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行德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0—1219 【介紹】: 金僧。濟(jì)州人,字虛明,俗姓王。七歲出家,十三歲受大戒。累主道場。詔住燕都慶壽寺,徒眾常萬人,繼主少林,旋引去,往來于嵩、少之間。
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教亨字虛明。
濟(jì)州任城王氏子也。
先有汴京慈濟(jì)寺僧福安。
居任城有年。
精修白業(yè)緇素仰重。
一日赴齋于芒山村。
乃倚樹化去。
是夕示夢于女弟馮自彭村。
見其乘白馬而下曰。
我生于西陳村王光道家。
馮覺語母。
及其子三人夢皆同。
詰旦至光道家詢之。
其母劉氏先夕亦夢。
安公求寄宿焉。
是日果誕亨。
乃拳右拇指似不能伸。
但瞬而未笑。
次日有同業(yè)僧福廣福堅(jiān)。
聞而來謁見即呼云。
安兄無恙耶。
亨熟視舉手伸指而笑。
其母嘗臥師于室中。
若有人誦摩訶般若之聲。
及睟或以佛經(jīng)酒杯試之。
竟取經(jīng)卷。
素不茹葷血。
見僧喜從之游。
人皆呼為安山主。
故芒山村乃以師事碑于石紀(jì)其異。
年七歲出家依州之崇覺寺圓和尚薙染。
十三受大戒。
遇苦瓜先生相之曰。
此兒他日坐道場。
必領(lǐng)僧萬指。
年十五游方。
聞鄭州普照寶和尚法席之盛。
于是荷錫自汴發(fā)足。
寶公夜夢。
慶云如金芙蕖繽紛亂墜。
因語眾曰。
吾十年無夢矣。
今有此。
是何祥也。
翌日亨至。
寶獨(dú)異之。
師朝夕參叩。
寶亦痛劄之。
一日往睢陽。
忽馬上憶擊竹因緣。
凝情不散。
如入禪定。
將抵河津渾無知覺。
行德滿呼曰。
此河津也。
亨驚遂下馬悲喜交集。
及歸涕以語寶公。
寶曰。
此僵人耳。
切須更蘇轉(zhuǎn)動始得。
曾看日面佛公案。
否曰。
兒時已念得。
寶公笑曰。
我只教爾參諸方掉下底禪。
但再參去。
自有得力處。
一日亨于云堂靜坐。
忽聞打板聲霍然證入。
遂呈偈曰。
日面月面。
流星閃電。
若更遲疑。
面門著箭。
咄寶公曰。
我謾汝不得也。
師后出世乃五坐道場。
若嵩山之戒壇韶山之云門鄭州之普照林溪之大覺嵩山之法王。
次因金國丞相夾谷清臣請主中都潭柘。
遷濟(jì)州普照。
未幾忽方丈后叢樹中有一株。
亭亭高丈馀。
而群鴉以次來巢。
狀若浮圖。
上下十二級。
眾賀曰。
和尚佛法愈大振乎。
不十日詔住慶壽寺。
眾常萬人。
三年繼主少林。
法席大盛。
無何師引去乃徜徉于嵩少之間。
或放歌或長嘯。
如是數(shù)年。
一日忽覺四大弦緩。
杜門堅(jiān)坐謝絕賓客。
至金興定己卯七月十日誡其眾曰。
汝輩各自勤修。
索浴說偈端坐而逝。
享年七十。
坐夏五十有八。
阇維焰如蓮華開合。
牙齒目睛不壞。
舍利無算。
師自兒時額有圓珠涌現(xiàn)于皮間。
至是爆然飛去。
弟子分設(shè)利羅以建塔焉。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字虛明。
濟(jì)州任城王氏子也。
先有汴京慈濟(jì)寺僧福安。
居任城有年。
精修白業(yè)。
緇素仰重。
一日赴齋于芒山村。
乃倚樹化去。
是夕示夢于女弟馮自彭村。
見其眾白馬而下。
曰我生于西陳村王光道家。
馮覺。
語母及其子。
三人夢皆同。
詰旦至光道家詢之。
其母劉氏。
先夕亦夢安公求寄宿焉。
是日果誕亨。
乃拳右拇指。
似不能伸。
但瞬而未笑。
次日有同業(yè)僧福廣福堅(jiān)。
聞而來謁。
見即呼云。
安兄無恙耶。
亨熟視舉手。
伸指而笑。
其母嘗臥師于室中。
若有人誦摩訶般若之聲。
及睟。
或以佛經(jīng)酒杯試之。
竟取經(jīng)卷。
素不茹葷血。
見僧喜從之。
游人皆呼為安山主。
故芒山村。
乃以師事碑于石。
紀(jì)其異。
七歲出家。
依州之崇覺寺圓和尚薙染。
十三受大戒。
遇苦瓜先生相之曰。
此兒他日坐道場。
必領(lǐng)僧萬指。
年十五游方。
開鄭州普照寶法席之盛。
于是荷錫。
自汴發(fā)足寶公夜夢慶云。
如金芙蕖。
繽紛亂墜。
因語眾曰。
吾十年無夢矣。
今有此。
是何祥也。
翼日亨至。
寶獨(dú)異之師朝夕參叩。
寶亦痛劄之。
一日往雎陽。
忽馬上憶擊竹因緣。
疑情不散。
如入禪定。
將抵河津。
渾無知覺。
行德滿呼曰。
此河津也。
亨驚。
遂下馬悲喜交集。
及歸涕以語寶公。
寶曰。
此僵人耳。
切須更蘇。
轉(zhuǎn)動始得。
曾看日面佛公案否。
曰兒時已念得。
寶公笑曰。
我只教你參諸方掉下底禪。
但再參去。
自有得力處。
一日亨于云堂靜坐。
忽聞打板聲。
霍然證入。
遂呈偈曰。
日面月面。
流星閃電。
若更遲疑。
面前著箭。
咄。
寶公曰。
我謾汝不得也。
師后出世乃五坐道場。
若嵩山之戒壇。
韶山之云門。
鄭州之普照。
林溪之大覺。
嵩山之法王。
次因金國丞相夾谷清臣請。
主中都潭柘。
遷濟(jì)州普照。
未幾忽方丈后叢林中。
有一株亭亭高丈馀。
而群鴉以次來巢。
狀若浮圖。
上下十二級。
眾賀曰。
和尚佛法愈大振乎。
不十日。
詔住慶壽寺。
眾常萬人。
三年繼主少林。
法席大盛。
無何師引去。
乃倘徉于嵩少之間。
或放歌。
或長嘯。
如是數(shù)年。
一日忽覺四大弦緩。
杜門堅(jiān)坐。
謝絕賓客。
至金興定己卯七月十日。
誡其眾曰。
汝輩各自勤修。
索浴說偈。
端坐而逝。
年七十。
坐夏五十有八。
阇維。
舍利無算。
師自兒時。
額有圓珠。
涌現(xiàn)于皮間。
至是爆然飛去。
弟子分舍利。
羅以建塔焉。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六
釋教亨,字虛明,任城王氏子也。
先有汴京慈濟(jì)寺僧福安居任城有年,精修白業(yè),緇素仰重。
一日托缽于芒山村,乃倚樹化去。
是夕,示夢于女弟馮,自彭村見其乘白馬而下,曰: “我生于西陳村王光道家。
”馮覺,語母及其子,三人夢皆同。
詰旦,至光道家詢之,其母劉氏先夕亦夢安公求寄宿焉,是日,果誕亨,乃拳右拇指似不能申,但瞬而未笑。
次日,有同業(yè)僧福廣、福堅(jiān)聞而來謁,見即呼“云安兄無恙耶?
”亨熟視,舉手伸指而笑。
其母嘗臥兒于室中,若有人誦摩訶般若之聲。
及睟,或以佛經(jīng)酒杯試之,竟取經(jīng)卷。
素不茹葷血,見僧喜從之游,人皆呼為“安山主”,故芒山村乃以亨事勒諸石記其異。
年七歲出家,依州之崇覺寺圓公薙染,十三受大戒,遇苦瓜先生相之曰:“此兒他日坐道場,必領(lǐng)僧萬指。
”年十五游方,聞鄭州普照寶法席之盛,于是荷錫自汴發(fā)足,寶公夜夢慶云如金芙蕖,繽紛亂墜,因語眾曰:“吾十年無夢矣,今有此,是何祥也?
”翌日亨至,寶獨(dú)異之。
朝夕參叩,寶亦痛剳之。
一日,徑睢陽,忽馬上憶擊竹因緣,凝情不散,如入禪定,將抵河津,渾無知覺,同行德滿呼曰:“此河津也。
”亨驚,遂下馬,悲喜交集,及歸,涕以語寶公,寶曰:“此僵人耳,切須更蘇轉(zhuǎn)動始得。
曾看日面佛公案否?
”曰:“兒時已念得。
”寶公笑曰:“我只教汝參諸方掉下底禪,但再參去,自有得力處。
”一日,亨于云堂靜坐,忽聞板聲霍然證入,遂呈偈曰:“日面月面,流星閃電。
若更遲疑,面門著箭。
咄!
”寶公曰:“我謾汝不得也。
”亨后出世,乃五坐道場,若嵩山之戒壇、韶山之云門、鄭州之普照、林溪之大覺、嵩山之法王,復(fù)因金丞相夾谷清臣請,主中都潭柘,遷濟(jì)州普照。
未幾,忽方丈后叢樹中有一株,亭亭高丈馀,而群鴉以次來巢,狀若浮圖,上下十二級,眾賀曰:“佛法將大振乎?
”不十日,詔住慶壽寺,眾常萬人。
三年繼主少林,法席大盛。
無何,引去,乃徜徉于嵩少之間,時或放歌長嘯。
如是數(shù)年,忽杜門堅(jiān)坐,謝絕賓客。
金興定己卯七月十日,誡眾曰:“汝輩各自勤修。
”索浴說偈,端坐而逝,年七十,坐夏五十有八。
阇維燄如蓮華開合,牙齒、目睛不壞,舍利無算。
亨自兒時額有圓珠涌現(xiàn)于皮間,至是爆然飛去。
弟子分設(shè)利羅,以建塔焉。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南石文琇禪師。儒釋兼修。宗說俱妙。負(fù)超卓之才。懷奇?zhèn)ブ畾?。行中仁公。住靈巖。得和尚。猶慈明之得黃龍也。后和尚出世。瓣香嗣公。不忘所自。初住蘇之普門。次靈巖。三遷主萬壽。未幾。退隱吳淞之上日。與山翁野老。說無義語為樂。而大忘人世也。逮我明圣天子即位。詔天下儒釋道流深通文義者。纂脩大典。和尚應(yīng)詔而起。留京三年。書完。值國家建報恩大齋會。和尚預(yù)焉。居無何。杭之住持缺席。僧錄日公。舉非南石和尚不可。于是。欣然遂行。南州溥洽贈以詩云。緇袍如水赴瑤京。愛子相過雙眼明。豈有文章追李杜。敢言傳習(xí)到臺衡。青燈夜雨寒窗約。黃葉秋風(fēng)故國情。見說生公還聚石。扁舟早系闔閭城。洪武十一年?;噬弦匀f機(jī)之暇。憫念吾徒為佛弟子者。鮮能精通教典。深究禪學(xué)。得頒睿旨。俾習(xí)般若心經(jīng)。金剛楞伽。晝則講演。夜則坐禪。務(wù)期曉達(dá)。師因說七偈以贊。初首云。圣皇親受靈山記。手執(zhí)金輪御萬方。詔諭僧徒令講習(xí)。叢林頓覺有輝光。末首云。窮通教典與參禪。是大因緣非小緣。幸遇圣君能注意。吾徒何事不加鞭。有普門靈巖徑山語錄。及佛祖贊一卷。行世。后未考所終。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八
釋文琇,字南石,姓李氏,昆山人。
出家邑之紹隆庵,參法要于行中仁,居虎邱,得言外旨。
有《續(xù)傳燈錄》、《四會語》行世。
慧無盡者,不知何許人。
洪武間為虎邱藏主,文琇稱其戒簡冰清,禪誦勤勇,刺血書大乘經(jīng),攻苦行澹,備行三寶中事,孜孜弗懈。
學(xué)教觀于古庭,聽《楞嚴(yán)》于融室。
又從行中究別傳之旨,及示身火聚,灰燼出舍利如粟。
行德之顯驗(yàn)如此。
又僧起,字滅宗,初住天臺華頂山,來主虎邱,專力宗門,不省俗事,臨終盡出平生文字火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43—1633 【介紹】: 明浙江嘉善人,字禮原,號改亭。隆慶五年進(jìn)士。授句容知縣,清賦額,減雜徭,課農(nóng)桑,百廢俱舉。萬歷年中起督操江,擢南京工部尚書,每遇旱潦,必請賑貸,并出家財助賑。有《丁清惠公遺集》。
槜李詩系·卷十四
賓字禮原,晚號改亭,嘉善人。
隆慶辛未進(jìn)士,為句容令,擢御史,歷南大理、太常、鴻臚、僉都,提督操江,凡九任。
轉(zhuǎn)北京工部侍郎,尋晉南京工部尚書。
前后在留都三十年,革債弁、科減月糧之弊,除上江二邑廂坊僉役之條,浚浦口諸河以利涉,廣京口外塢以通漕,復(fù)鎮(zhèn)江石橋勒船禁以救溺,疏丹陽朱巷濫泥河洪以溉田。
治南北四百里孔道,甃石,蔭榆柳以便行旅。
其居官實(shí)政,大抵如此。
尤好行德于鄉(xiāng),老而彌篤。
年八十有八,買小舟渡江謁孔林。
性儉樸,臥榻無重茵,下置一雞,比曉聞即起。
卒贈太子太保,謚清惠。
維基
丁賓(1543年—1633年),字禮原,號改亭,浙江嘉善人,軍籍。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十五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辛未科會試第三百九十一名,三甲四十七名進(jìn)士,隆慶六年(1572年)授句容知縣。萬歷八年(1580年)六月考選,授山東道試御史,張學(xué)顏揭發(fā)遼東巡按御史劉臺受賄。張居正讓丁賓往遼東搜尋劉臺罪證,丁賓力辭,忤張居正之意去官。丁賓自奉儉約,住屋低矮簡陋,張居正曾說他“迂闊”。萬歷十九年(1591年)薦起為御史,再以丁憂離職。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五月起為南京大理寺右寺丞。三十一年四月升為南京太常寺少卿。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二月升南京鴻臚寺卿,八月為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四十年八月召拜工部左侍郎,擢拔為南京工部尚書。天啟元年以病乞休歸,五年加太子太保。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為《元亨療馬集》作序。天啟五年(1625年),捐出糧食三千石振濟(jì)貧民。崇禎六年(1633年),卒。享年九十一歲,謚清惠?!?a target='_blank'>明史》評其:“強(qiáng)直無所附麗,不為執(zhí)政所喜,則以此遠(yuǎn)之?!?/blockquote>
項(xiàng)汝廉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人。
萬歷間知廣東石城縣。
蒞事精明,重視教育。
移署化州知州,嚴(yán)斥侵?jǐn)_百姓之宦官。
以多行德政,雷州民聞風(fēng)移居化州達(dá)數(shù)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