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后漢文·卷十一【生卒】:約71—約152 【介紹】: 東漢廣漢新都人,字仲桓。楊統(tǒng)子。少學父業(yè),善圖讖學。順帝時征拜議郎,三遷為侍中。每有災異,輒上消救之法,而宦官專政,言不得信。梁冀欲與相見,厚不答,謝病歸。修黃老,授門生。私謚文父。
厚,字仲桓,春卿孫。永初中,除中郎,免歸。永建中。拜議郎,三遷至侍中。及梁冀擅權(quán),謝病歸。歷質(zhì)帝,桓帝,征不至。元嘉末卒,年八十二,私謚曰文父。(《華陽國志》十中作「楊序,年八十三,詔謚曰文父」。)
人物簡介
全后漢文·卷十八【生卒】:79—166 【介紹】: 東漢扶風茂陵人,字季長。馬嚴子。師事?lián)粹?,博通?jīng)籍。初為鄧騭舍人,安帝永初四年拜校書郎,典校東觀秘籍。因上《廣成頌》忤鄧太后,十年不得調(diào),又遭禁錮。太后死召拜議郎,歷武都、南郡太守。得罪大將軍梁冀,免官髡徙朔方。赦還,復拜議郎,重在東觀著述。由此不敢忤權(quán)勢,為梁冀起草劾李固章奏,又作《西第頌》頌之,頗為正直者所恥。后以病去官。融才高博洽,為世通儒,生徒千余,盧植、鄭玄皆出門下。注《孝經(jīng)》、《論語》、《詩》、《易》、《三禮》、《尚書》、《列女傳》、《老子》、《淮南子》、《離騷》。生活奢華,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
融,字季長,嚴第五子。永初中,大將軍鄧騭召為舍人,拜校書郎,又拜郎中。在東觀十年不調(diào),自劾歸,為鄧太后所怒,禁錮六年。安帝親政,召還郎署,復在講部,出為河間王廄長,召拜郎中。順帝即位,移病去,為郡功曹。陽嘉中,舉敦樸對策,拜議郎,大將軍梁商表為從事中郎。轉(zhuǎn)武都太守。桓帝時,遷南郡太守。以忤梁冀免官,髡徙朔方,自刺不殊。遇赦,復拜議郎,重在東觀著述。以病去官。延熹九年卒于家,年八十八。有《周易注》十卷,《尚書注》十一卷,《毛詩注》十卷,《周官注》十二卷,《喪服經(jīng)傳注》一卷,《孝經(jīng)注》二卷,又《儀禮注》《禮記注》《春秋三傳同說》《論語注》《列女傳注》《老子注》《淮南子注》《離騷注》若干卷,《集》九卷。
人物簡介
【生卒】:83—149 【介紹】: 東漢潁川潁陰人,字季和。少有高行,博學而不守章句。安帝時征拜郎中,遷當涂長。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等皆師事之。舉賢良方正,對策譏刺外戚,為梁冀所忌,出補朗陵侯相。蒞事明理,稱為神君。尋棄官歸。
人物簡介
全后漢文·卷四十二【生卒】:86—164 【介紹】: 東漢江夏安陸人,字世英。黃香子。初以父任太子舍人,辭不就。順帝永建中,經(jīng)公卿推舉,被征辟,不赴。李固以書勸瓊應聘,謂近世征辟處士類多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遂拜議郎,遷尚書仆射。瓊不阿附梁冀。后拜太尉,奏劾貪污,海內(nèi)翕然望之。官至司空。卒謚忠。
瓊,字世英,香子。初以父任除太子舍人,不就。后五府俱辟,不應。永建中,征拜議郎,遷尚書仆射,進尚書令,出為魏郡太守。建和初,遷太常。元嘉初,代胡廣為司空,免。復為太仆。永興初,代吳雄為司徒,尋代胡廣為太尉。延熹初,坐忤梁冀免。復為大司農(nóng)。冀誅,復為太尉,封邟鄉(xiāng)侯,免。復為司空,免。七年卒,年七十九,贈車騎將軍,謚曰忠侯。
人物簡介
全后漢文·卷四十五【介紹】: 東漢涿郡安平人,字子瑋。少游學京師,以文章博通稱。和帝時舉孝廉為郎。梁冀聞其才,請與交。琦作《外戚箴》、《白鵠賦》以諷,因被遣歸。后除臨濟長,不敢到職,為梁冀捕殺。
琦,字子瑋,瑗族人。永和初,舉孝廉為郎。為梁冀所怒,后除臨濟長,不敢之職。冀遣刺客要之,得脫走,尋見殺。有《集》一卷。
人物簡介
全后漢文·卷五十六【生卒】:91—172 【介紹】: 東漢南郡華容人,字伯始。安帝時舉孝廉,奏章為天下第一。拜尚書郎,五遷至尚書仆射,歷仕司空、司徒、太尉,官至太傅,歷安、順、沖、質(zhì)、桓、靈六帝。謙恭練達,處宦官外戚交互專政之時,為官如故,時諺譏為“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以附和梁冀定策立桓帝,封育陽安樂鄉(xiāng)侯。卒謚文恭。
廣,字伯始,南郡華容人。元初中,舉孝廉,試章奏第一,除郎中,拜尚書郎,遷左丞。陽嘉初,為尚書仆射出為濟陰太守,免。復為汝南太守,入拜大司農(nóng)。漢安初,代劉壽為司徒。質(zhì)帝崩,代李固為太尉,錄尚書事?;傅奂次?,封育陽安樂鄉(xiāng)侯,病免。尋代袁湯為司空。元嘉初,致仕,尋以特進征拜太常。永興初,代袁湯為太尉,免。延熹初,復代黃瓊為太尉,坐事奪爵土,免為庶人。征拜太史大夫、太常,代許栩為司徒。靈帝即位,復故封,代陳蕃為太傅,錄尚書事。熹平元年卒,年八十二,謚曰文恭。有《漢官解詁》三卷,《集》二卷。
人物簡介
【生卒】:92—165 【介紹】: 東漢弘農(nóng)華陰人,字叔節(jié)。楊震子。博通書傳,年四十余,應司空辟。歷豫、荊、徐、兗四州刺史,以廉潔稱。桓帝延熹五年拜太尉,時宦官方熾,守令多非其人,秉與司空周景條奏牧守以下五十余人,或死或免,天下肅然。每朝廷有得失,輒盡忠規(guī)諫,多被納用。自謂有三不惑,指酒、色、財。全后漢文·卷五十一
秉,字叔節(jié),震中子。年四十余始應司空辟,拜侍御史,歷豫、荊、徐、充四州刺史,遷任城相。桓帝即位,拜太中大夫左中郎將,遷侍中、尚書、光祿大夫,以梁冀擅權(quán),稱病去官。冀誅,拜太仆,主常,以爭白馬令李云事免。征拜河南尹,復坐事輸作左校,遇赦拜太常,代劉矩為太尉。延熹八年卒,年七十四。
人物簡介
全后漢文·卷四十八【生卒】:94—147 【介紹】: 東漢漢中南鄭人,字子堅。李合子。少好學,博覽典籍,知名京師。順帝陽嘉二年,公卿舉以對策,直陳外戚、宦官擅權(quán)之弊。拜議郎。永和年間任荊州刺史、泰山太守,招撫境內(nèi)起事農(nóng)民。歷任將作大匠、大司農(nóng)。沖帝即位,遷太尉,與大將軍梁冀共參錄尚書事。質(zhì)帝為梁冀毒死,力主立清河王劉蒜,反對梁冀立桓帝,以此黜免。桓帝建和元年,劉文、劉鮪謀立劉蒜為帝,事敗,被梁冀所誣,下獄死。
固,字子堅,合子。五察孝廉,益州再舉茂才,五府連辟,皆不應。陽嘉二年,舉敦樸士,對策第一,拜議郎,出為廣漢雒令,不到官。梁商請為從事中郎。永和中,拜荊州刺史,徙太山太守,入為將作大匠。漢安初,遷大司農(nóng)。沖帝即位,代趙峻為太尉,參錄尚書事。后議立清河王蒜,忤梁冀指,免。建和元年,下獄死。
人物簡介
全后漢文·卷四十九【生卒】:108或98—143 【介紹】: 東漢犍為武陽人,字文紀。張皓子。少明經(jīng)學,為侍御史。順帝漢安元年,奉使考察州郡,行前埋車輪于洛陽都亭,認為“豺狼當路,安問狐貍”,遂參劾大將軍梁冀等奸惡十五事,京師震動。帝知其言直,終不能用。時廣陵人張嬰聚眾數(shù)萬起義,綱為廣陵太守,單騎往喻,嬰遂歸降。在郡一年卒。
綱,字文紀,皓子。永建中,舉孝廉,不就,尋辟司徒府,以高第為侍御史。漢安初,出為廣陵太守,拜光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