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厲王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民勞 春秋 · 詩經(jīng)
四言詩
《民勞》,召穆公刺厲王也。
民亦勞止小康。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以謹(jǐn)無良。
式遏,憯不畏明。
柔遠(yuǎn),以定我王。(一章)

民亦勞止,小休。
惠此中國,以為民。
,以謹(jǐn)。
式遏,無俾民憂。
無棄爾勞,以為王休。(二章)

民亦勞止小息。
惠此,以綏四國。
,以謹(jǐn)罔極。
式遏,無俾作慝。
敬慎威儀,以近有德。(三章)

民亦勞止,小愒
惠此中國,俾民憂
,以謹(jǐn)丑厲。
式遏,無俾正敗
戎雖小子,而式(四章)

民亦勞止,可小安。
惠此中國,國無有殘。
,以謹(jǐn)。
式遏無俾正反。
王欲女,是用(五章)

按:民勞五章,章十句。
評(píng)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píng)注)
《蕩》,召穆公傷周室大壞也。厲王無道,天下蕩蕩,無綱紀(jì)文章,故作是詩也。
上帝,下民
上帝,其命。
天生烝民,其命匪。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一章)

文王曰咨,咨汝殷商,曾是御,曾是。
曾是在位,曾是在服。
天降滔德,女興是力。(二章)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義類,御多。
流言以對(duì),寇攘內(nèi)。
,靡屆靡究。(三章)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中國,斂怨以為德。
不明爾德,時(shí)無背無側(cè)。
爾德不明,以無無卿。(四章)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爾以酒,不義從。
既愆爾止,靡明靡晦。
號(hào),俾晝。(五章)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如如羹。
小大近喪,人由行。
內(nèi)中國,(六章)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時(shí),殷不用
雖無老成人,有典刑。
曾是莫聽,大命以傾。(七章)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shí)先。
殷鑒不遠(yuǎn),在夏后之。(八章)
按:蕩八章,章八句。
評(píng)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píng)注)
云漢 春秋 · 詩經(jīng)
四言詩
《云漢》,仍叔美宣王也。宣王承厲王之烈,內(nèi)有撥亂之志,遇災(zāi)而懼,側(cè)身脩行,欲銷去之。天下喜于王化復(fù)行,百姓見憂,故作是詩也。
,于天。
王曰于乎,何辜今之人。
天降喪亂饑饉
靡神,靡愛斯牲。
圭璧既卒,寧莫我聽。(一章)

旱既大甚,蘊(yùn)。
不殄禋祀,自郊徂宮。
上下奠,靡神不宗。
后稷不克,上帝。
下土,寧我躬。(二章)

旱既大甚,則不可。
兢兢業(yè)業(yè),如霆如雷。
周馀黎民,靡有。
昊天上帝,則不我遺。
胡不相畏,先祖于。(三章)

旱既大甚,則不可沮。
我無所。
大命近止,靡瞻靡顧。
群公先正,則不我助。
父母先祖,胡寧忍予。(四章)

旱既大甚,。
為虐,如如焚。
我心憚暑,憂心如熏。
群公先正,則不我聞。
昊天上帝,寧俾我遁。(五章)

旱既大甚,黽勉畏去。
胡寧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祈年方社不莫。
昊天上帝,則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無悔怒。(六章)

旱既大甚,散無友紀(jì)
鞫哉庶正,疚哉。
趣馬師氏,膳夫左右。
靡人不周,無不能止。
瞻卬昊天,如何。(七章)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
大夫君子,昭假無贏。
大命近止,無棄爾成。
何求為我,以戾庶正。
瞻卬昊天,曷惠其寧。(八章)

按:云漢八章,章十句。
評(píng)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píng)注)
卞和者。楚野民。常居山耕種。因得玉璞。以獻(xiàn)于楚懷王。懷王使樂正子占之。言非玉。王以為欺謾。斬其一足。懷王死。子平王立。和復(fù)抱其璞而獻(xiàn)之。平王復(fù)以為欺謾。斬其一足。平王死。子立為荊王。和復(fù)欲獻(xiàn)之。恐復(fù)見害。乃包其玉而哭荊山之中。晝夜不止。涕盡繼之以血。荊山為之崩。荊王遣問之。于是和隨使獻(xiàn)王。王使剖之。中果有玉。乃封和為陵陽侯。和辭不就而去。作退怨之歌曰:
悠悠沂水經(jīng)荊山兮。
精氣郁泱谷巖巖兮。
中有神寶灼明明兮。
穴山采玉難為功兮。
于何獻(xiàn)之楚先王兮。
遇王暗昧信讒言兮。
斷截兩足離余身兮。
俯仰嗟嘆心摧傷兮。
紫之亂朱粉墨同兮。
空山歔欷涕龍鐘兮。
天鑒孔明竟以彰兮。
沂水滂沌流于汶兮。
進(jìn)寶得刑足離分兮。
去封立信守休蕓兮。
斷者不續(xù)豈不冤兮(○琴操下?!额惥邸钒耸!稑犯娂匪氖弧!对娂o(jì)前集》四。又《后漢書》孔融傳注引分、蕓、冤三韻?!冻鯇W(xué)記》二十七引山、嚴(yán)、明、功四韻?!段倪x》二十五重贈(zèng)盧諶詩注引山、功二韻。渚宮舊事一所引缺身一韻。○劉師培琴操補(bǔ)釋曰:案此以平王為懷王子。與史不合。韓非子和氏篇作以獻(xiàn)厲王。下言厲王薨。武王即位。又言武王薨。文王即位。《新序》雜事五同。惟文王作共王。疑所記當(dāng)以韓非子為確。又曰:案沂水在魯。不得經(jīng)荊山。沂乃沔字之訛也。《說文》云。沔。沔水也。出武都沮縣東狼谷。東南入江。一曰入夏水。逯案。琴操本事多沿民間傳說。不斤斤于時(shí)地記載。既能謂平王為楚懷王子。亦可言魯水過荊山。不必作沂沔考訂也。)。
諫議大夫箴 東漢 · 崔寔
四言詩
于昭上帝,迪茲既哲。
匪于水鑒,惟人是察。
處有誦訓(xùn),出則旅賁。
木鐸之求,爰納遒人。
各有攸訊,政以不紛。
昔在大禹,拜承昌言。
癸辛暴戾,虐及于天。
逮于周厲,慢德不蠲。
煦煦胥讒,人謗乃作。
不顧厥愆,是討是格。
庶類不堪,流之彘宅。
防人之口,譬諸防川。
豈不速止,潰乃潺湲。
潺湲尚塞,言擁為賊。
默默之患,用顛厥國。
諫臣司議,敢告執(zhí)翼(《初學(xué)記》十二,《古文苑》)。
采詩官,采詩聽歌導(dǎo)人言。
言者無罪聞?wù)哒],下流上通上下泰。
周滅秦興至隋氏,十代采詩官不置。
郊廟登歌贊君美,樂府艷詞(一作調(diào))悅君意。
若求興(一作諷)規(guī)刺言,萬句千章無一字。
不是章句無規(guī)刺,漸及朝廷絕諷議。
諍臣杜口為冗員,諫鼓高懸作虛器。
一人負(fù)扆端默,百辟入門兩(一作皆)自媚。
夕郎所賀皆德音,春官每奏唯祥瑞。
君之堂兮千里遠(yuǎn),君之門兮九重閟。
君耳唯聞堂上言,君眼不見門前事。
貪吏害民無所忌,奸臣蔽君無所畏。
君不見厲王胡(一作煬帝)之末年,群臣有利君無利。
君兮君兮愿聽此,欲開壅蔽達(dá)(一作遠(yuǎn))人情。
先向歌詩求諷刺。
評(píng)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píng)注)
應(yīng)制詩 明初 · 鄭總
四言詩
己巳春正月二十四日。臣總等入侍書筵。殿下命臣總臣詹臣尚敬等賦詩以進(jìn)。臣總竊惟。殿下即政之初。宜法古先。勵(lì)精圖理。謹(jǐn)采詩書所載帝王之事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作四言箴以獻(xiàn)。雖天子諸侯之分不同。為善則治。為惡則亂。其理則一。伏惟殿下特垂睿覽。
惟民秉彝,惟辟作則。
元后克圣,黎民敏德。
肆彼箕疇,訓(xùn)其皇極。
若稽古先,有失有得。
唐堯欽明,虞舜允塞。
大禹儉勤,勉其惠迪。
子孫不率,率遏眾力。
帝用不臧,降災(zāi)下國。
惟湯克仁,不邇聲色。
爰暨三宗,咸克禮陟。
受乃作威,民罔不?。
天命自絕,非周敢弋。
文王敬止,不遑暇食。
傳世三十,卜年八百。
周厲傷之,漸至顛覆。
嬴劉以降,治亂歷歷。
天子諸侯,其位雖別。
敬吉怠兇,其理則一。
殿下懋德,在厥初服。
大國是事,小民是恤。
瞻視必尊,衣冠必飭。
尊師重傅,古訓(xùn)丕式。
從諫如流,自強(qiáng)不息。
皇天無親,好是正直。
殿下勉玆,小心翼翼。
繼繼承承,子孫千億。
赫赫宗周盛,人謀還自傾。
力行窮暴戾,滅德肆驕矜。
嬖寵彝倫斁,征勞怨刺興。
桑柔瞻卬什,千古鑒分明。
按:臣惟周之王業(yè)厲王既壞于前幽王大壞于后俱以暴虐侈傲厲則征役不息而致民之怨嗟見于桑柔之詩幽則寵褒姒任奄人而易太子見于瞻卬之什豈非千古之明鑒哉
感事 其四 明末清初 · 顧炎武
五言律詩
尚錄文侯命,深虞雒邑東。
千秋懸國恥,一旦表軍功。
蹋鞠追名將,乘軒比上公。
君王多倚托,先與賦彤弓(蘇子瞻書傳曰子讀文侯之命篇知東周之不復(fù)興也宗國傾覆禍敗極矣平王宜若衛(wèi)文公越勾踐然今其書乃旋旋焉與平康之世無異春秋傳曰厲王之禍諸侯釋位以間王政宣王有志而后效官讀文侯之命知平王之無志也史記票騎傳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票騎尚穿域蹋鞠春秋慱衛(wèi)寧武子來聘公與之宴為賦湛露及彤弓不辭又不答賦)。
漢晉二賢雙崇歌 現(xiàn)當(dāng)代 · 邵祖平
東漢朱穆,感時(shí)澆薄,慕尚敦篤,乃作《崇厚論》。以仲尼不失舊于原壤,楚莊不忍彰于絕纓,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shí)不居其華。馬援誡兄子口不得言人過為型范,懇惻乎其旨矣。西晉裴頠,深患世俗放蕩,口談浮虛,尸祿耽寵,仕不事事,乃著《崇有》之論以救其敗。蓋鑒夫王衍之徒,倡虛無之理,薄綜世之務(wù),賤功烈而卑經(jīng)實(shí),將誤國壞天下也。此二賢之雙崇者,真救病之藥石,致治之涂轍也。蓋崇有者,唯物論也。尚無者,唯心論也。漢文帝竇皇后喜黃老唯心之哲學(xué),奕世竟召景帝朝六國之叛。朝廷兵旅之事不講,蓋已久矣,其堪任將者,獨(dú)周亞夫一人而已。王衍身為太尉,承八王亂后,不思務(wù)實(shí)圖存,而惟揮麈清談,故來后趙石勒之侵,竟遭仆墻以死。如此可知負(fù)當(dāng)國親民之責(zé)者,絕對(duì)不可尚無而當(dāng)崇有。老莊清談,釋氏苦空,付之山林隱逸少數(shù)人可也。崇厚者,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之謂。反之責(zé)人重以周,不論天親骨肉而壹皆以行之,則流于薄矣。夫夏尚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所謂忠者,即厚也。厚于存心曰恕,厚于出口曰讱。讱者其言也難,豈有一毫巧言出于其口乎?以恕存心,則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不失其故舊,豈有一毫忮刻之意藏于其中乎?后世唐德宗乘車出奔,國幾不國,幸賴一奉天罪己詔,使三軍之士聞之雪涕感奮,因敗為功,轉(zhuǎn)禍為福,足見責(zé)己重以周之,終獲其吉。反之如周厲王之監(jiān)謗,韓昭侯之參伍綜覈,秦始皇之偶語棄市、挾書有罪,漢桓、靈之遠(yuǎn)賢親佞、殺戮忠良,其亡也固亦宜矣。如此亦可知凡覆人之過如不見,發(fā)己之惡如觀火者,崇厚之效也。國有此可以興,家有此可以成,人有此可以立。愚好玩古而不入時(shí)宜,竊以朱穆崇厚、裴頠崇有,千古不易名論,爰聲于詩為長(zhǎng)歌一首。
漢文有道尚黃老,賈誼哭湘身遠(yuǎn)走。
貽厥?;鶈⒘?,晁錯(cuò)智囊遭擊掊。
晉朝夷甫擅清談,雌黃信口麈揮手。
竟招五胡亂中華,萬里丘墟推禍?zhǔn)住?div class="999httr" id='poem_sentence_3_1393173_comment'>
梁武舍身同泰寺,臺(tái)城餓槁終自取。
晚唐高駢事神仙,燒丹難掩覆軍丑。
二主二臣失甚彰,當(dāng)國何如不崇有。
崇有黜無國以興,改薄從忠國以久。
菽粟布帛資生馀,旨酒敬速諸父舅。
陶陶猶猶縱復(fù)舒,從此培俗宜崇厚。
秦人德色父借耰,怒氣怫焉母取帚。
嗟哉人倫悲父兒,攘羊竟證直躬口。
朋友揚(yáng)善且蓋惡,豈有天親相攻糾。
孝友睦姻任恤六,人群次第施無咎。
兇歲曾聞弟不饟,豐年沾溉到雞狗。
世界遵此大同來,家家扶醉傍花柳。
亟須資此雙崇理,虛無澆薄振如垢。
亂人豈入鼓鐘宮,游豮敢向良田蹂。
鯫生一條倚直氣,雙眼觀風(fēng)遍市藪。
活國青囊肘有方,崇有崇厚起枯朽。
不聽吾言恐噬臍,滔滔逝者身誰某。
稽古莫厭更仆談,作歌更比蒲牢吼。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