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凌義渠
相關人物:
共 5 位
。
共 2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送牟景陽
元末明初 ·
陶安
七言律詩
清才曾贊玉堂臣,婉畫旋登閫幕賓。
蜀郡衣冠家譜舊,河陽桃李政聲新。
驪珠落紙成文富,鯨浪飛艎督漕頻。
正是前賢遺愛地,摩挲蒼蘚認堅珉。
按:其祖牟
忠清公
嘗知太平,有《太白脫靴圖》《山谷返棹圖》石刻
力戰(zhàn)十六首
其一
忠清
兵使贈右贊成黃進補
(勇略過人。擊賊多斬獲。以
忠清
兵使領軍南下。轉斗以前。與金千鎰等守晉州城。以晉為湖南保障也。撫循將士。涕泣激厲。親負土石。修完城堞。人皆感奮效死。晝夜苦戰(zhàn)。終始不懈。有古將風。城陷前一日。中鐵丸而死。)
明 ·
具思孟
七言絕句
恐是前身圮上翁,揮戈不獨兩隅空。
一城激勸甘同死,發(fā)豎初聞烈士風。
戰(zhàn)死三首
其三
助防將原任
忠清
道水使劉克良
(景善)
補
①
明 ·
具思孟
七言絕句
① 臨津之戰(zhàn)。軍皆奔潰??肆贾虏粷?。欲退。主將申硈呼曰。克良亦走乎。曰。然則老夫當死于此。遂同進力戰(zhàn)。射殺賊甚多。矢盡遇害。
卑收沈幾古將儔,運窮那得展奇謀。
只應冤血消難盡,化作江波咽不流。
用八谷韻。吊
忠清
兵使贈右贊成黃進
明 ·
李海壽
七言絕句
勇略過人。擊賊多斬獲。領兵南下。轉斗以前。與金千鎰。守晉州城。以晉為湖南保障也。撫循將士。涕泣激厲。親負土石。終完城堞。人皆感奮效死。晝夜苦戰(zhàn)。終始不懈。有古將風。城陷前一日。中丸而死。
六韜應出谷城翁,盡銳摧鋒所向空。
耿鄧元功中道沒,麒麟終古仰雄風。
送
忠清
李監(jiān)司大仲
明 ·
崔岦
五言律詩
憶曾同榜日,各是少年人。
按海癯仍吏,巡湖祿未民。
事隨顏鬢改,愁為別離新。
前期造化在,何處共風塵
⑴
。
⑴ 李按西海時。吾守載寧。病不聽去。清之溫陽。吾妻鄉(xiāng)也。
自島夷構禍以來。或倡義起兵。身死兇鋒?;蛩朗毓鲁恰;驒M罹冤枉。宋象賢以下凡得八入。追擬杜陵八哀詩。各賦長律一篇。以抒悲慕之意
其六
哀
忠清
兵使黃進
明 ·
李廷馣
七言律詩
曾隨信使到扶桑,狡虜兇謀诇得詳。
一劍湖西先獨擊,只身滄海竟難防。
金湯遽陷非人力,文武同熸怨彼蒼。
當日哀榮誰不羨,將軍名與晉川長。
送同年金公濟
(蓋國)
赴
忠清
都事
明 ·
河受一
五言律詩
曾共龍門戰(zhàn),年同命不同。
油幢君作客,涸轍我成翁。
王事三軍馬,身愁一梗蓬。
公馀時記念,兼濟故人窮。
左參贊贈右議政謚文肅鄭公神道碑銘
明 ·
李廷龜
我上即位之三年天啟乙丑。左參贊鄭公。卒于第。訃聞。上震悼。即其日。命真拜贊成。吏曹以非格持之。更命追贈議政府右議政。蓋上以常欲命公者。酬之也。輟朝進素膳。仍命特禮葬。賻贈加常數(shù)。公之病革。搆劄以格君心辨邪正為要。沒后。孫援上閤投進。上答曰。觀先卿遺劄。臨死不忘君。忠直切實。有踰尋常。披閱再三。予甚悲嘆。予雖寡昧。敢不服膺以副先卿泉下之望哉。仍教政院謄進一本。嗚呼。此可以觀君臣矣。太常議賜謚曰文肅。其友延安李廷龜。以公之婿學士羅萬甲之狀。敘公事行于公之墓之石而銘之。其敘曰。公草溪鄭氏。諱曄。字時晦。嘗夢朱子摻手書示盈天盈地勿忘勿助八字。公悟而自負。書之揭壁。因號守夢。六代祖諱發(fā)。知中樞府事。曾祖諱熙年。察訪贈左承旨。祖諱璇。贈大司憲??贾M惟誠。進士贈領議政。母坡平尹氏。封貞敬夫人。贈與封皆以公。公生于嘉靖癸亥生有異徵。三歲。學文字。四歲。與群兒游戲鄰家。適栗谷、林塘兩公見公英秀異常。問姓名。使之年對甚晢。問學詩。應口不錯。一座驚嘆。以為神童。十六。委禽于李判書鳴谷公。其叔父世稱土亭先生者。見公大加稱賞曰。他日必擅大名。鳴谷公勸公就師。公即訪龜峰宋公翼弼。仍出入牛溪、栗谷兩先生之門。刮磨豪習。端嚴自持。離經辨志。樂群求益。所與交盡一時名勝。辛巳。公與余負笈于道峰書院。聯(lián)衾宿四閱月。相與磨礱浸灌。時公年十九。余年十八。見公已徐言矩步。收斂身心。余甚敬之。其心久猶不衰。癸未。公先釋褐。選補槐院。仍薦玉堂南床。俄丁議政公憂。服闋。序升。丁亥。由殿中刑部員外。為養(yǎng)知金浦縣。親癠去官。杜門數(shù)年。辛卯。遭祖母承重服。甲午。制除。以弘文修撰徵。時柳相成龍筵中論請和之議曰。我國不須顯言請和。只憑天將之言。可也。公曰。欲和則請和。不可則陳其不可。君臣之間。豈宜為兩端說。宣廟曰。此儒者不可無之論。松江鄭公以剛方。積忤于時。既沒。誣以搆殺崔永慶為罪案。仍網打一隊士類。憚公在玉堂。尤忌公選銓薦。遽升掌令。辭遞。旋除舒川郡守。未久罷歸。丙申。以禮曹正郎。差告急使。請兵于密云軍門。還拜司成、水原府使。水原畿輔巖邑。新刳于兵。當三南孔道。公撫摩盡誠。軍民按堵。戴之如父母。州民立碑頌德如舒川。戊戌。拜應教。執(zhí)義。兼侍講院弼善。俄升同副承旨至右副。遞拜刑曹參議。以冬至使朝京。還授羅州牧使。辭歸。拜兵曹參知、大司諫、禮曹參議。以都司迎慰使往關西。奇自獻起戚屬。陰圖權柄。陽浮慕士類。時議欲擬亞銓。公素疾其為人。執(zhí)不可。自獻累過公。公一不報謝。由是大銜。至壬寅。文景虎受鄭仁弘嗾。疏斥牛溪公之諸友。盡被斥逐。公先黜為鐘城府使。征繕之暇。大修學校。課諸生教以詩書禮法。鐘人挾冊自公始。癸卯。虜騎數(shù)萬。猝至城下。公方讀春秋。聞變從容掩卷。冠帶登陴。收城中老弱男女。并著戎衣。分守城堞。多張旗幟。寂然不動。賊圍城七晝夜。疑有備引去。只一人被擄。即從實報。聞奇自獻不舉全城卻敵功。竟以一人被擄。文致成案。拿問王獄。安置東萊。鐘之士子。號哭隨之??故杞性┎粓?。在謫以書籍自娛。乙巳。放還。丙午。出守星州、洪州。戊申。禮曹參議。己酉。大司成。庚戌。
忠清
監(jiān)司。辛亥。禮曹參議、承旨、判決事、大司諫。壬子。都承旨。光海不御經筵。公進諫。光海感悟。翌日開筵。筵臣有以內言出外為啟者。公曰。臣則以外言入內為憂也。群小側目。遞拜戶曹參議。仍升秩為參判。癸丑。又拜都承旨。樸應犀自獄中告變。爾瞻輩謀起大獄。殺國舅及三子。一時名流逮系滿獄。公欲與同僚陳啟。則僚皆震慄不敢應。退搆一疏欲進。大夫人泣止。取疏草焚之。公連上章遞知申。甲寅。拜工曹參判。丙辰。以同知義禁升資憲。適余與公同進慈圣慶運宮謝西敘。宮門鎖閉已數(shù)年。草沒庭階。相視抆涕。時大旱閉南門。公曰。不須閉開門。若開閉門。則天必雨。其言漏。爾瞻大怒。將啟鞫問。有人謂爾瞻曰。似是一謔。何至以言語殺人。爾瞻曰。謔者泣乎。然怒稍解。余與公俱得免。公自癸丑以后。無仕宦意。雖以大夫人故。黽勉散秩。而半在江湖。一未嘗受祿。丁巳。廢母后之議。朝夕將發(fā)。公力求外。為襄陽府使。戊午。庭請廢母后。不從者皆罹文網。公吏隱嶺外。獨免及焉。逾年。因事罷歸驪江。光海下嚴旨。責公以偃息郊畿。又曰。鄭某一切不仕。未知其意。公陳疏待罪。以曾忝近侍。不能積誠盡意。感悟圣聰。今以親老無兄弟。不能離側為辭。終不起。逮癸亥。我上舉義反正。公數(shù)日后始出。謝慶運宮。聞光海將遷江華。公言于大臣曰。廢主雖自絕于天。群臣曾所北面。當哭送。左右失色不答。公欲獨為之。聞已出去不果。初公在廣陵。有書生密告公以反正之舉。公曰。綱常已絕。此時宗社為重。但萬一蹉跌。士類殲盡。則事不成而國隨亡矣。如我迂儒。當守天地之大分而已。及是。其言展轉差謬。為公罪案。公謝病歸鄉(xiāng)里。諸名人聞公去。皆欲引退。擠公者大悔。交驩如舊。共期勠力王事。囂囂之議乃安。上以明教化正士風為急務。欲擇一時士望。以為師儒之長。難其人。詢之廟堂。大臣合辭舉公。遂以大司成兼同知經筵、元子師傅。公詳定學制。大修黌堂齋室。令多士群居講討。日操卷承指誨。咸有法度可觀?;璩瘯r以鞫獄勞升資者。及是因臺啟并削。公亦納資憲階。東銓缺亞。公應首選。上以非公無以造士不許。久之。上問大臣古有以實職兼大司成者。鄭某豈可局于一任。俄拜大司諫。特命仍大司成。自是屢遷他職帶如舊。前所未有之異渥也。嘗進言曰。日日臨筵。圣學不進。茍不用功于切問近思。則終歸于悠汎。愿于夜氣清明之際。頻與儒臣討論。上翌日命夜對。公又戒上勿尚淵默。仍言上勵精憂勤。治未食效。寔由不得打破私字。遂陳上某事為私。某舉為私。且聞閭家之女。方在宮中。廢朝宮女。復入禁里。果爾則請皆黜之。上皆嘉納。光海嘗病。公引中廟待燕山規(guī)曰。臣之事光海十有馀年矣。犬馬之懷。豈無舊情哉。仍涕隨言零。上為之動容。命該司優(yōu)送衣服供用之物。公言于首相李公元翼。虜若南牧。請主上親率三軍。進駐松都。聲言親征。以鎮(zhèn)將士之心。李相請對。一以公言陳達。上命李貴為開城留守。且通諭八道以示親征之意。賊適之變。完平李相為都體察使。辟公為副。廷議以兩公不可出。令在朝策應。及賊兵深入。都下洶洶。公白上令王子大臣入宿禁中。以鎮(zhèn)危疑。逆瑅之不得逞兇于變初。以此也。松都不守。上召諸臣決策。守城去邠。未有所定。大臣以下莫敢先發(fā)。公厲聲曰。國家存亡。在于呼吸。此豈大臣囁嚅時耶。都城闊大難守。江都在海中。不若南幸公州。收三南士馬。以圖恢復。上即從此議。適授首。上在公山。加恩百官。以公體察勞。特還公資憲階。還都。又加正憲。春。拜大司憲。事無大小。悉裁以法。人不敢干私。慶尚監(jiān)司閔圣徵擅殺謫宰權縉。公曰。漸不可長。劾之。宮奴橫。公囚訊。上以事涉慈殿。命遞憲官。公亦辭遞。拜右參贊。世子行冠冊禮。公以元子師傅。進資崇政兼右賓客。辭謝。上曰。卿至誠教誨。予嘉嘆久矣。銓曹以公崇品不可兼胄監(jiān)。上猶欲仍之。而詢于大臣。始乃許遞。公五長憲府。身兼四任。晨入夜歸。積瘁成病。詣闕猝患中風。疾革。屏婦人。沐浴更衣。正席東首而逝。春秋六十三。太學生捲堂來吊。卿士傾朝會哭。輿儓下賤。無不涕洟咨嗟。夫人韓山李氏。吏曹判書山甫之女。男一元奭。文科縣監(jiān)。女四。長適監(jiān)察李廷哲。次適校理羅萬甲。次俞哲曾。次副率李尚質。元奭娶沈宗敏女。生一子援。李廷哲生三子二女。羅萬甲生二子二女。俞哲曾生一子一女。李尚質生一子一女。公天資明粹。器局峻整。言論正大。光輝溢發(fā)。望之如祥鸞瑞鳳。少時英銳。頗使才氣。早從師友。痛下心上工夫。絕去病痛。務為矜持莊重。尤用力于心經、近思錄及朱子之書。養(yǎng)深積厚。造詣不淺。清腴合度。寬嚴中規(guī)。性至孝。議政之歿。執(zhí)喪過制。三年不脫衰绖。背肉皆爛。淚目成腫。先公夢夫人而曰。吾兒將失明。何不救。母夫人始驚視之。用藥治久乃瘳。母夫人毀幾滅性。公泣請從權。不許。公伏哭于庭雪三晝夜。不絕聲。母夫人感而勉從遂蘇。其在家。夙興拜家廟。問寢慈闈。祿俸若饋遺。悉入母夫人。不敢自擅。及母夫人老倦家柄。公與夫人躬奉甘旨。姊妹子侄。咸聚一堂。戲彩之樂。至老如一日。奉先祀盡其誠。敬待宗族。無間親疏。教子主嚴。接下務寬。婢仆小兒?;蛴型煲乱詰?。亦不呵止。而閨庭之間。內外斬斬。終日端坐。不見惰容。于人鮮許可。遇會心人。必傾情開款。性闊疏齟齬。若未嘗經意世事。而治州郡。必使吏畏而民懷。論時務舉可。措諸事業(yè)。至于義理上。所見超邁。折衷群言。多有發(fā)前人所未發(fā)者。亭疑法斷宿訟。衷情傅義。高下稱平。恒務寬緩。不與人較。而如遇大議論大是非?;蚴玛P名節(jié)。則毅然壁立。萬牛不可回。屢遭禍患。不易其操。當昏朝政亂。不濡其跡。艱貞保哲。為一代完人。逮際昌期。能得進退之正。終見圣心傾向。朝野信服。公亦感激殊眷。殫竭忠赤。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務欲引君當?shù)?。挽回世教。末年際遇??芍^千載一時。而不幸半途而稅。豈天意耶。噫。余與公結發(fā)論交。將五十年。常時數(shù)日不見則思。今公墓草宿矣。獨余踽踽人間。尚忍為此銘哉。顧余辱為公知己。而雖公亦謂余知己。知公平生。宜莫如我。遂不辭而為之銘。其銘曰。
君子之守學以充,茍無學力鮮克終。
惟公之操不變塞,外雖寬和中則確。
半世罹讒困益亨,屈以外庸治龔黃。
投畀絕塞賊圍迫,輟讀登陴譚笑卻。
囚之瘴濱益澡雪,勇退昏朝不俟日。
否泰之際能自靖,出處不茍終始正。
明良相遇契昭融,法筵陳誡動圣衷。
殫誠建明發(fā)慮憲,所論衎衎皆經遠。
獨持風裁頹綱肅,設教造士文化郁。
講幄學宮與憲長,一日無公職為曠。
公惟所在各致死,上欲宅揆隆三事。
天胡奪速圣情喟,顯授冥贈同真拜。
遺表懇勤一斗血,御墨煌煌揭星日。
寵渥如新死猶生,八字之守不負名,吾詩載石益章明。
刑曹判書張公墓志銘
明 ·
李廷龜
萬歷己亥六月十四日。資憲大夫刑曹判書張公。以疾卒于第。得年三十九。既卒之三月。公之婦弟樸君耆賢。以狀來曰。吾兄葬有日矣。惟子雅善公。公死子宜銘。且死有知。應子是望。余既不獲辭。則按公諱云翼。字萬里。其先中國人也。高麗時有諱舜龍。扈元成公主。有寵忠烈王朝。官至大將軍、密直司事。以功食采于德水。仍以為貫。曾大父贈吏曹參判諱玉。中廟朝。壯元及第。以文章擅一時。所與游皆當世名人。官不大以歿。是生任重。業(yè)儒而不第。官卒掌隸院司評。是生逸。前木川縣監(jiān)。木川娶昌寧成氏府使子沆之女。以嘉靖辛酉三月二十五日生公。始娠有異夢。及生有異狀。人皆以遠大期之。六歲而母亡。閉戶不出??奁绯扇?。將葬。自作挽詞以送之。京師人傳以為說。稍長。聰寯夐凡。為文。不學而能。己卯。中司馬第三。年始十九。壬午。擢文科狀元。年始二十二。人咸曰。少年少年。張氏子能繼其業(yè)矣。自典籍遷殿中工曹佐郎。俄選補騎省。再為佐郎。入薇垣。再為正言。左遷高山察訪。罷還。復為兵曹。升禮曹正郎。出試于宣川。宣巖邑。古稱難治。公日賦詩鳴琴。若無意于民事。而政成為一道最。事聞褒錫。病遞。歷戶刑曹正郎。為司憲府持平及掌令兼知制教。以言事忤時官。再轉而黜為襄陽府使。未幾。遷謫穩(wěn)城。翌年。有壬辰之亂。公芒鞋踰嶺。從上于西。以能華語。昵侍左右。是時諸將之陣江都者爭功不協(xié)。朝廷憂之。特命公為御史監(jiān)撫之。公至則陳利害布德意。軍中悅服。復命敷對明白。以太仆寺正。遷司憲府執(zhí)義。朝廷將奏事天朝。選使難其人。特升公工曹參議。以膺是選。已而。使事適已不果行。歷兵曹參知。為同副承旨。升至都承旨。夙夜不懈。未嘗呈告。時國家多事。天將滿城。公應對辨敏。出納咸允。上服其材而嘉其勤。恩顧日渥。特賜金帶以褒榮之。參鞫逆獄。獄成。推恩升秩。遂以所賜金帶。仍長銀臺。翌年。被言者誣。出為海州牧使。時慈殿駐駕于州。州饑疫。民死亡且盡。公及州虔以奉上。惠以喣民。以故事辦而民不病。下至扈衛(wèi)諸臣。咸得其歡。而庫中有馀財。上益嘉之。特命增秩。適湖西缺方伯。朝廷以公才果可任用。遂以嘉義大夫。觀察
忠清
郡邑。召命至州。州之民老幼號泣守之。公遂疾驅而行。民之隨而從者百馀人。至京上章闕下。顯公德政。乞還公數(shù)年。以活馀氓。上不得已移授公黃海道巡察使。以從民志。公至則悉除煩苛。務省民力。凡繕兵運餉。皆以便宜。弛張施設。而一路受其惠。遞還為同知中樞府事。時天將麻貴提督征東軍務。命選其接伴。屢選皆不稱旨。末乃命公。公承命即行。迎于境上。接應周旋。以誠以敏。華人稱之。擢為資憲大夫刑曹判書。丁酉冬。隨提督追賊至南原。又隨至嶺南。戰(zhàn)蔚山圍島山。露宿陣下。矢落于前。不退益勵。戊戌夏。提督駐劄安東。公又從之。觸冒瘴濕。公遂病輿還江都。上憫公疾敘閑局。居洛便醫(yī)。屢拜都總管知義禁。皆不起。即其家。拜京兆判尹。公強起謝。竟以前疾卒。訃聞。上罷朝貤錫。遣官吊祭。以其年九月二十四日某甲。葬于果川治之北。夫人樸氏。資憲大夫漢城府判尹崇元之女。賢而有訓。生四男二女。皆幼。人曰。公弱冠為狀元。三十四。已致位宰相。茲固近世莫有。而年未踰四十。不大展以逝。何其惜也。木川公老而無倚。四子幼而無依。又何其哀也。雖然。不贏其躬。將啟于后。四子娟好而秀。是必能子。趾美續(xù)聞。于是乎在。是宜銘。銘曰。
孰畀子以材,孰畀子以位。
孰蒔之使榮,孰揠之使萎。
惟嗇其施,以昌厥嗣。
不昩者存,誰短誰脩。
漢水南涯,長發(fā)其休。
佳城薈薈,君子之丘。
黃海道觀察使裴公神道碑銘
明 ·
李廷龜
四言詩
裴系出興海。麗之季。有諱尚志。判司仆寺事。與中書郎抗禮不屈。脫幘南馳踰嶺。隱居于安東之金溪村。種柏與竹。名其堂以見志。入本朝。不仕以終。即麗朝翊戴佐命功臣三重大匡僉議評理興海君詮之子。典理判書平壤尹榮之孫。檢校將軍景分。其鼻祖也。生四男。并貴顯。遂為安東世族。長曰權。司憲府持平。生諱孝長。孝長生諱衽。即公高祖。曾祖以純。成均進士贈左通禮。祖巘。成均生員贈左承旨。考諱天錫。忠佐衛(wèi)副司果贈兵曹參判兼同知義禁府事。皆以公貴。參判娶延日鄭氏處士世豪之女。生公于嘉靖甲午。諱三益。汝友字也。幼雋穎不凡。年十一。從參判公游學京師。人見者咸稱偉器。拜退溪先生。受心經、詩傳。得聞為學之方。戊午。中司馬。甲子。釋褐。辛未。自成均博士。例升戶曹佐郎。癸酉。丁外艱。服除。歷禮、刑曹佐郎正郎。夏。以正言召。辭疾不赴。授豐基郡守。秩滿還朝。復除襄陽府使。癸未。徵拜掌令。自是朋游益附。歷揚華要。于諫院為正言。獻納。司諫者各二。于憲府再為掌令。于成均再為司藝、司成。一為直講、典籍。以公文學。宜在經幄。遂自宗簿正。選入玉堂為副校理。乙酉冬。以司諫擢升同副承旨。至左副。明年。遞為判決事。俄長國子監(jiān)。又明年。銜命朝京。購得會典宗系條草本以進。上下書獎之曰。使予知己雪先王之累。特賜內廄馬。俄拜右承旨。病甚辭遞。海西饑。擇方伯。朝廷以為非公莫可。遂起公為觀察使。人或勸之辭。公慨然曰。臣起草萊。榮位至此。上憂民饑。臣子敢言病乎。遂輿疾而行。至則悉棄倉實與民活。事之有利病于民者施罷。不竟日。民賴以蘇。而公瘁病日劇。戊子五月。上章辭。上幸其愈而卒惠民。不允辭。閏六月。又辭乃許。道卒青丹驛村。得年五十五。疾比卒。朝中知舊日發(fā)書問訊。比葬吊。賜賻祭使者相及。又命沿路官庀。以其年十月。卜葬于府北奈城縣虎崖之山。先參判塋后震坐兌向原。從治命也。公天性至孝。稚年喪母夫人。庶母待少恩。參判公將逐之。公為作詩書座隅。冀以感悟不果。逐。其居參判公之喪。哀有過而禮不逾。廬于墓側。三年一不家。治斂葬奉祭祀。一出于己。不以累弟妹。及喪畢分產。乃以所分田。歸庶母以耕食。友諸弟睦宗姻。好班施不立資遺。由是處約以終其世。平居以禮法自飭。功緦僚友之戚。輕重各盡其制。家廟祭式。悉革俗習。時節(jié)朔望。出告反面之禮。至老如一日。待子弟嚴而有禮。不敢以華衣美食見。常戒見朝報曰。為士者當讀書求志。與聞朝政。非爾事也。在海西病且革。子弟勸進牛肉。以補虛羸。公厲色卻之曰。持一方之憲而敢自蹈乎。居官斬斬。人不敢干以私。為治。以敦風勵俗為先。以束吏寬民為務。不屑屑于末節(jié)。常以修邊幅取聲譽為深恥。故未嘗察也而吏不敢欺。未嘗猛也而民不敢犯。罷羸以逸。疵蠹盡祛。在豐基。將積歲逋負文簿。悉令涂之官壁曰。非不知聚民以焚之。棄有用以取虛名。吾不為也。襄陽俗右鬼多淫祠。公悉撤以焚之。如祀典所當祭。則必虔誠躬執(zhí)事。雖風雨不廢。故水旱災癘。凡有禱必應。民蒙其惠。海西多斥鹵。始載寧守樸忠侃建請設堰屯田。人病歲筑。而又取贏以衒能。民皆稱貸而充之。怨聲載路。公之按廉即驛聞陳弊。監(jiān)獲平分。民始安焉。理荒政。纖悉有條。晝夜焦勞。病亟猶不懈。子弟勸歸公曰。何必死于妻子之手乎。吾既委質于朝。死于職。職也。況死生有命。雖遞職??商用酢V了勒佌佄﹪?。無一言及家私。在臺省。論事慎重。不以利害動其中。宋祀連誣告賢相安瑭。誅陷主家。安氏子孫??箲嵧ピA。弱不能伸。入皆規(guī)避不斷。公即啟削冒勛而決之。輿情咸快。樂善愛人。襟次坦然。酒酣輒高歌朗詠。音調清越。為文章。以溫婉為主。雖不役志大肆。而語或驚人。筆法遒勁。尤逼古人作者。貞夫人南氏。處士藎臣之女。參議敏生六代孫也。生二男二女。長曰龍吉。擢文科。選內翰。今為
忠清
都事。次曰龍弼。早死。女長適士人李惟圣。生男曰壽豐。次適李迥都事。與余同年友也。懷奇負才。不肯隨人后。年五十。尚棲遲幕佐。然人皆曰裴氏有子也。嘗聞位不滿德者后必昌。吾于是乎徵。銘曰。
裴遷永嘉,粵自麗際,飏于嶺裔。
柏竹風高,翩然遠逝,家聲世繼。
叢而未稔,篤生俊藝,克紹其系。
積之于庭,惟孝且悌,乃儀于世。
邇列攸騫,外庸或滯,罔不砥礪。
義震周行,澤流輿衛(wèi),聲華以揭。
上軫西饑,公往乃濟,蘇枯刬弊。
惟誠益篤,惟疾不憩,載勞而勚。
人曰公歸,公逾自勵,矢為國斃。
西民攀泣,曰篤遺惠,理不浹歲。
年虧位窒,半途以稅,謂天或泥。
虎崖之陽,曰協(xié)龜筮,佳城是閉。
未艾之報,惟后是逮,若符左契。
最跡貞珉,為示無替,我言匪贅。
共 2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