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普巖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夢庵在居士,生平未詳。
釋運庵有交。
事見《運庵普巖禪師語錄》附《運庵禪師行實》。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智愚(一一八五~一二六九),號虛堂,俗姓陳,四明象山(今屬浙江)人。
十六歲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師蘊出家。
后辭親出鄉(xiāng),首依雪竇煥和尚、凈慈中庵皎和尚。
過金山,掩室和尚一見甚器重。
運庵和尚薙染,自此遍歷諸老宿之門。
游江淮湘漢,經(jīng)荊門玉泉,過廬山東林。
依福嚴無二月和尚,為典藏。
參有修首座于南岳,深相契合。
又訪北禪禮和尚。
回浙到凈慈,見凈和尚。
由靈隱笑翁和尚薦為虎丘典藏。
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出世嘉興府興圣寺。
端平二年(一二三五),遷報恩光孝寺。
又移慶元府顯孝寺。
復遷瑞巖開善寺,居二年乞退,住萬松山延福寺。
繼遷婺州云黃山寶林寺,居五年嬰強寇之難,應東谷和尚舉,入主冷泉寺。
寶祐四年(一二五六,此據(jù)《語錄》,《行狀》作六年),在靈隱鷲峰庵受請入住慶元府阿育王山廣利寺。
景定元年(一二六○),入住柏巖慧照寺。
五年,受詔住臨安府凈慈報恩光孝寺。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此據(jù)《語錄》,《行狀》作三年),遷徑山興圣萬壽寺。
五年卒,年八十五。
運庵禪師法嗣。
有《虛堂智愚禪師語錄》十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
事見《語錄》及所附法云撰《行狀》。
 釋智愚詩,以輯自《語錄》及《語錄》中單編的詩合編為五卷。
輯自他書的詩附于卷末。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智愚。
字虛堂。
四明人。
具戒游參。
運庵顏公。
言下了旨。
出世歷住十剎。
化道風行。
咸淳末。
被詔住徑山。
室中設三轉語。
勘驗學人。
鮮有覯其機者。
曰。
己眼未明底。
因甚將虛空。
作布褲著。
曰。
畫地為牢。
因甚透這個不過。
曰。
入海算沙底。
因甚向針鋒頭上翹足。
又云。
虛堂。
初無門戶。
與人近傍。
亦不置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
只要諸人如鐵。
入土與土俱化。
然后可以發(fā)越。
其如運糞入者。
吾末如之何。
一日。
舉松源師臨濟示寂告眾云。
久參兄弟正路上行者。
有只不能用黑豆法。
臨濟之道。
將泯絕無聞。
傷哉。
拈云。
鷲峰老大。
似倚杖騎馬。
雖無僵臥之患。
未免傍觀者丑。
師先在凈慈。
入院日問答絕。
忽天使踵門。
傳旨。
問趙州因甚八十行腳。
虛堂因甚八十住山。
師。
即舉趙州行腳到臨濟話。
頌曰。
趙州八十方行腳。
虛堂八十再住山。
別有一機恢佛祖。
九重城里動龍顏。
使以頌回奏。
上大悅。
特賜米五百石。
絹一百縑。
開堂安眾。
后示寂。
塔于直嶺下曰天然。
先是。
高麗國王。
請師于彼國說法。
八載還山。
問法弟子。
隨侍千指。
至我明嘉靖間。
高麗尚遣法嗣來此掃塔云。
彼國法道。
甚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