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颙(1054年—1105年),高麗王朝第15任君主(1095年—1105年在位)。字天常,原名熙,1101年因避遼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名諱而改名颙。他是高麗文宗之子,高麗順宗、高麗宣宗之弟,早年受封雞林侯,后升為雞林公,1095年消滅外戚李資義之勢力,并接受侄兒高麗獻(xiàn)宗之禪讓而成為高麗國王。任內(nèi)營建南京(今韓國首爾),鑄造貨幣,晚年與完顏部女真交惡,用兵失利后設(shè)立“別武班”,強(qiáng)化軍力。死后廟號肅宗,謚號明孝,葬于英陵。
人物簡介
本名王煦,字義天,后為避宋哲宗諱,以字行。高麗文宗之子,少時出家為僧。曾入宋求法?;貒笞嗾堉媒滩囟急O(jiān)于興王寺。歿后,肅宗王颙賜謚大覺國師,又設(shè)《仁王經(jīng)》道場,與群臣皆玄冠素服,輟朝三日而追悼之。東國僧尼錄·詩僧
補(bǔ)續(xù)高僧傳·義解篇嘗讀文烈公集。見大覺國師碑。師以王子求出家。如宋聞道。得賢首達(dá)摩天臺慈恩南山等五宗法門。至泗上禮僧伽塔。天竺寺禮觀音像。皆放光明。北遼天祚帝聞其名。送大藏經(jīng)諸宗疏鈔六千九百馀卷。燕京法師云谞。高昌國阇梨尸羅縛底。亦皆以策書法服為問。遼人來聘者皆請見。吾使入遼。則必問師安否。日本人求師碑志。其為異國所尊如此。師馀力外學(xué)經(jīng)史百子。皆尋其根抵。率爾落筆。文辭平淡而有味。令得數(shù)詩嘗味之。文烈公平淡之言。信哉。到飛來方丈。禮普德圣師云。涅盤方等教。傳授自吾師。兩圣橫經(jīng)日。(元曉義相。受涅槃維摩經(jīng)于師)高僧獨(dú)步時。隨緣任南北。在道勿迎隨。可借飛房后。東明古國危。(師本高句麗盤龍寺沙門飛房至百濟(jì)孤大山。后神人見于高句麗馬嶺。告人曰。汝國敗無日)題錦石庵云。老苔班似錦。瑞石列如屏。時有高僧倚。長眠養(yǎng)性靈。題龍巖院云。踏盡殘花上翠微。徘徊瞻景欲忘歸。他年若也酬前志。高臥煙霞與世違(補(bǔ)閑集)。
義天者。高麗國王第四子。辭榮出家。封祐世僧統(tǒng)。元祐初。入中國上表。乞傳賢首教。歸朝弘揚(yáng)。敕有司。舉可授法者。以誠法師對。
人物簡介
【生卒】:1063—1122 【介紹】: 即遼天錫皇帝。契丹名涅里。興宗孫。篤好文學(xué)。天祚帝時,累封秦晉國王,拜都元帥。保大二年,天祚帝逃入夾山后,在燕京被擁立為帝,稱天錫皇帝,年號天福。世號北遼。奉表于金,乞?yàn)楦接?,事未決,病卒。謚孝章皇帝,廟號宣宗。
人物簡介
【生卒】:?—1111 【介紹】: 遼皇族。道宗咸雍初,以善擊鞠得補(bǔ)祗候郎君,與耶律乙辛善,故內(nèi)外畏之。參與廢黜太子耶律浚之謀。天祚帝嗣位,大索乙辛黨,以賂獲免,出為西北路招討使。
人物簡介
【生卒】:1073—1140 【介紹】: 金宗室。太祖初為部落聯(lián)盟長時,奉使赴遼。還言遼可伐之狀,太祖始決意反遼。后從攻遼,歷寧江州等役,追獲遼天祚帝。后從完顏?zhàn)诤补ニ?,屢有?zhàn)功。累官中書令,封蜀王。卒謚武襄。
人物簡介
【生卒】:?—1113 【介紹】: 遼析津人,本姓李,字若思。才俊,有詩名。道宗咸雍進(jìn)士。守著作佐郎,以勤敏稱。歷景州刺史、御史中丞、山西路都轉(zhuǎn)運(yùn)使,累官知樞密院事,封越國公。道宗死,受顧命輔立天祚帝。乾統(tǒng)中主修《皇朝實(shí)錄》。封漆水郡王。生平善伺人主意,妻邢氏又經(jīng)常出入宮禁,由是權(quán)寵益固。
人物簡介
【生卒】:?—1115 【介紹】: 遼皇族,字特末衍。天祚帝天慶五年,領(lǐng)兵攻金時,為都監(jiān)。以天祚帝兵敗,與蕭敵里等謀立魏國王耶律淳,未成。率兵攻掠上京一帶,兵敗被捕死。
人物簡介
【生卒】:1075—1135 【介紹】: 金朝皇帝,女真完顏部人,本名吳乞買,改名晟。太祖弟。太祖征伐,常居守。天輔七年,繼兄為帝,當(dāng)年改元天會。三年,俘遼天祚帝,滅遼。同年,發(fā)動對宋戰(zhàn)爭。四年,破宋汴京。次年,俘宋徽欽二帝。改定制度,經(jīng)國規(guī)摹,至是始定。在位十三年。
人物簡介
【生卒】:1078—1130 【介紹】: 金女真完顏部人,字斡里衍。代父為七水部長。從太祖起兵反遼。為萬戶守黃龍府,進(jìn)都統(tǒng)。從取遼中京、西京,追襲遼天祚帝于余都谷。從完顏?zhàn)诤补ニ?,取河中府?div id="fvwxxx3" class='inline' id='people_36618_0_5_comment'>破汴京后,進(jìn)攻陜西各地。為右副元帥,總陜西征伐諸軍事。太宗天會八年,從完顏?zhàn)阱雠c宋張浚在富平?jīng)Q戰(zhàn),得勝。不久,病死涇州。追贈金源郡王,謚壯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