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衛(wèi)宣公

相關(guān)人物:共 16 位
共 1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雄雉 春秋 · 詩經(jīng)
四言詩
《雄雉》,刺衛(wèi)宣公也。淫亂不恤國事,軍旅數(shù)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曠,國人患之而作是詩。
于飛,其羽。
我之懷矣,自伊阻(一章)

于飛,下上其音。
展矣君子,實勞我心。(二章)

日月,悠悠我思。
道之云遠,曷云能來。(三章)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
不求,何用不臧。(四章)

按:雄雉四章,章四句。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匏有苦葉 春秋 · 詩經(jīng)
四言詩
《匏有苦葉》,刺衛(wèi)宣公也。公與夫人并為淫亂。
有苦葉,涉。
則厲,淺則(一章)

?盈,有雉鳴。
盈不,雉鳴求其。(二章)

始旦。
士如,迨冰未(三章)

舟子,人涉。
人涉我友。(四章)

按:匏有苦葉四章,章四句。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新臺 春秋 · 詩經(jīng)
四言詩
《新臺》,刺衛(wèi)宣公也。納伋之妻,作新臺于河上而要之。國人惡之,而作是詩也。
新臺有,河水??。
之求,(一章)

新臺有,河水。
之求,。(二章)

魚網(wǎng)之設(shè),鴻則離之。
之求,得此(三章)

按:新臺三章,章四句。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二子乘舟 春秋 · 詩經(jīng)
四言詩
《二子乘舟》,思伋、壽也。衛(wèi)宣公之二子,爭相為死。國人傷而思之,作是詩也。
二子乘舟,汎汎其
思子,中心養(yǎng)養(yǎng)。(一章)

二子乘舟,汎汎其逝。
思子,不瑕(二章)

按:二子乘舟二章,章四句。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防有鵲巢 春秋 · 詩經(jīng)
四言詩
《防有鵲巢》,憂讒賊也。宣公多信讒,君子憂懼焉。
有鵲巢,有旨。
予美,心焉。(一章)

有旨。
予美,心焉惕惕。(二章)

按:防有鵲巢二章,章四句。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悔賦 南梁 · 蕭綱
夫機難預(yù)知,知機者上智,智以運己,迷己者庸夫。故易曰,吉兇悔吝,生乎動者也。又曰,悔吝者,憂虞之象也。傳云,九德不愆,作事無悔。是以鄭國盜多,太叔之恨表,衛(wèi)風(fēng)義失,宣公之刺彰,無將詠興,壟事書作,季文再思而未可,南容三復(fù)而不暇。余以固陋之資,慎履冰之誡,竊服楚王之對,每徵后稷之詩,觸類而長,乃為賦曰。
默默不怡,恍若有遺,四壁無寓,三階寡趣。
月露澄曉,風(fēng)柳悲暮。
庭鶴雙舞,檐鳥獨赴。
帢岸林宗之巾,憑南郭之幾。
玄德之眊聊縈,子安之嘯時起。
靜思悔吝,鋪究前史吊古傷今,驚憂嘆杞。
成敗之蹤,得失之理。
莫不關(guān)此,令終由乎謀始,棄夸言于頓丘,重前非于蘧子。
跡夫履車之人,豈止一途而已。
至如秦兼四海之尊,握天下之富。
混一車書,鞭笞宇宙。
胡亥之寄已危,萬代之祀難構(gòu)。
阿衡失責(zé)成之所,趙高秉棟梁之授。
拒諫逞刑,戮宰誅守。
矜上林之戲馬,嘉長楊之射獸。
囁呫禁中之言,欺侮山東之寇。
及其祠崇涇水,作釁夷宮。
徒希與妻子伍,下愿與黔首同。
信殪絕于兇丑,何前謀之不工?
至如下相項籍,才氣過人。
拔山靡類,扛鼎絕倫。
聲駕盛漢,勢壓馀秦。
鉅鹿有動天之卒,轅門有屈膝之賓。
既刓有功之印,亦疑奇計之臣。
唱雞鳴于垓下,泣悲歌于美人。
抱烏江之獨愧,分漢騎之馀身。
郭君失位,徒馭而亡。
尚悲殘糗,獨飲馀漿。
枕畚空臥,伏軾懷傷。
魂飄原野,骨餌豺狼。
楚王刻鶴,播徙南地。
鐃管徒鳴,才人空置。
豈輜車之足榮,匪射獵之娛意?
幽泉斯即,白日何冀。
寧喜納君,恃功肆寵。
衛(wèi)侯厭黷,忠臣憤勇。
昏迷靡悟,敗不虐踵。
商君被執(zhí),李斯赴收。
身居闕下,命厄秦囚。
追傷用法之弊,還思不諫之尤。
亦何解于今酷,終無追于昔謀。
伯卓跋扈,豺目為輔。
弒君鴆子,誅李害杜。
鬻恩販寵,怨庶虐人。
蔽朝政之聰察,害上書之烈臣。
榮昵子于阿尹,肆貪濁之淫威,樹奸黨于宮禁,察人主之纖微,卒其膏鈇潤鋮。
置纏逢徽,閏武關(guān)逸。
才為時出,陸離儒雅,照爛文筆。
江東起吞并之籌,幽州著懷遠之術(shù)。
運鐘毀冕,時屬傾顛;
鋪鳴水闊,日黑山遷。
留卞之謀決,忠良之戮已纏。
臺耀之災(zāi)雖啟,鷦鷯之賦徒然。
士衡文杰,綽有余裕;
氣含珠璧,情蘊云霧。
志闕沉隱,心耽進趣。
倔茲猛眾,臨此勁兵。
抗言孟玖,肆此孤貞。
箋辭已切,墨幔徒榮。
表殞河上,心憶華亭。
苦夫揚惲狂言,灌夫失志,卒其殞命埋軀,傷形屬吏。
周君飲后,裴子酣狂,靳固紀瞻之妾,眠臥季倫之房,亦足以魂驚神爽,悔結(jié)嫌彰。
已矣哉!
波瀾動兮昧前期,庸夫蔽兮自欺,不遠而復(fù)幸無嗤,建功立德有?;?,胸馳臆斷多失之,前言往行可為師。
臣聞理人之道,地著為本;
分民之要,平土為大。
故古者井田之制,必先立步畝,以正經(jīng)界。
夫受私田百畝,公田十畝,是謂什一之法。
夏氏五十而貢,商人七十而助,周百畝而徹,皆什一也。
故《春秋傳》曰:「什一者,天下之中正者也」。
其山林、藪澤、原陵、淳鹵之地,準肥磽以為差,隨厚薄而收入。
是以《春秋》譏宣公初稅畝,謂履畝而稅,擇其善者取之,故君子惡公,以為于民已悉矣。
自廬井之壞,而王制大亂,民生失平,稅賦之法不齊矣。
漢初,接秦之暴,務(wù)安殘氓,約用省禁,益薄田租,至文、景之際,乃或三十而收一,時更盡除勿收,可謂寬約矣。
于時網(wǎng)疏而民富,百姓安樂,知重禮義,天下之刑獄幾措焉。
夫厚斂則民困,困則奸盜起而刑辟重;
輕賦則民足,足則禮義興而刑罰簡。
刑辟重,則民愁怨而思亂;
禮義興,則民安樂而思治。
思亂者,視其君如仇讎,雖箕、微之仁,不能使之安而久;
思治者,愛其君如父母,雖蚩尤之孽,不能使之動而危。
蓋厚斂起乎荒汰,薄賦由乎節(jié)用。
秦自暴政之并天下,侈心無極,恢大封域,北拓胡地,南開越境。
于是發(fā)閭左之戍,掃天下之命,飛芻挽粟,萬里轉(zhuǎn)饋,暴骸露骨,積于邊荒。
內(nèi)興功事,窮極力役,創(chuàng)阿房之宮,備六國之制,胡亥發(fā)徒百萬,以營驪山,及山東兵興,聚師待餉。
此所以收大半之賦而不足也。
漢初定天下,生人困瘁,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于民。
孝文躬修儉節(jié),仁愛清靜,宮室苑囿、車馬服御無所增飾,有不便,輒弛以利民;
身衣弋綈,后宮親幸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
惜百金之費,罷露臺而不為;
匈奴背約犯塞,令守邊備,不發(fā)兵深入,無動勞百姓;
治陵因山,不增高,器用瓦物,不藏金銀。
又親行耕籍之禮,以勸農(nóng)事,務(wù)廣儲蓄,以備災(zāi)沴。
此所以三十而稅一,或盡除勿收,而國用足也。
自漢叔世,吳、魏三分,司馬氏之南渡,中原剖裂,外備疆事百役之費,內(nèi)則間以昏僻驕淫之主急征橫斂,科調(diào)雜出。
是故漢有虐政而作田畝之賦,齊有淫政而重床調(diào)之租,隋有亂政則有先期逆征之暴,唐有弊政則有青苗地頭之稅。
舊弊不革,新名日生,侵刻疲人,自取孤弱。
是何異割肌膚而滋口腹,事枝葉而剔根心?
反裘負薪,徒有惜毛之意;
斃人以梃,不知罪歲之非。
剝斂之名,可謂窮矣。
國家接衰唐之頹綱,經(jīng)五代之亂軌,平四方之僭閏,立一王之法式,其橫出之算,無名之征,革其弊者多焉。
比在先朝,定民田之租,考地之肥瘠,制賦之重輕,裁使平均,本于寬約,利人奉國,誠為中典。
夫古之田制,有賦有稅,稅以待郊社百神宗廟之祀,天子奉養(yǎng)百官祿食之給;
賦以供車馬甲兵士徒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
今夫車馬甲兵之資,士徒之眾,皆縣官素具,不復(fù)籍于民。
大率中田畝收一石,輸官一斗,畿甸之外,歲供兩稅,無他課調(diào)。
則是今制賦之法,抑已簡而有經(jīng)矣。
至如山原之地,或入稻粳之物;
陂澤之鄉(xiāng),或有縑綈之稅。
舍其所有,責(zé)其所無,農(nóng)人供之,其費自倍。
有者半價而賣,亡者倍稱而取,使乘利估販者得操其奇贏,此商人所以兼并農(nóng)人,農(nóng)人所以重困也。
誠依古制,均定壤賦,隨地所產(chǎn),因民所工,省其雜名,專為谷帛,除折準之令,去錢刀之目。
如此,則國之經(jīng)入如故,民之輸出有常,利歸于誠農(nóng),權(quán)奪于富人,上之德澤加于百姓,民之頌聲興于天下,可以制梃而鞭撻歷世之暴君污吏矣。
漢江千里清溶溶,惟此南夏奠其中。
因山為城峙險固,一國形勝何高雄。
嶷然巨首名曰峴,回壓面勢尊且崇。
東扼迅流疑引翼,西峙群阜如盤龍。
嵚巇峻拔不可擬,絕岸萬丈凌長空。
下闞澄潭迥無際,旁睨比屋幾可封。
天意造物豈虛設(shè),控蠻鎮(zhèn)楚舒隆隆。
自昔登憩且非一,此山振動惟羊公。
有志平吳運秘略,竭心衛(wèi)晉推元功。
綏懷遠邇?nèi)怂?,開墾田疇時以豐。
慨然置酒適清曠,中郎幕府賢而通。
語公令望高四海,當(dāng)與斯山永無窮。
自是綿綿歲歷久,閱碑墮淚存遺蹤。
亭祠浸壞詎可究,山歸民籍木以童。
前知興衰故有日,覽者嘆息追無從。
龍圖王公守茲土,修舉廢墜詰初終。
感物思人但長息,剡章疾置聞四聰。
圣宸動色可其請,茲山復(fù)興氣象融。
耽耽大廈揭亭宇,肅肅真像嚴祠宮。
遂使靈光享血食,禁樵復(fù)祀資恪恭。
大抵有功及民物,盛德期興天地充。
今之視古皆一致,休哉千載懷清風(fēng)(清陳鍔乾隆《襄陽府志》卷三四)。
我家山水間,耳目厭華麗。
聞道浙西山,經(jīng)年通夢寐。
從為遠游客,忘卻歸來計。
欲買湖上田,謝絕人間世
湖山多變態(tài),橫斜光景異。
隨山轉(zhuǎn)朱閣,臨顧窮幽邃。
惟有宣公樓,浮空堆亂翠。
疑是水仙人,臨墻露高髻。
道人跡愛山,朝昏閱終歲。
最愛煙雨中,半掩青羅袂。
我來悲歲晚,風(fēng)霜掃昏翳。
不見嶺頭云,未盡登臨意。
⑴ 趙本、四庫本、張本作置
⑵ 趙本、四庫本作氣
醉李宣道者,活計太天真。
把茅蓋頭處,只就松樹身。
樹邊有石兩三塊,便與傾倒為比鄰。
眼子崒嵂奇,寂寂亦惺惺。
卻倩松風(fēng)替說法,而石側(cè)耳聽。
宣公咄云,直饒聽得如器盛水瀉,也是外來之□。
何如我此橫眠坐睡,佛祖一齊喪氣。
共 1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