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趙善應(yīng)
相關(guān)人物:
共 1 位
。
共 10 首
題三人行錄后
其一
明 ·
俞好仁
七言絕句
三人同行錄。金驲孫所著也。略云。弘治戊申仲春。牧伯
慶公
纴有公事。將由泗川縣。邀我與俱。泗于晉。屬也。時沔川苪君忠年為縣監(jiān)。聞其至。迓城外。喜甚。因共入。當筵鼎坐。開懷劇談。庭中梅枝黏白。墻角柳條弄黃。而斜月掛在樹梢。下有半畝方塘。一境清漣?;◢u釣磯。蕭然作境。直南而望。平野茫茫。眼界十里。足以供座中之勝。興闌。就館一枕。而覺窗外之日已高矣。牧伯是行。蓋緣有倭警。經(jīng)略海堧也。某與苪君尾行。至一古砦云。是四佳相公所建置三千鎮(zhèn)也。由鎮(zhèn)而南。海岸穹窿。于是。相與地坐。滄波萬頃。渺渺接天。此日觀覽。為一生之富。俄而廚人漁夫盤進海錯。潑潑幾案前。刁其腥。鼎其鮮。酌酒相屬罷。舉鞭信馬。并海而還。是日。予與牧伯作意還晉。將及泗川治。而夜已暗矣。苪君懇要道左。遂共入城。相對劇談。有頃。堂中燭影明滅。簾外風聲奔騰。相視一笑。皆以輟行為幸。乃曰。三人同行。俱無惡客。而數(shù)日之期。似不偶然。天教好雨。又添一興。其如寂寥。如之何。問左右。有一人能琵琶。令取彈之。應(yīng)手而作。聲韻和壯。足以娛一座矣。夜靜神清。竦然無寐。苪君因自言曰。曾隨先君朝京師。有一措大能說中朝事。上自高皇。以及景泰,天順年間中原變故。成化臨朝。朝廷文物風俗。都市男女之事。歷歷有緒。皆前日所未聞?wù)摺U劇醪畈?。便不可當云云?/div>
青云羽翮早騰騫,日侍光陵荷圣恩。
百里當年藹弦誦,南人爭道侍中孫
(慶纴為晉牧故云)
。
贈白樓吳公還朝詩一首
明 ·
皇甫涍
四言詩
大宗伯知制誥白樓吳公以嘉靖丙戌之春表闕吁衷南驅(qū)展墓日月之光中普霜露之寒下濡楸槚郁目綸綍介心公前蒞太常渥承睿典乃祖乃父并錫龍章爰以夏六月十有六日懸霄幕于山椒布天聲于玄館揚葭啟道徐鑾警節(jié)景云時覆炎暉稍清傾廛萃觀群位肅伏公撫躬雄厲寵悼交加重林以之動色山靈宛其在辟誦言于行在有懷于明發(fā)者靡不仰崇徽而嘆息奮薄已而衡困忠孝之謨斯亦垂惠于邦人矣既而昊天慰其毫毛濟川思其舟楫三臺齊色繄公是賴云旌已峨火旻言別夫盛矣休哉皇天大庇哲人邁相我國家億萬斯年無疆之休乃繼挺于吾蘇也人文茂猷降岳匪誕文定吳公振遐軌于前文恪王公持典刑于后逮我公紹隆緒于今矧龍飛耀德海宇重熙鴻舉六翮辰附長天不足擬議我圣君賢相志同咸有之萬一也末學小子游公之門乃載世焉仰斯宏美在茲彌
慶公
岐嶷天成殆庶亮拔率物沖襟古稱上德九師該綜一夔惇秩文星遐賁明不遺乎兩京化雨傾流仁自揚于六館振鐸而中天懸日操翰而萬牒如泉望履綦者識體安之為深抱鉛槧者知意達之可貴帝厚其祉琳瑯在膝才冠一時名高江左神畿委辨乃斗筲乎洛少古文腹笥亦珠鵠于岐公于涍分則交游義均師范益諒慶流之遠末睇淮水之占矣公恒執(zhí)謙退皇上篤眷有隆俯慰孝思虛位以待嗟乎山甫切永懷之心召公裕明農(nóng)之愿在是行也小子涍儀刑日遠提攜孰從辱公國士之遇期以青云之器蹇踣如斯是用疚懷增汗負公如何賦詩一章以贈公行亦有感激之辭焉詩曰
于惟敬皇,實徽文教。
惟天保定,登猷朗照。
乃崇乃柬,并甄玄冒。
金相玉質(zhì),帝賚惟肖。
奕奕吳公,爰以時升。
鸞翔翰苑,華馥天庭。
經(jīng)之緯之,贊我熙明。
道為皇范,言垂世經(jīng)。
鼎號群瘁,兇珰遘禍。
靡揚不伏,靡隆不墮。
爰戢于署,玄闈無可。
司成奉常,禮丈載荷。
重光乃宣,乾纂穆容。
六幽咸被,三謨是踵。
浚哲惟文,承休端拱。
畀厥典刑,曷顧曷恐。
公德之鑠,式眷純錫。
絲綸是承,密勿是職。
敷言煥爛,裁訓淵默。
凝精駐翰,昌為稷益。
物變易感,性美惟滋。
希我皇鑒,貸我幽思。
帝曰福汝,臣浴宸慈。
發(fā)春指旆,文陛登辭。
載思載逝,風舉云征。
萃鑣響像,鳳吹晨鳴。
重章雙映,輝爾幽扃。
有巖斯媚,有潁斯榮。
山甫永懷,召裕其猷。
乃雍時曠,曾胡少留。
七月初吉,鹢首湍浮。
貞儀允則,去我孰由。
曰余寡劣,芳塵每挹。
譬井之渫,惟公之汲。
稱之千里,躋文踐赤。
鹽車長仰,是負是忒。
負忒在斯,人倫實難。
衡揣非疵,靜言永嘆。
賡歌翕烈,主圣臣賢。
猗歟咸有,慰爾幽蘭。
歷下城西有潭西精舍未谷與濟南諸名士所卜筑也嘗以香龕供竹根阿羅漢于此予為之贊既而都統(tǒng)
慶公
以竹根曼倩知縣玉君以竹根壽星來供予亦皆為贊別摹其字于冊屬兩峰圖之以壽未谷六十初度附以三詩
其一
(乙卯)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此是三龕臨褚帖,以陪二妙寫真圖。
東坡生日前稱祝,笑與先生侑一壺
⑴
。
⑴ 適兩峰作《二妙寫真圖》以供于寶蘇室。
歷下城西有潭西精舍未谷與濟南諸名士所卜筑也嘗以香龕供竹根阿羅漢于此予為之贊既而都統(tǒng)
慶公
以竹根曼倩知縣玉君以竹根壽星來供予亦皆為贊別摹其字于冊屬兩峰圖之以壽未谷六十初度附以三詩
其二
(乙卯)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潭西弟子舞雩風,春在先生笑語中。
莫認竹山支策影,蕉林釵腳誤河東
⑴
。
⑴ 念湖摹勒顏書《竹山聯(lián)句帖》于精舍壁也。此帖已刻于梁氏《秋碧堂帖》。予以吳興掌故諸書考之,「河東裴循」誤作「裴修」,蓋偽作顏書者耳。
歷下城西有潭西精舍未谷與濟南諸名士所卜筑也嘗以香龕供竹根阿羅漢于此予為之贊既而都統(tǒng)
慶公
以竹根曼倩知縣玉君以竹根壽星來供予亦皆為贊別摹其字于冊屬兩峰圖之以壽未谷六十初度附以三詩
其三
(乙卯)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花之僧筆白毫光,月印千鐙作道場。
幾疊衣紋圓昔夢,瀾回海綠接蒼茫。
聞慶忠烈祠書額訖。仍題
(二詩?!鸩⑿颉#?/span>
其一
(丁亥)
清 ·
申緯
七言律詩
嶺南聞慶縣多士。新建忠烈祠。專享壬辰殉節(jié)贈左承旨申公(吉元)。手其狀來。請額書于余。謹按公與余同祖典理判書公。則公為余近宗也。公少以孝聞。宣廟嘉之。特命生旌其門。及公出宰聞慶。值壬辰倭寇。時巡邊使李鎰開府尚州。公以聞慶軍隸焉。鎰見賊怯。棄軍而逃。公軍無所屬。散亡略盡。公猶激勵為固守計。將吏進曰。少避賊鋒山谷間。再為計。公厲聲曰。守土之臣。封疆即死所。何用避為。即公服提印。端坐廳事。賊來露刃脅降。公以手畫頸曰。有此而已。賊遂斷右臂。公猶不少動。賊又亂剮。罵不絕口而死之。噫。壬辰之役。吾家何多節(jié)也。家忠壯受服于李鎰敗報之后。往代巡邊。賊已充斥過嶺矣。背獺水殊死戰(zhàn)。手殲倭無算。然度不可為。遂北向四拜。全軍赴水死。水為之不流。節(jié)惠曰忠壯。聞
慶公
又城亡與亡。罵賊不屈死。貤贈左承旨。一門卓節(jié)。一時炳朗。重嶺內(nèi)外。不謀而同。何其盛歟。湖西延豐縣。有蕪橋地。即李鎰棄軍而逃之所由路也。余前有蕪橋詩。專詠此事。今因嶺儒之狀。得公于聞慶。并得公之逸事。是不可以無詩。詩曰。
吾宗逸事嶺人傳,洗剔幽潛起蹶然。
俎豆堪援萊府例,熊魚何獨宋公賢。
封疆死后悲終古,綽楔生前孝感天。
滌筆晴窗增氣色,顏行磊落照三椽。
伊江雜詩
其二
清 ·
方士淦
五言律詩
義烈媲睢陽,英風鎮(zhèn)異方。
三朝膺鐵券,兩代瀝忠腸。
碧血山河壯,丹霄日月光。
輝煌天語渥,讀罷淚沾裳
(扎義烈公乾隆年間在葉爾羌殉難,褒封世襲罔替。公子保寧謚文端公,孫慶祥字云嶠,兩世鎮(zhèn)守伊犁,有政績。
慶公
帥于道光丙戌,在噶什喀爾殉難。天語褒嘉,恤典尤重)
。
趙次珊尚書于城北設(shè)廠養(yǎng)瞻貧民就隙地種菜名曰遂園自作記發(fā)明遂已不如遂人之義命公子書之同人謀載酒為落成之
慶公
曰我作主人諸君以言贈我可也謹獻小詩三首
其一
清末至民國 ·
夏孫桐
五言律詩
樹石平泉記,深衣獨樂圖。
昔賢多作達,我相未云無。
但使天機暢,寧疑道力孤。
一言瞻利博,及物自昭蘇。
趙次珊尚書于城北設(shè)廠養(yǎng)瞻貧民就隙地種菜名曰遂園自作記發(fā)明遂已不如遂人之義命公子書之同人謀載酒為落成之
慶公
曰我作主人諸君以言贈我可也謹獻小詩三首
其二
清末至民國 ·
夏孫桐
五言律詩
心地耕惟寸,民生食乃天。
從知仁術(shù)在,應(yīng)以義門傳。
活國斯馀事,承家定后賢。
榜題同息壤,喬梓郁風煙。
趙次珊尚書于城北設(shè)廠養(yǎng)瞻貧民就隙地種菜名曰遂園自作記發(fā)明遂已不如遂人之義命公子書之同人謀載酒為落成之
慶公
曰我作主人諸君以言贈我可也謹獻小詩三首
其三
清末至民國 ·
夏孫桐
五言律詩
示仁兼示儉,彝訓在茲堂。
窗草依人綠,畦蔬帶露香。
此間即濠濮,何世不羲皇。
攜客常今日,來稱百歲觴。
共 10 首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