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錫爵

相關(guān)人物:共 36 位
共 3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太倉人,名燾貞。
王錫爵女,字昆山士人徐景韶。
未嫁,景韶死。
居家守貞,卒,傳得道化去云。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守直(1516年—1589年),字時舉,號筆峰,順天府薊州遵化縣人,民籍。
嘉靖十六年(1573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四名舉人。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進士。
次年,任嘉定縣知縣,政績卓著。
任滿,升吏部主事。
歷升考功、文選司郎中。
張守直善選人才,曾推薦王錫爵、郭泰、許劭等人,不諂媚權(quán)相嚴(yán)嵩。
三十八年五月升太仆寺少卿,三十九年十月升大理寺右少卿,轉(zhuǎn)左少卿,審理嚴(yán)世蕃案。
四十一年三月升太仆寺卿,六月改任光祿寺卿,四十二年十一月升大理寺卿,四十四年五月升戶部右侍郎、總督倉場督理西苑農(nóng)事,其為官素以廉潔著稱,十一月改任工部左侍郎,管理西內(nèi)工程,轉(zhuǎn)左侍郎,四十五年九月主持明顯陵修理。
隆慶元年(1567年)以考察調(diào)用,改任南京大理寺卿,二年三月升南京戶部右侍郎,四年(1570年)三月轉(zhuǎn)左侍郎,七月升戶部尚書,采取節(jié)約財政開支的舉措。
神宗即位,隆慶六年(1572年)七月致仕回鄉(xiāng)。
萬歷十七年病逝,享年七十四,卒葬本縣北峪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18—1593 【介紹】: 明浙江臨海人,字子豫,號華峰。秦鳴夏弟。嘉靖二十三年進士第。授修撰。官至南京戶部尚書。有《談資》、《倚云樓遺集》。
維基
秦鳴雷(1518年—1593年),字子豫,號華峰,浙江臺州府臨??h城關(guān)人,軍籍。
嘉靖甲辰狀元。
隆慶間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秦鳴雷舉浙江鄉(xiāng)試。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會試聯(lián)捷,殿試高中第一甲第一名(狀元)。
授翰林院修撰,參修《國史》和《會典》。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升左春坊諭德,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主鄉(xiāng)試,晉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主會試,取陳有年、王一鶚、王錫爵等,后皆成為知名公卿、宰輔,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a target='_blank'>永樂大典》。
隆慶五年(1571年)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
萬歷元年(1573年)正月十八日,兵科給事中趙思誠上疏彈劾秦鳴雷“只知嗜酒、不顧廉節(jié)”,疏下吏部,遂令其致仕。
居家二十年。
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卒,葬于臨海東鄉(xiāng)兩頭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24—1601 【介紹】: 明浙江蘭溪人,字汝邁。隆慶二年進士。授編修。萬歷初,進侍讀。以疏救吳中行、趙用賢,又請將中行等論居正奪情之疏宣付史館,忤張居正謫官。居正沒,再起,累遷為吏部侍郎。十九年,申時行謝政,薦志皋及張位自代,乃進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yún)C務(wù)。次年為首輔。旋進建極殿。累疏論定國本、罷礦稅等事。帝俱優(yōu)詔報聞而已。且年老柔懦,為朝士所輕,詬誶四起,遂憤而乞歸。帝慰諭勉留。然志皋已病,不能視事,惟力疾草疏爭罷礦建儲而已。卒于邸舍,謚文懿。有《靈洞山房集》、《內(nèi)閣奏題稿》、《四游稿》。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汝邁,蘭溪人。隆慶戊辰賜進士第三,授翰林編脩歷官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xué)士贈太傅謚文懿有瀫陽詩集
維基
趙志皋(1524年4月16日—1601年10月8日),字汝邁,號濲陽。
浙江蘭溪縣(今云山街道)人。
隆慶二年(1568年)進士,萬歷年間官至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xué)士。
趙志皋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四十六名舉人,四十五歲中式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會試第七十七名,廷試第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萬歷初年遷侍讀。
五年十一月因不滿張居正戀權(quán)奪情,勸居正終喪,致拂其意,出為廣東副使,于城西浮丘建吹笙亭,“開浮丘大社,與粵中士大夫賦詩”,同游者有陳堂、姚光泮、張廷臣、黃志尹、鄧時雨、梁士楚、陳履、鄧于蕃、袁昌祚、楊瑞云、黃鏊、陳大猷、金節(jié)、郭等等人。
隨以考察降解州同知,遂辭官歸鄉(xiāng)。
張居正死后,于萬歷十一年(1583年)二月起用為南京太仆寺寺丞。
萬歷十一年(1583年),十月升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
萬歷十二年(1584年)三月升右春坊右諭德、掌南京翰林院事。
萬歷十二年(1584年)十月,升左諭德兼侍讀。
萬歷十三年(1585年)五月,管理纂修玉牒。
萬歷十三年(1585年)十月,充大明會典纂修官。
萬歷十四年(1586年)正月,補充經(jīng)筵講官,升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
萬歷十五年(1587年)二月,升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學(xué)士,掌本府印信,充玉牒纂修官。
萬歷十五年(1587年)七月,充經(jīng)筵講官。
萬歷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升南京吏部右侍郎。
萬歷十七年(1589年)十二月,改任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轉(zhuǎn)左侍郎。
萬歷十八年(1590年)八月,充經(jīng)筵講官。
萬歷十九年(1591年)九月,升大學(xué)士,入閣辦事。
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yún)C務(wù)。
萬歷二十年(1592年),為首輔,以往張居正柄國,權(quán)震主,申時行繼之,勢猶盛。
王錫爵性剛負(fù)氣,人亦畏之,然而當(dāng)趙志皋當(dāng)?shù)绞纵o,年已經(jīng)七十有馀,耄矣,且柔而懦,因此被朝士所輕,詬誶四起。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二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萬歷二十九年九月十三日(1601年10月8日),卒于官。
謚文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5—1596 【介紹】: 明蘇州府常熟人,字汝師,號定宇。
隆慶五年進士。
萬歷初,授檢討。
疏論張居正父喪奪情,與吳中行同杖除名。
居正死,復(fù)故官,進右贊善。
歷官南京祭酒、吏部侍郎。
二十一年,為王錫爵排擠罷歸。
工詩文,與王道行等稱“續(xù)五子”;又與胡應(yīng)麟等稱“末五子”。
有《國朝典章》、《三吳文獻志》、《因革錄》、《松石齋集》等。
滄海遺珠
趙用賢(1535-1596)字汝師,江南常熟人,隆慶五年(1571)進士,官檢討,終吏部侍郎,謚文毅。著有《松石齋集》《三吾文獻志》《因革錄》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汝師,常熟人。隆慶辛未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以建言為民起春坊贊善歷南祭酒禮部侍郎召為吏部侍郎贈禮部尚書謚文毅有松石齋集
維基
趙用賢(1535年—1596年),字汝師,號定宇,直隸蘇州府常熟縣民籍(今江蘇)常州府江陰縣人。隆慶辛未進士。萬歷間官翰林院檢討,以諫言張居正“奪情”聞名。戊午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八十二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會試第二十五名,三甲二十八名進士,選庶吉士。萬歷初年(1573年)授檢討。因反對張居正居喪奪情,抗疏曰:「臣竊怪居正能以君臣之義效忠于數(shù)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盡于一日?!瓏以O(shè)臺諫以司法紀(jì)、任糾繩,乃今嘵嘵為輔臣請留,背公議而徇私情,蔑至性而創(chuàng)異論。臣愚竊懼士氣之日靡,國是之日淆也?!顾c吳中行等五人一起受杖刑,時稱“五賢”。用賢體胖,“肉潰落如掌,其妻臘而藏之”。張居正死后,趙用賢被起用,十一年正月恢復(fù)原職,六月升右春坊右贊善兼簡討,十一月充經(jīng)筵講官,十三年九月升司經(jīng)局洗馬兼翰林院修撰,充大明會典纂修官,十四年正月補充經(jīng)筵講官,晉右庶子,十五年二月升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十七年八月升南京禮部右侍郎,十八年十二月改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二十年六月升左侍郎、仍兼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教習(xí)庶吉士,二十一年七月改官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尋給假回籍。二十四年卒,賜祭葬,天啟初,贈太子少保、禮部尚書,謚文毅?!?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
王鼎爵(1536年—1585年),字家馭,號和石,直隸太倉州人。
內(nèi)閣首輔王錫爵之弟。
隆慶戊辰進士,萬歷間官至河南副使。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一百二十九名舉人。
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會試第五名,登二甲第九名進士。
初官刑部主事,六年遷禮部精膳司主事。
升儀制司員外郎、主客司郎中。
因兄王錫爵升任禮部侍郎,兄弟不能在同署當(dāng)官,乃改任南京吏部驗封司郎中。
張居正執(zhí)政時,萬歷八年(1580年),王鼎爵升任河南提學(xué)副使,當(dāng)時張居正試圖拉攏王鼎爵,以打擊王錫爵,鼎爵不愿背叛兄長,怒而辭官回鄉(xiāng),一時傳為佳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福建大田人,字德萬。
隆慶二年進士。
授編修,進侍講。
吳中行等劾張居正奪情,居正欲廷杖。
一俊上疏救,又與王錫爵詣居正陳大義。
張居正頗恨之,乃告歸避禍。
居正死,起故官,遷禮部侍郎掌翰林院,辭疾歸。
既卒,家無余資。
有《鐘臺文集》。

人物簡介

維基
孫繼先(1540年—1586年),字胤甫,號南川,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盂縣(今山西省陽泉市盂縣)人。
山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七名。
隆慶五年(1571年)辛未科進士。
擔(dān)任獻縣、雄縣、遵化縣、內(nèi)黃縣知縣,萬歷十年(1582年),擢四川道御史。
萬歷十三年,擔(dān)任南京刑部主事。
張居正死后,孫繼先相繼舉薦萬歷帝召回此前被罷免的官員,包括吳中行、趙用賢、艾穆、沈思孝、鄒元標(biāo)及余懋學(xué)、趙應(yīng)元、傅應(yīng)禎、朱鴻謨、孟一脈、王用汲。
又舉薦魏學(xué)曾、宋纁、張岳、毛綱、胡執(zhí)禮、王錫爵、賈三近、溫純、曹科、陳有年、朱光宇、趙參魯?shù)热恕?div id="tgvxm6k" class='inline' id='people_119996_0_6_comment'>
因彈劾戶部尚書張學(xué)顏構(gòu)陷劉臺狀,再劾學(xué)顏及李成梁,降級謫臨清州判官,官至南京吏部主事。

人物簡介

維基
房寰(1540年—?
),字中伯,號心宇,浙江湖州府德清縣人,民籍。
初姓姚。
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三十三名,隆慶二年(1568年)聯(lián)捷戊辰科會試第249名進士。
任福建漳浦縣知縣。
隆慶三年(1569年),任南直隸歙縣知縣。
萬歷五年閏八月選授山東道試監(jiān)察御史,六年十月奉命巡督河?xùn)|鹽課,九年四月巡按山西。
改河南道御史,十二年五月提督南直隸學(xué)政,出為江西按察司副使,十六年九月因與給事中張鼎思互行攻訐,俱降二級聽調(diào)。
年輕時以八章文而知名,由御史提督學(xué)政于南都,由于對士子的考卷太苛刻,被人作《倭房公賦》(消遣房寰身材矮小,改編自杜牧《阿房宮賦》)以譏之。
由于給事中鐘宇淳的慫恿,房寰多次彈劾海瑞,攻擊海瑞:“蒞官無一善狀,唯務(wù)詐誕以夸人,一言一動無不為士論所嗤笑。
妄引剝皮實草之刑,啟皇上好殺之心。
”“以圣人自許,奚落孔孟,蔑視天子。
”談遷說:“時人大為瑞不平,房寰今傳三世而絕。
王錫爵很看不起房寰的品行,包括他的文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41—1600 【介紹】: 明浙江嘉興人,字懋中,號葵陽。隆慶五年進士,出張居正門下。授編修。曾奉使朝鮮。累官至少詹事,兼侍讀學(xué)士。萬歷初張居正欲使充同考官,意在使第三子得中,洪憲固辭。及張居正敗,攻之者至以逆詔籍其家,洪憲嘆云:“江陵誠驁,然輔幼主實有功?!币虼瞬粸榧烧咚?,乃辭歸。有《朝鮮國紀(jì)》、《讀禮日鈔》、《碧山學(xué)士集》等。
槜李詩系·卷十四
洪憲,字懋忠,號葵陽。
自稱碧山學(xué)士。
秀水人。
隆慶丁卯解元。
辛未進士。
文名冠天下。
選庶吉士。
升編修,奉使朝鮮,止攜圖書數(shù)卷。
丁丑江陵以人望推憲分較禮闈,欲屬其子。
憲堅避之。
歷庶子少詹事侍讀學(xué)士。
當(dāng)憲初入翰林時,為館課,輒傾其曹,前輩無敢雁行者。
性又嚴(yán)峻,好直言。
遂為時忌。
萬歷戊子主順天試。
王錫爵子衡為榜首,李鴻又申時行,婿也。
言者遂以攻憲,下廷臣覆試,文皆如格,事乃白。
然憲遂自劾求斥,慰留再四,疏十上,竟告疾歸。
著有皇明文憲、朝鮮典志、鑾坡制草、學(xué)易詳說、學(xué)詩多識、碧山學(xué)士稿等書。
詩頗俊雅,不多作,其于文特精制藝,神圣工巧,合并為一。
評者謂其體:凡三變,初為渾灝踔厲之文,嘉靖辛酉、甲子間,風(fēng)氣冗弱,先生與同里趙玉虹獨為古學(xué)救之,以精練典則。
隆慶辛未后,文體復(fù)振,皆先生力也。
庚寅歸里,文益簡淡。
高遠(yuǎn)宦成之后,嗜此不厭。
文成,人爭購為奇寶,遠(yuǎn)方之士,重繭而來。
及門數(shù)百人,如會稽陶望齡、晉陽王浚初、華亭董其昌、同郡朱國祚、陳懿典、馮夢楨,陶鑄甚眾。
嘗曰:此王制也,即唐之詩,宋之表也。
君子有從周之思,切勿視為羔雁。
其持論如此。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懋忠,嘉興人。隆慶辛未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使朝鮮歷官少詹事掌翰林院事有碧山學(xué)士集
維基
黃洪憲(1541年10月3日—1600年9月15日),字懋忠,號葵旸,自稱碧山學(xué)士,中軍都督府嘉興中左千戶所(今浙江嘉興市)人,祖籍江西新淦,以解元中式隆慶辛未進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隆慶元年(1567年)浙江鄉(xiāng)試第一名。隆慶五年(1571年)辛未科聯(lián)捷會試第二名,殿試二甲第十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參修《大明會典》,書成,升右春坊右庶子兼侍讀。善寫文章,“其于文特精制藝,神圣工巧”。張居正二子張敬修與張懋修相繼在會試中中式,史孟麟彈劾少詹事黃洪憲監(jiān)試舞弊。奉旨出使朝鮮。官至少詹事。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八月卒,年六十歲。
共 3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