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570—1628 【介紹】: 明陜西安化人,寄籍順天,字友石。萬歷二十三年進(jìn)士。累官至江西按察使。天啟時忤魏忠賢,被劾削籍。崇禎初,起為太仆寺少卿,卒于官。好蓄奇石,人稱友石先生。又善書畫,與董其昌齊名。有《篆隸訂訛》。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仲詔,宛平人。萬歷乙未進(jìn)士,歷知永寧銅梁六合三縣入為大理右評事累官江西按察使有北征吟維基
米萬鐘(1570年—1631年),字仲詔,號友石,順天宛平(今北京市)人,明末政治人物、書畫家,同進(jìn)士出身。其先關(guān)中人,至其父米玉時,始徙京師,遂籍順天。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三甲同進(jìn)士,歷任銅梁、六合知縣,歷升主事、工部營繕?biāo)纠芍小?div id="jzpnppp" class='inline' id='people_51747_2_2_comment'>泰昌元年(1620年)任浙江右參政。天啟三年(1623年)升江西按察使。天啟五年(1625年)任山東右布政使。同年,因魏黨倪文煥參劾,被削籍。崇禎元年(1628年)魏黨垮臺,起為候補(bǔ)京卿,但久之不補(bǔ)。次年,清兵攻京師,近逼城下,米萬鐘彈劾袁崇煥“使虜踰薊門,如枕席上過,咎安歸乎?”并請求朝廷處決袁崇煥。明思宗降旨,補(bǔ)米萬鐘太仆寺少卿銜,理光祿寺寺丞事,守德勝門。崇禎三年(1630年)清兵撤軍,明思宗為嘉其功勞,命下部紀(jì)錄。次年病卒據(jù)《明史》卷二十三載,崇禎二年……辛丑,大清兵薄德勝門。又載三年……壬辰,大清兵東歸,永平、遷安、遵化相繼復(fù)。這里指的就是倪元璐《鴻寶應(yīng)本》書中所說的虜退,明年春……公已病,杜門月馀,一日蚤起,呼水盥漱,所蓄奇石兩枝,怡弄許時,忽起端坐,遂卒。所以米萬鐘卒年當(dāng)為崇禎四年(1631年),而非崇禎元年(1628年)。。
人物簡介
【介紹】: 明福建晉江人。萬歷三十八年進(jìn)士。歷官陜西僉事,以京察罷。天啟中起官兵部郎中,由崔呈秀進(jìn),為魏忠賢義子,為魏門“五虎”之一。一年六遷,官至工部尚書。崇禎帝即位,逮治論死。維基
吳淳夫(1572年—1629年),號猶三,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晚明政治人物,同進(jìn)士出身。丙午福建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登庚戌科廷試三甲三十九名進(jìn)士。歷官陜西僉事,以京察罷官。天啟五年(1625年)起兵部郎中,與倪文煥、田吉、李夔龍皆由崔呈秀推薦,成為魏忠賢義子。天啟六年(1626年)冬,擢太仆寺少卿,視職方司事。不久,擢太仆寺卿,歷官工部添注右侍郎。冒領(lǐng)寧錦大捷及重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三殿大工之功,累進(jìn)工部尚書,加太子太傅。天啟七年(1627年)明思宗嗣位,處置閹黨,淳夫、文煥、吉、夔龍等人,按上林苑典簿樊維城、戶部員外郎王守履所言,皆下獄處死。與崔呈秀、田吉、倪文煥、李夔龍等人并稱“五虎”。
人物簡介
【生卒】:1573—1626 【介紹】: 明江西廬陵人,字我以,號洞初。萬歷四十四年進(jìn)士。歷官刑部郎中,出為揚(yáng)州知府。憤魏忠賢亂政,為閹黨所構(gòu)陷,被殺。崇禎元年贈太仆寺卿。有《來復(fù)堂集》。維基
劉鐸(16世紀(jì)—1626年),字我以,號洞初,江西吉安府安??h人,明朝進(jìn)士、官員。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jìn)士。后由刑部郎中轉(zhuǎn)為揚(yáng)州府知府。因憤慨魏忠賢亂政,作詩書僧扇,有“陰霾國事非”句。被魏忠賢得知后,倪文煥唆使魏忠賢將他治罪。劉鐸因與魏忠賢之子魏良卿的關(guān)系良好而解決此事,不久復(fù)舊官。魏良卿問劉鐸:“曩錦衣往逮,索金幾何?”曰:“三千金耳。”魏良卿令錦衣衛(wèi)歸還,結(jié)果惹怒其人,再度下獄。參將張體乾誣陷劉鐸詛咒魏忠賢。刑部尚書薛貞將他判處死刑,天啟六年七月被殺。魏忠賢倒臺后,薛貞、張體乾抵罪,崇禎元年追贈劉鐸為太仆寺少卿。著有《來復(fù)齋集》。
人物簡介
金世?。?6世紀(jì)—17世紀(jì)),字孟章,浙江義烏縣(今義烏市)人,軍籍,明朝及南明政治人物。金世俊是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的舉人,到三十五年(1607年)中丁未科進(jìn)士,獲授中書舍人,負(fù)責(zé)出使封藩,但不接受饋贈,歷任驗封主事、員外郎和郎中,因父母去世辭官。服喪結(jié)束后轉(zhuǎn)任稽勛和考功,進(jìn)行改革;不久再轉(zhuǎn)任文選,因為魏忠賢勢力逼于請假回家。其后起用為太常少卿,于倪文煥彈劾李宗延期間遭誣蔑為左光斗與魏忠賢部屬被免職。崇禎帝即位,得起用為大理卿,再擢升為工部右侍郎和左侍郎。宦官張彝憲總理戶、工兩部,金世俊打算辭官但不被允許;德陵完成后署任尚書,崇禎帝在屏風(fēng)寫下天下三大清官的名字,第一位就是他。很快他不順從張彝憲致仕,后來學(xué)有所成,因為被計劃復(fù)秩行賄被揭發(fā),逮捕免官。隆武帝繼位,徵召為戶部尚書,管理金華糧餉。國亡后不出仕到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1582—1626 【介紹】: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季侯,號來玉。萬歷四十一年進(jìn)士。歷武康、仁和知縣,有政聲。入為御史。天啟初,魏忠賢、客氏亂政,首疏彈劾,次年復(fù)三疏劾之。忠賢矯旨削其籍,誣以贓罪,下詔獄酷刑致死。崇禎時追謚忠毅。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季侯,一字來玉,吳江人。萬歷癸丑進(jìn)士,除知武康縣調(diào)仁和擢福建道御史巡按湖廣及珰禍追贈太仆卿謚忠毅維基
周宗建(1582年—1626年),字季侯,號來玉。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今江蘇吳江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官監(jiān)察御史。天啟間上疏彈劾權(quán)閹魏忠賢,下獄致死。為東林七賢之一。尚書周用之曾孫。少時聽楊繼盛故事,曾嘆道:“忠憫(楊繼盛)不死!”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中進(jìn)士,授武康縣知縣,又兼攝德清縣。四十四年大計,以異等調(diào)繁仁和縣,暫授工部主事,予假歸。天啟元年(1621年)改升福建道御史,巡按湖廣。天啟元年,為顧存仁、王世貞、陶望齡、顧憲成請謚。天啟二年(1622年),彈劾魏忠賢與客氏亂政,激怒明熹宗,因諸大臣力救免死。次年巡按湖廣,丁父艱歸。他在巡按湖廣時上疏彈劾大學(xué)士馮銓之父馮盛明,馮為閹黨,指使其門生工部主事曹欽程彈劾東林黨四人周宗建、張慎言、李應(yīng)升、黃尊素,誣其重金賄賂熊廷弼,遂被錦衣衛(wèi)逮捕入京,關(guān)入詔獄,御史倪文煥等詆周宗建等講學(xué)為偽學(xué),疏曰:“聚不三不四之人,說不痛不癢之話,作不淺不深之揖,啖不冷不熱之餅。”,六月十七日死于獄中,年四十五歲。
人物簡介
【生卒】:1584—1626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景文,號蓼洲。萬歷四十一年進(jìn)士。授福州推官。捕治稅監(jiān)高寀爪牙。天啟中歷文選員外郎,力杜請托,抑僥幸。不久辭官回鄉(xiāng)。為人剛方貞介,疾惡如仇,曾□手呼魏忠賢名,罵不絕口。魏黨矯旨派旗尉赴蘇逮捕,吳中為之發(fā)生民變。至京后,在獄中遇害。崇禎初謚忠介。有《燼余集》。維基
周順昌(1584年—1626年),字景文,號蓼洲,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東林七賢之一,被宦官魏忠賢所害,引爆了蘇州抗議事件,最后被酷刑虐死于獄中。善畫墨蘭,著有《燼馀集》。謚忠介。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聯(lián)捷癸丑科進(jìn)士,授福州府推官,升吏部文選司員外郎。正直清廉,疾惡如仇。天啟五年(1625年)魏大中被宦官魏忠賢陷害逮捕,路過蘇州吳門時,順昌親詣其船,要將女兒許配給大中之孫。抻解囚犯的旗尉趕忙催促上路,順昌破口大罵:“你不知道世間有不怕死的男子漢么?回去告訴魏忠賢,我就是以前的吏部郎周順昌!”魏忠賢自恨之,而魏忠賢的義子倪文煥,也趁機(jī)彈劾周順昌與魏大中家通婚,并且誣告周貪污鉅款,周順昌于是被革職,但是魏忠賢仍未息怒。應(yīng)天巡撫周起元罷官,周順昌曾作文送他,文章有斥責(zé)魏忠賢閹黨之語。天啟六年魏忠賢假蘇杭織造太監(jiān)李實誣攀,將順昌下錦衣衛(wèi)鎮(zhèn)撫司詔獄。逮捕時激起蘇州人民反感,由于周順昌平日有德于民,上萬民眾上街爭奪周順昌,兩名東廠錦衣衛(wèi)被當(dāng)眾打死,后來五位民眾出面頂罪,避免蘇州居民被官府法辦,也被處死。復(fù)社領(lǐng)導(dǎo)人張溥《五人墓碑記》就是紀(jì)念這五人的作品。順昌在獄中被錦衣衛(wèi)許顯純拷打,要求他交出贓款三千兩銀,牙齒盡落,負(fù)責(zé)拷問的顯純問道“復(fù)能罵魏上公否?”,周順昌把滿口鮮血噴到許顯純臉上,罵聲更厲。許顯純只好半夜偷偷殺了順昌,年四十三。
人物簡介
李覺斯(一五八四—?),字伯鐸,晚號龍水老人。東莞人。明熹宗天啟五年(一六二五)進(jìn)士,官至刑部尚書。時朝廷持法峻,稍不中旨,輒得重譴。禮臣黃道周以抗論時事,觸上怒,論死。覺斯上疏力爭,得嚴(yán)旨削藉。歸筑東郭洞天,為娛親計。著有《晚翠居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四五有傳。維基
李覺斯,字伯鐸,廣東東莞縣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進(jìn)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改禮科、兵科給事中。三殿大工成,上疏頌魏忠賢功德,并劾劉鴻訓(xùn)。崇禎帝即位,誅魏忠賢,李覺斯改戶科,奏薦東林諸臣,疏參十孩兒、五虎、五彪,遂下倪文煥于獄。閣臣錢龍錫因遼東事論死,覺斯以國體為言,得減死為戎。遷應(yīng)天府丞,轉(zhuǎn)南京太仆寺卿。崇禎九年(1636年)正月,李自成部十余萬攻滁州,李覺斯盡力固守獲勝,留都不失。歷升順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尚書。崇禎十三年,以讞黃道周獄輕,遭嚴(yán)旨切責(zé)。削籍歸。廣州陷落,降清。張家玉起兵后,配合清兵攻滅之,并籍其家。卒年八十四。
人物簡介
田吉(1584年—1629年),字兆元,號夢吉,又號念泉,北直隸河間府故城縣(今河北省故城縣)人,軍籍。丙午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禮部會試第二百四十二名。因殿試夾帶作弊,罰停三科,以縣佐錄用。天啟二年(1622年),補(bǔ)殿試,列三甲二百二十九名,吏部觀政,授山東鄆城縣知縣,五年調(diào)鄒縣,本年升戶部主事,調(diào)升兵部員外郎,補(bǔ)遼東贊畫,六年升兵部郎中。依附魏忠賢。天啟六年(1626年)冬,外遷淮揚(yáng)參議,取中旨,改擢太常寺少卿,視職方司事。次年,加太仆寺卿,管太常寺少卿事,加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照舊管事,再升兵部右侍郎。不足一年,連擢至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崇禎即位后,稱病,二年(1629年)被削籍為民,逮治判死刑。《明史·閹黨》有傳。崇禎帝即位,言官彈劾崔呈秀、吳淳夫、田吉、倪文煥、李夔龍,號稱「五虎」。朝廷下詔論死并抄家。
人物簡介
【生卒】:?—1627 【介紹】: 明河間故城人。魏忠賢義子。由知縣遷太常卿,未及一年,連擢至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與錦衣衛(wèi)僉事崔呈秀、工部尚書吳淳夫、太常卿倪文煥、副都御史李夔龍,并稱為閹黨五虎。莊烈帝即位,詔逮治論死。
人物簡介
【生卒】:?—1628 【介紹】: 明福建南安人。萬歷三十八年進(jìn)士。歷吏部主事。被劾罷。天啟五年復(fù)官,進(jìn)郎中,專承閹黨崔呈秀意,引用邪人以媚魏忠賢,累遷左副都御史。崇禎初逮治論死。維基
李夔龍(?—1629年),字繼賡,號揚(yáng)虞,福建南安人,同進(jìn)士出身。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登庚戌科進(jìn)士。初授徽州府推官,乙卯丁父憂,起補(bǔ)彰德府。歷官吏部主事,遭彈劾罷官。天啟五年(1625年)復(fù)官,進(jìn)郎中。聽從崔呈秀指示,引用心術(shù)不正的人,諂媚魏忠賢。擢太常寺少卿。不久。遷左僉都御史。三殿成,進(jìn)左副都御史。與吳淳夫、田吉、崔呈秀、倪文煥并稱「五虎」。崇禎嗣位,處置閹黨,淳夫、文煥、吉、夔龍,按上林苑典簿樊維城、戶部員外郎王守履所言,皆下獄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