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揚(yáng)雄

相關(guān)人物:共 117 位
共 419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佹詩 先秦 · 無名氏
《荀子》曰:天下不治。請(qǐng)陳佹詩云云。與愚亦疑。愿聞反辭。其小歌也云云。
天地易位。四時(shí)易鄉(xiāng)。
列星隕墜。旦暮晦盲。
幽暗登昭。日月下藏。
公正無私。反見縱橫。
志愛公利。重樓疏堂。
無私罪人。憼革二兵。
道德純備。讒口將將。
仁人絀約。敖暴擅強(qiáng)。
天下幽險(xiǎn)??质?span id="3zjse0m" class='link' onclick='ShowWordComment("poem_sentence_8_4", 4, "Clauses/17/Comments/0")'>世英。
龜龍為蝘蜓。鴟梟為鳳凰。
比干見刳??鬃泳锌?。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郁郁乎其遇時(shí)之不祥也。
拂乎其欲禮義之大行也。暗乎天下之晦盲也。
皓天不復(fù)。憂無疆也。
千秋必反。古之常也。
弟子勉學(xué)。天不忘也。
圣人共手。時(shí)幾將矣。
念彼遠(yuǎn)方。何其塞矣。
仁人絀約。暴人衍矣。
忠臣危殆。讒人般矣。
璇玉瑤珠。不知佩也。
雜布與錦。不知異也。
閭娵子奢。莫之媒也。
嫫母力父。是之喜也。
以盲為明。以聾為聰。
以危為安。以吉為兇。
嗚呼上天。曷維其同(○《荀子》賦篇?!对娂o(jì)前集》八。又玉燭寶典十二作《荀子》荊楚歌賦。引憘一韻?!额惥邸范淖鬈鳑r賦危詩。引鄉(xiāng)、冥、藏、橫、堂、將、強(qiáng)、殃、皇、匡、明、祥、行、盲、佩、異、媒、喜、聰、兇、同二十一韻?!段倪x》四十五楊雄《解嘲》注作荀卿《云賦》。引皇一韻。又五十一王褒四子講德論注引媒、喜二韻。《楚辭》七諫洪氏補(bǔ)注引佩一韻。)。
司空箴 西漢 · 揚(yáng)雄
四言詩
普彼坤靈,侔天作則。
分制五服,畫為萬國(guó)。
乃立地官,空惟是職。
茫茫九州,都鄙盈區(qū)。
綱以群牧,綴以方侯。
烈烈雋乂,翼翼王臣。
臣當(dāng)其官,官當(dāng)其人。
九十之政,七賦以均。
昔在季葉,班祿遺賢。
掊克充朝,而象恭滔天。
匪人斯力(《初學(xué)記》作「匪力斯人」),匪政斯敕。
流貨市寵,而苞苴是鬻。
王路斯荒,孰不傾覆。
空臣司土,敢告在側(cè)(《藝文類聚》四十七作揚(yáng)雄,《初學(xué)記》十一作崔骃,《古文苑》作揚(yáng)雄,注云一作崔骃。案《文選·西都賦》注引首二句作揚(yáng)雄。)
⑴ 《初學(xué)記》作「宜」
太常箴 西漢 · 揚(yáng)雄
四言詩
翼翼太常,實(shí)為宗伯。
穆穆靈祗,寢廟奕奕。
稱秩元祀,班于群神。
我祀既祗,我粢孔蠲。
匪愆匪忒,公尸攸宜。
弗祈弗求,惟德之報(bào)。
不矯不誣,庶無罪悔。
昔在成湯,葛為不吊。
棄禮慢祖,夔子不祀。
楚師是虜,魯人躋僖。
臧文不悟,文隳太室。
桓納郜賂,宵降二宮,用誥不祧。
故圣人在位,無曰我貴。
慢行繁祭,無曰我材。
輕身恃巫,東鄰之犧牛,不如西鄰之麥魚。
秦殞望夷,隱斃鐘巫。
常臣司宗,敢告執(zhí)書(《藝文類聚》四十九作揚(yáng)雄,《初學(xué)記》十二作崔駟,《古文苑》作崔骃注云,一作揚(yáng)雄。)。
上林苑令箴 西漢 · 揚(yáng)雄
四言詩
茫茫大田,芃芃作谷。
山有征陸(《御覽》作「陵陸」),野有林麓。
夷原污藪,禽獸攸伏。
魚鱉以時(shí),芻蕘咸殖。
國(guó)以殷富,民以家給。
昔在帝羿,共田徑游。
弧矢是尚,而射夫封豬。
不顧于愆,卒遇后憂。
是以田獲三驅(qū),不可過差。
麀鹿攸伏,不如德至。
衡臣司虞,敢告執(zhí)指。
謹(jǐn)案:《后漢·胡廣傳》,初揚(yáng)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闕,后涿郡崔骃及子瑗,又臨邑侯劉騊駼增補(bǔ)十六篇,廣復(fù)繼作四篇,乃悉撰次首目,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篇。如傳此言,則子云僅存《二十八箴》,今遍索群書,除《初學(xué)記》之《潤(rùn)州箴》、《御覽》之《河南尹箴》顯誤不錄外,得《州箴》十二,《官箴》二十一,凡三十三箴,視東漢時(shí)多出五箴,縱使司空尚書太常博士四箴可屬崔骃、崔瑗,仍多出一箴,與《胡廣傳》未合,猝求其故而不得。覆審乃明,所謂亡闕者,謂有亡有闕,侍中太史令國(guó)三老太樂令太官令五箴多闕文,其四箴亡,故云九箴亡闕也。《百官箴》收整篇不收殘篇,故子云僅二十八篇,群書征引據(jù)本集,本集整篇?dú)埰孑d,故有三十三篇,其司空尚書太常博士四箴,《藝文類聚》作揚(yáng)雄,必可據(jù)信也。
⑴ 《文選·東京賦》注、《御覽》作「天田」
⑵ 《古文苑》、《御覽》二百三十二。
怪屈原文過相如,至不容,作《離騷》,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讀之未嘗不流涕也。以為君子得時(shí)則大行,不得時(shí)則龍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書,往往摭《離騷》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離騷》。(《漢書·揚(yáng)雄傳》、《初學(xué)記》六。)
有周氏之蟬嫣兮,或鼻祖于汾隅。
靈宗初諜伯僑兮,流于末之揚(yáng)侯。
淑周楚之豐烈兮,超既離虖皇波。
因江潭而??記兮,欽吊楚之湘累。
惟天軌之不辟兮,何純絜而離紛。
紛累以其淟涊兮,暗累以其繽紛。
漢十世之陽朔兮,招搖紀(jì)于周正。
正皇天之清則兮,度后土之方貞。
圖累承彼洪族兮,又覽累之昌辭。
帶鉤矩而佩衡兮,履欃槍以為綦。
素初貯厥麗服兮,何文肆而質(zhì)?。
資娵娃之珍剃兮,鬻九戎而索賴。
鳳皇翔于蓬渚兮,豈鴐鵝之能捷。
騁驊騮以曲艱兮,驢騾連蹇而齊足。
枳棘之榛榛兮,猿貁擬而不敢下。
靈修既信椒蘭之唼佞兮,吾累忽焉而不蚤睹。
衿芰茄之綠衣兮,被夫容之朱裳。
芳酷烈而莫聞兮,固不如襞而幽之離房。
閨中容競(jìng)淖約兮,相態(tài)以麗佳
知眾嫭之嫉妒兮,何必飏累之蛾眉。
懿神龍之淵潛,俟慶云而將舉。
亡春風(fēng)之被離兮,孰焉知龍之所處。
憫吾累之眾芬兮,飏??之芳苓。
遭季夏之凝霜兮,慶夭悴而喪榮。
橫江湘以南??兮,云走乎彼蒼吾。
馳江潭之汎溢兮,將折衷虖重華。
舒中情之煩或兮,恐重華之不累與。
陵陽侯之素波兮,豈吾累之獨(dú)見許。
精瓊靡與秋菊兮,將以延夫天年。
臨汨羅而自隕兮,恐日薄于西山。
解扶桑之總轡兮,縱令之遂奔馳。
鸞皇騰而不屬兮,豈獨(dú)飛廉與云師。
卷薜芷與若蕙兮,臨湘淵而投之。
棍申椒與菌桂兮,赴江湖而漚之。
費(fèi)椒稰以要神兮,又勤索彼瓊茅。
違靈氛而不從兮,反湛身于江皋。
累既??夫傅說兮,奚不信而遂行。
徒恐鷤?之將鳴兮,顧先百草為不芳。
初累棄彼虙妃兮,更思瑤臺(tái)之逸女。
抨雄鴆以作媒兮,何百離而曾不壹耦。
乘云蜺之旖柅兮,望昆侖以樛流。
覽四荒而顧懷兮,奚必云女彼高丘。
既亡鸞車之幽藹兮,駕八龍之委蛇。
臨江瀕而掩涕兮,何有九招與九歌。
夫圣哲之不遭兮,固時(shí)命之所有。
雖增欷以于邑兮,吾恐靈脩之不累改。
昔仲尼之去魯兮,婓婓遲遲而周邁。
終回復(fù)于舊都兮,何必湘淵與濤瀨。
溷漁父之餔歠兮,絜沐浴之振衣。
棄由聃之所珍兮,蹠彭咸之所遺。
其三月,將祭后土,上乃帥群臣橫大河,湊汾陰。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顧龍門,覽鹽池,登歷觀,陟西岳以望八荒,跡殷周之虛,眇然以思唐虞之風(fēng)。雄以為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jié)罔,還,上《河?xùn)|賦》以勸,其辭曰:
伊年暮春,將瘞后土,禮靈祇,謁汾陰于東郊,因茲以勒崇垂鴻,發(fā)祥隤祉,欽若神明者,盛哉鑠乎,越不可載已!
于是命群臣,齊法服,整靈輿,乃撫翠鳳之駕,六先景之乘,掉奔星之流旃,彏天狼之威弧。
張耀日之玄旄,揚(yáng)左纛,被云梢。
奮電鞭,驂雷輜,鳴洪鐘,建五旗。
羲和司日,顏倫奉輿,風(fēng)發(fā)飆拂,神騰鬼《走隹》;
千乘霆亂,萬騎屈橋,嘻嘻旭旭,天地稠山敖,簸丘跳巒,涌渭躍涇。
秦神下詟,蹠魂負(fù)珍;
河靈矍踢,爪華蹈衰。
遂臻陰宮,穆穆肅肅,蹲蹲如也。
靈祇既鄉(xiāng),五位時(shí)敘,絪缊玄黃,將紹厥后。
于是靈輿安步,周流容與,以覽虖介山。
嗟文公而湣推兮,勤大禹于龍門。
灑沈菑于豁瀆兮,播九河于東瀕。
登歷觀而遙望兮,聊浮游以經(jīng)營(yíng)。
樂往昔之遺風(fēng)兮,喜虞氏之所耕。
瞰帝唐之嵩高兮,脈隆周之大寧。
汨低回而不能去兮,行睨陔下與彭城。
濊南巢之坎坷兮,易豳岐之夷平。
乘翠龍而超河兮,陟西岳之峣崢。
云霏霏而來迎兮,澤滲漓而下降,郁蕭條其幽藹兮,滃泛沛以豐隆。
叱風(fēng)伯于南北兮,呵雨師于西東。
參天地而獨(dú)立兮,廓蕩蕩其亡雙。
遵逝乎歸來,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
建《乾》《坤》之貞兆兮,將悉總之以群龍。
麗鉤芒與驂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
敦眾神使式道兮,奮《六經(jīng)》以攄頌。
逾于穆之緝熙兮,過《清廟》之雍雍,軼五帝之遐跡兮,躡三皇之高蹤。
既發(fā)軔于平盈兮,誰謂路遠(yuǎn)而不能從(《漢書·揚(yáng)雄傳》、《藝文類聚》三十九。)?
揚(yáng)子遁居,離俗獨(dú)處。
左鄰崇山,右接曠野。
鄰垣乞兒,終貧且窶。
禮薄義弊,相與群聚。
惆悵失志,呼貧與語。
汝在六極,投棄荒遐。
好為庸卒,刑戮相加。
匪惟幼稚,嬉戲士砂。
居非近鄰,接屋連家。
恩輕毛羽,義薄輕羅。
進(jìn)不由德,退不受呵。
久為滯客,其意謂何?
人皆文繡,余褐不完;
人皆稻粱,我獨(dú)藜飧。
貧無寶玩,何以接歡?
宗室之燕,為樂不槃。
徒行賃笈,出處易衣。
身服百役,手足胼胝。
或耘或耔,沾體露肌。
朋友道絕,進(jìn)官淩遲。
厥咎安在,職汝為之。
舍汝遠(yuǎn)竄,昆侖之顛。
爾復(fù)我隨,翰飛戾天。
舍爾登山,巖穴隱藏。
爾復(fù)我隨,陟彼高岡。
舍爾入海,泛彼柏舟。
爾復(fù)我隨,載沈載浮。
我行爾動(dòng),我靜爾休。
豈無他人,從我何求。
今汝去矣,勿復(fù)久留。
貧曰唯唯,主人見逐,多言益嗤。
心有所懷,愿得盡辭。
昔我乃祖,宗其明德。
克佐帝堯,誓為典則。
土階茅茨,匪雕匪飾。
爰及季世,縱其昏惑。
饕餮之群,貪富茍得。
鄙我先人,乃傲乃驕。
瑤臺(tái)瓊榭,室屋崇高。
流酒為池,積肉為崤。
是用鵠逝,不踐其朝。
三省吾身,謂予無愆。
處君之家,福祿如山。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堪寒能暑,少而習(xí)焉。
寒暑不忒,等壽神仙。
桀蹠不顧,貪類不干。
人皆重蔽,子獨(dú)露居。
人皆怵惕,予獨(dú)無虞。
言辭既罄,色厲目張。
攝齊而興,降階下堂。
誓將去汝,適彼首陽。
孤竹二子,與我連行。
余乃避席,辭謝不直。
請(qǐng)不貳過,聞義則服。
長(zhǎng)與汝居,終無厭極
貧遂不去,與我游息。
⑴ 《藝文類聚》三十五、《初學(xué)記》十八、《御覽》四百八十五、《古文苑》。
《漢書》曰:王莽篡位后。復(fù)上符命者。莽盡誅之。時(shí)揚(yáng)雄校書天祿閣。使者欲收恐。乃從閣自投。幾死。京師為之語曰:
惟寂寞,自投閣。
爰清靜,作符命(《漢書》師古注。今流俗本云。惟寂惟寞。自投于閣。爰清爰靜。無作符命。妄增之?!稹稘h書》揚(yáng)雄傳?!队[》四百九十五。又《白帖》三、十?!段倪x》三十齊中讀書詩注、《御覽》一百八十四并引閣一韻。《詩紀(jì)》九作投閣。)
新論曰:揚(yáng)子云工于賦。王君大習(xí)兵器。余欲從二子學(xué)。子云曰:能讀千賦則善賦。君大曰:能觀千劍則曉劍。諺曰:
伏習(xí)象神。巧者不過習(xí)者之門(○意林三。)。
履霜操者。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也。吉甫。周上卿也。有子伯奇。伯奇母死。吉甫更娶后妻。生子曰伯封。乃譖伯奇于吉甫曰:伯奇見妾有美色。然有欲心。吉甫曰:伯奇為人慈仁。豈有此也。妻曰:試置妾空房中。君登樓而察之。后妻知伯奇仁孝。乃取毒蜂綴衣領(lǐng)。令伯奇綴之。伯奇前持之。吉甫大怒。放伯奇于野。伯奇編水荷而衣之。采楟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自傷無罪見逐。乃援琴而鼓之曰云云。宣王出游。吉甫從之。伯奇乃作歌。以言感之于宣王。宣王聞之曰:此孝子之辭也。吉甫乃求伯奇于野而感悟。遂射殺后妻。
履朝霜兮采晨寒??疾幻髌湫馁饴犠嬔浴?div class="kkzbufu" id='poem_sentence_0_487899_comment'>
孤恩別離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
痛歿不同兮恩有偏。誰說顧兮知我冤(○琴操上?!妒勒f》新語言語篇注?!段倪x》十八長(zhǎng)笛賦注?!冻鯇W(xué)記》二?!栋滋妨??!队[》十四、五百十一引并有序無辭。《樂府詩集》五十七。朱文公校昌黎集注引古我府解題?!对娂o(jì)前集》四?!疱职??!逗鬂h書》黃瓊傳注引《說苑》曰:王國(guó)子前母子伯奇。后母子伯封。后母欲其子立為太子。說王曰:伯奇好妾。王不信。其母曰:令伯奇于后園。妾過其旁。王上臺(tái)視之。即可知。王如其言。伯奇入園。后母取蜂十?dāng)?shù)置單衣中。過伯奇邊曰:蜂螫我。伯奇就衣中取蜂殺之。王遙見之。乃逐伯奇也云云。據(jù)此西漢初年。始有與琴操本事相同之故事。然尚無琴曲之事。水經(jīng)江水注引揚(yáng)雄琴清英曰:尹吉甫子伯奇。至孝。后母譖之。自投江中。衣苔帶藻。忽夢(mèng)見水仙。賜其美藥。思惟養(yǎng)親。揚(yáng)聲悲歌。船人聞之而學(xué)之。吉甫聞船人之聲。疑似伯奇。援琴作子安之操云云。據(jù)此伯奇故事雖演為琴曲。與本操亦相異。又后漢王充《論衡》書虛篇、趙岐孟子注。均謂伯奇流放。作小弁之詩??梢姾鬂h前期。伯奇故事亦尚未固定。至曹植貪惡鳥論引俗傳云。吉甫后悟追傷伯奇。遂射殺后妻。而《世說》新語注引琴操謂伯奇作歌。以言感之。履霜操及共歌辭。始正式傳行于世。要之。此操至早為后漢時(shí)作品。)。
共 419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