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鄒泉

共 4 首
四源合一水,古河因以名。
望之渺千頃,永口汪然清。
蕩搖鄒嶧山,映帶兗州城。
馀波入漕渠,資國功匪輕。
疏浚藉水部,來往勞經(jīng)營。
欲渡免舟楫,石堰筑且平。
臨流一縱步,魚鱉不我驚。
即欲窮其源,何惜此數(shù)程。
念昔洙泗間,講業(yè)皆諸生。
河廣豈水然,圣澤惟盈盈。
茲游幸沾溉,自慶非徒行。
浴沂效前哲,春服亦既成。
按:整理自《古今圖書集成》泗水部
過始皇島(己酉) 明 · 柳夢寅
秦皇昔虎視,四海騰雄風(fēng)。
按釰坐函谷,諸侯皆景從。
九州有其六,殘商猶未革。
政也獨(dú)何人,談笑掃六國。
宗周八百業(yè),一朝盡西移。
法宮阨九筵,阿房天上危。
因之設(shè)九賓,玉璽光陸離。
富貴極天子,翻思龜鶴齡。
徐韨駕樓船,童男海冥冥。
勒石鄒嶧山,稅駕扶桑隈。
百神鞭木石,旸谷梁崔嵬。
不見日出源,憮然摧心腸。
猶作萬世計(jì),防胡城更長。
首起隴洮間,尾窮遼海傍。
山岳割蒼翠,江河截漭泱。
粉堞縱復(fù)橫,萬里長云矗。
玉關(guān)下魚鑰,樓櫓高千尺。
人煙接遠(yuǎn)塞,桑麻迷絕徼。
當(dāng)年祚雖促,后代功不少。
遺祠滄海上,居民薦香火。
孤島屹波心,雪岳長風(fēng)簸。
古塑凜如生,玉衛(wèi)腥云濕。
詩書滿中國,雖悔何嗟及。
況復(fù)隔風(fēng)濤,望夫猶有石。
咫尺見敵讎,能無顏生赩。
四壁無門夜不封,移家原自五華峰。
蒲團(tuán)臥病詩書枕,粟飯留賓子弟舂。
宅角茂林宜種杏,籬邊荒徑可移松。
茲來共訂他年約,爾響銅山我報(bào)鐘(五華峰,鄒嶧山絕頂。在東多病,故有種杏語。)。
碑在鄒縣治之右,宋元祐間,縣令張重摹上石,無識(shí)其字者。予為書一通付胥吏。
魚膏燈滅銀雁飛,荒陵火入化寶衣。
辒辌骨臭已千載,何況金石埋煙霏。
嶧山之碑野火燎,棗木傳刻形摹肥。
誰為伐石矗立此,大書深刻高巍巍。
細(xì)觀似同騎省本,相斯刀筆存依稀。
我來下馬坐其側(cè),以指畫肚窮是非。
蛟鼉斫斷口難讀,無異石鼓驅(qū)騑騑。
論庭清寂了無事,二三老吏閑倚扉。
見我口誦竊相語,授以紙筆立周圍。
為書一通導(dǎo)之讀,得所未見驚且欷。
當(dāng)年祖龍踞周鼎,剪除六國如驅(qū)豨。
井田封建蕩滅盡,鏟削仁義為不禨。
相斯佐之更新法,盭深督責(zé)唯刑威。
東行郡縣上鄒嶧,鐫劖崖石昭日暉。
丞相臣斯臣去疾,咸昧死請無從違。
其辭直欲邁三五,讒諂面諛紫亂緋。
嗚呼!
夏殷周禮至此極,千古覆轍堪悲譩。
方今廟堂慎旌別,登崇俊良絕脂韋。
淫朋比德豈宜有,盍不去此玷翠微。
請刻《豳風(fēng)》之《七月》,使彼長吏朝夕知民依
⑴ 暴君虐政,奸相手書,本不足貴,況又宋代翻刻耶?欲鏟除之,而更立《幽風(fēng)·七月》之詩,光明正大,昭如日星。