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倪謙

相關人物:共 7 位。
共 5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昔在召公。相武王除害去虐。敷命帝庭。周公佐成王卜洛定宅。登頌清廟。奉康王會朝豐宮??酥绿?。惟崔公相玄宗保寧圣德。鎮(zhèn)安天下。輔肅宗掃除兇穢。紹享太平。(一作天命)事今上振宣明威。撫綏淮海。惟申伯翊宣王登南邦。興周室。小白率諸侯征楚。翼奉王室。與崔公葉德同勛。皆姜姓也。夫議盛德。諭大功。贊大賢。舉其殊倫。卓然昭明。不書其細。申大體也。故詩陳方叔之烈曰。方叔元老。克壯其猷。又美韓侯之封曰。有倬其道。韓侯受命。今述崔公。亦不名不備官。古之制也。后魏尚書亮。八代至公。海內(nèi)首族。人倫德范。公少負文學重名。具兼宏略。揚于王庭。甲科入仕。歷京兆倉曹參軍。再遷司勛員外郎。丁太夫人憂。以毀聞。終喪。拜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劍南節(jié)度留后事。逆臣起幽陵。陷潼關。至尊哀兆人。思古公避狄之義。于是帝車西南。依我心膂。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劍南節(jié)度采訪使。玄宗克讓圣子。家為唐虞。公出納王命。至于朔方。弼諧二圣。孝慈光明。自西自東。殄殲元惡。天討之師。岌如山行??苋羲?。鼓燎無馀。帝曰爾圓。實葉朕志。官中書令。拜趙國公。公拜稽首。臣敢上冒。以負天明命。帝遂其高。俾作少師。師訓東宮。兼長邦憲。居守洛京。乃傅濟王。又典汾州。王德日宣。汾州阜安。乃統(tǒng)江淮。主三軍。督萬人。加工部尚書。時征鎮(zhèn)之司。恃勛奸令。公獨露奏。慝用輟興。轉吏部。淮南既清。軍有馀逸。夷難江南。萬里康哉。六歲在鎮(zhèn)。心馳王幄。戀慕之極。至于涕洟。獻章請朝。帝恩降允。公不俟駕。建旆將馳。耆耋泣訴。吏人遮道。指日詣闕乞留者三百馀人。公申諭而行。至于京師。天子大悅曰。趙國公先帝元臣。常為朕師。自我不見。于今六年。有司如朕意待之。加尚書左仆射。遂淮南之請。所部八州人。舞手蹈足。秘書省少監(jiān)兼廬州刺史長樂賈深。有文有武。忠于王室。推心馭下。嘉績升聞。戴公仁明。思揚盛德。合肥令彭城劉商。先后之族。臨人惠和。一州之老幼咸曰。我州我邑。敷王德澤。崔公封內(nèi)。我是以安其仁。不銘其德。不可謂賢。華嘗忝公游。咨以為頌。夫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公入掌三公之政。出踐諸侯之長。昔鄭武公為卿士。詩人賦緇衣。魯僖公為周賢侯。史克頌坰野。敢附前烈。以書公不朽。故褒大臣則王室尊。崇美政則王命行。不唯頌公。尊天王也。今載公朝覲之禮以宏大之。其文曰。
思崔公出鎮(zhèn)之崇。
克孝克忠。
宣帝之武。
恢帝之功。
自蜀自朔。
至于秦宮。
出納大命。
決事于中。
思崔公烈烈郁郁。
以邕以肅。
乃統(tǒng)淮服。
洎江之隩。
闐闐長轂。
霞旆霜鏃。
蠢爾兇毒。
罔不顛覆。
思崔公三世元臣。
德綏生人。
乃朝于王。
王顧殊倫。
且曰東南。
飲化如春。
為朕腹心。
寧其詠吟。
思崔公入覲于王。
鑾聲央央。
佩玉以鏘。
秉圭奉璋。
公復于揚。
四牡其驤。
公慕彤庭。
涕濡于裳。
思崔公廬江州邑。
孰不垂泣。
我公之還。
陽和起蟄。
乃求樂石。
樂石爰立。
刊之頌之。
介福攸集。
州人斯及。
奉別李參議還國詩 明 · 倪謙
七言律詩
昔年奉使到東方,曾識儀刑在漢陽。
每念贈行詩絕妙,幾回開卷墨猶香。
朝天已沐恩波厚,歸國寧辭道路長。
事大忠誠勤職貢,重期相會五云鄉(xiāng)。
按:余于己巳冬。奉使朝鮮。至庚午春。還朝。時國中能文之士。皆有詩以贈。而李君承召一律為殿。每展玩之。恒嘅想其人。今秋。君乃奉其國命。來貢于京。蓋相違十稔而始面。喜何能已。未幾。東還。仍即其舊所贈詩。步韻贈之。以伸夙昔之情云。天順三年秋九月望。賜進士及第翰林學士,文華殿講讀兼修國志錢唐倪謙。書。
高山殊可仰,景行還可行。
涉遠必由邇,登崇自卑升。
維我古先圣,恒用大為程。
群賢務進德,志期先圣并。
藩邦有申詳,嗜學博且精。
藏修處華屋,揭以希賢名。
顏淵彼何人,逸駕宜同憑。
舉武茍不寘,脫近游高明(大明錢唐倪謙。
鳳詔初頒鳳歷新,仁風吹動及東濱。
中原父老謳歌日,萬國山河雨露春。
杖屨陪來偏有分,珠璣落處訝傳神。
早聞形勝錢塘最,毓秀生賢果有人。
涑水淵源派不窮,明公才調(diào)繼高風。
功收題柱心懷壯,賦就凌云氣槩雄。
事業(yè)已居當世右,聲名可數(shù)古人中。
君歸經(jīng)幄有馀暇,肯誦蕪詞憶海東。
景泰初。侍講倪謙,給事中司馬恂到國。能詩。館伴鄭麟趾不能敵。世宗命申叔舟及先生與之游。仍質(zhì)漢韻。侍講愛二士。約為兄弟。酬唱不輟。竣事還也。抆淚而別。(慵齋叢話)○張給事寧。學于倪文僖。后十年庚辰。以天使出來。聞先生不在。嘆訝曰。吾師倪侍講言東國多才士。何寥寥眼中耶。由此不喜酬唱。其豫讓論。有意而作云。(芝峰類說)
夫子騁文詞,輕車駕劇驂。
撐腸千萬卷,四座應無談。
玄哉天地窟,何深而不探。
所目不負耳,名固擅斗南。
海山千里邦,日夕多瘴嵐。
跋涉豈不勞,靡盬心所甘。
數(shù)日杖屨下,益者非止三。
政如撓不濁,汪汪萬頃潭。
不有假星槎,下風安容參。
幸爾一文軌,聲教漸以覃。
上黨君韓明澮。構亭于漢水之南。大明倪學士謙。扁以狎鷗。取韓魏公之名亭也。且有記。陳內(nèi)翰鑒,會稽陳贄,贄子嘉猷,張給事寧,浙東金湜等皆有詩。本朝諸名公。皆賦之。
東湖水一曲,百頃青玻瓈。
漁舟碇其瀨,芳杜被其堤。
高人愛沖曠,結構非榱題。
暇日追勝賞,樽酒費提攜。
機心漸銷遣,竟與禽魚迷。
公來漚鳥集,公去漚鳥啼。
所以得公憐,狎玩忘簪圭。
雖有爭席人,婦姑無勃溪。
??拓M同調(diào),忠獻聊思齊。
何嘗慕騎鶴,亦不希乘鹥。
九重頗虛佇,難辭公膳雞。
落日入東郭,欄街唱銅鞮。
城南十里江如練,探討何曾足重趼。
一朝華宇臨芳洲,千古天慳忽呈見。
燮理之暇攜賓朋,手中只有蒲葵扇。
忘機不獨漁爭隈,漚鳥皆能識公面。
霜毛雪羽絕纖埃,搖裔飛鳴助歡宴。
不學巧語籠中鷴,肯作附炎堂上燕。
幾微一動色斯舉,??退噪y得便。
相公胸次無物我,來狎還如被深眷。
陶鈞萬匯舉此耳,先憂后樂公曷倦。
中朝學士今歐陽,摛辭揮灑鵝溪絹。
如心不恨無其人,事業(yè)當求忠獻傳(中朝倪謙作記)。
異才鐘間氣,昭代出名臣。
俎豆勤為習,文章早致身。
探花年最少,中的士咸賓。
抽史三長著,摛詞五采新。
豐城初得劍,郢匠巧持斤。
鳴佩趨丹陛,含香侍紫宸。
大官分御膳,中廄給翔麟。
玉筍聯(lián)班近,金蓮送院頻。
青宮推輔導,黃閣掌絲綸。
奉使逾遼左,張旃誓海濱。
皇華明賜服,暢轂被文茵。
勞贈能加敏,咨詢更絕倫。
賦詩慚譯史,仗節(jié)聳夷人。
肅慎遙修貢,扶馀悉效珍。
年勞將進秩,策免竟罹屯。
朔漠兵戈老,邊城睥睨春。
圣情憐久故,恩詔起沉淪。
浩蕩乾坤德,生全造化仁。
南宮司禮樂,北斗筦喉唇。
出納惟王命,樞機秉國鈞。
小心如履薄,大議獨垂紳。
蝕壁俄驚月,騎箕忽在辰。
徒歌引虞殯,何處駕尻輪。
嗣子停分直,交朋憶飲醇。
魂招嗟不返,蘭槁尚誰紉。
伊昔歆高誼,常圖謁后塵。
荊州那爾識,蒿里賁吾親(公有挽先君詩)。
拜惠謀通刺,聞喪淚滿巾。
買絲空欲繡,絮酒奈無因。
落日悲風里,哀吟寄一顰。
共 5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