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席書

相關人物:共 19 位
共 2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瀟灑幽亭景趣長,百年喬木儼成行。
一簾疏雨琴書潤,滿座清風枕簟涼。
門戶有光懷種德,兒孫無恙見流芳。
東坡舊記休重考,蚤已掄材入棟梁。
潦倒青江興忽催,紫薇花好為誰開。
亭孤剛聚三人話,徑僻還容二仲來。
共把浮云看世計,更將淮酒引磁杯。
斯文一會殊非偶,返照秋光滿草萊。
我昔在北京,送君向河南。
豈料在河南,送君如百蠻。
瘴云蒼蒼途路艱,牂牁羅施皆峻山。
法官要自褰帷入,倏忽開明眾山出。
大抵夷狄似禽鳥,制之雖勤忌拘急。
此曹亦是人心性,頃來漸慕衣冠習。
文翁化蜀豈無本,李牧屯田務招輯。
所恨故人限萬里,令我蚤夜心于邑。
丈夫已際飛龍會,野人猶抱枯魚泣。
感新懷舊心肺酸,萬事回頭百憂集。
弘治之間時世異,與君次第陳封事。
許身謬比漢賈生,推君每稱唐陸贄。
朝回對坐香爐省,出門并結(jié)青云轡。
自從分手哭遺弓,縉紳漂泊余亦同。
抱甕梁王修竹園,遺址宋帝蓬萊宮。
生涯放逐似羈旅,混跡迂腐隨村翁。
曾聞伏櫪有老馬,豈即道路傷秋蓬。
天下瘡痍況未息,西南貢篚防難通。
杜鵑向識君臣禮,蛟龍終收云雨功。
相如諭蜀文章壯,馬援平交德業(yè)雄。
扶危濟弱付公等,臨岐悵望天南鴻。
幾回廷論共逶迤,百折狂瀾亦既陂。
公力固知如砥柱,圣心何啻苦標枝。
道存天地當何讓,筆法春秋判不移。
報國未期躬已瘁,臨風惟有淚孤垂。
萬派源頭一貫之,入門朱陸未應岐。
鳴冤定論渾多事,只向人間管是非席元山之《鳴冤錄》,王明陽之《晚年定論》,是皆動于氣者。)。
澄馀心地覺清娛,茅本無根豈有殊(來句有盡鏟茅根之句。)。
留得年來真種在,與君同看月中株(今代儒者言性有善惡,甚可怪,如席元山、王浚川、方西樵、余子積,皆如此,是理欲有二根矣,何其謬乎。蓋善乃本來之性,惡則有生之后物欲外感,留滯于心,凝而弗化,反以塞之,于是始惡。若今之草木寄生是也,故有茅本無根之喻。)
雄蟠大關嶺,艱險冒天臺。
畏途不足說,盡室陟崔嵬。
嵌谷??難視,地中聞驚雷。
傴僂上半程,已覺出塵埃。
沙白寒松亭,水清鏡浦臺。
東連渤海闊,浩淼迷蓬萊。
情朋送我至,座有郭與崔。
同乘汗漫游,白日接行杯。
醉折叢桂枝,起舞崩崖隗。
遙將貽美人,美人何杳哉。
艱辛試一嘗,九十九盤回。
唯持正直心,幸得衡云開(是日霧塞。日午方開。)。
昔年馳逐五陵間,邂逅無因憶舊顏。
湘水岳陽誰漫浪,書崖今已并元山。
泛泛宮亭上,停橈日正昏。
江天同一色,煙月細重論。
漁火湖邊艇,人家竹里村。
春來云水闊,陽鳥任孤鶱。
壬辰曾上望鄉(xiāng)臺,屈指如今歲幾回。
終古海山青未了,此生頭白再歸來。
共 2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