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史中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千泉 元初 · 耶律鑄
七言絕句
① 文田案唐書突厥列傳賀魯西取咄陸可汗故地建牙于千泉自號沙缽羅可汗
擁花羽騎附飛翼,傾地鐵林和鳥翔。
黃金練愈凝霜重,青玉龍爭掣電光(千泉在大磧石東非前史中所見千泉也河間王親鏖戰(zhàn)追騎于此飛翼鳥翔二陳名也碎事金練金甲也雜俎云常見青龍突陳乃知劍之靈也唐王仲初詩衣袂障風金縷重劍光橫雪玉龍寒)。
金蓮川上水云間,營衛(wèi)清沈探騎閒。
鎮(zhèn)西虎旅臨青海,追北龍驤過黑山(子史所載黑山不一北中黑山又多皆非子史中所見者)。
偉哉此陽山,有石俟歌誦。
形將冰塊截,勢與蓮花共。
仰觀一何高,登涉不可鞚。
鳥飛必徊翔,云出自騰滃。
孤圓外成嶠,空朗中含洞。
瘦如辟谷良,清若食蚓仲
深思殆天設,乍至令人恐。
濃蘿作垂陰,寒泉滴為凍。
戴庵亦顛危,攜觴更交綜。
耳脅或駢■({髟圭}),勤拳時獨送。
巍巍上少并,森森下多從。
荒厓始誰開,倒樹諒非種。
在茲三吳間,當以九鼎重。
崇巖借冠冕,卑巒聽提控。
勞呼猿固匿,被壓松堪訟。
曲躬始得門,側身還入弄。
拂苔劣容眠,收乳兼資用。
志猶記秦馀,材曷遺禹貢。
立久氣濕袍,嘯高聲答甕。
論年越殷周,言時晦唐宋。
一為佛者居,永作游人奉。
病宜謐著史,寐稱摶養(yǎng)汞。
四方傳不誣,諸公評切中。
臨谷足還酸,乘巔目偏縱。
支頤詎厭看,極口難竭諷。
鬼鑿手須胼,鯨負背應痛。
東岱徒小魯,西華繆推雍。
懸磬風發(fā)明,香爐煙結供。
曝沙伏靈黿,食崗停遠鳳。
是知隆拔群,所貴秀合眾。
偷余殿容榱,就隙亭閣棟。
枯藤蔓穿竅,長蛇舌撩縫。
輕盈受指彈,玲瓏脫泥壅。
芾拜本無忝,羽撼爭得動。
栽培稀尺閑,構架靡寸空。
炎伏涼自生,清秋月堪弄。
林深必賴燭,嵐酷能作齆。
星光猶立芒,龍吟殊葉?。
嶺獅馴已賓,阜獰敢與哄。
久嗟隔勝賞,頻勞落清夢。
即欲營終棲,其奈懷微俸。
田按:《姑蘇志》:陽山一名秦馀杭山,一名萬安,在城西北三千里,高八百五十馀丈,逶迤二十馀里,以其背陰面陽,故曰陽山。一支東北過金芝嶺,曰雚山,山北大石涌出,如蓮花,上布云泉庵。吳匏庵《陽山大石巖云泉庵記》云:「陽山視諸山雄偉特甚,其陰石巉然起,如人負奇骨而傴者。當嵚磥硊間,有僧居在焉。成化間,予與太仆少卿李貞伯、吳興張子靜、松陵史明古往游。自滸墅北轉入小溪,舍舟從平田行,仰見石勢欲墮,舉足甚恐。入門竹樹幽茂,薜荔滿墻,僧緣崖架木,有小屋在石下,益奇,喜而就宿,聯(lián)為長句云:『巖巖者大石,李奇觀人所誦。遐想十年馀,吳來游五人共。舍舟始登陸,張杖策不持鞚。是時日當夕,史茲山氣逾滃。入門信突兀,李拾級駭空洞。落星何破碎,吳靈鷲相伯仲。仰觀神欲飛,張俯瞰心屢恐。鱗皴苔蘚剝,骨立冰雪凍。史神驅道撝呵,李鬼劈文錯縱。尊嚴凜君臨,吳張拱儼賓送。環(huán)列盡兒孫,張擁護等仆從。欲假愚公移,史諒非雍伯種。臥鼓慨桴亡,李對臼怯杵重。猊吻呀末收,吳龍鬣怒難控。凝血疑痛鞭,張立肺詎冤訟。上漏還啟窗,史中通自成弄。大惟補天功,小可砭肌用。分矢肅慎來,李浮磬泗濱貢。張廉利并攢劍,兀臬側倚甕。嶧山辱贏秦,吳艮岳遺汴宋。節(jié)彼民具瞻,張壯哉客難奉。吏落照紅抹赭,歸云白流汞。僧講點頭應,李將射沒羽。塵緣契三生,吳陣圖懷七縱。張在縣太師擊,攻玉詩人諷。仙煮充腹饑,俗支免腰痛?,庣a(chǎn)維揚,吳瑯玕出乃雍。高題少室名,李怪作東坡供。半空見玉蝙,千仞附青鳳。張棲禪逾百年,問僧僅三眾。憑虛圍曲闌,吳架閣出飛棟。史竹幽補堂坳,樹古嵌崖縫。竇黑炊煙熏,李坎平鐘乳壅。樅盤棧道危,吳??水泉動。張登頓足力疲,眺望眼界空。史松露發(fā)欲濡,潭月手可弄。吳窮扳任生皸,李碎吟微帶齆。列坐對彎跧,張大呼應锽?。嗜癖牛李愚,史詩戰(zhàn)鄒魯哄。拜奇得顛名,憂墜成噩夢。吳試與叩山靈,肯售捐薄俸。李』」君謙此詩即和匏翁等韻也。匏翁又跋《大石聯(lián)句》后云:「予與諸公《大石聯(lián)句》,偶寄一時之興耳。二十年來,不意和者之多如此。主僧智韜持以來見。韜云:『自公留題后,庵名盛傳于時,游者不絕?!弧罐宋逃衷疲骸赣柙龠€吳,太仆以下相繼而逝,不能獨游,徒得沈啟南所作巨圖,時取而玩之。」馀檢《姑蘇志》有啟南《大石狀》詩,附錄于此:「望望秦馀杭,首尾行不了。大石突其尻,翹然一拳撟。山體厚藏骨,吐秀此特表。正類抱嬰,頭頂露于褓。形大氣則散,趣足喜在小。其深雖未即,接目遠已好。頃來莫能窮,繼至敢草草。循墻道林麓,記曲乃遺杳。登登覺向峻,漸漸駕木杪。猊峰據(jù)門左,呵禁口欲咬。有磴沿百級,有殿嵌山造。并殿跨偃石,懸身龍裊矯。行人自其下,恍惚怖四爪。轉高踏其背,股栗身亦掉。鎮(zhèn)腦結佛亭,所仗力可擾。四壁滿題句,貴賤成雜掃。次尋巖間寮,蜂房互窈窕。緣勢盡西向,局地窄接橑。云磴貫穿,所歷平地少。陽崖詫唇歉,陰寶疑目窅。虛含風飂飂,濕映云稍稍。眾縐不可熨,亂璺龜折兆。層層百寶合,正紺或廁縹。危椒壓屋脊,雷雨常怯倒。蒼松長深縫,牢絡萬蘿蔦。斜見山桃花,微紅映叢筱。既夕氣更佳,延月象倍皎。尚欠一踏雪,意先有瑤島。東坡昔袖去,援例我非狡。山僧苦著相,便覺生煩惱?!?br />
三林之亂國瀕危,趙孟冤魂絕島悲。
匡定此時安社稷,聞猶百載淚漣洏。
按:林衍之廢元宗而立淐也。同知樞密院使趙璈以病不與。及衍擅權。朝野歸心于璈。將軍金文庇,尹秀。與允璠謀誅衍。以告璈。璈不從。文庇等知事不集。反告于衍。故衍流璈于黑山島。殺其長子允璠,婿秘書郎張顥及其黨七人。皆籍其家。又流璈李子允溫。吁。史既言璈居常恭遜。頗得眾心。若于衍為逆謀之際。金,尹已與其子允璠。協(xié)謀誅衍。璈若毅然仗義。憤不顧身。則國人誰肯不從乎。取日虞淵之功。斯可辦矣。而怯于舉義。卒至舉族受禍。見義不為之責。烏可免乎。及至王朝蒙古。大兵東征。而衍以憂斃。其子惟茂以童稚繼執(zhí)父權。每事決于妻父李應烈。與樞副宋君斐,姊夫御史中承洪文系及直門下宋松禮。外雖面從。心常憤惋。惟茂將拒命。中外恟恟。王夜遣李汾成。密諭文系日。卿累葉衣冠之后。當揆義度勢。以利社稷。無忝祖父。文系再拜。謂汾成以待我府門外。即謀于松禮。松禮二子衛(wèi)士長琰及玢也。松禮,文系集三別抄。諭以衛(wèi)社大義。謀執(zhí)惟茂及姊夫大將軍崔宗紹。皆斬于韨。朝野大悅。衍妻李氏性妒悍。教惟茂以拒命殺戮。及其敗也。盛服懷珍寶欲出。趙璈姊妹至門伺之。捽發(fā)批頰。里有宿怨者。裂脫其衣。觀者如堵。無所逃匿。逐入芹田。兒童爭以瓦礫投之。并其子惟干,惟柜,惟?等執(zhí)送蒙古。文系等赴行在賀。又與松禮奉世子如蒙古。奏裴仲孫以三別抄叛狀。又奏崔坦妄訴。意欲分彊自異。幸災橫行。天地不容之罪。雖未即允。竟見昭雪。轉危作安。功冠三韓。噫。趙璈之禍。作于己巳季冬。而洪文系安社之功。即在庚午仲夏。璈于前歲。若能見義勇為。則洪,宋之徒。亦先左袒。誅奸排難。為力甚易。而見事而遲。禍家危邦。嫉惡攄憤。終有愧于姊妹。士之致身。須見道哉。文系之臨危定亂。惟其見道分明而已。其謚乃為匡定也。璈乃兵部尚書趙文冑之長子。而憲之先祖保勝郎將珍。乃璈之弟也。嘗究銀川世譜及高麗史。竊嘆吾家族祖短于從善。幾至于亡家殄國。感慨于數(shù)百載之下。扼腕久之。適考益城君所示家牒。深嘆其臨事奮義而濟君父于危難。更考史牒。備記于拙章之下。幸我家族有知而識之。
不薄今人愛古人,眼前誰涉宋元津。
畫中九友王翚在(吳祭酒偉業(yè)有畫中九友歌),白首多年奉紫宸。
按:近世畫家專尚南宗而置華原營丘洪谷河陽諸大家是特樂其秀潤憚其雄奇余未敢以為定論也不思史中遷固文中韓柳詩中甫愈(子美河南鞏縣人也)近日之空同大復不皆北宗乎中丞論畫最推北宋數(shù)大家真得祭川先河之義足破聾瞽予深服之其詩之工又無論已士禎評 孫紹遠輯聲畫集分題畫觀畫門而無論畫之作竊謂杜子美鄭公粉繪曹霸丹青一絕即論畫之倡矣商丘中丞于簿書堆案之日作論畫絕句詩才二十六首而古今畫家雅俗工拙高下之殊流派之別盡括其要中丞鑒賞妙天下暗中摩挲縑楮能別偽真余嘗叩其故中丞笑而不言今論畫詩出未免以金針度人矣彝尊跋 以詩論詩濫觴于少陵六絕句金源元遺山廣之為論詩三十首頗傳于世明人轉相模仿作者愈多畫苑一途自唐至今有題畫而無論畫漫堂先生倡為論畫絕句如干首理矜創(chuàng)獲致標新雋譬之達摩西來獨開禪宗矣那得不傳詩格疏老故自得浣花神韻在遺山上也詩成命蘅點次因題其后長蘅跋
余曾從皇明史中。槩識太學士孫公承宗為啟,禎間賢相。出鎮(zhèn)遼陽。復諸城。威建虜。晚又殉節(jié)偉然。心竊嘆仰也已。今見牧齋錢謙益狀公行者。始得公謀謨志節(jié)之詳。蓋公崇禎戊寅。里居高陽。虜難。與本縣令城守。城陷。罵虜以死。公死而諸子若孫及婦女。同時從公。抗賊死者又數(shù)十人。一家忠節(jié)。炳烺千古。遂掩卷太息。涕欲下也。嗟夫。公庶幾乎李伯紀,張德遠之風。而其終則卞城陽江公萬里公。真其人哉。使萬,啟間用公盡。則遼沈豈不復。使崇禎朝而用公盡。則豈見天下有淪夷之禍哉。公之食。當盛朝之季。宜若有扶衰定傾之業(yè)。而群小惎之。東功竟不卒。及崇禎改紀。明主銳意東事。禮重公甚。而又讒歸。七年遜荒。只使之辦此節(jié)烈。為邦家之光而止。嗚呼。豈非天哉。今余東還。竊欲以椒醑。慰公英靈。而高陽非經(jīng)行不可得。則敬為辭以泄余衷。其辭曰。
噫嘻萬啟之際兮,皇路隆極而圮喪。
九關邃邃而日曀兮,內臣睗睒而墜王綱。
朝朋讒而交亂兮,群哲遁而或戕。
東虜外猘而境蹙兮,民內瘁而流亡。
公懷忠猷兮,庶力贊乎修攘。
都勻樞而阨于上下兮,徒仰屋而熱腸。
遂自陳而視師兮,威燀著于遼之陽。
及毅廟之明臨兮,又起廢而撫東疆。
復五十之城壘兮,儲胥郁以勢張。
遽單辭而罷歸兮,長城撤而虜彌猖。
棄檣柁而洪河茫茫兮,公憂吒而彷徨。
虜南下而憑陵兮,鋒及于高陽之公鄉(xiāng)。
屈赤舄而登陴兮,氣奮發(fā)而愈揚。
城隕而被拘兮,罵羯奴而口雷硠。
其齡七十有六而志氣不衰兮,識素養(yǎng)之至剛。
遂從容而蹈烈兮,凜臣節(jié)之彌彰。
精爽結為山川兮,轟噴薄而競三光。
子姓十數(shù)從而殉兮,紛橫尸于公旁。
認忠孝之型家兮,昭簡策而煌煌。
彼兇丑之驁逆兮,躪中華而慢天常。
既夷蕩我之城邑兮,又殲我之忠良。
胡天之不降夫顯戮兮,磔爾肉而空大荒。
高陽之山峨峨而際天兮,水??而流長。
恍公靈耿著于其間兮,顧下土而遑遑。
思奠醑而莫繇兮,溯風槩而涕滂。
于波羅河屯詠東山筆架峰(乾隆戊子)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天開地辟此遺蹤,未許南人弄藻鋒。
笑彼珊瑚誇寶重,鎮(zhèn)茲缽捺永提封。
祇今來往常凝望,自古詩文必有宗。
不是杜韓大手筆,誰當佳作倚高峰。
按:文昌雜錄云契丹謂住坐處曰捺缽按遼之后即今索倫其語與滿洲有相同者國語謂住處曰巴納若作缽捺尚可云音譯之訛乃并顛倒其文則失之益遠矣總由彼時中國人言語不相通習信手妄書不自知其舛謬即如金遼元三史中類此者難以枚舉將悉為改譯而稗野流傳則經(jīng)用始能辨訂耳
次韻答蘭史中秋有懷(己亥秋、冬)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律詩
水調歌殘酒正中,浮云遮住月當空。
江湖歸夢憐坡老,賓從清談愧庾公。
誰把哀弦開上界,自攜長劍倚崆峒。
人間枉作孀娥怨,玉宇沉沉路不通。
別后劉郎怕見春,兔葵燕麥盡成塵。
元都觀里花千樹,莫向東風問主人。
滄海揚塵知幾回,鳳翎掃得玉成堆。
蓬萊聞有千年實,待取麻姑手捧來。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