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張煌言
相關(guān)人物:
共 13 位
。
共 4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次趙得和侍郎寄贈三十三韻
(一韻剩了當刪)
明 ·
李民宬
入舟心不定,憂與喜相并。
衰病易生怯,風(fēng)濤難計程。
望云迷故國,斷纜背孤城。
香穟升虔告,波紋熨帖平。
蒲帆空外飏,彩鹢浪頭輕。
積氣妨開眼,群峰逐眩睛。
鰲身映日黑,鵬背負天青。
地志徵旸谷,乾文仰帝京。
尚書已徑逝,相國舊同行。
櫓切風(fēng)前健,燈乾霧里明。
減鱗明礁出,增漲早潮生。
地括滄流合,天回岸勢縈。
持橈防險迕,卸席避風(fēng)爭。
奇絕東坡老,慚非謝敬亭。
戴星晨輒發(fā),乘月夜猶征。
劈箭翻光閃,奔霆怒吼轟。
棹謳參越俗,賽語雜俚聲。
死地雖頻脫,生涯亦屢驚。
玄虛徒作賦,
蒼水
舊傳經(jīng)。
急雨天瓢瀉,橫吹地軸傾。
木兒猶失措,颶母倏生獰。
稽首祈垂祐,存心為致誠。
欹斜厓戛戛,軒豁島庚庚。
海客槎橫漢,靈真境秘瀛。
留將赤舄去,吹徹紫簫迎。
守一神逾旺,聆虛耳最醒。
祥飆揚羽蓋,瑞旭映霞旌。
杖節(jié)陪仙侶,擎綸荷寵榮。
移舟經(jīng)漢壘,草檄射胡營。
誰念為儒腐,何慚裹革英。
船如天上坐,劍在匣中鳴。
賈誼傷時涕,袁安報國情。
哀歌徒激烈,投贈愧吾兄
⑴
。
⑴ 石峭之出海者。謂之明峭。隱者。謂之暗峭。漢話也。
挽安洋將軍劉胤之
(辛卯)
明末清初 ·
張煌言
七言律詩
羽聲落日泣兵殘,斗大孤城獨據(jù)難;
虎體拚隨朝露盡,龍精空向暮云寒。
數(shù)奇偏少封侯骨,力竭惟余報主肝。
歲歲芳洲腥草綠,飛燐猶繞舊登壇。
注:人物考略
劉胤之:名世勛,南直隸上元人。好儒雅,能詩。崇禎末,以武進士歷官都督僉事,助防舟山。魯王時,晉安洋(「海東逸史」安作平)將軍。辛卯,張定西奉王出海,而使為城守。城陷,朝服北面望海拜謝,自刎死。國朝賜謚「
忠烈
」(「海東逸史」及「南疆繹史」有傳)。
挽大宗伯吳巒徲先生
其二
(辛卯)
明末清初 ·
張煌言
七言律詩
一掌河山亦
踐蹂
,老臣霜雪正盈頭。
掀髯猶抱滄桑恨,扼吭甘從孤竹游?
自是澤宮堪薦俎
(先生畢命于學(xué)宮)
,豈無夜壑可藏舟!
趨朝當日稱先達,惆悵
生芻
何處投!
注:人物考略
吳巒徲:名鐘巒,一字峻伯,別字徲山,學(xué)者稱為霞舟先生;南直隸武進人。少為諸生,海內(nèi)推為名宿。晚以明經(jīng)教諭光州,從河南鄉(xiāng)舉。崇禎甲戌成進士,年已五十八矣;授長興知縣。辛巳,謫紹興府照磨。踰年,移桂林推官。福王立,授禮部主事(「南疆繹史」作吏部);未至而南都亡,轉(zhuǎn)赴閩中。唐王以原官召,轉(zhuǎn)員外郎。痛陳國事,王不能用;出為廣東副使,而閩又亡。魯王監(jiān)國,入朝,拜通政使;尋晉禮部尚書,原官如故,兼督學(xué)政。辛卯舟山破,賦絕命詞,至文廟右廡奉先師神位,舉火自焚死。年七十有五。國朝賜謚「
忠烈
」(「海東逸史」及「南疆繹史」有傳)。
君山懷二妃
明末清初 ·
鄺露
落月動層瀾,雙星粲河渚。
蕩瀁如有期,搴芳嘆無與。
平生擬若人,于此會有遇。
天衣云縠裳,雜坐渾笑語。
神境信超忽,人理亦
玄著
。
瑤瑟未及展,佩聲已先舉。
鹍雞吸晨日,雙飛入汀樹。
粘壁告親友詩二首
其一
明末清初 ·
朱用純
七言絕句
戶庭日夜轉(zhuǎn)風(fēng)煙
(當年六月,鄭成功、
張煌言
率部沿長江攻至南京近郊,江南局勢極為動蕩。)
,悔殺塵蹤十五年
⑴
。
只為饑驅(qū)猶教授,誤人多廢蓼莪篇。
⑴ 十五年:昆山于順治二年被清軍攻陷,至今十五年。
過楊伊水西郊草堂因送之游吳越
明末清初 ·
陳恭尹
君家草堂在西郭,不遠人間似巖壑。
浮丘一點下平蕪,郁水千峰映籬落。
觸熱相過五月中,涼飆不道炎蒸惡。
開軒氣象已爽塏,入座清言復(fù)
玄著
。
愛君識鑒精莫倫,過目雄雌辨飛鵲。
愛君墨妙不可當,下筆崢嶸走龍蠖。
千年論事直指掌,八法從心絕纏縛。
閑來為我言素懷,便欲從茲理芒屩。
尚平多累粗已畢,吳越清秋有前約。
錢塘怒濤若車馬,九華峰巒如劍鍔。
攬將明秀入毫端,直取幽奇恣揮霍。
快哉壯志我所同,恨不俱飛比黃鶴。
胸中約結(jié)開何時,夢里江山已成昨。
倚欄惆悵見千里,落日回風(fēng)散城鐸。
虞翻故苑空青蠅,趙尉馀基尚丹雘。
遠天暮色方掩靄,近寺疏鐘滿寥廓。
出門一揖因送君,白頭好縱青山樂。
讀
張公煌言
滿洲宮詞足徵其雜揉之實李御史來東都又道數(shù)事乃續(xù)之
①
其一
南明至清初 ·
鄭經(jīng)
七言絕句
① 此詩收于《延平二王遺集》,又載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海》、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此為永歷十八年(1664)以后所作。
十二欄干月色鮮,百花爛熳自逞妍。
昭陽殿里妝初罷,喜道名王著意憐
⑴
。
⑴ (作者注:「胡酋初死,妻不耐獨宿,私于酋弟偽九王,每聞王入宮,欣悅倍常,遍告宮娥阿監(jiān),王格外愛憐之意」)。(施懿琳、楊永智編校)
讀
張公煌言
滿洲宮詞足徵其雜揉之實李御史來東都又道數(shù)事乃續(xù)之
①
其二
南明至清初 ·
鄭經(jīng)
七言絕句
① 此詩收于《延平二王遺集》,又載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海》、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此為永歷十八年(1664)以后所作。
九王舊好漫相尋,椒室沉沉月色侵。
宮監(jiān)忽驚見故主,頻聞悲怨到更深
⑴
。
⑴ (作者注:「王與偽后綢繆之際,監(jiān)等忽見故主慘淡之容,回翔庭戶間,并聞悲泣聲,傳言入內(nèi),王、后二人大怒,責(zé)告者」)。(施懿琳、楊永智編校)
讀
張公煌言
滿洲宮詞足徵其雜揉之實李御史來東都又道數(shù)事乃續(xù)之
①
其三
南明至清初 ·
鄭經(jīng)
七言絕句
① 此詩收于《延平二王遺集》,又載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此為永歷十八年(1664)以后所作。
元旦后王入廟門,深宮寂靜祀祅神。
狂淫大像巍然立,跪畢登盤裸體陳
⑴
。
⑴ (作者注:「胡俗元日黎明,偽帝后入宮祀祅神,宮在人不到處,所供大像,男女相抱,搆精而立,二人跪拜畢,即裸體登盤,如牲牢之式,男左女右,為監(jiān)窺見,傳言于外,始知其事,真禽獸之惡習(xí),且酋死,弟蒸嫂,代行此禮,堂然稱父皇也」)。(施懿琳、楊永智編校)
讀
張公煌言
滿洲宮詞足徵其雜揉之實李御史來東都又道數(shù)事乃續(xù)之
①
其四
南明至清初 ·
鄭經(jīng)
七言絕句
① 此詩收于《延平二王遺集》,又載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賴子清《臺灣詩海》、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此為永歷十八年(1664)以后所作。
亭亭婉昵蕙蘭花,氈帳承恩莫謾
⑴
誇。
嚴詔忽頒俾骨醉,鐵牌前跪猶鞭撾
⑵
。
⑴ 編者按:「謾」,彭國棟《廣臺灣詩乘》作「浪」。
⑵ (作者注:「偽豫王寇江南,掠得二婦,一黃姓,自留為妻,一宋蕙湘,獻九王,王嬖之,后聞大怒,將宋婦截去手足眼耳鼻舌,置甕中,陳筵前縱觀,遂命偽相豎立『漢族婦女不得入宮』鐵牌于宮門,呼九王跪牌前,大肆鞭撾,王誓不再私婦女始已,然已血肉狼藉,痛苦不堪矣」)。(施懿琳、楊永智編校)
共 4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