六字。)中(缺一字。)大夫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缺七字。)敦詩志令史韋(缺一字。)安書丹。」亦八分書。池中破石上刻:「嘉熙庚子孟秋,長樂黃樸成父約同郡唐璘伯玉、莆田劉克莊潛夫泛舟仙湖,湖多怪石。其二峰尤壯偉,乃宅厥中而作亭焉,左盤右踞,勢若相(缺一字。)而巖巖挺立,又類乎守道不屈者。遂磨崖以識之。」下刻《重脩濂溪書院記》,成化八年廣東提學(xué)僉事新喻胡榮書。又一石刻:「士宏子高、昌衡平甫、元規(guī)正叔、安道子適,丙午仲春十五日題?!共恢鴷r(shí)代。志載盧士宏字子高,新鄭人,治平元年知廣州。丙午為治平三年,此在諸刻其最古者矣。程師孟、曾布皆知廣州,賈昌衡治平中轉(zhuǎn)運(yùn)使。盧畫防守策,招諭諸蠻。程大修學(xué)校,負(fù)笈者眾,諸番子弟皆愿入學(xué)。曾即南豐弟。程字公辟,王荊公詩「豫章太守吳郡郎」是也。許彥先,始興人,天圣乙丑進(jìn)士,深于《易》。劉克莊,廣東提刑。(《職官志》作推官。)蓋此地自劉氏鑿仙湖,與藥洲通,宋熙寧中周濂溪先生提刑廣南嘗居之。至嘉定中,經(jīng)略陳峴重疏湖水,輦劉氏故苑奇石置其旁,建堂浚池,繞植白蓮,士大夫多泛舟觴詠。后人建書院,有愛蓮?fù)?。明嘉靖初,學(xué)使莊渠魏公校改建學(xué)署。國初,署遷育賢坊。至康熙五十一年,學(xué)使洞庭張公明先始修復(fù)焉。志稱九石高八九尺,或丈馀。一石獨(dú)大,合三石為之,下有數(shù)石。筍長三尺許,瑳如雪。今無復(fù)能指為某石者矣。石日與沙水相蕩激,昔人題識漸就銷泐。予于前年九月來視學(xué),到署五日,出按諸郡,未暇以觀。至今歲正月水縮,命工拓之。仙掌橫臥老榕下,其露出之字為泥所沒,洗刷數(shù)日而后辨之。石理濕,不可著紙,火烘之乃可拓。凡四日,拓得大小紙十,藏諸篋衍,庶以仿佛前賢之流風(fēng)耳。既歌之而跋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